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時光|原汁原味的太平歌詞

2021-01-12 文旅北京

好多相聲愛好者接觸和學習太平歌詞是始於郭德綱演唱的《五龍捧聖》《白蛇傳》《鷸蚌相爭》等節目。撇開老郭演唱水平不說,他的確為推廣太平歌詞做出了極大貢獻。不過,你要是僅僅聽過或學過郭氏唱法的太平歌詞,你就out啦!

其實早在2009年,太平歌詞就已經被列入北京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代表性傳承人,就是這位相聲界公認能耐超群的老先生:王雙福!

本期非遺時光

小文和您一起探訪

曲藝系列之

原汁原味的太平歌詞

相傳太平歌詞是清朝初葉由太平鼓和一些民間小調慢慢演變而來的。一開始,太平歌詞從屬於相聲,相聲演員在開場前招攬觀眾,或者在演出中間調節氣氛,都會演唱太平歌詞。後來,太平歌詞漸漸發展,演變成為單獨的曲藝表演形式。

現在,會唱太平歌詞的相聲演員已是鳳毛麟角。武警文工團的相聲演員王雙福,秉承家傳,是目前僅存的幾位能夠整段演唱太平歌詞的藝術家之一。根據多年演唱經驗的積累,王雙福正在進行太平歌詞演唱文本的整理工作,保護這一技藝繼續傳承下去。

多面手和真功夫

手持「手玉子」,用指合拍,敲打出清脆的節奏,71歲的王雙福站定、端起一股氣,他純正地道地緊拉慢唱,娓娓動聽,有如行雲流水一般,餘音繞梁。

王雙福的父親王本林就是唱太平歌詞出身,王本林老先生早年在天津賣藥糖時,叫賣用的就是太平歌詞的韻調,這讓王雙福從小就深得父親教誨,耳濡目染,受到了極好的藝術薰陶。

王雙福從小開始學習這門技藝,6歲半正式登臺,7歲則成為了正式演員。提起小時候入行,王雙福說,自己是誤打誤撞的,但就是這巧合一樣的「誤打誤撞」,讓各位前輩老先生們,看到了這個孩子身上的靈氣和天分。

由於父親在曲藝界與眾多老先生有很深的交情,王雙福很小就有機會接觸曲藝界的資深前輩。他師從相聲界的前輩連笑昆先生,是馬三立大師的親徒孫。這種成長環境讓王雙福不僅從小就是一位「多面手」,還裝了一肚子的「真功夫」。

演什麼,像什麼

太平歌詞的唱法非常獨特,不像是戲曲那樣要吊高嗓門兒,太平歌詞講究的是韻味,講究有板有眼、不急不慢,還要準確傳神。太平歌詞的取材相當廣泛,雖然短小精悍,但藝術表現力特別強,用來反映生活極其生動。這對演員提出了特別高的要求,需要演什麼像什麼。

雖然已經年過古稀,但從王雙福的眼睛裡,仍然能感覺到一個專業演員十足的精氣神。唱太平歌詞時,王雙福嗓音洪亮、颱風瀟灑、表演生動、模仿惟妙惟肖,他只要端起了姿態,眼睛一定會渾圓靈動,帶你迅速進入到他所扮演的角色當中。

演員上了臺,表演就要到位,演員要用上自己的一套知識和藝術技巧,做出一個形象來,唱和動作,一定要一致。

表演帶來的幸福

上世紀30年代之後,因為著名的、有代表性的演員先後逝世,加上原來在地場上演出的相聲演員紛紛進了戲園子演出,不需要再用太平歌詞來招攬觀眾,會唱太平歌詞的人越來越少了。

到了五六十年代,天津還在演太平歌詞的只剩下楊少奎和王本林二人,90年代時幾乎沒有人能操此藝。王雙福說,在最不濟的情形下,自己也沒想過要轉行或放棄,也許是因為念舊,也許是因為這門技藝本身具有的生命力,都讓他無法離開。

