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七連」固守陣地戰至7人,僅憑一把軍號,嚇退了英軍一個營

2020-12-13 騰訊網

1951年1月,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打響,由於前兩次戰役以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被打到了三八線以南,因此打著「先停火,後談判」的原則,積極謀求捲土重來,為了打破敵人的陰謀,志願軍考慮到,如果在戰場上打不贏,那麼無論談判桌上怎麼談,結果都是一樣的,於是決心在這一戰中,依託於三八線固有陣地,再一次發起進攻作戰。

志願軍六個軍配合朝鮮人民軍一到,共同發起這次戰役,具體的部署是以志願軍第38、第39、第40、第50軍並加強炮兵6個團組成志願軍右縱隊,以志願軍第42、第66軍並加強炮兵1個團組成志願軍左縱隊,為了實現戰役的勝利,各個參戰部隊在開戰之前,就從180公裡以外迅速趕往戰場,並將戰役計劃時間定在了12月31日晚上.

39軍事作為志願軍右縱隊,負責進攻東豆川。韓城方向,39軍116師在僅用了14個小時就突破了臨津江,為整個戰役打開了關鍵,戰鬥僅3年,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在三八線的防禦全線崩潰,各部隨即轉入追擊戰中,各部隨即展開猛烈的穿插,積極進行包圍殲滅作戰。當時左翼的聯合國軍緊急撤往漢城,而釜谷裡就是必經之路。

39軍116師347團7連被緊急調往釜谷裡南山,擋住聯合國軍撤退的道路,7連經過急行軍後,火速趕到,並擊退了英軍在當時駐守的29旅來復槍團,陣地構築防禦工事,在剛剛修好以後,就遭到了以英軍為首的飛機猛烈轟炸,由於部隊事先尚未完全隱蔽,因此傷亡慘重,7連連長身負重傷,後來被通訊員強行背下了戰場

事實上英軍趁志願軍立足未穩之際,曾發起多次衝鋒,由於火力十分猛烈,7連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下,吃了很大的虧,除了連長犧牲外,當時7連班排以上的幹部傷亡非常大,指導員也壯烈犧牲,連長在下山之際,將司號員鄭起叫過來,並將部隊鄭重其事地交給了他,並讓他代理七連連長,負責擊退強敵。

鄭起雖然閃過一絲猶豫的念頭,但在連長的鼓勵下,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任務,當時7連整體傷亡已經過半,連他在內全連僅剩17個人,在戰士們的支持和鼓勵之下,鄭起扛起了這個重擔,並按照實際情況,安排好了剩餘戰士們駐紮的陣地。

英軍後來又出動了兩個連發動猛攻,在這17名戰士中,後來又陸續的犧牲了幾個,戰至最後,不僅彈藥全部打光,就連戰士也僅剩下了6人。鄭起手裡拿著爆破筒,將所有的戰士們聚攏到一起,開始吹衝鋒號,這嘹亮的號聲不僅將敵人吹蒙了,就連當時347團指揮部也都驚呆了,對面的英軍不知道虛實,還以為志願軍援兵已經趕到,嚇得倉皇逃竄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鄭起吹響了衝鋒號,不僅他們七個人幸運地活了下來,還完成了上級交代的任務,而這次作戰中,英軍29旅來復槍團兩個連被全殲。值得一提的是7連這個番號後來一直保存下來,並在80年代對越反擊戰中再立新功勞,被授予了「邊防鋼七連」的榮譽稱號。

