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營銷人,九個「小紅書」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2021-01-09 36kr

「小紅書推廣,選擇對的KOL最重要。」

「專業小紅書操盤,打造單一爆款商品。」

「揭秘!為什麼秦嵐、林允、範冰冰都紛紛入駐小紅書?」

......

這是好幾位朋友向懂懂筆記展示的朋友圈「景象」。她們也不太理解,為何小紅書推介商品的信息越來越少,但是從事小紅書業務推廣的「營銷信息」卻越來越多。

的確,隨便打開一個搜尋引擎或者電商平臺,輸入小紅書推廣,你都會瞬間密集綜合症爆發。有網友對此吐槽到:自己剛剛躲過上一輪「友邦」轟炸,難道最近周圍朋友都開始從事小紅書推廣、筆記撰寫的營銷了?

「現在有不少營銷領域的創業者,都會在自己的主營業務上加上小紅書推廣,很多機構甚至直接轉型小紅書營銷了。」在深圳一家創業園擔任運營經理的李先生表示,包括一些電商創企、研發團隊,甚至是遊戲工作室,最近都迷上了「小紅書「推廣的業務。

李經理介紹,目前入駐園區的三十餘家創業公司中,打出小紅書推廣業務旗號的,大概超過了二十家。從他們官方的宣傳口徑來看,業務內容也大同小異,都是小紅書操盤、筆記策劃撰寫、KOL博主資源等等。

從小紅書種草風靡朋友圈、社交圈,再到「專業小紅書推廣「的泛濫,先社交、後電商的小紅書平臺,確實被不少品牌廠商、中小企業視作引流、圈粉的最新途徑。

而在營銷領域,十個創業者,九個「小紅書」的狀態似乎已經普遍存在,這種社交風潮下的營銷推廣模式,究竟靠不靠譜?

創業者「青睞」小紅書,自稱「專業」門檻高

「現在很多企業都想在小紅書上推廣產品,因此那些從事小紅書推廣業務的創業者,似乎都很吃香。」

在李經理的介紹下,懂懂筆記添加了一位自稱是專業從事小紅書推廣的創業達人羅迪(化名)。他告訴懂懂筆記,公司原本是從事電商代運營的,但是近兩年電商代運營的需求逐步減少,因此團隊做出了轉型的決定。

從今年年初開始,他們團隊轉而專攻小紅書推廣與營銷業務。對外的宣傳口徑,只要品牌方、企業將產品託付給團隊,之後無論是筆記的內容策劃、KOL的選擇與運作,都無需操心。

「我們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務,而且有多種合作的方式,不用擔心推廣效果。」羅迪告知,客戶可以根據產品特點,選擇不同的推廣服務:有按月全託的推廣方案,也有根據發布筆記、視頻的數量,按次數結算的推廣形式。

他通常會建議新客戶選擇按服務次數收費的方式:一篇小紅書「種草」筆記的價格,從300~10000元不等。至於價格上的巨大差距,他解釋稱是因為推廣帳號的等級不同所致。

由此看來,團隊的「智力輸出」似乎不分貴賤,決定價格的關鍵是KOL的級別。推廣內容都是由團隊根據客戶提供的產品信息進行策劃,但發表在普通的「素人」帳號上價格就相對較低,因為筆記內容很難確保被平臺大力推薦;如果是KOL、網紅的帳號,推廣效果就明顯不同,但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

在交流中,羅迪展示了公司能夠「掌控」的素人帳號,表示都是通過了考查期,有一定內容沉澱的優質號,粉絲數在5000~10000左右(可確保被小紅書官方有效推薦給關注話題的用戶)。這樣的小紅書「種草」筆記發布帳號,目前的報價為每篇500~1200元之間。

「小紅書平臺上很多KOL的帳號,發表一次筆記價格都是2、3萬元起步的。」羅迪認為,如若不是「土豪」金主,想在短時間內引爆單一商品,還是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素人帳號划算,儘管他們賺的佣金也會減少。

