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易經:淺談易經融入生活,內在於修身,外在於勵志

2020-12-18 六頁書

一、為何要淺談易經

易經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是比較神秘而又難懂的。這是因為在易經(周易)成書之時,周文王因為種種原因,不敢暢所欲言。在編寫六十四卦的卦辭、爻辭的時候,引用了商周時期的佔卜之詞。例如:吉、兇、悔、吝等,這些詞語不僅讓易經難以理解,同時也讓易經披上了佔卜之書的外衣。以至於現在很多人問起易經,便不由得說這是算卦之書,想想也是為易經感到惋惜!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將其研究透徹,我想這是不可能的。四書五經、道德經等經典,若不是專學愛學之人,又有多少人看過呢?真正讀懂讀精者,大多都是大學裡的教授,如曾仕強教授。也有弘揚國學勵志之人,如谷園老師。他們都有出書,但是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下,能靜心讀書的人越來越少。就算用手機看電子書,如不能讓讀者快速汲取乾貨,從一篇文章中,便能得到自己的若有所思。我想即使書寫得很好,真正看完的人也會很少。

上面的觀點,我想有很多的人不是很認同。因為看書的人還是很多的,我也承認這一點。可是很大一部分,要麼看國外勵志成功之類的書,要麼就是為人處世之類的書。而看國學經典之類的書,則少之又少。國學經典有很多為人處世之類的書,只不過快節奏的社會,快速汲取自己所需的經驗知識,才是現在大多數人的生活。

二、為何要易經融入生活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是諸子百家的源頭。大到世間萬物生生不息,小到個人的內外兼修。我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文化思想,多多少少都會受到易經的影響。與其說易經融入我們的生活,不如說每一個人的生活就是一本易經。我們了解易經,便是了解世間萬物的變化規律。通過這些規律,映射到每一個人的身上。既然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易經,那麼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那什麼是道呢?

既然易經要融入生活,那麼道就是我們的生活。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影響,不正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嗎。只不過人與人不同,陰陽也不同,那麼道也不盡相同。我們了解易經,便是了解個人的內外兼修。內在於修身,外在於勵志。修身說白了就是讀懂自己,只有讀懂自己,才能不斷的反省、深思。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反省、深思才能有品有德;勵志說白了就是讀懂生活,只有讀懂生活,才能不斷的勉勵、奮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勉勵、奮進才能有才有名。

三、如何淺談並融入生活

如何淺談易經,易經裡面的一些佔卜詞語,如吉、兇、悔、吝等,儘量用現代詞語來解釋。還有一些專用詞語,如初九、上六等,儘量用現代詞語來代替。用簡單的言語來敘述、表達,讓易經淺顯易懂。簡單的道理 ,才能更好融入我們的生活,服務我們的生活。如何融入生活,現在這個社會,信息如此發達。只用一部手機,就可以了解所有的新聞趣事。讓新聞趣事,來加深我們對易經的理解。這樣才能做到,學以致用,溫故而知新。讀懂自己,不杞人憂天;讀懂生活,不懷才不遇。不管自己的生活怎麼樣,都要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