相關焦點

  • 漢城撤退時,美軍向英軍投下汽油彈,英國官兵:又拿我們當替死鬼
    雖然29旅有一部分官兵,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死裡逃生了,但是英國皇家重坦克營和英國阿爾斯特來復槍團1營,卻在這次逃跑中,永遠地留在了朝鮮。來復槍團是於1793年在英法戰爭中組建的,參加過一、二戰,是不折不扣的老資歷了。他們戰前叫囂著:一個團能打得過中國一個師或者一個軍。
  • 志願軍陣地僅剩7人,彈盡時司號員一聲軍號,竟嚇退敵人一個營
    然而就在敵軍步步逼近,生死關頭的緊張時刻,卻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嚇得敵軍突然退兵,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呢?在敵軍的狂轟濫炸下,我方志願軍戰力不及敵軍,眼看戰士們一個個倒下,連長厲鳳堂也不幸被敵軍所傷,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為了保護連長,通信員硬是將身受重傷的厲鳳堂背離了戰場。連長受傷、指揮員也相繼犧牲,志願軍鋼鐵七連群龍無首。
  • 15軍1個連頂住3個南朝鮮營猛攻,2人奪回前沿陣地,咋做到的?
    5月31日,134團的阻擊戰才剛剛打了2天,在樸達峰地區防禦的1營1、3連就因為傷亡太大,無力繼續戰鬥,被迫由3營7、9連接替繼續防禦。接防部隊在抵達防禦陣地後,發現敵軍以南朝鮮軍為矛頭,企圖從樸達峰西北的一處無名高地繞過我軍阻擊陣地,對我阻擊部隊側後進行迂迴,以達到迫使我軍放棄陣地的目的。7連主動將自己的防線延伸了500米,堵死了敵人迂迴我軍的路線。
  • 第二次戰役時我軍一個營大敗土耳其一個加強營
    這個土耳其旅一共有5000餘人,幾天前從國內到達距離戛日嶺30餘公裡的价川,該旅旅長出發前曾信誓旦旦地對國內記者表示,要在半島「打出土耳其的軍威」。沃克中將當然也知道戛日嶺的重要性,於是派遣土耳其旅前往堵住戰場漏洞,這一命令被美國軍史學家後來謂為:「用阿斯匹林藥瓶的軟木塞去堵一個啤酒桶的桶口」。
  • 前滇軍大敗英軍皇家重坦克營。有人笑稱:六十熊變成五十兇
    在漢城一線美軍正在大規模的準備後撤,而英軍卻在小規模地向前移動著。在議政府到漢城一帶的幾個高地上,美軍和英軍的幾個營正在緊緊地釘在陣地上,他們是為後撤的大部隊做掩護。在這裡五十軍遭受到了美軍二十五師一個營的阻擊。志願軍兩個連立即撲了上去,戰鬥只進行了二十八分鐘,美軍的一個營就被衝散,志願軍還抓了二十八個美軍。其餘的人早就坐上汽車坦克,沿著公路,回漢城去了。
  • 韓戰中的澳大利亞營,擅長拼刺刀,與志願軍交手後營長被撤職
    由於無家可歸,大量難民湧入英軍旅部,有些有同情心的士兵把自己的口糧分給了他們。英27旅10月22日的《陣中日記》中寫道:這些平民中的一些人將長期記得英軍給予的幫助。澳大利亞營先頭部隊C連,在繼續向北尋找187空降團時路過一片很大的蘋果園,突然遭到射擊。
  • 志願軍1門炮拉出掩體,5分鐘內擊敗英軍4輛
    在多數人的印象裡,迫擊炮作為一種初速慢、彈道彎曲的火炮,通常是用來破壞反斜面陣地的敵軍工事,殺傷躲藏在普通火炮射擊死角的敵軍有生力量,一般來說迫擊炮是幾乎不可能對坦克造成致命威脅的。位於臨津江西岸的馬良山作為保障朝鮮古都開城側後的一個要點,一直是敵我雙方重點爭奪的地段之一。大英國協1師從10月5日開始,就以主力輪番向我馬良山陣地進行大舉進攻,在經過5天激戰後,敵軍以傷亡2600多人的代價從我64軍191師手裡奪取了馬良山。
  • 戰場上的殺手,隱藏的刺客,詳解二戰英軍的狙擊作戰
    英軍在進行狙擊訓練在戰爭初期的時候,英軍為每個步兵營都配屬了一個8人制狙擊班,這些狙擊手會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或進行獨自作戰或者進行雙人配合作戰。英軍狙擊手在訓練的時候就被要求尋找合適的狙擊陣地,他們認為最理想化的陣地是:能夠藉助自然光的照射,通過隱蔽的路徑進出。其實在實戰當中,狙擊手的陣地還是比較好找的,最起碼要比訓練時的陣地更多樣化。
  • 滇軍60軍血戰臺兒莊剩下一個師,漢江防禦戰只剩下4個營4個連
    從與日寇血戰臺兒莊,六十軍就付出了近兩萬人的傷亡。其中一八三師整整一個師,打完臺兒莊戰役後,直接縮編成一個團的兵力,就可以看出這場戰爭的慘烈。後來又作為解放軍第50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役。更是在朝鮮戰場上全殲了英國皇家重型坦克營,但後來由於聯合國軍的火力太猛,第五十軍最後傷亡過半,能投入戰鬥的只剩下四個營、四個連。
  • 自衛反擊戰,此師頭天殲敵一個營次日打跑一師,第三天被緊急叫停
