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既是催促個人奮鬥的動力,也是國家奮發圖強的證明。利益二字,捅破了古今多少本可維繫的窗戶紙。人一旦看到金錢帶來的好處,很多人也就迷失了自己。包括現代的城市發展,從遠處看,非常繁華,可是越繁華的地方,人心越冷。隨著人們的逐漸成熟,大多都是「各掃門前雪,不管別人瓦上霜」。
人與人之間沒有了八十年代的溫度,很少再有「遠親不如近鄰」這種情況。大多人懂得有錢的便利,為了獲取金錢,有的不惜鋌而走險,有的做事沒有下線。其實不僅現代有這種情況,即便是人們普遍淳樸的古代這種情況也是屢見不鮮,唐代有位詩人客居長安,遍嘗人世冷暖,在房東牆壁寫下一首詩,諷盡古今人情,短短28字將人性寫得淋漓盡致。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詩。
《題長安壁主人》(唐)張謂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生在塵世,大家都是俗人。結交的時候需要用黃金為紐帶來維繫大家的關係。你沒有多少黃金,自然跟你也就沒有太多交情。即便很多人表面上對你信誓旦旦,胸脯拍得很響,表明答應你的事,一定會做到。實際上他的心就與路邊所見的人一樣,冷漠,市儈,唯利是圖。
這首詩是詩人在長安居住的時候,刻在房東牆壁的一首詩,短短28字讓他一詩成名。自從中唐以來,人們的追名逐利尤其嚴重。因為當時的黃金是流通的貨幣,長安作為世界文化的中心,擁有很多奇珍異寶,如此花花世界,沒有黃金如何會玩的痛快。隨著朝廷的腐敗與拜金主義的日漸陡生,放眼放去,趨炎附勢,阿諛奉承之人比比皆是。詩人自己清高傲岸,不屑做這些,但對這種情況實在悲憤不已。於是就在客居房東的牆上,寫下這麼一首詩。
全詩語氣看起平和,實則作者的情緒就像深海中潛藏的暗流,洶湧不已。又似火山一樣醞釀著悲憤,等待噴發。作者風格一向如此,言簡意賅,用字精煉,因為作者是很講究格律的。所以,他的詩看起來有些像杜甫,字裡行間充滿正氣。這首詩既是作者排遣抑鬱的方法,也是對所處時代的不滿。詩人用極其幹練的語氣,描繪了中唐之後的腐敗社會風氣。同時,作者也從側面的角度諷刺當時的社會人情,堪稱全民逐利,沒有底線的世人常態。
前兩句是宏觀角度,作者直接運用開門見山的手法諷刺世人。意思就是交朋友看他有多少黃金,黃金多自然可以結交,黃金少,自然沒什麼交情。作者直抒胸臆,用著哀怨的筆墨寫出了這世間的渾濁。渾渾噩噩,就是當時人們的最妙寫照。這兩句體現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韻味,暗指作者無力改變,只能抒發憤懣的憂慮心情。
後兩句便是微觀角度。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諷刺的程度已經達到最大。當時的人們,面如桃花,心如寒冰,答應好的事只是流於表面,其實內心和陌路人差不多。表達了作者對過往唐朝的追憶以及對當下情況的心灰意冷。
總之,當你一個人走在街上,偶然見到幾個陌生人在前面談笑風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場景其實很有安全感,不是嗎?快節奏是發展需要,等待一切塵埃落定,人情終會慢慢回歸。華夏是英雄的國家,註定不會失去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