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大為認為自己是一個感覺比較敏銳的人,「女歌手的歌詞層次會多一點,能夠講的事比較細」。 受訪者供圖
他為梁靜茹、劉若英、蔡健雅寫下情歌金句,接受新京報專訪談歌曲背後的故事
「陪你把沿路感想活出了答案,陪你把獨自孤單變成了勇敢。」7月27日0點,午夜的鐘聲一過,陳奕迅邁入了43歲,許多歌迷刷屏留言,同時附上這首《陪你度過漫長歲月》;
「看住時間,別讓它再流浪。從前我,太適應悲傷。」7月18日14點,蔡健雅時隔多年再次籤約環球音樂。一段歷年金曲串燒VCR在發布會上播出,內地不少樂迷,就是從這首《Beautiful Love》開始認識她的聲音;
「無所事事,也好過你語無倫次,他積非成是。」6月28日10點,周筆暢新專輯的第三首歌曲《無所事事》準時上線。「帶著凜冽寒風的小喪歌,很適合熱熱的夏天,」有人這樣評價。
回頭看過往20年,這些發生在華語樂壇裡的無數細枝末節,都從一個男人蔓延開來。他就是這些歌曲的作詞人——葛大為。
陳奕迅、周筆暢、徐佳瑩、羅志祥、方大同、胡夏、蕭亞軒、張芸京、劉若英、光良、梁靜茹、王力宏、辛曉琪……與葛大為合作過的歌手,已經遠超過「星光熠熠」的範圍;《愛你不是兩三天》《懼高症》《倒帶人生》……他筆下的這些歌曲,也早在萬千人的心裡挖坑鑽洞。
不過,葛大為本人,卻鮮少出現在鏡頭前,「像十年前的時候,每一個來訪問的人都會說,我以為你很老哎。但是現在就不會了,因為我已經老了。」在北京東邊的一家咖啡廳裡,葛大為坐在新京報記者對面,笑著「自黑」。伴隨著諸多與歌詞相似或反轉的劇情在真實人生裡上演,葛大為在「金句製造機」之外的詞人面貌,越發生動了起來。
從小背誦中文詞典,毛遂自薦進入滾石
寫歌詞不是天賦,但對文字敏感這件事是天賦。
並不似他所言,1977年8月1日出生於臺北的葛大為,在如今的「華語詞壇大咖」界,已是年輕有為。「寫歌詞不是天賦,但對文字敏感這件事是天賦。」葛大為說。
從小語文成績最好,作文一直都是最高分,而化學、物理則「太爛了」,葛大為的學生時代,十分符合一個「詞人」的應有設定。葛大為還有一項專有技能:背詞典。「高中的時候,別人都是在背英文詞典,只有我在背中文詞典。因為老師派我去參加了一個文字比賽,從國小比到高中,所以我從國小開始,就背起來了整本中文詞典。任何人指一個字,我就可以說這個字有幾個音,在當地名的時候怎麼用,在當姓氏時怎麼用。」
文字之外,葛大為對華語流行音樂也一直很著迷,萬芳、李宗盛、陳淑樺等人文氣質濃重的歌手,都是他學生時代的最愛。不過,那個時候他對「詞人」這個身份了解甚少,「只是愛聽歌而已,也喜歡參加什麼歌友會,高中的時候我還背著書包跑去林憶蓮的歌友會,去和她握手。詞人的話,當時大概知道有姚若龍、姚謙、李宗盛,但是他們在做什麼,或怎麼做,這些事完全不知道。」
真正接觸音樂行業,源於葛大為在大學實習時,進入到當時黃子佼創辦的音樂雜誌寫專欄,內容是整理音樂錄影帶的不同風格。在工作中,他結識了滾石唱片的工作人員,後來便毛遂自薦,入職滾石,成為全公司最年輕的一名企劃。
老闆給了填詞的機會,李宗盛是心中的「神」
只是無意間聊聊天,我就會把李宗盛大哥的話記在心裡。
葛大為自言他不是一個「乖乖的孩子」,「當時在進入公司以後,就是年輕氣盛,一覺得說,我喜歡這個,你們又不喜歡啊,就甩下書包翻桌子走人」。但是,即使是這樣一個個性青年,仍然由於在文字企劃、專輯文案、新聞稿件等工作方面的傑出表現,引起了老闆的關注和賞識。
