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傳福音的錯誤藉口

2020-12-15 信仰的深情

我想我們對宣教有很多的誤解,對傳福音有很多的誤解。以至於畏首畏尾,前怕狼後怕虎。裹足不前。

牧者說,要保護教會的安全。但是世人的靈魂安全,誰來照顧這些靈魂的安全呢?他們可是被地獄威脅著的人呢。保羅說,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傳福音。我們總是看得得時的時候,不得時的時候就找到各種的理由,而且每個理由都是很現實的,是很實在的理由。從人來說,自保挺好。但是保羅的拼命和生命屢次陷入危險,他為啥不自我保護呢?他難道不能找各樣的理由來離開危險的現場,而只是找得時的時候呢?

傳福音,一直都是危險的事。耶穌自己也是面臨危險,面向危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使徒行傳裡的記錄也是,這些信徒說,神所告訴我們的,我們不可不傳。文革的時候,他們也是面臨危險而去聚會,教會有很大增長。

有時候反而可選擇的環境,反而讓我們躲避十字架的苦難。反而是逼迫太重的時候,沒辦法逃避,就把福音傳開了。人在可選擇的時候都會選擇安逸安全。無可選擇的時候,才會緊緊跟隨神。在無可選擇的時候,才會遵行大使命。

人就是這麼荒謬,敬酒不吃吃罰酒。神給的輕鬆的環境不去傳,非要等到神把環境整的嚴肅嚴格起來,政府把傳道和信徒當通緝犯,那時候就不得不離開熟悉的人際關係,跳入到陌生平時不願意去的地方。去到平時覺得危險不敢去的地方。不敢去是嗎?政府壓制,命懸一線的出去。這樣,逃命的本能,就把對陌生感的懼怕衝淡了,陌生感也顧不得了。如果不是以掃要殺雅格,雅格也不會那麼容易離開自己父母所搭建的安樂窩吧。離不開自己的安樂窩,就不能獨自與神同在,被神獨自的帶領。

應該跟警察打打交道,我們的想像力把他們的力量放大了。我們所懼怕的是我們的想像,或者說魔鬼借著我們的想像力把我們嚇得膽怯了。我們需要面對這個想像力對我們的轄制。他們雖然不是紙老虎,但也不是真能吃人的老虎。而且凡事都有神的帶領,如果不是天父允許,你想被抓住進監獄也沒那麼容易。凡事都有定時,自由傳道有定時,進監獄也有定時。彼得年輕的時候自由傳道,老了會被束上帶子到自己不願意去的地方。凡事都有神安排的時候,抓住自由傳道的時機。

我們對聖經很多的知識上的誤解。我們對傳福音上有很多的誤解。那些謊言使我們不能得自由,捆綁了我們的思想,使我們不能自由傳道。在警察還沒抓住我們之前,我們已經被我們自己的膽怯懼怕捆綁住手腳了。既然手腳已經被捆住了,無論在監獄內外,還不都是一樣嗎?就是說你傳不了福音了。

我們所尋求的不是因為不得時,就變相的逃避傳福音。雖然大使命可以在理論上說一百遍,但是走出去才是得到耶穌同在的秘訣。遵行神旨意的,才是愛他。我們的愛,掛在口頭上理論上。而在具體的事上,極其有限。我們不願意被基督的緣故受苦。我們願意兩全其美,實際上卻成為躲避十字架的苦難。精明和自保過於聖經所記的,都不是從神來的智慧。

不是在沒有危險的時候傳福音,而是進入危險的狀況中也在所不惜,實際上的確會有很大的風險,只是如今的時代危險輕多了。不是在沒有危險的時候傳福音,因為世人面臨的結局是更危險的地獄裡的永火。兩禍取其輕,兩利取其重。總之,我們權衡利弊,就應該在危險的時候也傳福音。就像神對保羅說的,不要閉口,只管講,斷沒有什麼能害你們。

我們自己的身臨危險,為了別人靈魂的緣故,這個叫為的別人的靈魂付代價,這個叫舍己,這個叫好撒瑪利亞人。

過多的算計,就衝淡了聖經本身的激進立場,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傳道。

對比自保的牧者,黃弟兄則表現的更加把神的話語掛在嘴邊。當我們有太多理由的時候,就是沒有信心的表現。想要用人間的手段給神的教會提供保護。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神的話語放在字面上遵守,就有很大的威力。知道的越多,應該越有信心,傳福音越激勵。但是知道的越多,越避開自己的責任。知道的越多,也避開自己可能遇到的苦難。

