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味道」|鮮!中堂人餐桌上的秋冬季好物

2021-01-12 東莞日報i東莞

中堂槎滘魚包

一個奇特的名字,一種特色的魚包;

一份不變的情懷,一種堅持的傳承……

一大清早,黎柳宜就開始刮魚肉、揉肉團、擀魚皮……,一團團魚肉在她的細心來回擀壓下,薄如宣紙,呈半透明狀。小編注意到,在黎柳宜擀壓過程中,撒生粉的次數明顯很少。她說,這很考功力,但可以保持口感的最香鮮。一張魚皮,她一擀就是40多年。

20歲成為魚包師父

槎滘村的市場裡,有一家叫「斯文柳」的魚包店,這個奇特名字很有故事。老闆娘黎柳宜說,她小時候長得瘦弱,斯斯文文如弱柳扶風,於是「斯文柳」這個小名就傳了開來,前來購買魚包的鄉親說,從小大家就叫她「斯文柳」,她做的魚包很好吃。柳姨用小名做為店名,讓大家更覺有親切感。

柳姨16歲就開始在父親當時承包的供銷社茶樓學習做魚包,開始擀魚皮不是厚了就是裂開,不得要領。幸有兩個老師父的悉心教導,她勤奮鑽研,技藝日漸精進,幾年下來熟練的掌握了製作方法,成為茶樓的得力魚包師父。

後來父親不做茶樓了,柳姨和家裡人一起做起了魚包生意。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魚包也從富貴人家餐桌「飛入尋常百姓家」。回憶起那段艱苦創業歲月,柳姨頗有感慨,她經常凌晨起來去拿新鮮的魚肉,做好後踩著單車去酒樓、市場送貨,風雨無阻。靠著品質與誠信,漸漸的做出了名氣,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傳統手工製作口齒留香

中堂魚包、魚絲面是東莞水鄉地道的特色美食,據傳有200多年歷史了。中堂槎滘魚包流傳較早,經過當地魚包師傅的不斷改進,獲得了「食過槎滘魚包,百味全無」的美譽。可以說,柳姨等一眾師父對中堂魚包的推廣普及功不可沒。

柳姨說,做魚包是件辛苦活,主要材料鯪魚和豬肉一定要新鮮,凌晨就要準備開工,以保證食材新鮮。柳姨的魚包是純手工製作,做餡料、取魚青、擀魚包皮、包魚包等一系列工序做下來很費時間和體力。

柳姨認為,擀魚包皮一定不要打粉太多,擀薄才能透出香味。「真正用鯪魚做成、不加麵粉的魚包皮,在熬煮的時候不會散開。湯也非常清甜,只要放點簡單的配菜,也是香甜爽滑,嚼勁十足,越吃越香。」

現場小編看到,「斯文柳」魚包粒粒飽滿,白裡透紅,狀如雲吞。店裡不見一臺機器,幾位師父分工合作,全程純手工純天然製作。在柳姨看來,機器雖然快,但是口感就不一樣了。做魚包的成本比較高,以前3元才買到5粒魚包,但也有很多人購買,並將魚包作為贈送、宴請親友的佳品,可見中堂人有多喜歡這道美食。正是懷著讓中堂人吃到最好正宗原味的魚包的樸素願望,柳姨多年一直堅持傳統手工製作。

獨創陳皮魚包

至今,柳姨做魚包已40多年,中間因為照顧家庭中斷過幾年,但她始終沒有放棄這份對魚包的熱愛與情懷。「中堂槎滘的魚包歷史很長,我是吃著魚包長大的,對此懷著很深的情感,也希望為中堂魚包的傳承發展做點貢獻。」柳姨表示。

多年來,柳姨不斷摸索總結魚包製作手藝,並根據人們的口味不斷進行改良。今年柳姨又獨創了陳皮魚包,與其它魚包明顯不同的是,餡料加入一些老陳皮,味道更清香,而且有助消滯解火,更加健康美味。目前市場反響不錯,很多人吃了都讚不絕口。筆者現場品嘗,一口咬下去,爽脆嚼勁,清鮮潤肺,真是滿滿的中堂味道。