1974年,王雙福參加總後文工團考試,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名部隊文藝工作者。身為軍人的多年裡,王雙福參與了多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慰問演出,他登上過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山頂,去過地震一線慰問救災官兵,也曾為我國兩彈一星的科研人員表演。這些寶貴的經歷,讓王雙福感到自己是一個很幸福、很幸運的人。

有內涵的歌詞

太平歌詞盛行時,湧現出的許多優秀演員,創編了大量富有文化內涵的唱段,這其中有民間傳說,有蘊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也有教化於人、具有啟迪意義的好段子。在王雙福看來,太平歌詞的唱段中其實都包含了中華文化精髓,是不能丟的民族寶藏,這是從父輩那裡得來的教誨,他終身不忘。

「很多詞中都涉及到文化知識。比如『獨坐在繡樓梳洗打扮,黑真真的烏雲挽碎一個纂兒』,這個『纂兒』過去有很多的講頭,老年人什麼樣兒,年輕人什麼樣兒,姑娘家什麼樣兒,都不一樣;『纂上橫別缽盂簪』裡的簪子也有講頭;『三叉烏雲飛彩鳳,鳳凰襖插花柏子山』裡的『鳳凰襖』就是衣裳,『插花』是指刺,『柏子山』是百子圖。就這麼幾句,能帶出中國的一個大歷史。」

現在,王雙福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平歌詞的代表性傳承人。為了編著與太平歌詞相關的圖書,錄製相關的音像製品,王雙福嘔心瀝血。因為很多老段子只是耳聽眼見過,內容早已無存,「沒詞兒」成了他整理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這幾年來,王雙福不斷搜羅尋找,點滴積累,錄音機用壞了好幾個。

搶救太平歌詞,讓這門藝術流傳下去,成了王雙福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也幾乎是唯一的事情。

非遺

追尋與記錄

驚豔與傳承

我們一起滿懷真心

為追尋千年印記,小文帶您回味京城文化,探索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民俗,在感受的路上傳承非遺。

