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時代周報報導,國內大數據提供商百融雲創(百融雲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計劃赴港IPO。該報導還稱,百融雲創與青島國新籤署了對賭協議,前者需在一兩年內成功IPO。若IPO未果,則百融雲創股權架構將發生變更,實際控制人或易主,由張韶峰改為青島國新。
在昨日,百融雲創針對「赴港IPO、暴力催收、高利貸」等問題進行闢謠,稱傳聞脫離實際,將保留相關法律責任。
但現實卻是,儘管百融雲創一直以大數據風控服務商的形象示人,並在公開場合倡導反欺詐、普惠金融,但卻直接涉足現金貸,旗下貸款超市、信貸業務多次受到質疑。
金融觀察團等媒體曾多次報導,百融雲創旗下的榕樹貸款APP涉嫌導流高利貸,一產品的年化利率遠遠超過36%(百融雲創「自打臉」? 旗下榕樹貸款涉嫌導流高利貸 允許「多頭借貸」)。如今,榕樹貸款及其推薦的貸款產品仍被頻繁投訴高利貸、暴力催收。還被爆出曾入股涉黑公司。
信貸業務頻被質疑 涉及大量投訴
根據百融雲創官網,公司成立於2014年3月,是國內領先的金融科技應用平臺,利用大數據等技術,賦能金融機構數位化創新和轉型,助力普惠金融。2019年5月,百融金服將公司變更為百融雲創,還完成了10億元的C輪融資。
但百融雲創卻是「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不僅為金融機構提供大數據服務,還親自下水現金貸業務,且後者是主要收入來源。時代周報報導稱,百融雲創在上市「包裝」中,將發力拓展用戶,以為金融機構提供大數據風控業務為核心,信貸業務為輔助,但後者目前尚無弱化跡象,貸款超市業務仍為公司目前主要盈利來源。
其中,貸款超市名為榕樹貸款,運營方為百融雲創全資子公司廣州數融網際網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融小貸」);小額貸款平臺蝦球借錢,主體公司是深圳數趣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數趣」)。
但在多個投訴平臺上,關於榕樹貸款、蝦球借錢的投訴量居高不下。
其中,在新浪黑貓投訴上,榕樹貸款投訴帖913個,涉及高利貸、砍頭息、強制下款等投訴。
10月10日,一名匿名用戶投訴稱,「下載了榕樹貸款,然後該平臺推薦下載任意消費了,然後推薦了閃借平臺,借借花平臺,然後下載了達人袋和小倉鼠。達人袋和小倉鼠強制下款,且高額砍頭息,達人袋帳面金額為2000,小倉鼠項目金額為3000,下款金額為986和1650,本人在第一時間退回,但是還是要求4天後還款2350,達人袋app已經打不開了請榕樹貸款聯繫相關app清帳並註銷帳號,如果不配合我將向中國網際網路金融信息舉報平臺反應相關問題。」
上述投訴人提供的截圖顯示,榕樹貸款向其推薦的借款平臺有多個,包括快來借極速版、熱門下款王極速版、閃借借宿版、花不完極速版、飛鑫瓊寶、閃零易貸、任意消費等等。
而這些產品,多個涉及高利貸等違規行為。例如,在21聚投訴上,2020年7月15日,用戶投訴飛鑫瓊寶「變相高利貸,暴力催收,借款5400元,一個月利息高達1300元,要求協商歸還本金和歸還日期。」簡單計算就會發現,該產品年化利率早已超過36%的紅線,更不用說新的15.4%紅線。
在21聚投訴上,榕樹貸款投訴量高達435個,涉及「高利貸、砍頭息、暴力催收」等。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改為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當前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5.4%,相較於過去的24%和36%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如今,已經有多家地方法院在判決中採用新的15.4%紅線。
作為一家大數據公司旗下的貸款超市,榕樹貸款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確實能實現更精準的產品匹配。但正因是一家頭部大數據公司旗下產品,就更應該對自己上架的平臺的利率、催收等問題加強審核,承擔與身份相匹配的合規操守和責任感。
去年3月19日,北京市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協會發布《關於相關企業為非持牌放貸機構提供導流服務的風險提示函》稱,目前,一些非持牌放貸機構和金融超市、網際網路平臺合作,導流獲客,從事非法「超利貸」和「現金貸」業務,賺取高額利潤。協會彼時成立了摸排小組,全面排查上述問題。
再進一步說,隨著監管趨嚴,銀行等金融客戶也會更加重視合作夥伴的合規問題,對百融雲創來說也是新的挑戰。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委託有暴力催收等違法違規記錄的第三方機構進行貸款清收。商業銀行應明確與第三方機構的權責,要求其不得對與貸款無關的第三人進行清收。商業銀行發現合作機構存在暴力催收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應當立即終止合作,並將違法違規線索及時移交相關部門。」
被爆曾入股涉黑公司 APP不給權限不讓用
除了信貸業務問題,百融雲創還被多家媒體爆出曾入股涉黑公司。根據時代周報等媒體報導,此前百融雲創還曾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入股催收公司北京信雅樂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信雅樂達」),而信雅樂達在2017年7月捲入「套路貸」事件。目前,該公司已被北京市海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工商資料顯示,信雅樂達第三大股東是百融至誠(北京)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百融至誠」),第五大股東是北京大成鑫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大成」),而兩者都曾是百融雲創的全資子公司。
2018年12月1日,百融雲創清倉退出北京大成;次年12月24日,百融雲創又退出百融至誠。
昨日,百融雲創同樣對「入股涉黑公司」問題進行了闢謠。
除此之外,金融觀察團還在下載、安裝榕樹貸款的過程中,發現該產品「不給權限不讓用」。而根據《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自身或通過合作機構向目標客戶推介網際網路貸款產品時(中略),保障客戶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不得採取默認勾選、強制捆綁銷售等方式剝奪消費者意願表達的權利。」
目前,個人信息保護法出臺在即,國內針對個人隱私保護、數據使用的規範將越來越清晰,對百融雲創這類大數據公司的經營也將提出更多要求。
金融觀察團認為,作為大數據公司,無論上市與否,百融雲創的信貸業務都是未來需要重視的問題,既要平衡商業利益和行業道德,也要注意長遠來看對行業發展的影響。對於該公司未來的發展動態,金融觀察團將持續關注。
*聲明:金融觀察團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