    其中有一個師第一天殲敵一個營,第二日又打跑了敵人一個師,第三天被緊急叫停。這個師就是第127師。解放軍第127師是一支歷史悠久、戰功卓著、被人們讚譽為「鐵軍」的英雄部隊,其前身最早來源於北伐時期的「葉挺獨立團」,參加過八一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上過井岡山,被編入紅軍第4軍28團。
  • 光榮的炮兵25團,自衛還擊再創輝煌,二營榮立集體二等功
    解放戰爭中,參加了1947年初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鬥,在四平攻堅戰中,一、二、五連各立大功一次,並分別獲「戰炮逞雄」、「鋼鐵連隊」、「頑強制敵」錦旗。在1948年10月10日攻克錦州的戰鬥中,九連三炮浴血奮戰,先後傷亡十二人,最後只剩三人仍堅持開炮。
  • 韓戰:志願軍189師幾乎打光,2營在種子山陣地全軍覆沒!
    6月2日上午11時,心急如焚的範弗裡特命令美軍第7師配合加拿大第25旅的部隊,再次對種子上陣地的志願軍發動總攻。志願軍最終因寡不敵眾,種子山陣地被敵人攻破。志願軍566團奪回丟失的陣地按照戰前的作戰計劃,即使志願軍丟失了陣地,也沒有必要必須重新奪回。
  • 喀秋莎一輪齊射,美軍陣地只剩2人
    重炮運不上去,只有少量小口徑迫擊炮,連子彈都不足。九兵團擁有三個軍,兩個軍吃的都供應不上,宋時輪只好讓26軍留在第二線。東線打響後,英勇的志願軍從埋伏的山林中衝出,一夜之間就將美7師和陸戰1師切成五段而分割包圍。但是,美軍依託重裝甲、火炮、機槍迅速收縮成環形工事,志願軍孱弱的火力硬是吃不掉他們。
  • 二戰英軍之殤,「馬來亞之戰」中,為何13萬英軍投降7萬日軍?
    「馬來亞戰役」就此全部結束,日軍死傷、失蹤9800餘人,而大英國協軍隊死傷9000餘人,被俘13萬人。在佔據優勢兵力的情況下,英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此戰,英軍創下了恥辱的戰績,14萬人幾乎沒有像樣的抵抗便被日軍輕易擊潰,英國在東南亞經營多年的「不可攻破的堡壘」新加坡也被日軍佔領,這不僅讓人對英軍的作戰能力有所懷疑,那麼將近兩倍於日軍的英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呢?
  • 抗美援朝老戰士惠美成:為奪回陣地,上甘嶺上,我吹響了衝鋒號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70周年,為尋訪當年志願軍將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雄故事,7日,記者來到連雲港南雲臺林場雲林分場紙箱廠小區抗美援朝戰士惠美成家裡,聽老人講述那段保家衛國的戰爭故事。
  • 遼瀋戰役最慘烈的惡戰,東野命令:讓敵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
    2營指戰員在無工事可依託的困難局面下,與蜂擁而來的敵青年軍207師第3旅反覆肉搏。所有的陣地上,到處都是拼彎的刺刀,砸碎的槍託,與敵同歸於盡的烈士。6連130多人,打得只剩下8名負傷戰士,衛生員自告奮勇繼續指揮戰鬥,接連打退敵人多次進攻,最後全部壯烈犧牲。
  • 戰場上的飛毛腿,209團二營指揮連有線六班,榮立集體一等功
    炮一師209團二營指揮連有線六班,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擔負觀察所至炮陣地主線的架設與維護任務。在地形複雜、人員分散、線路長,並經常遭敵炮擊的情況下,全班同志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團結戰鬥,共架設線路111對公裡,排除故障262處,始終保持了線路暢通無阻,出色完成了戰鬥任務。戰後經師黨委批准,榮立集體一等功。
  • 在祖魯戰爭的伊桑德瓦納戰役中,英軍在三小時內損失了一千多人
    切姆斯福德果然在1月22日率領中路軍主力追蹤誘餌,只留下普萊恩中校(734名英軍和578名土兵)率領的第24團第1營和鄧恩福德上校(14名英軍和511名土兵)率領的土兵守衛輜重,共計1837人。祖魯軍不為所動,他們的目標直指英軍營,迅速排出了"水牛角"隊形。牛頭部隊負責正面牽制,兩支牛角部隊則相互包抄。缺乏實戰經驗的普萊恩武斷地組成了散兵遊勇的陣型,而不是把他的部隊組成能夠對付迂迴包抄的密集防禦陣型,這種陣型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他步槍的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