END

相關焦點

  • 《太平歌詞》沒有現實意義,郭德綱過於標榜,實屬矯枉過正?
    相聲有「說、學、逗、唱」這幾個基本功,德雲社經常強調太平歌詞的重要性,這太平歌詞是什麼呢?就是這「說、學、逗、唱」裡的「唱」。很多熟悉德雲社的人都知道,太平歌詞對德雲社來說非常重要,甚至返場的時候還要專門展示一段,自然而然就讓人覺得太平歌詞是相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 太平歌詞究竟是什麼東西?在相聲界又處於什麼地位呢?
    為什麼相聲演員把太平歌詞捧得那麼高呢?太平歌詞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太平歌詞從表演形式和長度等方面說,只能屬於輔助手段。 自郭德綱起,出於業務獨特性,把太平歌詞提升了一些地位。本也是正常的宣傳手段。那時聽相聲的老聽眾,已經對媒體上廣播多年的相聲了熟於胸。見到郭德綱帶出來的太平歌詞、傳統新編處於如饑似渴的狀態。這對兩方都是有利的。 觀眾出於新奇或者真覺得好聽的原因都有。
  • 張雲雷的太平歌詞,一副御子板兒,唱出屬於自己的故事(下)
    今天是張雲雷系列第四天,昨天更新的是張雲雷和太平歌詞的御子板兒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太平歌詞吧。明天會是什麼樣的故事呢?關注我,每天都有不一樣的驚喜哦喜歡聽相聲的朋友都知道,相聲演員四門基本功課是說學逗唱(不要想歪了呀)。本工的唱就是太平歌詞。昨天文章裡我們也說了,太平歌詞需要御子,兩塊御子板兒,加上相聲演員的一張嘴,一個個小故事就出來了。
  • 被高估的太平歌詞,郭德綱演情景喜劇,都不忘極度推崇
    在相聲的四門功課中,經過郭德綱的「刻意拔高」,太平歌詞成為看似好像很難的一門功課,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即使旋律如此簡單的太平歌詞,也不是原版正宗的,而是經過了郭德綱的改良,讓旋律更加朗朗上口,郭德綱之前的太平歌詞比這個更簡單。 問題來了,既然太平歌詞並不複雜,那麼郭德綱在很多場合中拔高難度,真的是事實嗎?
  • 非遺「huo」了的背後是什麼?
    春秋時期便普及的蘇繡,繡進了小小的手錶錶盤;歌手阿朵帶著土家族樂器「打溜子」從熱門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出圈;新浪微博#遇見非遺#話題閱讀量達18.1億;據快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平臺每3秒就誕生1條與非遺文化相關的視頻……在時光裡蒙了些許微塵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們正被放置於人群中央精心擦拭,煥發出全新的光彩。
  • 太平公主的不太平人生
    10歲那年,吐蕃派使者來唐朝和親,點名要娶太平公主。唐高宗和武則天萬般不舍,這才修了太平觀讓她入住,並以「公主已出家」為由,拒絕了吐蕃的請求。 時光荏苒,很快太平公主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見父母還未給自己安排婚事,她自己先想起了法子。
  • 今年瀋陽新春皇寺廟會上演非遺大戲鬧新春
    2020年01月21日 08:30   央廣網瀋陽1月20日消息(記者張靜)今年瀋陽新春皇寺廟會從大年初一開始,由非遺大戲鬧新春、榮寶齋裡賞名家、匠心手做最瀋陽、錫伯家廟祝太平、花燈璀璨耀北市
  • 《醬香傳奇》非遺文化歌詞發表
    (描寫醬香的品質:甘、潤、香,柔等源翠自中華非遺:酒花) 蝶戀山中歡品味潤心腸空樽留香醇柔雅甘甜潤口滿酌香(總結非遺文化的靈魂)醬香傳奇低頭是故事醬香傳奇回頭是堅持醬香傳奇抬頭是希望醬香傳奇中華最神奇
  • 從《延禧攻略》到《鬢邊》,於正玩轉「非遺」,美得驚豔時光!
    最近於正的新劇《鬢邊不是海棠紅》熱播,這一次於正將目光聚焦到了傳統的京劇上,從布景設計到服化道具,每一幀畫面都好有質感,延續了《延禧攻略》的美學藝術,再一次將中國非遺技藝帶到觀眾的面前,大國工匠精神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美得驚豔了時光!
  • 香港非遺辦事處館長伍志和:非遺文化源於生活 饋於生活
    諸如長洲太平清醮、大坑舞火龍、絲襪奶茶等特色鮮明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每一代香港人的情懷與記憶,見證著香港社會的歷史與發展。「你吃的食物,你穿的衣服,你說的語言,你參加的活動,你觀看的表演,其實都有香港非遺的元素。」伍志和在宣傳和推廣非遺的過程中,希望拉近市民與非遺的距離,「非遺屬於生活」。
  • 不吃太平燕怎麼過年?