有一天,老闆問他,要不要試試看寫歌詞,讓葛大為開始接觸到了填詞工作,「一開始也會被退稿,寫了兩三次之後,自己的歌詞開始被用了。」1998年,劉若英推出專輯《很愛很愛你》,裡面有一首《你說得對》的填詞人為「施人誠/朱貫綸/葛大為」,這便是他第一次公開發表的詞作。此後,寫詞對於葛大為就一發不可收拾,梁靜茹《愛你不是兩三天》、光良《你好嗎》、劉若英《傍晚》都是他初期的作品。
在葛大為進入滾石擔任企劃的日子裡,恰逢李宗盛在公司擔綱重要角色。由於工作安排,葛大為需要時常與李宗盛接觸,但他當時每次到部門開會時,都想躲起來。「因為李宗盛大哥就是『神』啊,看到神就是會緊張,就會想躲起來。那時候還沒出道的梁靜茹、五月天、易桀齊都在他那邊。每次和大哥講話時,我都會馬上立正站好,以前張艾嘉張姐打電話給我時,我也都會站起來的。」
由於李宗盛非常尊重和喜歡傾聽年輕人的想法和意見,每當葛大為在聊天中講了有趣的事情,他都會把它記錄下來,放到歌詞裡。「他很會去吸收不同人的想法」,就是在這樣的言傳身教中,葛大為也收穫了很多,「只是無意間聊聊天,我就會把李宗盛大哥的話記在心裡。」
葛大為微博上會發一些他拍的貓貓狗狗,這張照片他配的文字是「遇見太親人的貓總是會擔心它會不會受欺負」。
與歌手不常碰面,假裝歌迷與田馥甄合照
我每次都說「嗨你好」,他們(合作過的歌手)就覺得應該是歌迷打招呼。
滾石時期的企劃工作內容涉獵廣泛,音樂製作、文案宣傳、視覺包裝、活動安排等環節葛大為都參與其中。後來,他又進入華納的企劃製作部,負責蔡健雅的部分音樂企劃製作。在華納工作不到一年,恰逢人事變動離開。原華納老闆創立了亞神,邀請葛大為加入,他又進入亞神繼續與蔡健雅、徐佳瑩等歌手合作。如今,他成了自由創作者。每一個階段的轉變,「都在我心態想轉換的時候,出現了這些剛剛好的契機。」
在這個過程中,葛大為填寫的歌詞、所做的企劃案,從第一人稱的視角更多轉向從歌手本身出發。每當交付作品時,他都會與歌手充分溝通如何更好地演繹、解釋其中放置字詞的原因,並結合歌手的演唱特點隨時調整方案。如創作蕭亞軒的《衝動》,他寫完歌詞後就到錄音室與蕭亞軒交流。葛大為認為這首歌很甜,「因為表達了在愛中很想為對方付出的心情,一種即將談戀愛的節奏。」而蕭亞軒認為這首歌展現的是想為對方付出,但尚未達到可以付出的臨界點,卡在中間的曖昧狀態很苦。當出現意見分歧時,「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討論怎麼唱會比較好,這些討論都是非常有趣的。同樣一個歌詞,兩個不一樣的結果。」
雖然在文字上與歌手們的內心交流頗深,但是葛大為說,由於現實生活中彼此不經常碰面,也會有一些趣事發生,「經常在一些頒獎禮,有過合作的歌手看到我也直接經過,這很正常,因為大家都不認識。我每次都說『嗨你好』,他們就覺得應該是歌迷打招呼。像有一次遇到田馥甄,我就過去說可不可以和你拍照,她說『OK,沒問題』。我就說,我是葛大為,然後她就尖叫,一直抓我。這就是很有趣的事,因為明明彼此已經在文字裡面有一場對話了。」
葛大為很分裂
靜物樂團的《我在歐洲打電話給你》、楊乃文的《離心力》是他,蕭亞軒的《瀟灑小姐》、蔡依林的《戀我癖》也是他……「所以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同的面向呢?」「因為我是孫悟空啊,哈哈。」
難怪葛大為會說:「如果別人寫我,會覺得我很分裂吧。」
快歌vs慢歌
