茶在我國被譽為「國飲」,是老百姓日常生活「開門七件事」之一。「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茶,是待客之道,也是養生之品。
我國用「茶」命名的現象,最早出現在唐代。從唐朝開始,茶便作為少女的美稱。宋代蘇軾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中寫道:「從來佳茗似佳人」,到了元代人們也習慣了用「茶」當做女子的名字,來表達他們心中對美好、純潔女性的喜愛。
古人不僅把「茶」作為美好女子的符號,也把「茶」與女子聯合起來刻畫,使其兩者的形象相互映襯,凸顯兩者的美好。
「茶」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
現代科學研究證實,茶葉中含有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多種成分,具有提神醒腦、清心除煩、消食去膩、清熱解毒、止痢除溼等藥理作用,是現代人日常養生保健的飲品之一。
我國還有以茶命名的城市,雲南地級市思茅因盛產茶葉被譽為「茶林裡長出的城市」,遂改名為普洱市;湖南省株洲市下轄的茶陵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個以茶命名的行政縣,因地處「茶山之陰」,而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崩葬於茶鄉之尾」而得名,株洲市江洲鎮和擺忙鄉以盛產中國名茶「毛尖」而聞名於世,合併後命名為「毛尖鎮」;……
在中藥裡也有以「茶」命名的品種,如「午時茶」、「苦丁茶」、「孩兒茶」等,但這些「茶」並不是人們常喝的「飲用茶」,實則是祛病療疾的良藥,為討個口彩而稱為「茶」。
01
午時茶
上世紀50年代,在南方的大街小巷常會聽到「端午近,五毒醒,來碗『午時茶』就舒服曬囉……」的叫賣聲。
據史料記載,端午節又稱「藥節」,因溼熱交蒸,人易生病,所以必須採取各種方法預防,其中之一就是服用「午時茶」。端午節一到,許多藥鋪或涼茶鋪就銷售「午時茶」。如今,曾經家喻戶曉的「午時茶」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很多年輕人更不知道「午時茶」為何物。
其實,「午時茶」就是一種中藥加工品,為辛溫解表類藥物。它的處方來源於清代恬素《拔萃良方》中的天中茶加減化裁而成。
方由茅蒼朮、陳皮、柴胡、連翹、白芷、川樸、枳實、山楂肉、羌活、前胡、防風、藿香、甘草、陳茶、桔梗、麥芽、蘇葉、六神曲、川芎等十九味藥物組成,將上述中藥加工研為細末,加麵糊拌勻後壓成塊狀,每塊重9克,用時加姜、蔥少許,水煎熱服,汗出則解,有辛溫解表、疏風散寒、降逆止痛、消食導滯之功效。方中防風、藿香、羌活、白芷、柴胡、蘇葉等發表散寒;六神曲、麥芽、山楂肉、陳皮、枳實等理氣健脾、消食化積;川樸、茅蒼朮、藿香化溼和中、健脾;前胡、桔梗宣肺化痰、止咳;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伍,用於風寒外感初起並挾食滯影響脾胃功能所致的發燒怕冷、停食嘔惡,腹痛腹瀉等症。對暈船暈車、水土不服,也可應用。
注意:風熱感冒症見熱甚咽喉腫痛、苔黃尿赤者不宜服用;在服藥期間不宜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療的患者,均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服藥期間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午時茶」雖漸漸被人們遺忘,還好,廣州市曾公布的第二批「非遺」推薦名錄中,「午時茶」名列榜上,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02
苦丁茶
苦丁茶屬冬青科冬青屬苦丁茶冬青種,中國古書多稱之為「皋盧茶」,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明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載:苦丁茶「苦,平,無毒。南人取作茗,極重之,……今廣人用之,名曰苦登,……煮飲,止渴明目除煩,令人不睡,消痰利水,通小腸,治淋,止頭痛煩熱,噙咽,清上膈。」由此可見,在古代中國嶺南一帶的老百姓已有飲用苦丁茶習慣,並以之治病。關於苦丁茶有許多傳說。
