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這本傳世作品經久不衰,不僅在國內受到歡迎,還被譯成近百種語言,廣為傳播。
道德經通篇五千餘字,語言高度精煉,但卻含義深刻。初學者十分難懂,我自己也反覆讀了好多遍,每讀一遍都有新的體會。
道德經要言不煩,作為普通人學習運用,其實掌握其中的核心就好了。
《道德經》的精髓6個字:順勢、微著、自然。
認真參悟這6字真言,不敢說逆轉人生,但受用終身可能沒問題。
01順勢
所謂順勢者昌,逆勢者亡。如同哲學裡的矛盾論,老子認為世界也是由陰陽相互作用、此起彼伏所驅動著的。
所謂陽勢能,就是代表一切生長中、蓬勃的的趨勢,而陰勢能則代表消亡中、衰退中的趨勢。陰陽勢能相互作用,相互平等,二者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舉個例子,生和死就是陰陽勢能中的一種,生和死是平等的,有生就有死,但人人喜歡生命,懼怕生命。但是不論王侯將相還是平民百姓,沒有人能擺脫死亡。
一味地懼怕改變不了任何事,反而讓一個人陽勢能受到削弱。
老子的做法就是順勢,改變不了就適應,調整心態,客觀地面對。
其它矛盾對立的東西,皆是互相轉化的勢能。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蔽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老子這句對於事物的樸素辯證法值得我們去深思。面對無法改變的形勢和局面,我們要學會找到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和切入點,這個切入點和時機,就是要學會順勢而為。
順勢,就是要找到勢能的發展趨勢,掌握勢能的頂點和谷點。做任何事都講究勢能,你往高峰的地方擠,是很難找到時機的,時機要提前在低谷時布局。這就是順勢。
正如股市,有的人掙錢, 有的人當韭菜。會賺錢的人,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
在危機中找到商機,很多成功的商人都做到了這一點。比如,胡雪巖太平天國沸沸揚揚、人人恐慌之際布局生意;再比如,王石禽流感之際大膽進口玉米,掙得人生第一桶金。
順勢,就是人生大規律,道理明白了,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修行了。
02微著
微著強調的是一種水滴石穿的力量,一種積累的力量,如同前陣子流行的觀點:複利。
世間事很多不成功,多事因為沒有堅持,缺乏持久力,往往失敗在成功的前夜。
任何強大的東西,皆是從小積累而來,稱之為:聚沙成塔,積微成著。
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這段話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兩臂圍攏,形容樹木粗大。毫末:幼苗,比喻細小。意思是說,合抱的大樹由細小的幼苗長成,九層的高臺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裡遠的行程須從腳下開始。形象地論證了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道理。
千裡遠的行程須從腳下開始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道理。
老子「大生於小」的思想對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產生了影響。在《荀子·勸學》中,荀子提出了「積土成山」「積水成淵」「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等觀點。但與老子不同的是,荀子據此提出了「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積極進取的主張,與老子順應自然的「無為」「無執」思想大異其趣。相同的前提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這反映了儒道之間既相互取益又相互牴牾的複雜關係。
不要說你不行。每個人都可以很強大,每個人都可以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只是自己有沒有足夠的耐心堅持。
這一切,都是「積微成著」的結果。
03道法自然
我們知道,老子特別推崇自然。道德經5000餘字,自然就出現了5次。老子所講的道,完全表現在自然。
老子講的自然,包括天然、天性和合乎自然規律的種種行為、規律。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對我們來言,學習老子的自然觀點,就是做到凡事不刻意、不強求,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就是順其自然。
學會順應規律,遵循萬事萬物的運行機理,天要下雨就讓它下,放下自我的執念,做到道法自然。
人與生俱來的本性,要自然地去發展,不能壓抑,所以思想家沒有一個人叫我們禁慾。人要自然發展,自然生,自然活,自然死。
我想請問大家:貪生怕死是不是人性?當然是。所以,也不要笑話人家貪生怕死。但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豁出去,連命都不要,那也是自然,只不過叫作人為的自然。
曾國藩說得好:「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老子的「無為」,不是不做事,而是不要違反自然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