    ——點擊播放音樂——在我看來,世上少有美味能跟太平燕比有人說在家鄉,其名氣更在鼎邊糊之上,不僅是風味小吃,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親友聚別,也必吃太平燕,取其吉利,故有「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一說,肉燕亦因此成為饋贈佳品,聲名播及東南亞。
  • 「非遺傳承卡」已送達最潮老街,今日份姐姐快閃精彩集錦請查收
    「非遺傳承卡」已送達最潮老街,今日份姐姐快閃精彩集錦請查收 2020-08-07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沙彈詞rapper王志敏:無懼任何battle 現正是非遺春天
    編者按:湖湘大地,萬千非遺瑰寶,驚豔時光。這背後是匠人們不忘初心的堅守,亦是青年一代牢記使命的傳承。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湖南省委網信辦、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承辦的「文脈頌中華」湖南非遺新媒體傳播主題活動,將以圖文、短視頻、創意海報等形式,全面展示非遺的傳承與創新之美,以及非遺傳承人的新風尚。
  • 文脈頌中華丨長沙彈詞rapper王志敏:無懼任何battle 正是非遺春天
    編者按:湖湘大地,萬千非遺瑰寶,驚豔時光。這背後是匠人們不忘初心的堅守,亦是青年一代牢記使命的傳承。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湖南省委網信辦、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承辦的「文脈頌中華」湖南非遺新媒體傳播主題活動,將以圖文、短視頻、創意海報等形式,全面展示非遺的傳承與創新之美,以及非遺傳承人的新風尚。
  • 「非遺時光」好鋼用在刀刃上 千錘百鍊的「王麻子剪刀」
    它結構獨特,剪切有力可一剪多用2007年「王麻子剪刀鍛制技藝」入選第二批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它又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史徐平演示調整剪把環好鋼用在刀刃上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王麻子剪刀複合使用鋼和鐵,各盡所長:剪體為熟鐵,容易鍛制,延展性好;只在剪頭貼一層鋼,保證刃口鋒利耐用,不崩不捲。
  • 非遺進社區|「星星之火」傳統手工技藝興趣社之捏麵人體驗活動
    這段歌詞是不是很耳熟呢沒錯,它唱的就是用一張四維口袋和圓圓身材徵服了萬千小朋友的哆-啦-A-夢!誰不想要一個哆啦A夢在身邊呢本次我們邀請到非遺麵塑代表性傳承人教社區親子家庭製作屬於自己的哆啦A夢活動嘉賓王建林,深圳市羅湖區區級非遺項目「麵塑」代表性傳承人。
  • 母親的太平燕(上)
    在 100 多年的時光裡,這種食物從閩北山區傳入閩都,在草根小吃位置上坐實,進而躋身中國八大菜系閩菜的大菜之列,地方民俗文化在其間生成了強大的力量。福州人的扁肉燕,外形和北方話裡的餛飩基本一樣。草根食品扁肉燕搖身一變,成了福州人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親友聚別宴席上的一道大菜,這其間被時光融入了太多內涵。福州方言裡,「蛋」即「卵」,鴨卵諧音壓浪、壓亂。閩地山多田少,自古捕魚為生和漂洋過海下南洋討生活者眾多,行船海上把「浪」壓下去,生活裡再除去各種各樣的亂,顯然便諸事太平。就這樣,它又被叫作「太平燕」,而「燕」與「宴」音同,端上桌就成了出入平安、吉祥喜慶的「太平宴」。
  • 在遊戲中與非遺「熱戀」起來
    「遊戲+非遺+英雄」的混搭做遊戲還是做鞋遊戲以崑曲作音樂……非遺與手遊、電競的聯手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探索非遺發展新未來從遊戲內的70多位傳統英雄到近50款傳統文化服裝從線上敦煌文博會,會發現大家不約而同地喜歡往「國風」「非遺」「文化」靠攏。
  • 太平古城——世界壯鄉文化第一古城
    【點石成金案例】太平古城——世界壯鄉文化第一古城摘要: 崇左市太平古城改造項目總佔地面積約1980畝,總投資約17.78億元,太平古城是集城市配套、民俗體驗、風情美食、休閒娛樂、非遺體驗區、文創區和主題民宿、當地特色民俗文化產品展銷、民俗風情體驗,能夠滿足旅客「遊、購、玩、吃、住、行」一站式消費體驗的文化旅遊景區,能讓旅客在喧囂繁華之外能夠有一處休憩之地,是太平古城甜蜜不夜城
  • 假如時光倒流我能做什麼是什麼歌誰唱的 歌名完整歌詞
    最近,小編發現一首歌詞為假如時光倒流我能做什麼的歌曲深受不少網友的喜歡。很多網友都想知道這首歌的歌名,下面為大家帶來歌詞介紹。  假如時光倒流我能做什麼是什麼歌  據悉,這首歌的歌名就叫做《假如》,歌曲的原唱是信樂團。  歌詞主要講的是:作者跟自己喜歡的人曾經很幸福,但之後因為誤解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