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推廣,選擇對的KOL最重要。」
「專業小紅書操盤,打造單一爆款商品。」
「揭秘!為什麼秦嵐、林允、範冰冰都紛紛入駐小紅書?」
......
這是好幾位朋友向懂懂筆記展示的朋友圈「景象」。她們也不太理解,為何小紅書推介商品的信息越來越少,但是從事小紅書業務推廣的「營銷信息」卻越來越多。
的確,隨便打開一個搜尋引擎或者電商平臺,輸入小紅書推廣,你都會瞬間密集綜合症爆發。有網友對此吐槽到:自己剛剛躲過上一輪「友邦」轟炸,難道最近周圍朋友都開始從事小紅書推廣、筆記撰寫的營銷了?
「現在有不少營銷領域的創業者,都會在自己的主營業務上加上小紅書推廣,很多機構甚至直接轉型小紅書營銷了。」在深圳一家創業園擔任運營經理的李先生表示,包括一些電商創企、研發團隊,甚至是遊戲工作室,最近都迷上了「小紅書「推廣的業務。
李經理介紹,目前入駐園區的三十餘家創業公司中,打出小紅書推廣業務旗號的,大概超過了二十家。從他們官方的宣傳口徑來看,業務內容也大同小異,都是小紅書操盤、筆記策劃撰寫、KOL博主資源等等。
從小紅書種草風靡朋友圈、社交圈,再到「專業小紅書推廣「的泛濫,先社交、後電商的小紅書平臺,確實被不少品牌廠商、中小企業視作引流、圈粉的最新途徑。
而在營銷領域,十個創業者,九個「小紅書」的狀態似乎已經普遍存在,這種社交風潮下的營銷推廣模式,究竟靠不靠譜?
創業者「青睞」小紅書,自稱「專業」門檻高「現在很多企業都想在小紅書上推廣產品,因此那些從事小紅書推廣業務的創業者,似乎都很吃香。」
在李經理的介紹下,懂懂筆記添加了一位自稱是專業從事小紅書推廣的創業達人羅迪(化名)。他告訴懂懂筆記,公司原本是從事電商代運營的,但是近兩年電商代運營的需求逐步減少,因此團隊做出了轉型的決定。
從今年年初開始,他們團隊轉而專攻小紅書推廣與營銷業務。對外的宣傳口徑,只要品牌方、企業將產品託付給團隊,之後無論是筆記的內容策劃、KOL的選擇與運作,都無需操心。
「我們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務,而且有多種合作的方式,不用擔心推廣效果。」羅迪告知,客戶可以根據產品特點,選擇不同的推廣服務:有按月全託的推廣方案,也有根據發布筆記、視頻的數量,按次數結算的推廣形式。
他通常會建議新客戶選擇按服務次數收費的方式:一篇小紅書「種草」筆記的價格,從300~10000元不等。至於價格上的巨大差距,他解釋稱是因為推廣帳號的等級不同所致。
由此看來,團隊的「智力輸出」似乎不分貴賤,決定價格的關鍵是KOL的級別。推廣內容都是由團隊根據客戶提供的產品信息進行策劃,但發表在普通的「素人」帳號上價格就相對較低,因為筆記內容很難確保被平臺大力推薦;如果是KOL、網紅的帳號,推廣效果就明顯不同,但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
在交流中,羅迪展示了公司能夠「掌控」的素人帳號,表示都是通過了考查期,有一定內容沉澱的優質號,粉絲數在5000~10000左右(可確保被小紅書官方有效推薦給關注話題的用戶)。這樣的小紅書「種草」筆記發布帳號,目前的報價為每篇500~1200元之間。
「小紅書平臺上很多KOL的帳號,發表一次筆記價格都是2、3萬元起步的。」羅迪認為,如若不是「土豪」金主,想在短時間內引爆單一商品,還是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素人帳號划算,儘管他們賺的佣金也會減少。
當問及小紅書作為當紅社交平臺,是否任何普通用戶都能夠自行註冊新帳號,發布筆記內容(推廣產品)時,羅迪強調:素人帳號雖然可以註冊,但普通用戶運維精力有限,而且很難沉澱口碑、發起粉絲互動。
「所以,現在再新註冊帳號關注度肯定不會高,畢竟不像專業團隊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運維和策劃。」他告訴懂懂筆記,他們公司有很多合作的客戶都是因為自行註冊小紅書帳號後,推廣效果不佳,甚至是賠錢也沒賺到吆喝,最終才想到找他們這種專業團隊來合作。
那麼,在小紅書推廣大行其道並成為營銷機構「法寶」的當下,找專業機構操刀、寫「種草」筆記推廣、拍「安利」視頻引流,商品就會大賣嗎?
