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盤的這些文玩核雕,到底有哪些門類呢?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橄欖核雕的原料,是一種叫做「烏橄欖」的果子。它有別於我們食用的青果,口感較差,所以常常用它的核來榨油。這類橄欖的果肉厚實,質地緊密且均勻,是製作核雕的最佳原料,盤久之後便會出現玉石瓷器般的光亮感。
在這類適合做核雕的橄欖核裡,並不是所有的核都能符合標準。樹齡越是久,越能結出優質的大核。七月底是橄欖成熟的最好時間,師傅們會把摘下來的一大籮筐橄欖放進大鍋裡煮開,煮完之後外邊的果皮可以脫落得乾乾淨淨。這些橄欖核通常會儲存個三五年,待它們中間的水分都幹了,料質穩定之後才能開始動刀。
根據每一顆橄欖核的不同大小和形狀,核雕師們會順勢應變題材內容,最大限度地去配合原料,以此雕出好的核雕成品。按照質地來分,我們可以將橄欖核分成油核、鐵核、黃胖核和水晶核等。
油核,顧名思義就是一類油性比較強的核。由於上色快,可塑性強,所以目前油核是橄欖核雕裡使用最常見的。隨著時間的增長,油核就越顯得光亮,顏色也會變紅,價值也越來越高。油核的硬度沒有鐵核大,所以相對刻起來也更容易些。
鐵核,密度大顏色深,但由於很少有長核,所以雕刻的題材上面是比較局限的,一般適合羅漢、浮雕之類的。鐵核大小通常會比油核要小一點,大多都是呈現圓潤體型,是不容易開裂的一種橄欖核。
黃胖核,它的形狀是圓滾滾的,直徑大,高度小。黃胖核的變色速度十分緩慢,盤了許久也不見得顏色改變,但是這類橄欖核卻有一個勝於其他核的妙處所在,那便是只要盤出顏色,就會呈現一種發亮的橙紅色,猶如玉石一樣。其他的橄欖核大多都是棕紅色的,所以黃胖核是這類橄欖核裡比較特別的。
水晶核,質地細膩,沒有雜質。水晶核這一類核特別能吃油,自己就能出油,只要稍微盤玩一下,就能顯出紅潤的光澤。但是這類核是比較少見的,非常珍貴,價格也比較高。
除此之外,橄欖核還可以按照核表面的筋紋分,可以分成二花、三花、四花、五花和多花。
二花核子的表面只有兩道筋紋,形體比較扁平,內含兩個內室。這種核產出稀少,也是物以稀為貴。三花便是表面有三道筋紋的核子,這種核是最常見的。四花的核要比三花少一點,而五花更是一顆難求,一年都見不到幾顆。多花,是一種怪核,這種核子紋路多,內室多,不用加工就是一件獨特的藝術品。要是核雕師能夠再錦上添花,那這件核雕作品一定價值不菲。
喜歡核雕的朋友,在下手之前,可以看看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核子。核雕的種類品種齊多,加上核雕師傅們的一番巧手工藝製作,每一件都讓人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