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意思是:以無為之心去作為,以無事之心去做事,以無味之心去體味。
1
王弼說:「以無為為居,以不言為教,以恬淡為味。治之極也。」這是對老子「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註解。以無為之為,行不言之教,以恬淡無味作為味道。這是治理的極高境界。
南懷瑾先生說:「一個人看起來什麼事情也沒有做,可是一切事情無形中已經做好了。」「世界上最好的味道,就是沒有味道的味道,沒有味道是什麼味道?就是真味、淡味,那是包含一切味道的。」
君子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唐朝時薛仁貴在沒有發達的時候,和妻子受盡飢餓寒冷,飽受人情冷暖。這個時候,只有好朋友王茂生接濟他們。後來薛仁貴因軍功卓著,當了平遼王,門前車水馬龍,送禮的人絡繹不絕,薛仁貴都拒絕了,只收下了王茂生送來的兩壇美酒。他的下屬打開一看,原來是兩壇清水,當時大怒,要問罪與王茂生。
薛仁貴說:「當年,如果不是朋友救助我,我哪會有今天呢。我和王茂生之間的感情就像這壇一樣清澈。這真是君子交淡如水。」
君子交往平平淡淡,如清素的菜餚。君子交往,彼此坦蕩正直,沒有勾心鬥角;君子之交,如水透徹,如水明亮,沒有甜言蜜語,卻可以長處久安,雪中送炭。
2
春秋時期,鮑叔牙與管仲交往,發現管仲很有才能,管仲經常佔便宜,鮑叔牙也毫不介意。後來,齊襄公亂政,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逃,管仲則隨公子糾出逃到魯國。
公子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齊桓公,齊桓公囚禁了管仲,鮑叔牙知道管仲才能,就舉薦管仲代替自己的職位,而自己甘居其下。齊國因為管仲的治理,國力逐漸強盛,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管仲和鮑叔牙的友情,也成為一段歷史佳話,二人肝膽相照,沒有私心私慾,後人稱他們為管鮑之交。
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狂風颳不了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任何激烈的行為,過激的言行,都不會持久。苦難不會長久,熬過去就是豔陽天。歷史上的暴君暴行,最終會被有道的人聖人所結束,百姓的生活重新回歸到和諧。一個人的苦難,不會終身是苦難,苦難會成為生命成長的糧食,幫助我們到達更好的地方。
真源無味,真水無香。人與人的交往,唯有平淡方可長久。如一日三餐,也是恬淡持久,日日山珍海味、暴飲暴食,身體也無法承受。恬淡為美,平淡為真。以君子之交處人處事,粗茶淡飯,苦樂平常才是真。
3
真正好的菜,都是味無味的,必須把菜的本味做出來的。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也必須在無味的狀態下鍛鍊出來。
唐朝黃櫱禪師在《上堂開士頌歌》寫到:「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任何的成功,都需要在單一而又平淡的日子中,坐好冷板凳,守護好初心,堅實前行。
東漢末年,世事動蕩,民不聊生。諸葛亮在出山前,淡泊明志,日日研讀,勤奮求學,不曾荒廢時日,雖然日日飽讀聖賢書,但是兩耳依然關注天下事,所以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才有了後來的三國鼎立。
平淡的日子最值得懷念,因為那是真實的生活,蘊含著生活的真和美。「當時只道是尋常」,可正是平淡如水的日子,讓我們體味到人生百態,體味到生活百味,感受到愛和美。知道了苦難的意義,才更加珍惜平淡的幸福。真正的勇士,在於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勇往前行。平淡,才可長視久生,無味,才最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