每個人都是神學上懂很多的人,但是卻是行動上的矮子。不是聽道知道叫做行善,而是信道和行道叫做行善。

這是最輝煌的時代,這是最無知的時代。這是最富裕的時代,這是最貧窮的時代。知識上豐富,行道上完全低於自己所知道的。這些知道的反而定罪我們行的少。

起來,行道吧。不要做頭重腳輕的人,這就是根底淺的人。不要做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基督徒。我們是嘴油滑為自己推卸責任找藉口的人。我們是臉皮厚的人,傳福音天天說,只是成為一個神學詞彙,而沒有具體去傳福音。傳福音必須在傳福音的時候學習到的,現場教學。傳福音是實際操作課,紙上談兵,不會帶領人成為一個傳福音的人。

我們紙上談兵的確太多了,行道上如此,傳福音尤其如此。我們自我欺騙太久了,行道上如此,傳福音上尤其如此。我們只是等待別的教會傳,我們只是在培養別人送來的現成的信徒。結果,我們就在膽怯裡自保裡,失去了太多的機會。

他們可以從別處得解救,但是我們是無份於他們的得救過程的。我們所領受的恩賜都浪費了,我們的機會也浪費了。不只是不得時的機會浪費了,得時的機會也浪費了。

當去傳福音,不得時也成為得時的,因為神可以帶領和轉換成好機會。當習慣於找理由不傳,得時也成為不得時的,因為怠惰會成為一個模式,膽怯會成為一個習慣,把得時的機會也給吞吃了。

義人膽壯如獅子,何況是追趕這些類似紙老虎呢?當除去知識帶來的自保,當被神激勵起來,誰還會懼怕這個那個呢?原來發現窗戶紙需要捅破,不然我們以為教會以外都是要把我們吃掉的外邦人呢?實際上他們是發起馬其頓呼聲的人群,呼籲我們到世人中間去幫助他們歸向真神。

當把世人定義為他者和地獄之子的時候,我們與他們撇開了干係,我們是自命清高的,我們忘記了自己的罪蒙了赦免也得以稱義的。我們對我們的世人同類,太冷酷無情了。我們對他們進不進地獄,覺得無所謂,覺得他們的罪導致他們滅亡,他們活該,他們配得地獄。只是耶穌來不是定世人的罪,而是叫世人因他得救。我們是傳福音,叫人得救,定他們的罪不是我們的任務。我們對他們有道義上的責任,對同類的體恤,對傳福音有神託付給我們的使命。神把世人託付還我們,讓我們去拯救他們。神給我們拯救的工具就是福音。

神把大使命託付給我們,大使命的對象是世人。意思是神把世人託付還我們,我們是看顧我們世人弟兄的。我們愛弟兄又愛世人。愛世人的方式就是完成神對我們的託付,使他們聽到福音,進到福音裡。

我們對傳福音的誤區甚多,因為我們人心詭詐,善於避重就輕。真的需要對不傳福音的心理進行研究。然而撥亂反正,進入真理,真理使我們從不傳福音的藉口中脫離出來,從不傳福音的思想意識形態的捆綁中逃脫出來。真理使我們得自由,使我們得心力。

我們要去,使萬民做主的門徒,主與執行大使命的使者同在,賜福給福音使者的事工。因為使者是為主做工,為主的名、國度、旨意而做工,就會有福音的果子出現——一個人信主了,成為新人。

