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丨近些年農村教會傳福音的方式

2020-12-15 基督教資訊平臺

引言:
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一,樂隊演奏,單張派發

近些年農村教會在傳福音上也做出了很大的改變和調整,從原來的上街僅僅單張派發,變為了以樂隊演奏的形式,唱歌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群來了解信仰、認識信仰、接受信仰。一些教會也都逐漸配備了許多的樂器,有電子琴、架子鼓、吉他,還有許許多多的小號、大號、軍鼓、大鼓等。排練一些詩歌和舞蹈,在樂器的演奏下進行演出,從而有許許多多的人來看表演,便逐步了解到基督信仰不僅僅是在教堂裡的聚集,乃是有豐富的信仰生活和信仰文化。

其實對於傳福音,我們或許想到的就是傳福音十三字口號,「信耶穌上天堂,不信耶穌下地獄」,但這只是福音的一部分,而不是福音的全部。農村教會以樂隊的形式演出的時候,也會對信仰有基本的講解(外加福音單張的解釋),而不是讓人對福音有誤解和誤會。有時人一聽了不信耶穌會怎麼樣,讓那些生命弱小、不了解信仰的人覺得基督信仰類似於迷信,造成一種強迫別人信的假象。農村教會採取樂隊演出,加上詩歌演唱的形式讓更多人感到原來基督信仰還可以有這樣不同的一面。

傳福音到人的心裡是不容易的,雖然我們會演唱一些詩歌或者舞蹈,但對於一些不願意了解信仰的人來看,似乎和商場搞活動的演出沒有區別,也只是湊個熱鬧,捧個人場。而對於那些想要了解福音的人來說這是一次機會,他們有機會去了解福音,或者說可以多加斟酌之後再考慮接受與不接受。重要的是要去理解基督信仰,而不是秉持著一種「我不需要的態度」。所以說這個時代的人需要停下來思考,我需要的是什麼,這信仰和我有沒有關係,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這信仰。

二,福利機構,走訪關懷

農村教會在傳福音上也會花大量的時間在敬老院或者醫院的裡面,幫助一些孤寡老人清洗被單、理髮、整理個人衛生。筆者認識一位阿姨,經常去到敬老院幫助老人洗襪子和被單,並且藉此機會將信仰傳講,當然神也在人的心裡動工,最終老人被阿姨的行為感化,認識到基督徒的愛是因為關乎信仰,接受了福音。

有時候教會的弟兄姊妹逢年過節也會去探望敬老院的人群,並且為他們買一些水果和衣物,當然並不是用物質來換取別人對信仰的認可,乃是透過愛心造就讓人明白基督信仰是能夠給人的生命帶來幫助和指望。雖然彼此沒有血緣關係,萍水相逢,但願意以神的愛來去愛他們。無論他們對信仰的態度是持中立還是接受、亦或是反對,基督徒依然把愛活出來,給需要的人帶來基督的愛,帶來好的見證與榜樣。

眾所周知,基督信仰不是一個勉強人接受的信仰,也不是以某種利益來博取人眼球的信仰,這信仰乃是實實在在的,關乎人生命的,接受與不接受是個人的選擇,作為基督徒只需要把福音講明就可以了,因為叫人生長的是神,使人醒悟的也是神。

農村教會之所以有這樣的轉變,是因為時代的需要、人群的需要、社會環境的需要,教會雖然不會向這個世界的潮流文化妥協,但教會要發光在社會的裡面。畢竟農村教會的環境特殊,地點特殊,也更有機會向一些福利機構作出愛的行動,關懷弱勢群體,憐憫身邊的人。

三,家庭生活,榮耀見證

過去農村人吃飯都會聚集到村頭,每個人端著碗串門吃飯,說說家長裡短,其實這也是基督徒分享福音的機會。或許一個村子裡面有人知道你是基督徒,也不是你分享的福音不清楚,但他們就是不願意接受福音——或許這些問題我們遇到過。當面對這些問題時,先要審查的就是我們的行事為人、言談舉止與家庭的榜樣。有些不信的人自以為行為比基督徒還要高尚,因此不需要基督信仰的約束,自己就可以搞定人情世故、人際關係。至於信仰福音可以帶來生命與得救的問題,在不信的人看來這只是迷信,因為他們會對比思量,很多宗教都會打著永生的旗號吸引會眾。

農村教會依然會面對這些現狀,教堂就在一些人的家附近或門口,但仍然不接受,不相信,也不理解。

其實在農村生活的信徒,比較大的挑戰就是家庭生活的見證,個人行為的見證,因為基督徒如果連婆媳關係都搞不好,兒女也教導不好,甚至個人的名聲也不是很好,就會把基督徒信仰的帽子變得有名無實,在世人看來基督徒也不過如此。當然這並不是貶低基督徒有多麼差勁,乃是說基督徒要求自己比不信的人需更加嚴格,在一言一行、家庭的管理上和人際關係上要凡事做榜樣,讓不信的人認可基督徒就是不一樣,在一些事上做得的確很好。

