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的本質是根植於人類的情感,演員表現的所有情感都能與我們最深刻的感知聯繫在一起。而他們表演的一大優勢在於,無論他們飾演的是路人甲乙丙丁、聰明的猿類還是冰冷的機器人,都能激發我們去發現人類的缺點和缺陷。早在狄斯比斯將表演藝術在古希臘正式形成之前,人類就通過表演來觀看彼此交流。而現在,技術已經超越了各種期望,曾經小說裡的東西已然成為現實。
經典電影《銀翼殺手》和去年的大片《阿麗塔:戰鬥天使》都曾設想過完美發展的機器人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但現在討論的焦點將從「機器人在電影中的出現」轉向「機器人在電影製作中的應用」。有些人認為如果機器人可以完全複製人類的情感,那麼有什麼辦法能阻止它們在其他領域不會超越人類呢?我想,只有時間才能證明《黑客帝國》和《我,機器人》是否一直都是正確的。
機器人在某些方面是完美的
機器人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處理人類演員難以理解的大量信息,其機械特性使它們在系統程序方面具有難以超越的優勢。這分別反映在大多數人的口袋設備和多個行業的製造部門。然而,這些技術的進步是有代價的——人的缺點。這聽起來雖然有點矛盾,但人類演員的不可預測性是機器人需要克服的最大阻礙。
畢竟,藝術是通過人類的鬥爭和不斷的錯誤而產生的。例如,數位音樂的藝術性依賴於人類表演的不完美。類似地,機器人需要模仿那些意外的錯誤,不一致的錯誤,以及人類演員臨時做出的決定。但是,它們主動做出的決定還是會損害它們模仿人類行為的不可預測性的嘗試。讓機器人成為科幻電影的理想角色是因為它們的精確性。
只要機器人的程序適當,就沒有什麼能限制它們完成任何人類能做的事情,甚至包括按時完成任務,到耐力、力量和靈活性的身體表現,這些都是人類演員很難做到的。這意味著,從技術角度來看,它們的表現是完美的。科幻電影通常要求角色的行為方式與現實相去甚遠。所以,對於機器人來說,非人類行為是首要的天性。
為電影增添了新維度
自從弗裡茨·朗的《大都會》出現以來,機器人就一直由人類演員扮演,比如阿諾·施瓦辛格在《終結者》系列中對T-800的多種詮釋,他完全缺乏情感使得這個角色在第一部中非常可怕。然而,雖然阿諾·施瓦辛格在《終結者》系列中對冷血機器的刻畫很到位,但一些小細節還是會暴露出演員的人性,比如在打鬥時畏縮和反應過於自然。
如果是機器人打機器人,這些小細節發生的可能性為零。讓機器人扮演自己是達到真實性的最直接方式,這是傳統方法無法想像的,比如依靠化妝和CG特效。許多低成本科幻電影通過創造性的視覺特效達到了很高的現實主義水平,比如《機械姬》,它在沒有使用綠幕的情況下,就把艾麗西亞·維坎德變成了機器人。
雖然這些改進幫助電影鞏固了角色的視覺準確性,但它並沒有阻止演員的人性滲透到金屬中。但如果電影情節真的需要一個機器人,比如史蒂文·史匹柏的《人工智慧》中的男演員喬,那麼「這個機器人太像人」是觀眾對這個角色最不喜歡的描述。因為機器人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機器人,絕對不能被誤認為是人類。
好萊塢通過技術加強表演
雖然很多人認為機器人不好,但對於現在的觀眾來說,起碼它聽起來不像幾十年前的觀眾那樣瘋狂。最新的技術創新帶來了使用CG復活演員的趨勢,比如《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中的大酋長和萊婭公主。與機器人一樣,CG的復興和重生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因為捕捉人類表演中最細微的差別尤其困難。
除了CG,還有另一個問題,即許多製片人會質疑傳統人類演員的必要性。以前的技術創新也以同樣的方式震撼了電影行業。在攪亂演員的臉部之前,動作捕捉技術似乎已經威脅到了真人表演和傳統動畫。可是,記錄下來的動作與真實的動作會產生衝突,傳統的表演很容易就會被經過完美調整的電腦演繹所取代。
動作捕捉技術進步如此之快,以至於現在幾乎無法察覺。但很久以前,有聲電影被認為是對演員表演的最大威脅,因為有聲電影將徹底顛覆電影的製作方式。許多優秀演員都沒能在這一變化中倖存下來,但電影一直在向前發展,直到在大銀幕上觀看時光旅行成為常態。時代在變,但科幻電影總是從現實生活中的技術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