相關焦點

  • 賓克:今日傳福音
    要了解今日傳福音比往昔基督教傳道活動更腐化退步的真相併不困難,但真正理解此項罪惡根源的人,卻廖若晨星。我們當前的任務,即在揭發此項罪惡之根,那些所謂傳福音之人的目的是錯誤的,因此其結果當然是虛偽的。 神的主要目的就是榮耀他自己:在他的受造者面前彰顯他是無限尊榮的一位神。
  • 漫談:傳福音不應該成為一種口號
    近些年教會對傳福音尤為看重,因為傳福音是教會的出路,是每個基督徒當具備的責任。展望當下的教會,不得不發出「傳福音不應該成為口號」的感慨。或許我們常會聽到講道人傳達的傳福音信息,並且呼籲每個人去做,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都要把傳福音的事放到第一位。無論在行路、購物、坐車、散步、旅遊,我們總有機會去傳福音,總有機會把基督的愛活在更多人的面前。危機的是我們逐漸在社會中被同化,對福音的工作失去了敏銳和負擔,我們開始注重自己的得失,對別人是否接受福音不理不睬、不管不問。
  • 只有一個福音,不要再傳另外一個福音
    保羅甚至說,若他自己也傳這樣的福音,加拉太人也不該接受。我們知道,保羅和他帶領歸主的人,關係非常親近,他視他們如同靈裡的孩子,他們則對他相當敬重:在這樣的關係下保羅能說這話,更顯得毫不徇私、義正詞嚴,達到一種屬靈上超然的境界。
  • 牧者談:傳福音不應該成為一種口號
    近些年教會對傳福音尤為看重,因為傳福音是教會的出路,是每個基督徒當具備的責任。展望當下的教會,不得不發出「傳福音不應該成為口號」的感慨。或許我們常會聽到講道人傳達的傳福音信息,並且呼籲每個人去做,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都要把傳福音的事放到第一位。無論在行路、購物、坐車、散步、旅遊,我們總有機會去傳福音,總有機會把基督的愛活在更多人的面前。危機的是我們逐漸在社會中被同化,對福音的工作失去了敏銳和負擔,我們開始注重自己的得失,對別人是否接受福音不理不睬、不管不問。
  • 基督徒的使命就是傳福音
    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10章15節)若沒有俸差遣能不能傳道?是不能得,如今的教會中有多少人沒有被差遣就站起來傳道了!請問,你傳的是道嗎?是傳講佳音嗎?都是傳些社會上的、生活上的、肉體上的、人的行為上的,而神的道是在這些之外顯明出來的。
  • 傳福音困難是因人心硬?黃國倫牧師:核心不變,「方式」要變
    」 有時並非對方心硬、不敞開,是我們的「方式」錯誤。 傳福音困難是因人心硬?核心不變,「方式」要變 101教會主任牧師黃國倫原在美國加州教會服事,後回到臺灣宣教、建立教會。
  • 見證:牢記大使命 竭力傳福音 ​
    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為你傳福音?我也看到許許多多剛信主的弟兄姊妹,與我初信時那樣熱心勇敢地為主作見證,絲毫不以福音為恥。我們最初歸主時,得救的喜樂、新鮮的恩典、活潑的信心、無偽的愛心,催促我們積極為主傳福音作見證。不僅如此,我們異常渴慕神的話語,迫切地為家人朋友禱告。我們心裡所願的,向神所求的,就是把這大好的福音信息傳遞出去,盼望別人也能和自己一樣得著耶穌基督這寶貴的救恩。
  • 回顧丨近些年農村教會傳福音的方式
    其實對於傳福音,我們或許想到的就是傳福音十三字口號,「信耶穌上天堂,不信耶穌下地獄」,但這只是福音的一部分,而不是福音的全部。農村教會以樂隊的形式演出的時候,也會對信仰有基本的講解(外加福音單張的解釋),而不是讓人對福音有誤解和誤會。有時人一聽了不信耶穌會怎麼樣,讓那些生命弱小、不了解信仰的人覺得基督信仰類似於迷信,造成一種強迫別人信的假象。
  • 你所傳的福音合乎聖經嗎?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有些弟兄姊妹因著對教會認識不足,對真理認知不夠,隨意更改上帝的福音,用真理之外的信息來吸引人加入教會,使人信仰根基不牢,造成的結果是:他們遲早會走。傳純正的福音,我們必須要認知福音的本質(福音的真諦)。
  • 華理克牧師:美劇《聖經》是傳福音的好機會
    同時《聖經》這部美劇也贏得一些牧者和基督徒的喜愛。美國華理克牧師認為,這是50年來根據聖經製作的電影中最好的一部,並稱是帶領人認識信仰,了解《聖經》的好機會。僅僅十個小時的片長,美劇《聖經》卻獲得極高的關注和收視率,華理克牧師認為,這是50年來根據聖經所製作的電影中最好的一部。同時,他認為這是一個帶領人了解聖經、認識信仰的一個好機會。
  • 傳福音的一點心得
    首先求神賜給我們從祂而來的真智慧,賜給我們真理的話語和口才,也加給我們膽量,求聖靈在我們裡面帶領,讓我們遇到好機會傳講福音。感謝主,讚美、讀經、禱告、聽道都是好的,但我們不能只滿足於這些,要站起來走出去傳講,要快快的做、快快的行動,因為我們若不傳福音就有禍了!