當問及小紅書作為當紅社交平臺,是否任何普通用戶都能夠自行註冊新帳號,發布筆記內容(推廣產品)時,羅迪強調:素人帳號雖然可以註冊,但普通用戶運維精力有限,而且很難沉澱口碑、發起粉絲互動。

「所以,現在再新註冊帳號關注度肯定不會高,畢竟不像專業團隊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運維和策劃。」他告訴懂懂筆記,他們公司有很多合作的客戶都是因為自行註冊小紅書帳號後,推廣效果不佳,甚至是賠錢也沒賺到吆喝,最終才想到找他們這種專業團隊來合作。

那麼,在小紅書推廣大行其道並成為營銷機構「法寶」的當下,找專業機構操刀、寫「種草」筆記推廣、拍「安利」視頻引流,商品就會大賣嗎?

推廣效果難量化,營銷機構搶快錢

「不管(自己)發小紅書筆記,還是營銷機構的推廣,效果其實都跟撞大運一樣。」

在某小紅書推廣營銷交流群裡,一位暱稱為「嘉豪」的群友,經常因為推廣的問題頻頻吐槽。以「取經」為由,懂懂筆記添加他為好友後,詳細了解了他在推廣營銷過程中遭遇到的所有問題。

嘉豪表示,自己是廣州某護膚品企業的市場部負責人。在今年年初,公司高層決定投入資金進行小紅書平臺的推廣,一開始是由三位品宣部同事組建了團隊,自己運營了兩個小紅書帳號,希望通過種草形式為公司的電商平臺引流。

「幹了兩個月吧,效果很一般,基本上每天都是分享美妝、護膚品的筆記,粉絲沒幾個,互動也不多。」由於團隊運營小紅書帳號的引流效果慘澹,嘉豪在圈內朋友的建議下,向公司高層提議轉由第三方運營機構「操刀」小紅書的推廣。

頂著KPI的壓力,他先後在網上找了三、四家號稱「專業小紅書推廣」的團隊,詳細溝通後,最終一家拍胸脯打保票的機構打動了他。協議規定,第一個月確定投入五萬元,主要用於筆記內容策劃,KOL和達人帳號的投放。「當時和對方還籤訂了保底協議,確保每天能引流至少30。」

「30的後邊沒有具體的單位,對方說這個不好給出標準。」嘉豪解釋到,協議中所列明的保底數據,單位是要根據客戶產品、引流需求而定,如果引流到電商平臺,那就是30單;如果引流微信買家,則會是30人。

最讓他動心的,是協議中的保障內容規定了一點:若產品經評估具有市場競爭力,那麼合約期限內達不到推廣效果可以全額退款。因此,他直接預付了協議款項,等待著「種草」後引流的效果。

「結果呢,這種保障的結果,就跟那些植髮廣告說的6元/fu一樣,就是混淆概念來的。」一個月的推廣期內,機構在小紅書上做的「種草」和推廣動作,僅為他們帶來了三個訂單,電商平臺的訪問量也無明顯提升。

情急之下,嘉豪找到推廣機構的負責人,要求對方給個說法。誰知對方還有一大堆理由正在等著他。「說我們的爽膚水知名度太低了,也沒有可炒作的素材,難以形成良好的互動。要是知名度足夠高的話,我還要找他們推廣嗎?」

嘉豪透露,公司此後又合作了兩家小紅書推廣機構,撰寫的筆記都沒有見到在真正有人氣的大V或者網紅帳號上有過投放,而營銷機構所謂的「保底」協議,也都充斥著條款上的漏洞,達不到效果時,都以產品的「問題」進行各種推脫。

總結下來,嘉豪感覺這些機構策劃的筆記、視頻內容,比起他們的自建運營團隊沒有太多優勢。那些種草文案一開始覺得很有格調,但是看了三家後發現,字裡行間都似乎是一個套路,充滿了一股營銷味,「本來公司找小紅書推廣機構是想構建時尚買手的氛圍,最後卻整出了微商的味兒。」

嘉豪和周圍做品宣的幾位朋友交流後,感覺網上很多自稱專業從事小紅書推廣的營銷團隊,基本上連平臺達人、KOL的資源都沒有,純粹是依靠素人帳號在硬推,看似鋪面很廣,但是效果差,甚至會引起用戶對品牌的反感。

那麼,究竟是嘉豪他們找錯了廟門,碰到了不靠譜的營銷機構,還是這種每月投個兩三萬元,就想搞定小紅書推廣的投機心理出了問題?

