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歷史幾千年,朝代更迭從未中斷,大家不難發現那些開國皇帝們都有自己的傳奇故事,有些離奇的近乎神話,非常有趣,比如:漢高祖劉邦醉酒斬白蛇,後來老婦說白蛇是他的兒子白帝,被攔路的赤帝斬殺,劉邦後來知道後暗暗高興,原來他本就是帝身。
明太祖朱元璋,從一個窮的要飯的,生瓜兵蛋子變成皇帝,是不是不可思議?傳說當時天下災禍不斷, 玉帝想派仙人下凡拯救蒼生於水火,卻無仙家願意,這時伺候在玉帝身邊的金童玉女毛遂自薦願意下凡,朱元璋降生時,天降大火球,後邊跟著一個仙女,手中抱著一個嬰兒,他們飄然入世,這個嬰兒就是金童,也就是朱元璋,傳說只是傳說,無人能辨真假,也無人敢辨真假,因為在古代亂說話可是要掉腦袋的。
古代戰爭頻發,有權有勢的人總是想為自己謀求更大的利益,他們各懷鬼胎。唐朝往後的五代十國可謂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亂世也是最黑暗的時期,多方政權割據,軍閥混戰,所謂亂世出英雄,就是這亂世給了更多人出人頭地的機會,而生於亂世中的普通人時時刻刻過著提心弔膽的日子,他們吃不飽穿不暖,還面臨著天災人禍,所謂「大災過後,必有大疫」,人們在天災和戰爭中,死的死,傷的傷,病的病, 人們不斷的逃荒,躲避戰爭以尋求新的生機。
我們說的故事就發生在五代十國那個年代,當時各地烽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那時的政治畸形,百姓難有活路,只能不斷的逃亡。有一天,只見鄉間小路上出現了一位婦女,肩頭擔著一副扁擔,她走的十分緩慢,但又面帶焦急神色,因為這扁擔的籮筐裡裝著2個瘦弱的幼童,她跟著逃荒的大部隊正往南邊趕路,在路過襄陽城的時候,前方突然出現了一位如世外高人般模樣的老道士,老道士見到婦女籮筐中金光四溢,頓時覺得不同凡響,趕忙上前查看。
婦女見到這位鶴髮童顏的攔路老道覺得十分詫異,她緊張的問:老仙師,您有何指教?老道士回答:老夫縱橫天下數十載,從未見過如此大吉之象,這籮筐中的兩個幼童可是你家的?婦女回答:正是我家小兒。老道士若有所思的說:這倆娃將來可不一般呦!婦女有些疑惑,並且心裡緊張了幾分,不知道這老道士是何意圖,難道對我家娃有壞心思?婦人說:老仙師,恕民婦愚笨,不知您此話是為何意啊?老道士捋了捋鬍鬚笑著說:天機不可洩露啊,莫要刨根問底。
婦人來了興趣,老道士越不說她就越想知道,事關孩子的事,她怎能不上心,她又問老道:民女求大師指點,不然民女不放心,老道士皺了皺眉頭,覺得此女子人心不壞,就對她說了一句話:「莫道當今無天子,都將天子上擔挑」。婦人聽得迷三道四的,老道又說:「你擔中挑的是兩條龍啊」,聽了這話後,婦女低下頭思考,抬頭時已經不見老道士蹤影。
原來這個婦女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母親,也就是後來的昭憲太后,擔子中挑的兩個孩子就是趙匡胤和他的弟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趙光義,趙匡胤長大後能徵善戰很快得到周世宗的信任,並被委以重任,周世宗死後傳位給年僅七歲周恭帝柴宗訓,趙匡胤在這小皇帝身上可看不到什麼希望,這就不能怪趙匡胤篡位了,陳橋兵變後小皇帝禪位於趙匡胤,篡位後他並沒有對周皇室大開殺戮,反而交代手下兵將一定要優待周皇室後人,並且在建立宋朝以後封柴宗訓為鄭王,並得善終,死時趙匡胤以帝王之禮,厚葬了他。
趙匡胤駕崩,傳位給弟弟趙光義,弟弟趙光義順理成章的繼位成為皇帝,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趙匡胤不傳位於自己的兒子呢?而要傳位給弟弟,這在歷史上非常少見。其實傳位給自己弟弟是他們的母親昭憲太后臨終時交代的,趙匡胤能做到這般也實屬不易,他們不就是老道士說的那兩條龍麼,兄弟二人都是皇帝,這不是剛好應驗了老道說的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