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何要淺談易經
易經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是比較神秘而又難懂的。這是因為在易經(周易)成書之時,周文王因為種種原因,不敢暢所欲言。在編寫六十四卦的卦辭、爻辭的時候,引用了商周時期的佔卜之詞。例如:吉、兇、悔、吝等,這些詞語不僅讓易經難以理解,同時也讓易經披上了佔卜之書的外衣。以至於現在很多人問起易經,便不由得說這是算卦之書,想想也是為易經感到惋惜!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將其研究透徹,我想這是不可能的。四書五經、道德經等經典,若不是專學愛學之人,又有多少人看過呢?真正讀懂讀精者,大多都是大學裡的教授,如曾仕強教授。也有弘揚國學勵志之人,如谷園老師。他們都有出書,但是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下,能靜心讀書的人越來越少。就算用手機看電子書,如不能讓讀者快速汲取乾貨,從一篇文章中,便能得到自己的若有所思。我想即使書寫得很好,真正看完的人也會很少。
上面的觀點,我想有很多的人不是很認同。因為看書的人還是很多的,我也承認這一點。可是很大一部分,要麼看國外勵志成功之類的書,要麼就是為人處世之類的書。而看國學經典之類的書,則少之又少。國學經典有很多為人處世之類的書,只不過快節奏的社會,快速汲取自己所需的經驗知識,才是現在大多數人的生活。
二、為何要易經融入生活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是諸子百家的源頭。大到世間萬物生生不息,小到個人的內外兼修。我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文化思想,多多少少都會受到易經的影響。與其說易經融入我們的生活,不如說每一個人的生活就是一本易經。我們了解易經,便是了解世間萬物的變化規律。通過這些規律,映射到每一個人的身上。既然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易經,那麼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那什麼是道呢?
既然易經要融入生活,那麼道就是我們的生活。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影響,不正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嗎。只不過人與人不同,陰陽也不同,那麼道也不盡相同。我們了解易經,便是了解個人的內外兼修。內在於修身,外在於勵志。修身說白了就是讀懂自己,只有讀懂自己,才能不斷的反省、深思。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反省、深思才能有品有德;勵志說白了就是讀懂生活,只有讀懂生活,才能不斷的勉勵、奮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勉勵、奮進才能有才有名。
三、如何淺談並融入生活
如何淺談易經,易經裡面的一些佔卜詞語,如吉、兇、悔、吝等,儘量用現代詞語來解釋。還有一些專用詞語,如初九、上六等,儘量用現代詞語來代替。用簡單的言語來敘述、表達,讓易經淺顯易懂。簡單的道理 ,才能更好融入我們的生活,服務我們的生活。如何融入生活,現在這個社會,信息如此發達。只用一部手機,就可以了解所有的新聞趣事。讓新聞趣事,來加深我們對易經的理解。這樣才能做到,學以致用,溫故而知新。讀懂自己,不杞人憂天;讀懂生活,不懷才不遇。不管自己的生活怎麼樣,都要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
結語:易生太極,是生兩儀。兩儀又該如何理解呢,我們下期再說。此文章只是鄙人淺顯的看法,只為推廣中國文學,於人於生活中的運用。如果喜歡此文章,可以關注或轉發。
若是對此文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