所以,我們需要在信仰上花時間和努力,因為知道既然踏入基督信仰就要認真對待,活好生活中的每一天,為榮耀神而下功夫。

結語:

使命時刻在身,福音時刻在心,行動時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傳福音困難是因人心硬?黃國倫牧師:核心不變,「方式」要變
    」 有時並非對方心硬、不敞開,是我們的「方式」錯誤。 傳福音困難是因人心硬?核心不變,「方式」要變 101教會主任牧師黃國倫原在美國加州教會服事,後回到臺灣宣教、建立教會。
  • 聖誕節再思:年年雷同,教會該如何承擔聖誕傳福音的重任?
    這和那些傳福音不問效果,只為應付傳福音任務的行為一樣,目的已經由內涵變成形式,從而失去了改變的意願。但是,與教堂走形式而輕內函相比,商家倒是最上心的聖誕宣傳載體。不論形式還是內涵,年年翻新。為什麼教堂與商家有如此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追求不同而導致的差別。
  • 漫談:傳福音不應該成為一種口號
    近些年教會對傳福音尤為看重,因為傳福音是教會的出路,是每個基督徒當具備的責任。展望當下的教會,不得不發出「傳福音不應該成為口號」的感慨。這是當下基督徒比較消極的一面,不看重福音的工作。也會想著,如果傳給別人聽對方不接受怎麼辦?似乎傳福音的首要是先攻克自己內心的障礙。我們也看到在一些教會裡,服事神的人總是那麼幾個,而更多的信徒並沒有這種服事的代價和心願,所以在面對福音總會有掉以輕心的時候,認為傳福音的道是講給那些有能力之人的、有口才之人的,實則不然,傳福音是每個基督徒成為門徒必修的功課。
  • 困境中的機遇丨疫情下的教會如何更好地分享福音:發展社會網絡
    正是因為此,讓信徒的信仰在教會之外鮮有表現,在家庭也同樣缺乏實踐的動力,甚至還因為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宗教儀式活動,而引起家人和同事的非議。我們知道,在傳播福音的活動中,社會網絡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在福音書裡可以看到,耶穌傳福音的方式也是利用了社會網絡,那就是他的家庭、朋友、親戚的社會網絡,在耶穌發展門徒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牧者談:傳福音不應該成為一種口號
    近些年教會對傳福音尤為看重,因為傳福音是教會的出路,是每個基督徒當具備的責任。展望當下的教會,不得不發出「傳福音不應該成為口號」的感慨。這是當下基督徒比較消極的一面,不看重福音的工作。也會想著,如果傳給別人聽對方不接受怎麼辦?似乎傳福音的首要是先攻克自己內心的障礙。我們也看到在一些教會裡,服事神的人總是那麼幾個,而更多的信徒並沒有這種服事的代價和心願,所以在面對福音總會有掉以輕心的時候,認為傳福音的道是講給那些有能力之人的、有口才之人的,實則不然,傳福音是每個基督徒成為門徒必修的功課。
  • 教會需要重新認識福音
    傳福音是教會在世界上的核心使命。要問耶穌帶來了什麼信息,簡單來說就是:他帶來了好消息,即神應許的拯救已經到來。經歷耶穌傳揚的國度就是經歷神的同在。耶穌的死使他的工作為神施恩的全新工作掃清道路(多2:11-14)。這的確是好消息。但現在聽到有些人傳福音時,我不知道他們講的是不是好消息。有時候,我聽到醫治的呼喚——說神會使我們感覺更好或更為興盛。
  • 聖經研究丨學者把新約三卷福音稱為對觀福音是不當的
    約翰福音的受書對像是教會,是聖靈專門默示主所愛的那個門徒約翰寫給教會的福音書,因此對創世之來的計劃「天國」隻字不提!使徒約翰著重描寫「降世為人,仍舊在天的」的神子耶穌,聖經學者因此沒有把約翰福音列入符類福音書,本來這四卷福音就不能對觀,這只是聖經研究和遺傳罷了!主耶穌基督打比喻對門徒啟示「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
  • 你所傳的福音合乎聖經嗎?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有些弟兄姊妹因著對教會認識不足,對真理認知不夠,隨意更改上帝的福音,用真理之外的信息來吸引人加入教會,使人信仰根基不牢,造成的結果是:他們遲早會走。傳純正的福音,我們必須要認知福音的本質(福音的真諦)。
  • 一些不傳福音的錯誤藉口
    我想我們對宣教有很多的誤解,對傳福音有很多的誤解。以至於畏首畏尾,前怕狼後怕虎。裹足不前。牧者說,要保護教會的安全。但是世人的靈魂安全,誰來照顧這些靈魂的安全呢?他們可是被地獄威脅著的人呢。保羅說,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傳福音。我們總是看得得時的時候,不得時的時候就找到各種的理由,而且每個理由都是很現實的,是很實在的理由。
  • 賓克:今日傳福音