商家不能盲目依賴,營銷不是撞大運

來自深圳的創業者武先生,是這個小紅書營銷交流群中比較「另類」的一員。他所經營的並非是美妝、護膚品、數碼3C等常見消費品,因為他的生意是一家專做甜品小吃的老字號餐飲門店。

「過去錯過了許多推廣的平臺,現在小紅書正當紅,就希望利用這個平臺好好做一下推廣。」武先生告訴懂懂筆記,他是一名65後,對於網際網路不是很了解,提及小紅書推廣更是無從下手。因此,在周圍朋友的推薦健才加入這個群,希望向更多的營銷人學習一些竅門。

至於為何想要通過小紅書,推廣自家在華強北經營了十幾年的小吃店?他坦言是看到別的商家都在做,而且從小紅書上引流了不少顧客,自己也覺得有必要跟上年輕人的潮流,通過社交平臺進行品牌的宣傳推廣。

「我和愛人自己不會做這個,於是就想拜託懂這些的年輕人負責內容策劃和推廣。」武先生表示,他除了在小紅書上註冊了自己的帳號,每天定時發布小吃圖片之外,還在五月初委託了一家策劃團隊,全面推出了「試吃」攻略。

「我看到不少餐飲店鋪,都是通過小紅書上的美食、時尚達人帳號,來發布美食攻略的,轉化的效果還真不錯。」武先生表示,儘管感覺策劃團隊給自家美食做的「描述」,其實並沒有打到心坎兒上,但卻真的有一些顧客是被文案吸引上門「嘗鮮」。

「那天在店裡和顧客聊天,一位專程坐公交來這裡吃腸粉和無米粿的女生提到,自己是從小紅書上看到攻略趕來的。」雖然不是顧客盈門,卻更加堅定了武先生通過「種草」推廣小吃店的決心。他坦言,儘管目前引流的效果一般,但嘗試新鮮的事物,總要給予足夠的耐心。

在加入的五個營銷交流群中,懂懂筆記做了一番簡單的調查,有大約43位群友曾委託過第三方推廣團隊策劃種草內容,在小紅書上發布推廣資訊。其中,認為有效果的群友不到20%。

【結束語】

有業內人士指出,過去幾年來小紅書社交平臺通過大量的海淘、時尚服飾、美妝美容的博主經驗分享,積累了大量高粘度的忠實用戶。但近一年來大量寫手、營銷機構湧入小紅書,許多不實推薦、軟文也充斥其中,導致用戶的信任度正在逐漸遞減。

顯然,一批營銷機構摻雜其中,通過與網紅、達人的合作搜颳走了一大批流量,同時也吸引了更多商家躍躍欲試。但是魚龍混雜的狀態下,一些「種草」與實際消費體驗大相逕庭的內容,也將導致消費者對小紅書上的所謂筆記、視頻推薦產生懷疑。

漫天飛舞的「小紅書專業」營銷策劃機構,正在演繹著十個營銷人,九個「小紅書」的荒誕景象。小紅書雖然火爆,但是這種趨之若鶩、狼奔豕突的景象,很可能會將這個以社交著稱的消費決策平臺,推向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境地。