「斯文柳」魚包因其選料上乘,做工精細,口感獨特,在中堂一帶小有名氣,甚至連鎮外的食客也慕名前來,現在是吃魚包的最好季節,很多人還加柳姨的微信進行購買,店裡還請了幾個人幫忙提高製作效率。

在堅守中傳承技藝,在創新中開闢鮮香,懷著這份深深的中堂魚包情懷,製作魚包40多年,讓中堂魚包更加美名傳揚,對柳姨來說,這不僅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人生價值的很好體現。

一粒魚包的誕生

第一步

製作魚包首先要將鯪魚起魚青;

第二步

再將魚肉碾壓成薄得像紙一樣的魚包皮;

第三步

最後就是用臘肉、豬肉等材料製作成魚包的餡料,再細心地包成一個個小巧的魚包。

在魚包煮熟的時候,真正用鯪魚做成不加麵粉的魚包皮是不會散開的,而且皮爽肉香。炮製魚包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高湯和青菜去煨,簡簡單單就可以品嘗到最正宗的魚包美味。

做好的魚包外形像雲吞,這樣的魚包久煮不爛。除了火鍋的食法,這種上湯魚包也備受街坊喜愛。魚包製成後,配以青菜,煮熟即吃,香甜爽滑,別具風味。

各路「吃貨」的創新吃法

香煎魚包

炭燒魚包

魚包滾湯

水煮魚包

水鄉中堂,少不了魚包魚面的傳承

一個小小的魚包

寄託了許多中堂人的情感

就像柳姨這些魚包師傅

幾十年如一日

只為做一個中堂人都愛吃的魚包

消息來源丨中堂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東莞中堂:鮮!品嘗傳統美食魚包正當時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謝穎 通訊員 邱發平柳姨16歲開始學做魚包中堂魚包好味道正當時陳皮魚包風味更佳她說,這很考功力,但可以保持口感的最鮮香。一張魚皮,她一擀就是40多年。柳姨16歲就開始在父親當時承包的供銷社茶樓學習做魚包,開始擀魚皮不是厚了就是裂開,不得要領。幸有兩個老師父的悉心教導,她勤奮鑽研,技藝日漸精進,幾年下來熟練的掌握了製作方法,成為茶樓的得力魚包師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斯文柳:在魚包中傳承「中堂味道」
    一腔不變的情懷,一份堅守的傳承,一個小小的魚包,寄託了中堂人的情感。一大清早,黎柳宜就開始刮魚肉、揉肉團、擀魚皮……一團團魚肉在她的細心來回擀壓下,薄如宣紙,呈半透明狀。40多年來,黎柳宜在堅守中傳承技藝,在創新中開闢鮮香,而魚包也早已從富貴人家餐桌「飛入尋常百姓家」。懷著這份深深的中堂魚包情懷,讓中堂魚包更加美名傳揚,對柳姨來說,這不僅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人生價值的體現。凌晨取鮮肉踩單車送貨中堂鎮槎滘村的市場裡,有一家叫「斯文柳」的魚包店,這個奇特名字很有故事。
  • 客廳中堂畫風水 中堂掛什麼畫對風水好
    所以經常有人會問小編客廳中堂掛什麼畫風水好?有的人還會問農村中堂掛什麼畫風水好。客廳中堂畫風水相關資料比較難找,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些客廳風水之中堂畫風水知識,供大家參考。  1、什麼是客廳中堂  客廳中堂是指客廳正對大門的那一面牆壁,中堂」一詞原指我國傳統對稱式結構房屋正中的一間。即三間正房,其中開門的一間稱為中堂。
  • 家裡中堂畫掛什麼樣的好,兩款吉利中堂掛畫推薦