在葛大為的創作裡,慢歌居多,他以蜿蜒而有層次地傳達情愫進而打動人心見長,曾分別讓徐若瑄、劉若英感動得淚流滿面。「我覺得寫慢歌很像是編劇,寫快歌就很像是剪輯師。」
羅志祥的《嗆司嗆司》是葛大為第一次涉足不熟悉的領域,此前從未寫過快歌的他,在收到DEMO時傻了眼,特意打電話向公司求證是否寄錯了人。這次嘗試足足讓他在家窩了一個禮拜,他一邊寫一邊懷疑自己:「這是什麼啊?」期間羅志祥也耐心十足地和他溝通,反反覆覆修改多次。後來這一次的成功試水,讓葛大為意識到:「有時候寫快歌也是一種調劑,不能每天都寫那種苦的歌。寫快歌,人總是要一點節奏,人總是有輕快的那一面。」前不久,陳奕迅也非常信任地將新專輯中的五首快歌,都交由他填詞。
男歌手vs女歌手
由於擅長傳達細膩情感,與葛大為合作的歌手裡,女性的數量要遠多於男性。「女歌手的歌詞層次會多一點,能夠講的事比較細,可以從很多角度切入,更多內心戲,我也是一個感覺比較敏銳的人。」
「男歌手我也不是不喜歡寫,只是說他們的情感比較單一,可能一首歌我只能講一件事。男生的歌好像不太適合都在講內心戲,可能都會在講一個結果,是一個結果論。女歌手的歌比較像過程論。」
【歌中故事】
梁靜茹《愛你不是兩三天》
靈感來源:班上男同學的故事
歌詞摘選
愛你不是兩三天
每天卻想你很多遍
還不習慣孤獨街道
擁擠人潮 沒你擁抱
葛大為的歌詞許多都來自於生活中的細節和故事,「像《愛你不是兩三天》是我第一首在KTV可以唱到的歌,當時大家大學畢業之後一起去唱KTV,有一個男生還故意點了笑我。他曾經和我們班上的一個女生在一起過,後來分手了,這首歌就是因此而來。所以我就冷冷地和他說:我就是在寫你的故事。」
徐佳瑩《明天的事情》
靈感來源:一次訂餐失敗
歌詞摘選
我們預約明年夏天的旅行
我們預約下個月的舞臺劇
我們預約情人節的那家餐廳
可是怎麼知道
到時候我還愛你
我有一天忽然很想吃臺北的一個熱門餐廳的buffet,當時晚上8點多打電話預約,對方告訴我需要等到三個月後才能吃到。我想說三個月後,都不知道自己「死」了沒,也可能不想吃這個東西了,就覺得很氣。那天晚上,我連電腦都來不及打開,就用手機備忘錄寫下了當時的感受。凌晨兩點我把這首詞發給徐佳瑩。後來她和韋禮安很喜歡這首歌,還在演唱會中臨時加唱。
楊乃文《離心力》
靈感來源:太空電影
歌詞摘選
再靠近一寸
我就會當真
離心力與你
永恆拉扯
《離心力》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它描繪得虛無縹緲但其實在講非常真切的情感。雖然用了天文學的詞彙和很抽象的敘述方式。我認為太空電影重點凸顯的並不是特效,而是主人公的心和在太空裡的寂寞,一個人或幾個人被關在太空艙裡面的那種躁動、絕望、犧牲。《離心力》聽起來像是在講述天文現象,實際上講的是人和人的關係。
蔡依林《戀我癖》
靈感來源:某個人物專訪
歌詞摘選
好自為之 不想被指使
問潛意識 你另一個樣子
各位觀眾 都無權限制
我自戀我 魔鬼天使
哪種模式
在臺灣有一個男性政治人物,他喜歡穿女裝。每一次看到他的訪問,我都覺得收穫頗豐。在想像和實際的生活中,並不是只存在固有的分類和形態。裡面運用了很多的隱喻跟翻轉,比如寫「好自為之」,平時會是比較負面的,你就自己去做自己的吧,自生自滅吧。但在這首歌中的意蘊:因為我要對自己好,所有對我自己好的事情我都可以做,無論別人怎麼看待。
採寫/新京報記者 楊暢 實習生 葉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