推廣效果難量化,營銷機構搶快錢「不管(自己)發小紅書筆記,還是營銷機構的推廣,效果其實都跟撞大運一樣。」
在某小紅書推廣營銷交流群裡,一位暱稱為「嘉豪」的群友,經常因為推廣的問題頻頻吐槽。以「取經」為由,懂懂筆記添加他為好友後,詳細了解了他在推廣營銷過程中遭遇到的所有問題。
嘉豪表示,自己是廣州某護膚品企業的市場部負責人。在今年年初,公司高層決定投入資金進行小紅書平臺的推廣,一開始是由三位品宣部同事組建了團隊,自己運營了兩個小紅書帳號,希望通過種草形式為公司的電商平臺引流。
「幹了兩個月吧,效果很一般,基本上每天都是分享美妝、護膚品的筆記,粉絲沒幾個,互動也不多。」由於團隊運營小紅書帳號的引流效果慘澹,嘉豪在圈內朋友的建議下,向公司高層提議轉由第三方運營機構「操刀」小紅書的推廣。
頂著KPI的壓力,他先後在網上找了三、四家號稱「專業小紅書推廣」的團隊,詳細溝通後,最終一家拍胸脯打保票的機構打動了他。協議規定,第一個月確定投入五萬元,主要用於筆記內容策劃,KOL和達人帳號的投放。「當時和對方還籤訂了保底協議,確保每天能引流至少30。」
「30的後邊沒有具體的單位,對方說這個不好給出標準。」嘉豪解釋到,協議中所列明的保底數據,單位是要根據客戶產品、引流需求而定,如果引流到電商平臺,那就是30單;如果引流微信買家,則會是30人。
最讓他動心的,是協議中的保障內容規定了一點:若產品經評估具有市場競爭力,那麼合約期限內達不到推廣效果可以全額退款。因此,他直接預付了協議款項,等待著「種草」後引流的效果。
「結果呢,這種保障的結果,就跟那些植髮廣告說的6元/fu一樣,就是混淆概念來的。」一個月的推廣期內,機構在小紅書上做的「種草」和推廣動作,僅為他們帶來了三個訂單,電商平臺的訪問量也無明顯提升。
情急之下,嘉豪找到推廣機構的負責人,要求對方給個說法。誰知對方還有一大堆理由正在等著他。「說我們的爽膚水知名度太低了,也沒有可炒作的素材,難以形成良好的互動。要是知名度足夠高的話,我還要找他們推廣嗎?」
嘉豪透露,公司此後又合作了兩家小紅書推廣機構,撰寫的筆記都沒有見到在真正有人氣的大V或者網紅帳號上有過投放,而營銷機構所謂的「保底」協議,也都充斥著條款上的漏洞,達不到效果時,都以產品的「問題」進行各種推脫。
總結下來,嘉豪感覺這些機構策劃的筆記、視頻內容,比起他們的自建運營團隊沒有太多優勢。那些種草文案一開始覺得很有格調,但是看了三家後發現,字裡行間都似乎是一個套路,充滿了一股營銷味,「本來公司找小紅書推廣機構是想構建時尚買手的氛圍,最後卻整出了微商的味兒。」
嘉豪和周圍做品宣的幾位朋友交流後,感覺網上很多自稱專業從事小紅書推廣的營銷團隊,基本上連平臺達人、KOL的資源都沒有,純粹是依靠素人帳號在硬推,看似鋪面很廣,但是效果差,甚至會引起用戶對品牌的反感。
那麼,究竟是嘉豪他們找錯了廟門,碰到了不靠譜的營銷機構,還是這種每月投個兩三萬元,就想搞定小紅書推廣的投機心理出了問題?
商家不能盲目依賴,營銷不是撞大運來自深圳的創業者武先生,是這個小紅書營銷交流群中比較「另類」的一員。他所經營的並非是美妝、護膚品、數碼3C等常見消費品,因為他的生意是一家專做甜品小吃的老字號餐飲門店。
「過去錯過了許多推廣的平臺,現在小紅書正當紅,就希望利用這個平臺好好做一下推廣。」武先生告訴懂懂筆記,他是一名65後,對於網際網路不是很了解,提及小紅書推廣更是無從下手。因此,在周圍朋友的推薦健才加入這個群,希望向更多的營銷人學習一些竅門。
至於為何想要通過小紅書,推廣自家在華強北經營了十幾年的小吃店?他坦言是看到別的商家都在做,而且從小紅書上引流了不少顧客,自己也覺得有必要跟上年輕人的潮流,通過社交平臺進行品牌的宣傳推廣。
「我和愛人自己不會做這個,於是就想拜託懂這些的年輕人負責內容策劃和推廣。」武先生表示,他除了在小紅書上註冊了自己的帳號,每天定時發布小吃圖片之外,還在五月初委託了一家策劃團隊,全面推出了「試吃」攻略。
「我看到不少餐飲店鋪,都是通過小紅書上的美食、時尚達人帳號,來發布美食攻略的,轉化的效果還真不錯。」武先生表示,儘管感覺策劃團隊給自家美食做的「描述」,其實並沒有打到心坎兒上,但卻真的有一些顧客是被文案吸引上門「嘗鮮」。
「那天在店裡和顧客聊天,一位專程坐公交來這裡吃腸粉和無米粿的女生提到,自己是從小紅書上看到攻略趕來的。」雖然不是顧客盈門,卻更加堅定了武先生通過「種草」推廣小吃店的決心。他坦言,儘管目前引流的效果一般,但嘗試新鮮的事物,總要給予足夠的耐心。
在加入的五個營銷交流群中,懂懂筆記做了一番簡單的調查,有大約43位群友曾委託過第三方推廣團隊策劃種草內容,在小紅書上發布推廣資訊。其中,認為有效果的群友不到20%。
【結束語】
有業內人士指出,過去幾年來小紅書社交平臺通過大量的海淘、時尚服飾、美妝美容的博主經驗分享,積累了大量高粘度的忠實用戶。但近一年來大量寫手、營銷機構湧入小紅書,許多不實推薦、軟文也充斥其中,導致用戶的信任度正在逐漸遞減。
顯然,一批營銷機構摻雜其中,通過與網紅、達人的合作搜颳走了一大批流量,同時也吸引了更多商家躍躍欲試。但是魚龍混雜的狀態下,一些「種草」與實際消費體驗大相逕庭的內容,也將導致消費者對小紅書上的所謂筆記、視頻推薦產生懷疑。
漫天飛舞的「小紅書專業」營銷策劃機構,正在演繹著十個營銷人,九個「小紅書」的荒誕景象。小紅書雖然火爆,但是這種趨之若鶩、狼奔豕突的景象,很可能會將這個以社交著稱的消費決策平臺,推向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