  • 「借著戀愛關係去傳福音」,到底是兩全其美,還是鋌而走險?
    點擊以下音頻收聽完整內容↓↓在婚姻當中,原生家庭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很多人覺得對方結婚前和結婚後的變化很大,其實多數是因為不了解對方原生家庭,比如對方家庭的經濟狀況 不少基督徒有一些迷思,認為自己可以傳福音給要戀愛的對象,不僅傳了福音,對方也信主了,又能跟對方戀愛、結婚,這不是兩全其美嗎?很多人鋌而走險,是因為他們覺得好像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這到底是兩全其美,還是鋌而走險呢?另外的迷思就是,在教會中有很多的大齡單身,如何面對找不到對象的難題呢?
  • 調查:美國長老會,美國聖公會「傳福音」能力排名末尾
    圖源:Pixabay 1月底,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在教會活力上,美國長老會(Presbyterian Church USA)和美國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在傳福音方面排名末尾
  • 話題丨基督徒職場人士談:如何在職場做光做鹽,職場中怎樣傳福音?
    王弟兄介紹了自己在職場傳福音的實際經驗,「我基本是向比較熟悉的同事傳福音,獨處的時候和他們交流探討信仰。我帶過之前在職工宿舍裡的室友去教會,也帶過公司的一些同事去教會。一起聚餐的時候,我會在飯桌上給同事傳福音;有時候我會私下裡打聽公司裡面哪些人有信仰,找機會跟他們交流,甚至在我離職的時候還向我們的總裁傳福音。」
  • 那麼傳福音有什麼益處呢?
    那麼傳福音有什麼益處呢?不得救不是全能的上帝早就定意不要救他嗎?那上帝的慈愛何在?如果你說有一些人被預定,別的人都滅亡,上帝的慈愛何在?那我反過來問你,一些犯罪的人不受審判,被預定,這些人可以得救,上帝的公義何在?所以,當你講到愛的時候,你就盼望上帝沒有審判每一個人;當你強調義的時候,那你就發現上帝應當審判每一個人。所以,這兩個只能取其一的時候,你就不知道怎麼選擇,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
  • 泥土音樂事工盛曉玫:用現代詩歌傳福音的優點
    近年來,現代詩歌越來越受到年輕信徒和慕道朋友的青睞和流行,甚至逐漸在福音歌曲市場佔據重要地位。該如何看待現在詩歌和傳統聖樂的張力,並更好地得著年輕人呢?著名的流行音樂歌手、華人音樂事工泥土音樂的負責人盛曉玫華福在最新出版的《今日華人教會》雜誌中,詳細介紹了現代流行音樂在傳福音的經驗和意義,以及和傳統聖樂的差別。
  • 聖誕節再思:年年雷同,教會該如何承擔聖誕傳福音的重任?
    這和那些傳福音不問效果,只為應付傳福音任務的行為一樣,目的已經由內涵變成形式,從而失去了改變的意願。但是,與教堂走形式而輕內函相比,商家倒是最上心的聖誕宣傳載體。不論形式還是內涵,年年翻新。為什麼教堂與商家有如此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追求不同而導致的差別。
  • 張書奶粉專賣——銷售傳福音,服務獻大愛!
    | 張書奶粉專賣 |中國奶粉專賣 16年領導品牌銷售傳福音 服務獻大愛我們不會因短期的利益出賣未來,我們一直在努力堅持,只為讓寶寶喝到放心奶粉,這正是我們繼續前進的最大動力,銷售傳福音,服務獻大愛是我們的服務宗旨,我叫張書奶粉專賣,一個可以值得讓您信賴的朋友!前行的路上我們一直在堅持,只有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 教會需要重新認識福音
    傳福音是教會在世界上的核心使命。要問耶穌帶來了什麼信息,簡單來說就是:他帶來了好消息,即神應許的拯救已經到來。經歷耶穌傳揚的國度就是經歷神的同在。耶穌的死使他的工作為神施恩的全新工作掃清道路(多2:11-14)。這的確是好消息。但現在聽到有些人傳福音時,我不知道他們講的是不是好消息。有時候,我聽到醫治的呼喚——說神會使我們感覺更好或更為興盛。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作者是誰 他眼中的耶穌是什麼人
    如果神真實存在,怎麼連這麼基本的事實都不早點告訴他們,還要等科學研究來幫他們確認呢。這些情況還告訴我們,他們堅持了那麼久的事情後來發現是錯誤的,那麼他們堅持的其它「真理」又如何保證是正確的呢。馬可福音的作者是誰,基督教有好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說,不知道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