相關焦點

  • 中概股 | 深氪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但瑞幸事件致命的負面意義不僅僅在於這家公司及其相關投資機構的帳面損失,更在於它讓中國公司多年來在外建立的信譽大幅受損。 不少中概股公司變得緊張焦慮。 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對36氪說,但自從瑞幸財務造假被抓典型後,公司不敢再輕視做空機構。為了避免被做空機構盯上,他所在公司財務團隊已經連續加班很長一段時間進行自查和規範。「怎麼能不緊張?再出現類似事件,性質就太惡劣了。」
  • 韓妝退潮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零售商業評論」(ID:xinlingshou1001),作者:何意,36氪經授權發布。 從愛茉莉太平洋發布的最新財報來看,關店傳聞似乎與其業績表現不無關係。 2020年第二季度,集團營業額下降24.7%至1.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0億元),營業利潤下降67.2%至362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
  • 國產美妝「大逃殺」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連線Insight」(ID:lxinsight),作者:鍾微,36氪經授權發布。 從2018年開始,完美日記、UNNY、橘朵等國產美妝品牌出現了爆發式增長,他們身上有著同樣的特點:抓住了小紅書、KOL等新渠道帶來的流量紅利,擅長營銷玩法,從線上起家。 紮根線上的中國美妝品牌們漸漸成為很多人眼中的「野蠻人」。
  • 張磊讀什麼書?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遠川投資評論」(ID:caituandzd),作者:儲松竹,36氪經授權發布。 《價值》是今年投資圈繞不開的一本書,大家都想搞懂呼風喚雨的高瓴究竟是如何做投資的。筆者尋找財富密碼的熱忱在讀完之後變成了悵然,知道張磊「Think big,Think long」,但沒想到「這麼big這麼long」。
  • 鵝組的十年奇幻漂流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鹿鳴財經」(ID:luminglab),作者:陳妍如 周有輝,36氪經授權發布。 豆瓣鵝組就像一個酒館,上演了一出網際網路角落邊上的群像戲——消息靈通的八卦人士,靜靜聆聽的沉默者,大發厥詞的鼓動者,站在桌子上講著瘋話的演說家,隨時準備砸桌子的酒鬼,在一旁品鑑好戲的老主顧,站在門外的信使,看著酒館監控的安保。
  • 雙11首戰,這36個「新」品牌是誰?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時趣研究院」(ID:SocialTouch2020),作者:keddy,36氪經授權發布。 雙十一首戰告捷,火了一年的新消費品牌,又再次成為關注亮點。 據天貓數據顯示,11月1日當天,1800多個新品牌成交額超越去年雙11全天,94個新品牌增長超過1000%,357個新品牌成為行業top1。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開年,網紅經濟引爆資本市場,網紅概念領漲,星期六收購遙望,一舉拿下十二個漲停板,三五互聯擬收購婉銳,八個交易日漲停,就在MCN概念股沸沸揚揚之時,星期六股價跳水,三五互聯受深交所公開譴責處分並致歉,好似一切都像鏡中花水中月,資本從來沒有「愛過」MCN。
  • 不被原諒的範冰冰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豹變」(ID:baobiannews),作者 黃小芳,36氪經授權發布。原文標題:《人民不肯原諒範冰冰》。 大概因為實業並沒有想像的好搞,7個多月後,範冰冰將這家店轉手出去,專注於網紅帶貨。 範冰冰早就確信這條路走得通。早年她在小紅書推薦的面膜、護膚品、彩妝迅速在全球賣斷貨,也促使她在2018年推出了自有美妝品牌Fan Beauty,一款售價達2399元的美容儀是她主打的第一款產品。
  • 2018年度商業好書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盒飯財經」(ID:daxiongfan),作者:今今樂道讀書會研究院&盒飯財經研究院;36氪經授權轉載。 今年大環境急劇變化,即便是龐大的公司,也能感受到凜冬的肅殺。泡沫破裂、架構調整、To C轉向To B,商業環境變化的種種跡象時刻提醒著,危險就在身邊,而機遇就隱藏其中。
  • 購物中心+摩天輪,是個好主意嗎?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RET睿意德」(ID:retweixin),36氪經授權發布。 2018的初冬,RET環球商務考察去到了日本關西地區,這次考察我們以大阪為中心,針對關西地區的商業項目展開考察研究。