結語:易生太極,是生兩儀。兩儀又該如何理解呢,我們下期再說。此文章只是鄙人淺顯的看法,只為推廣中國文學,於人於生活中的運用。如果喜歡此文章,可以關注或轉發。

若是對此文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易經 核心
    易經就是遵守天時,用好地利,掌握人和。《易經》坤卦文言說,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直是就內在而言的,方是就外在而言的。大。《孟子》中說,充實之謂美,充實而光輝之謂大。力行其善,至於充滿而積實,則美在其中而無待於外矣。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則德業至盛而不可加矣。
  • 「易經」媽媽&「易經」寶寶 相會在「易經」夏令營
    寶寶「易經」夏令營相會了!   羅浮國附的老師們,像媽媽一樣期待著遠方遊子的到來,而一個神採奕奕的小營員們,一個個可愛的「易經」寶寶,一下子撲進「易經」媽媽的懷抱!    「易經」寶寶的到來,讓媽媽們興奮不已,寶寶們,你聽到媽媽嗎的心聲了嗎? 李飛,他可是一位「男媽媽」喲!但他同樣有一顆慈母的心。
  • 易經源於生活,生活也有很多源於易經,易學正道
    周易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泉,中國文化長河處處受易經思想影響,所以批判易經無異於否定中國文化,其實這些批判易經之人其實他們時常還用易經的詞彙,但由於自己認識淺薄,用易經的思想、易經的詞彙而不自知。就像吃著牛奶長大,卻說牛該殺,牛奶是害人的!自己讀不懂周易,卻說周易是迷信,是偽科學!可笑之極!
  • 真正的人中之龍,明白易經4字天條,善用易經3條錦囊
    人中之龍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易經的陰陽之道,陰陽二氣實際就是太極一氣的升降,上為陽,降為陰。那麼以萬物類象的觀點形象化來說,陽為無形的,為活力,為動力,為精神,為信念,為智慧。那麼陰就是有形的物質。陽是主動的,陰是被動的。那麼何為易經中的往來?從下向上為往,從上向下為來。那麼易經泰卦下乾三陽,上坤三陰,下陽能夠主動地引導和主導陰來相合,實現陰陽相合,就是通過一個人的努力和奮鬥能夠克服物質和現實上的困難和利益。
  • 關於四柱命理學研習方向及方法淺談!
    俗話說,老師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為了讓同學們少走彎路,特此將四柱命理學研習學習的方向和方法略做淺談。這是易經的變易思維,因為這個世界上永遠不變的就是變。 人生無常,命運無常,命理亦無常,不管是學習六爻還是四柱,主要就是研究其中變化的規律及趨勢,四柱命理學是幹支的密碼學,所以我們要記住十大天幹和十二地支所代表的屬性和萬物類象,尤其是它們之間的關係一定要弄清楚,要在我們的大腦裡刻下來,用的時候才能融會貫通,否則就成了碎片知識,用時根本想不起來。
  • 《易經》5句經典名言,可以讓中年人有所收穫
    《易經》是我國上古奇書,現在所說的易經,一般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部易書。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易經》5句經典名言,足以讓中年人一生受用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很多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來自上天的保佑,當然是大吉大利。這樣,人就犯了一個最普遍的毛病:寧可相信外在的神秘力量,而忽視自身的內在追求。而易經的宗旨,是完全以人為本的。
  • 《易經》:人遇困境不要慌,堅持這3步,終會走向成功
    當人們遇到逆境時,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無論困難有多大,都是外在的因素;而內在的、決定性的因素是你的態度:你是否積極面對困難,並堅信你會克服困難?《易經》坤卦說:「初六,履霜堅冰至。」《易經》坤卦說:「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當一個人放棄了自己的倔強,融入了大直,大方開朗,擺脫了舊習慣的拖累,不受固定思維的束縛,那麼他就不會有任何不利因素。我們要在戰勝困難的同時,除了要有堅定的信念,在困難中我們還要冷靜下來。
  • 易經不是算命,易經改變命運
    於是,我遇到很多算命的人,都自稱是《易經》專家。但是,他們除了算命,卻對《易經》裡的東西幾乎是一無所知。而大多數聽眾,或者叫做算命眾,也誤以為那些算命知識就是《易經》。於是,我就開始留心,為什麼大家都要用《易經》來包裝算命?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易經》看不懂。既然大家看不懂,就可以有人魚目混珠了。我作為一個《易經》讀者,感到有一個」使命狂想」,就是要把《易經》解得人人能懂。
  • 我的人生有倆位導師:易經與疾病