    將這樣的中國畫懸掛於廳堂,以求錦上添花,旺上加旺,是良好家居的布局方法之一。接下來一起欣賞兩款吉利的中堂花鳥掛畫吧。 中堂掛畫欣賞一:松鶴延年圖 此幅石開老師松鶴圖,松與鶴的精神一一體現著吉祥如意,松的不屈精神,鶴的祥和,與祝願人的長壽,都在刪繁就簡之後,成為極單純、極簡煉與極平實的「寫意」之象。兩邊的對聯書法「鶴仙千年壽,松嶺萬古春」,筆力遒勁,完美道出中間松鶴畫的寓意。
  • 東莞中堂人冬至標配是鹹丸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謝穎 通訊員 中堂宣冬大過年!東莞人「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而吃「鹹丸」是東莞中堂人冬至的標配,在吃「鹹丸」之前,還有一個「規定動作」:親戚圍坐一臺,以團圓吃喝的方式來告別一年中最長的夜,迎接漸長的白晝。
  • 中堂寶翠園奠基儀式盛大舉行 打造中堂高端人居典範
    2020年12月7日,在這冬日的暖陽裡,由漢國置業、東莞萬利金工業城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中堂寶翠園項目奠基儀式在項目工地盛大舉行。來自項目的各位領導和一直協助項目的合作單位及各位媒體朋友們和來賓朋友們齊聚於此,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的到來。
  • 東莞中堂「百日攻堅」行動!中堂華迅電子科技項目預計明年7月投入...
    今天下午,記者由東莞市中堂鎮了解到,東莞中堂正在大力招引智能終端、智能裝備製造、智慧服務、智慧環保、5G等智能科技產業落戶中堂,推進百日攻堅行動,創造項目落地「中堂速度」!其中,投產後預計年產值超17.7億元,擬打造粵港澳大灣區5G新興產業集群的中堂華迅電子科技項目預計將於明年7月投入使用,屆時該項目將為中堂帶來不低於1.16億元的年納稅額。
  • 農村中堂畫掛什麼樣的好 看完這篇 突然懂了
    中堂畫是什麼?中堂畫實際上是一種掛在傳統民居廳堂正中的畫,但是現在常說的中堂畫指的是現代家具客廳中間牆壁上掛的畫。中堂,是國畫裝裱當中直幅的一種體式,由於其基本上是懸掛在房屋堂屋的正中牆壁上,因此被稱之為是中堂,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掛在整個地面的畫作也就被稱之為是中堂畫。一般說來,中堂畫都是具有特別的意義的畫作,畢竟位置特別,也是家庭成員都重點關注的對象。中堂畫掛什麼樣的好?
  • 高雅的中堂,中式客廳掛畫選擇山水畫
    傳統家居的布局中,廳堂布局是最為講究,最為嚴格的,中堂作為中國傳統家居中的必備。中堂的裝修裝飾更顯得極為重要,那麼中堂的掛畫一般而言可以選擇對聯式的山水畫作,更具古樸雅味,裝點在中堂中也可彰顯出家居主人的品味與格調所在。
  • 郭世文:道教功課經的《中堂贊》與《報恩寶誥》
    日行誦持,可廣結神、人、鬼、鬥之善緣。《太上玄門早壇功課經》,底本出自清代《道藏輯要》。可祝國迎祥,祈福保安,結的是神緣。午壇功課為《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底本出自明代《萬曆續道藏》。
  • 熬中堂牛排老火鍋——中國火鍋行業十大創新品牌
    熬中堂以電影及網絡上為人熟知的「鰲拜」為原型利用具有趣味及共鳴的IP形象,塑造消費者的品牌記憶。並且以「熬」字突出品牌對鍋底的高要求,既能保證一次性全牛油,又能中和川渝兩地火鍋特色的鍋底味道。
  • 中堂畫掛什麼樣的好 宜選激勵和鼓舞士氣的名句|對聯|字畫|福字|...
    (原標題:中堂畫掛什麼樣的好 宜選激勵和鼓舞士氣的名句) 中堂畫的懸掛
  • 中堂:風生「水」起碧波流,鳥飛魚翔生態美
