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德國時裝品牌Hugo Boss發布了2014財年第四季度的報告,財報顯示由於歐洲整體經濟停滯不前,消費者對高檔服飾需求下降,Hugo Boss第四季度的銷售額上升了5%,達到6.84億歐元(約合48.88億元人民幣),但未達到分析師此前預計的6.994億歐元(約合49.98億元人民幣)
2月4日,德國時裝品牌Hugo Boss發布了2014財年第四季度的報告,財報顯示由於歐洲整體經濟停滯不前,消費者對高檔服飾需求下降,Hugo Boss第四季度的銷售額上升了5%,達到6.84億歐元(約合48.88億元人民幣),但未達到分析師此前預計的6.994億歐元(約合49.98億元人民幣)。而淨利潤則增長6%至1.67億歐元(約合11.93億元人民幣),同樣低於分析師之前給出的預估的1.728億歐元(約合12.35億元人民幣)。
財報上為數不多的亮點來自於美籍華裔設計師Jason Wu設計的女裝系列。2014年,Hugo Boss請來這位美國第一夫人的御用設計師執掌女裝設計團隊。去年11月,公司公布第三季度財報時就表示Jason Wu設計的首個女裝系列自7月上市以來銷售遠超預期,批發買手對其2015年春夏系列也紛紛給予了正面回饋,這對於品牌未來幾年的整體銷售增長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對於以男裝起家,近幾年女裝方面毫無起色的老牌來說,女裝以及女性配飾成為品牌試圖挖掘的增長點,而設計師的亞洲面孔或許是一個賣點。
為了補救歐洲不斷放緩的高端時裝需求,Hugo Boss不僅只任用亞裔為女裝創意總監,公司CEO Claus-Dietrich Lahrs表示,Hugo Boss正在亞洲和中東地區開設更多新店,並準備收回中國和韓國的經銷權。「我們的全球增長策略在於擴大品牌影響力,並且自己管理零售渠道。」Lahrs補充說道,「收回以上兩個國家的經銷權意味著進一步加強在這些關鍵市場的布局。」
自今年3月1日起,Hugo Bosss將收回韓國17家授權門店。與此同時,中國130家Hugo Boss門店的經營權也將回歸到公司手中。這將使Hugo Bosss離目標更近一步——加強品牌感知和全渠道轉型,其中包括藉助第三方平臺開展電子商務。
今年1月,Hugo Boss開始與中國電商平臺京東合作。Hugo Boss並不以品牌旗艦店的形式入駐京東,而是京東以自營的模式,向Hugo Boss以批發的形式買入四個系列近萬件商品,然後進行線上銷售。
「此次銷售的Hugo Boss貨品價格普遍達到甚至低於實體店的五折價格,這個價位是海外代購加完稅點以後無法達到的。」京東公關部在回復界面新聞的郵件採訪中寫道。
而在京東之前,2014年9月,Hugo Boss旗下的Boss以及Boss Orange品牌已經入駐走秀網開通了品牌旗艦店。隨後的11月,旗下Boss Orange又在天貓開設了官方旗艦店。
事實上,奢侈品牌在中國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銷售的例子很有限,更別說入駐多個第三方平臺了。
「Hugo Boss在消費者看來是一個奢侈品牌,但它採取的實際營銷戰略卻是時尚品牌策略。只要能確保服務質量,通過第三方,或者通過電商銷售都不是問題。但是間接的營銷模式(即電商自營)又是另外一件事了。」《奢侈品策略》作者、奢侈品行業的資深管理者Vincent Bastien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但是,短期之內想要從財務報表上看到Hugo Boss因為亞洲和中東策略而明顯改善業績,這一可能性不高。根據Hugo Boss2014年財報,整個亞洲僅佔Hugo Boss整體銷售額的13%。而不久前,高盛也調低了對Hugo Boss的增長預期,並建議客戶拋售Hugo Boss股份。Hugo Boss的前控股方歐洲私募股權基金公司Permira Holdings Ltd.也在去年12月進行了第三次減持。
歐洲市場未復甦,亞洲市場的作用也無法立竿見影,正如其CEO Claus-Dietrich Lahrs所說,「鑑於經濟與政治的不確定性,2015年也不會輕鬆。」
輕鬆掌握跨境電商與外貿資訊,請下載【雨果網】APP或關注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