  • 消費品品類速覽:彩妝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青山資本」(ID:cyanhillvc),作者 青山資本投研中心,36氪經授權發布。 13分鐘,完美日記同樣破億……截止1點,天貓雙11過億品牌達到84個,其中美妝品牌佔據11個,國貨美妝佔據4個。而在最終的美妝品牌榜中,自然堂、百雀羚、完美日記和薇諾娜四大國貨美妝品牌都進入到榜單前十。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Iger)突然向包括 36 氪在內的中國記者發問:「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廣東、北京和上海現在的實際情況怎麼樣?你們復工了嗎?電影院開門了嗎?」 隔離在美國家中的艾格很操心太平洋彼岸的疫情。儘管 69 歲的他在今年 2 月已經「光榮退役」,結束了執掌迪士尼 15 年的 CEO 生涯,把這個位置交給了 61 歲的鮑伯·查佩克(Bob Chapek)。
  • ACG行業事件Top100,重新發現2019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靠譜二次元」(ID:kpACGN),作者靠譜ACG編輯部,36氪經授權發布。 2019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期望從這100個事件中,看到2019年的發展軌跡,更洞悉2020年的某些趨勢和機會。
  • 37個城市,100家書店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那一座城」(ID:thecity2015),作者:那城的城君,36氪經授權發布。 今天,世界閱讀日。 我們來談談城市裡的獨立書店,這些堅持著自己理想的,可愛的人們。 之前,我們一直在說,到底什麼才能叫做獨立書店,後來想了想,不是書籍小眾,亦不是店主桀驁,而是這家書店能有自己的獨特的精神力量。
  • 小米這回大意了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市界」(ID:ishijie2018),作者:楓冉、沙行,編輯:胡劉繼、廖影,36氪經授權發布。 但當時「屌絲」一詞和今天的「打工人」一樣,是個沒有貶義的自嘲網紅詞彙。 王嵋副校長可能不經常上小米手機論壇,「屌絲」一詞的語義,這幾年慢慢發生了變化,從當年的純粹自嘲,漸漸變成了類似「loser」的偏負面詞彙。 「屌絲」一詞自己說可以,但拿去形容別人,已經成為侮辱性話語。 這也不是大家玻璃心。
  • 盲盒的本質不是割韭菜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與運氣競爭」(ID:ShinengResearch),作者立濤,36氪經授權發布。 作為一個不想追熱點的作者,原本不想討論這個已經被談爛的話題,但看到一堆影響力很大的自媒體都跳出來說盲盒是「割韭菜」,實在是忍不住想動筆寫點什麼。 確實,有人靠倒賣稀缺款盲盒賺了錢,確實,稀缺款盲盒有很高的溢價,但當定義一種商品是不是割韭菜的時候,還是得去看驅動市場增長的主流購買行為是什麼樣的。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運營研究社」(ID:U_quan),作者:陳維賢,36氪經授權發布 大家好,我是運營研究社的創始人 @陳維賢。 運營社是我在 2017 年 4 月開始創業的,並且在 18 年初,拿到了千萬級融資。拿到融資之後,公司的整體狀態也一直不錯,甚至在疫情之下也還在招人。 我的職業發展分為 2 個大階段。
  • 名創優品沒有秘密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商業數據派」(ID:business-data),36氪經授權發布。 但是葉國富和他創造的「小商品「帝國足夠引起人們的好奇:這家紅白色調的店鋪,如何把「十元店」開成 了低配版的無印良品? ●百億收入,三成毛利 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自有品牌綜合零售GMV達520億美元,名創優品以27億美元(約合190億人民幣)總GMV量,佔比5.2%。
  • 微博的囚徒困境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魏婕,編輯:黎明,36氪經授權發布。 最近,新浪微博得罪了音樂圈。 「新浪微博演出信息限流,書籍分享會也限流,都要花錢買頭條,窮瘋了吧。」
  • 寵物「氪金」肥了誰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年紀輕輕,貓狗雙全」成了這屆年輕人定義人生贏家的一大標準。 根據最新發布的前三季度財報,這兩家公司不僅「營利雙增」,淨利潤更是同比翻了一番。 寵物經濟的日漸升溫,也吸引了新玩家跑步進場。僅2018年就有30多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過15億元,高瓴資本、紀源資本、IDG資本、天圖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先後進場。 其中,高瓴資本最為積極,布局賽道眾多,先後投資了芭比堂、寵物家、愛諾、龜與熊貓、瑞鵬集團等寵物品牌。 到2019年,國內寵物行業融資事件有41起,累計吸金規模超過4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