    漫步在中堂鎮北海仔河上,已經聞不到一絲異味,曾經讓百姓避之不及的發黑髮臭河水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是明顯好轉的水質——北海仔河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項目岸邊的北海公園部分景點已現雛形,碧藍的天空上偶爾飛來一群白鷺,清水裡不時遊來魚蝦,為北海仔河平添幾分靈動美——
  • 大紅酸枝靈芝紋中堂六件套包含翹頭案太師椅八仙桌花架!
    大紅酸枝中堂家具傳統家具的布局中最嚴格講究的要屬廳堂,也就是中堂。中堂的作用一般分為會客、行禮儀和佛堂三類。大紅酸枝紅木中堂迎賓宴客、喜慶祭祀,日常起居都在中堂,家具擺設也是偏向端莊。大紅酸枝靈芝紋中堂六件套翹頭案之前擺放八仙桌,方桌兩旁擺放一對太師椅,形態壯實、莊重華貴。此中堂六件套靈芝紋樣題材,能體現出主人的身份以及擁有吉祥的寓意。
  • 「一幅中堂畫,半部傳家史」她以「詩禮傳家」讓您家蓬蓽生輝
    中堂作為對外的「窗口」,它展現的是一戶人家的身份與地位,而選擇一幅適合且吉利的中堂畫則能彰顯著家庭的文化底蘊,同事還能營造祥和的家庭氣氛,使整個家庭運勢祥和旺盛,富貴長壽。一幅中堂畫,半部傳家史!中堂畫作為傳承家族文化,民族底蘊的藝術載體,它呈顯了家居祖訓,歷代是富貴之家正室裝飾的華彩篇章。
  • 《尋味東莞》讓中堂這家魚包店又火了一把
    萍姨正在製作魚包「《尋味東莞》播出以後,很多人來談合作。現在我們的魚包除了供東莞的餐廳,還要供給廣州、深圳。」羅沛良的語氣中略顯自豪。他和妻子黎見萍,1980年在中堂槎滘市場開了第一家魚包鋪,後來做成中堂知名的「肥萍魚包」。除了本地人喜歡,「可以說整個珠三角都有食客慕名而來」。
  • 《尋味東莞》讓中堂這家魚包店又火了一把!
    「萍姨」在做魚袋「尋味東莞」播出後,不少人來談合作。目前,我們的魚袋除了東莞餐館外,還有廣州、深圳等地供應。」羅沛良的語調有點驕傲。與妻子黎見萍,1980年在中堂槎滘市場上首開魚鋪,後來做成中堂著名的「肥萍魚鋪」。除本地人喜歡外,可說整個珠三角都有食客來吃。
  • 紅豆發新枝,粵韻滿中堂,「中國曲藝之鄉」演繹新傳奇
    據考證,100多年前中堂鎮就有民間「私夥局」活動,農閒季節、逢年過節,中堂的粵曲隊便在一起排練彈唱,瓜谷飄香之時便是粵韻滿園之時,「私夥局」鼎盛期多達幾千人;有數據顯示,中堂全鎮20個村(社區)均成立了曲藝社,目前中堂有登記註冊的曲藝演出隊伍25支,每個曲藝社至少十幾個成員,每個曲藝社年均演出20多場次;從2014年開始,中堂鎮開始打造「粵韻滿中堂」曲藝品牌,堅持每月演出兩至三場,至今已經演出近二百多場次
  • 中堂少有!【拳頭大】的章魚燒你見過未?
    數量有限,搶完即止包含:大丸章魚燒2份、18歲炸豆腐1份、桂花鴨屎香檸茶1杯、絲滑拉茶1杯、芝芝多肉葡萄1杯*以上活動不共享,僅限在中堂店堂食,老闆在大丸茶檔的裝修上可算是下了不少心思了,復古港式招牌、中堂本土特產牆繪等,滿滿的港式風味!
  • 中堂華迅電子科技項目預計明年7月投入使用
    投產後預計年產值超17.7億元,擬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5G新興產業集群的中堂華迅電子科技項目有望於明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屆時該項目將為中堂帶來不低於1.16億元的年納稅額。昨天,記者從中堂鎮了解到,該鎮正在積極推進百日攻堅行動,創造項目落地「中堂速度」,不少項目有望於明年陸續建成投產。中堂華迅電子科技項目是中堂鎮重點引進的又一市重大項目,目前正在加緊施工當中,幾幢拔地而起的高標智造廠房已進入全面裝修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