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內的moba手遊的先河,那應該就是2014年10月網易推出的《亂鬥西遊》,但是其實它只是披著moba手遊的"羊皮"的動作RPG手遊。
之後便是國內moba手遊的群雄割據,小馬哥大手一揮,兩個騰訊自研的MOBA遊戲試水自由市場。這就是光子工作室的《全民超神》和天美工作室的《英雄戰跡》。其中,這個英雄戰跡也就是後來的王者榮耀。
不過,當時爆火的並不是《王者榮耀》的前身,而是它的兄弟,背靠著中國最大的社交平臺的《全民超神》。《全民超神》和《英雄戰跡》幾乎同時公測,《全民超神》雄踞ios榜首長達21天,而且上線百日之後依然在前三,註冊用戶更是短時間內激增到2500萬。在當時可謂是盛極一時,像極了《王者榮耀》最火的時候。
反觀《英雄戰跡》卻非常慘澹,下載量《全民超神》的車尾燈都看不到。如果那時候你是騰訊,你會主推哪款遊戲?即便小學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都能輕鬆做出這個決定。
據一些內部人員的向媒體的介紹,因為騰訊是鼓勵內部競爭的,因此最初超神和戰跡幾乎是同時開內測,超神的數據表現更好一點點,所以老闆拍板超神先上,戰跡後上。超神也是風光無限,作為騰訊的首款moba手遊,各種碾壓戰跡,當時公司內部只知超神,對其他的產品連全名都叫不上……
不過,最戲劇性的應該是這兩者的風格是剛剛好相反的,超神最初是純競技的,主打5V5。而戰跡則是帶養成線的,主打3V3,沒有5V5。競技性的勝利無疑是所有玩家都喜聞樂見的。
於是,純競技的《全民超神》借著這股"東風"成為moba手遊一哥,加上騰訊爸爸的壕本質,甚至還請了Bigbang全團代言、出遊戲主題曲、出系列皮膚。
那些年韓團在我們國家的影響力如日中天,《全民超神》也因此紅遍大江南北。而一直被《全民超神》壓著打的《英雄戰跡》因為反響不佳,被迫下架,回爐重做!
而回爐之後的英雄戰跡確實是頂呱呱!能後來居上,一定要感謝天美工作室能停下來好好改產品。用戶已經被超神佔領,如果產品上還不能超越超神,那麼後來者就更尷尬了。
不過,在回爐重做之後,改名字這裡也有一段小插曲。
一開始,"王者召喚"被採用,但可惜的是這個名字版權已經被別家佔用,但"王者"兩個字大家都認可,老闆們開會時定了"王者聯盟"。但是正式開測前拳頭爸爸不同意,畢竟他們家叫"英雄聯盟",最後又改名才成為現在的"王者榮耀"。
戰跡改了名字,改了宣傳素材,改了產品之後,王者的測試數據終於好過超神,於是按照騰訊的調性,才會把其他各種資源朝王者傾斜的。
當然,為什麼王者的數據會好於超神?根本還是在玩法上,馬後炮地說一句:《全民超神》其實就是一款"抄襲"網易《亂鬥西遊》的moba遊戲。
製作組把PVE的英雄養成和PVP的MOBA部分做了掛鈎,遊戲的PVE養成部分又非常繁瑣,人物升級、升星、升階、打寶石,還有裝備升級、升階,這樣一來把遊戲系統弄得非常臃腫,玩家想要培養英雄需要付出的代價和精力要遠超過LOL的符文和天賦。
簡單說一下《全民超神》的養成系統,其實在很多方面都能看到《亂鬥西遊》的影子,首先英雄的養成非常複雜,分為等級、階級、星級、裝備,而且階級和裝備又分為幾個等級。在氪金上也是濃濃的"網易風",養英雄完全就是"小氪不行,只要大氪才是爸爸"的風格,口碑也越來越差。
而且《全民超神》在遊戲風格上也和LOL很相近,地圖上大小龍、紅藍 buff野怪的設定都能在《全民超神》中找到對應的;英雄上,看板英雄聖戰神活脫脫就是蓋倫的翻版。還有取消戰爭迷霧,取消插眼,僅僅保留了草叢的視野設定,召喚師技能被固定為治療術,並且只要在兵線附近,不是自己補得兵也能獲得一半的金錢等等。
熟悉的人可能都明白了,這不就是現在王者的套路嗎?是啊,王者與超神幾乎已經成了一個遊戲,但是王者卻沒有煩惱的養成系統,畫風也更加明亮,還有非常良心的福利,這些都成了核心的競爭力。
於是重做的《王者榮耀》,加入了《全民超神》玩膩的5v5模式和下調遊戲門檻,配合上超神自己作的死,作為同門"新遊",步步吊打《全民超神》,一直把它打到停服!
回過頭來看全民超神的經歷,從天選之子到盛極而衰,也才過了短短的3個月。手遊市場果真是個不折不扣的修羅場。
不過,《全民超神》之後,農藥走的是全民化的路線,將遊戲的難度降低,也因此收穫了不少的玩家。將一向以競技聞名的moba遊戲變成了任何人都會玩的遊戲,這算是功勞還是踐踏?不過,可以看出天美也在逐步向競技性發展,不然怎麼會有職業聯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