    老爺爺說自己和《易經》的關係,就是他自己的生命故事。當他30多歲遇到《易經》的時候,他就意識到和他連接的不止是一本書,而是幾千年中國傳統的文化。雖然他不是每天和《易經》連接,但是每次當他和《易經》連接,他都驚喜的發現,在這裡他感受到內在的成長,他自己的成長,《易經》的成長。
  • 曾仕強:這樣學《易經》,真的很容易!
    我們學《易經》,首先要搞清楚、弄明白,《易經》到底是什麼?它是怎樣的一門學問?這樣,我們才能走進《易經》的大門,探索《易經》的奧秘,把握樂天知命的無憂人生。那麼,《易經》究竟是怎樣的一門學問呢?請大家牢牢記住這6句話,易經真的很容易!
  • 《易經》 | 6種人的禍福宿命,看看你是哪一種
    ——《易經》裡講:厚德載物。懷揣善良,心存善念,多做善事,才能免受禍患,享受幸福人生。2、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易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兇有吉,唯獨謙卦,沒有兇,只有吉,是最好的一卦。《易經·謙卦》言:「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以謙卑自守,以謙卑的姿態守住低處,才能沒有禍患。
  • 古老的易經文化與科學的結合,易經六十四卦的驚人數學結構
    古老的中國《易經》是最早的文獻之一,讀起來宛如一部經典,闡釋人生時節的智慧。這張美麗的人類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結合,包含了四種古老的文明奧秘系統,也就是早期的科學──四種了解生命韻律和流動、了解宇宙,以及人類內在本質的不同途徑。
  • 張海濤:數字易經是讓更多人輕鬆解讀易經的「人的說明書」
    也基源於此,從《易經》中簡化而來的「數字易經」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誤解,今天我們請到了數字易經的傳承人,臺灣數字易經創始人張耀宗大師大弟子張海濤先生,來為我們解讀究竟什麼是數字易經? 筆者:張老師,數字易經與我們傳統的《易經》有什麼關係?
  • 易經和術數,道與術的關係
    在《易經·繫辭》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謂形而上就是抽象的非具體的,無法準確描述只能意會的道,形而下謂之器,器在這裡可以理解為術,而術就是具體的的方法。易經和術數的關係,即道與術的關係,易經是理論,是道的層面,術數是教你如何運用實踐的,這是術的層面,一切的術數其根源都源於易經,有道無術是紙上談兵,有術無道是盲人摸象,以道馭術,術不會偏離方向,以術載道,道才能發揮實用的價值。
  • 《易經》勵志篇之四大難卦
    接觸過《易經》的人知道,現代版的《易經》是由經文和《易傳》兩大塊組合而成冊。正常情況下成冊的《易經》,《易傳》是把《大象:辭》放在卦辭之下,用來解釋卦象,《彖:辭》次之用來解讀卦辭,之後是《小象:辭》用來解讀爻辭。剩下《易傳》其餘部分,裝訂在書籍尾部並一一加以解讀。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雖然現在這個社會易經沒有了將相的稱謂,但《易經》依舊備受追捧。它作為群經之首,是諸子百家的思想啟蒙,也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文化的神經。不過,幾千年來,對於《易經》是迷信產物的質疑聲也從未中斷,因為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易經》是神的東西,妖魔鬼怪都懼怕他,在床頭放上一本《易經》,妖魔鬼怪就不敢接近你。
  • 《易經》的處世智慧
    關注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傳統文化美刊《易經》究竟是什麼?
  • 這些對後世影響深刻的成語,原來都出自《易經》
    這些對後世影響深刻的成語,原來都出自《易經》。其實《易經》早已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些對後世影響深刻的成語,原來都出自《易經》1、自強不息 《易經乾》2、厚德載物 《易經坤》這兩句也是清華大學的校訓
  • 《易經》:什麼人什麼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號書院,ID:YHSY-1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養。易道廣大,潔靜精微。而這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將人的修養和修行以及人的命運講到了極致。
  • 《易經》:水滿則溢,人滿為患
    小心謹慎之人不僅處事周全,而且能夠以慎獨修身,凡事有好的開始,也會有好的結束,這樣通暢的局面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根本。正所謂「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駛得萬年船」,做事的時候仔細考慮嚴密行事,就連狡猾的秋蟬都能捕捉到,應付自己的人生更是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