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勸學詩,即指勉勵他人辛勤學習的詩,是唐宋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中王貞白的「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朱熹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陸遊的「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等,都是我們廣為人知的名篇佳句。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勸學》,便是一首著名的勸學詩。它來自於唐代詩人顏真卿之手,是顏真卿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說到顏真卿,可能大家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書法,畢竟他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且有「顏體」流傳於世。實際上,顏真卿也善於寫詩,《勸學》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顏真卿寫這首詩並非刻意說理,他自己就是這麼做的,且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生於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的顏真卿,其實在3歲的時候就喪失了父親,在母親殷氏的督學下,勤奮學習,於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進士甲科及第。後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
《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首先,詩的前兩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即刻苦學習的人,三更半夜還在讀書,熄燈後剛睡不久,五更的雞就開始叫了,然後他們又開始學習了。「更」,是古代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為兩小時。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凌晨3點到5點為五更。
其實這兩句詩概括起來,就是讀書學習一要勤奮,二要早起。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讀書學習勤奮和早起是好的,但是也要有科學的睡眠時間,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詩中所說,只睡那麼四五小時。另外,顏真卿在這裡還表明了讀書學習的目的,就是報家報國,建功立業。
這點可以從「男兒」二字上得出,如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中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黑髮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即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好好學習,等到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就晚了。
從寫法來看,這裡顏真卿用了對比的手法,突出了讀書學習要趁早,不然老了就會後悔。而從結構來看,這裡則是對偶句,即「黑髮」與「白首」前後呼應,互相映襯,它能給我們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大家讀到這裡的時候,都會深有感觸。或許也有很多人現在就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學習了。
但我們都知道過去的事情早已經無法改變,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珍惜當下,把當下作為「正是男兒讀書時」,畢竟有俗話說「活到老,寫到老」嘛。所以縱觀顏真卿的這首詩,他勸勉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後悔。對於千百年後的我們來說,也是受益匪淺,受用終生的。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