據《萬承縣誌》等資料記載,苦丁茶作為宮廷貢品始於北宋皇佑五年,當是廣西萬承縣有一個名叫許朝烈的景頗族首領為討好宋仁宗,以求封官進爵,遂以苦丁鄉譚贊河邊的一棵千年野生古茶樹,在春天首批鑽出的嫩芽精心製做成幹茶。做為貢品進獻皇上。仁宗飲用了這種茶几個月後,覺得此茶先苦後甘,提神舒心,健胃消滯,通腸利便,身體健康狀況大為好轉,心裡十分高興,以為是長生不老之藥,便要求許朝烈年年進貢,不得有誤,還在萬承設州,任許為第一任士官,世代相襲,許朝烈受封后,十分高興,更積極地進貢苦丁茶了。
幾年以後,滿朝文武大臣皆仿效仁宗飲苦丁茶養生,後宮三千嬪妃發現苦丁茶不僅是養生的良藥,還是護膚養顏的妙品,遂天天吵著要苦丁茶葉煮水洗澡,仁宗沒辦法,只得讓許朝烈加大進貢數量。這令許朝烈十分苦惱,因為整個萬承州也只有這麼一株茶樹,每年頂多也只有二、三十斤的產量,怎能供應這麼多皇室眾人食用?正愁不知怎樣向朝廷解釋,忽報天雷已將這一茶樹劈斷,於是他順水推舟上書朝廷,稱茶樹已被天雷劈死,再復難尋,請求免去進貢任務。仁宗雖然失望,但也沒有辦法,只得準其所請。雖然苦丁茶並非絕種,但許朝烈為免犯欺君之罪,對外還是說苦丁茶已經絕種了。久而久之,便沒有人知道真正的苦丁茶是什麼樣的了,苦丁茶從此絕跡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苦丁茶嫩芽呈紫紅色,傳說是被茶女阿香的鮮血染紅的。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阿香的茶女,因為長得很美,官府欲將其選進宮中,但阿香死活不肯,被送進宮那天,她趁人不備,跳崖而死,鮮血濺到苦丁茶樹的嫩芽上,茶芽遂從綠色變成紫紅色,味道也變得甘甜香濃,後來人們把苦丁茶稱為「紫筍茶」。
苦丁茶主要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葉,分為大葉和小葉兩種。大葉的一般產於海南,味特苦,越喝越苦,呈黑色,採摘時一般有三片葉,葉大,泡後舒展完整,而小葉的全名為「野生小葉苦丁」,相傳此茶原為野生種,後大多經人工培植而成。原產於四川宜賓,素有「青山綠水」之美譽,外形色澤綠潤、湯色碧綠、葉底鮮綠。
苦丁茶性大寒,味苦甘,入肝、肺、胃經,具有散風熱、清頭目、除煩渴的功效,用於治療頭痛、齒痛、目赤、聤耳、熱病煩渴、痢疾等症。《本草再新》載:苦丁茶「消食化痰,除煩止渴,利二便,去油膩。」《中國醫學大辭典》亦載其:「散肝風,清頭目,治耳鳴、耳聾、聤耳流膿,活血脈,涼子宮。」
據明代史書記載,明太祖先朱元璋患有「結宮」的疾病(即今天所說的結腸炎、便秘等,通便有困難),太醫用了很多藥,均無明顯效果,遂向全國徵尋良方,嶺南有一中草藥郎中乃以苦丁茶進貢,他選用已長出第七片嫩葉的茶芽,摘取製成幹茶,告訴皇上每天衝飲四支茶芽,連飲七天。明太祖遵醫囑服用後果然治癒了頑疾,其功效可見一斑。至今,兩廣一帶的許多百姓都有用苦丁茶治病的風習,甚至家畜瘟疫亦用苦丁茶防治,尤其是夏天必以苦丁茶消暑防病。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苦丁茶中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胺基酸、維生素及鋅、錳、銣等微量元素,還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的輔助療效;有利便、降火、清咽利喉、治牙齦、牙齒發炎等作用;能雙向調節機體代謝,增強人體免疫力;能清暑解毒、消炎殺菌、健胃消積、提神醒腦,對急性胃炎、感冒、肚痛、痧氣、瘧疾、便秘等有較好療效;所含的多酚也可以殺死導致口臭的細菌,消除口臭。
外用:用苦丁茶煮水外洗可以達到殺菌、消炎的作用,對於防治紅眼病、粉刺、暗瘡、痱子等多種疾患也有一定的療效。
一般而言,苦丁茶藥用時,濃度為當茶用時的2-3倍,飲用的方法是,一天中分上午、下午和晚上各泡2~3支,一直喝到無味時嚼食茶芽,通過胃黏膜吸收飲用效果更加明顯。
飲用苦丁茶有諸多益處,但也有禁忌:患風寒感冒者不宜飲用,會有礙風寒的發散,不利於感冒的治癒;虛寒體質者忌服,不利於虛寒體質的改善,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慢性胃腸炎患者不宜飲用,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厭食、腹瀉等副作用;經期女性抵抗力降低,也不宜服用,否則極易導致氣血受寒而凝滯、經血排出不暢,引發痛經,嚴重者可造成月經不調;產婦剛生產後身體虛弱,也不要喝寒性的苦丁茶,以防不利於產後子宮的恢復,還會傷及脾胃,極易引發日後纏綿難愈的腹部冷痛。
特別提示:苦丁茶的品種較為複雜,除上述主要品種外,在江蘇、安徽地區有用茶葉加枸骨葉煎汁焙制而成者,外表綠褐色或黃綠色,與一般粗茶相似,用沸水泡開後,伸展的葉片為闊披針形及卵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浸液味苦,濃者不堪入口,與普通茶葉不同。四川地區有用木犀科植物序梗女貞的葉;貴州地區則用日本毛女貞的葉作苦丁茶使用。
03
孩兒茶
孩兒茶簡稱兒茶,又稱黑兒茶、烏爹泥,為豆科植物落葉小喬木兒茶的枝幹,除去外皮,砍成大塊,加水煎煮,濃縮,乾燥而成的浸膏,呈方形或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澤。
質硬,易碎,斷面不整齊,具光澤,有細孔,遇潮有黏性。商品的孩兒茶由於製法不同,有「兒茶膏」和「方兒茶」兩個品種。
孩兒茶性涼,味苦澀,入心、肺經。具有清熱、生津、化痰、止血、斂瘡、生肌、定痛等功效,用於治療痰熱咳嗽、消渴、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血崩、小兒消化不良、牙疳、口腔破潰、喉痺、溼瘡等症。
有一首《蘇幕遮(唐玄宗時教坊曲名,來自西域)·兒茶》的詠中藥孩兒茶的詩:「孩兒茶,烏爹泥。苦澀偏涼,版納雲南翠。煉製熬成膏磊塊。清肺排痰,喘咳熱清退。葉青柔,枝嫩媚。內服丸丹,止痛生肌痺。細菌病原皆可噬。常用外科,潰爛瘡傷潰。」將孩兒茶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溼斂瘡、清肺化痰的功效和作用做了全面的概括。
孩兒茶臨床應用廣泛,兒茶配伍白及,二者均有止血之功,相伍為用,其效果更加顯著,用於治療外傷出血或肺癰咯血;兒茶配伍黃芩,二者均清肺熱。兒茶且能化痰,相伍為用,共奏清熱化痰之功效,用於治療肺熱之咳嗽痰黃、發熱等症;研末口服用於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效果顯著;用煉熟的豬膽汁,與兒茶、細辛研為細末和為丸,空腹含化治療咳嗽;用兒茶、薄荷葉、綠茶共研為細末,煉蜜為1克重的藥丸,口服能起到消痰的作用;取適量兒茶研細末,口服,對潰瘍病合併出血、肝硬化合併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炎合併鼻衄及婦女崩漏等療效顯著。注意:寒溼之證禁服。
孩兒茶還可外用:與煅龍骨、象皮、松香、降香、血竭、白及各等分,共研為細末,撒於瘡口,能有效的止血;用兒茶、硼砂各等分,共研為細末,塗搽於患處,治牙疳口瘡;用兒茶、柿霜、冰片、枯礬研細末,用甘油調成糊狀,塗抹扁桃體處,能治急性扁桃體炎;用兒茶、乳香、沒藥、血竭、三七、冰片、麝香共研為細末,塗撒於患處,治潰爛不收斂的一切癰疽;取兒茶適量研成細末,均勻撒布於宮頸炎症的潰瘍面上,可治宮頸炎。
綜上所述,這三種以「茶」命名的中藥,是「藥」不是「茶」,要與「飲用茶」區別開來,用於治療時,也要辨證施用,以期收到滿意的療效。
· 完 ·
好文推薦:
好物推薦:
夏天沒力氣?來杯酸梅湯,提神又解乏~咱微店為大家找到一款方便又好喝的酸梅湯,輕鬆一泡,美味即享!現在購買,還送單晶冰糖一袋哦~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體驗。文章內容僅供思路參考,非中醫藥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原創投稿合作:cjcmmxinmeiti@126.com
商務合作(微信號):tcmrun
為中醫藥打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