    對真正基督徒來說,今日的所謂「傳福音」實在是一大憂慮,因為他們覺得這種傳福音缺乏聖經的根據,是羞辱神,因此使許多掛名的基督徒充滿了今日的教會。虛浮膚淺、屬肉體的興奮,以及世俗的誘惑,竟然與主耶穌的聖名相提並論,實令人膽戰心驚。他們為這些所謂傳福音的人而感到擔憂,因為那些人故意把福音貶值,廉價出售,欺騙蒙蔽那些尚未醒悟的罪人,把那些對他們不可名狀的神聖之事予以肉體化、商業化。
  • 只有一個福音,不要再傳另外一個福音
    加1:6 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借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1:7 那並不是福音、不過有些人攪擾你們、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1:8 但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
  • 以馬內利丨主基督將把神的名和新耶路撒冷的名標記在教會的生命裡
    約翰福音3章16節,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羅馬書11章11節,我且說,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斷乎不是!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臨到外邦人,要激動他們發憤。在神的救贖計劃裡,猶太人失去了他們先蒙福的地位,教會(不分猶太外邦)卻因信被神稱義,猶太人和外邦人蒙福的先後順序發生了變化(參馬太福音19章30節)。教會建立之初,福音興旺教會復興,公元四世紀沾染了宗教、政治的汙穢。一千多年後的十六世紀,路德、加爾文等人推動的改教運動成功,到十八世紀時的教會逐漸擺脫了宗教和世俗的汙穢,開始了奉主的名聚會!
  • 調查:美國長老會,美國聖公會「傳福音」能力排名末尾
    ,美國長老會(Presbyterian Church USA)和美國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在傳福音方面排名末尾。長老會著眼於他們稱之為「會眾活力七個標誌」為中心的回應,包括「關愛關係」,「教會健康」,「有意真實的傳福音」,「終身門徒訓練」,「超越世俗的關注」,「僕人領導力」和「屬靈啟發式敬拜」。調查的評分範圍為1至100分。調查發現,在教會活力標誌中,「傳福音」的評分最低,為69,評級為D+。
  • 基督徒的使命就是傳福音
    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10章15節)若沒有俸差遣能不能傳道?是不能得,如今的教會中有多少人沒有被差遣就站起來傳道了!請問,你傳的是道嗎?是傳講佳音嗎?都是傳些社會上的、生活上的、肉體上的、人的行為上的,而神的道是在這些之外顯明出來的。
  • 教會歷史(上)丨使徒約翰受命寫信給亞細亞七個教會
    聖經亮光聖經的首卷書創世紀和最末了一卷書啟示錄遙相啟應,而馬太福音是最重要的銜接篇,如果不能正確解讀這卷看似簡單、卻極易謬解曲解的馬太福音,要打開啟示錄是不可能的!當主耶穌那個時代的猶太民族抵擋並棄絕了天國的救恩、殺害了基督的先鋒施洗約翰,主耶穌借著法利賽人對他的試探,宣布暫時中斷與猶太人舊的親屬關係,揭開了恩典時代的新篇章(參馬太福音12章46-50節) 。當時候到了,主耶穌基督要上耶路撒冷受難前,他向門徒宣布了神創世之前的計劃-教會(參馬太福音16章18節),這是主耶穌基督在地上的宣布。
  • 聖經啟示丨基督教的牧師們普遍謬解天國與教會
    舊約聖經裡找不到「教會」一詞,在主耶穌降生以前,聖經只對以色列民宣讀。新約的第一卷書馬太福音三十三次提到「天國」一詞,「教會」也是第一次出現!「天國」在其他福音書中一次也沒出現過!教會第一次出現是在馬太福音 16 章 18節,主耶穌第一次差門徒出去傳天國的福音,他吩咐門徒「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唯獨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經文明確顯示,天國是神應許給以色列民的,與外邦人沒有關係!當天國被猶太民族棄絕,主耶穌在二次差派門徒時,就顯出了不同!
  • 話題丨基督徒職場人士談:如何在職場做光做鹽,職場中怎樣傳福音?
    所以我覺得在職場傳福音最好是表明自己的信仰,把人帶到教會讓牧者帶領。在他能接受的情況下,我輔助牧者幫助他」。在培訓行業工作的李弟兄認為:「世上的人對基督徒的期盼其實挺高的,如果你說是基督徒,對方覺得你應該是很好的,很自覺很努力很認真的,把事情交給你做是比較放心的。」
  • 恩典福音(中)丨揭開平約瑟、江湧流等敵基督的面具
    在華人教會中影響最大的骨幹有新加坡的平約瑟(Joseph Prince)、國內的有蔣曉博、江湧流、小兵等人,這些所謂的牧師歪曲、篡改聖經真理,斷章取義,高舉他們所發明的另一個福音-恩典福音,並把教義絕對化!華人基督教評論員劉· 喬納森在其著述的《成功神學及其對基督教信仰的危害》一書中,引用成功神學的推崇人士肯揚的歪理邪說「耶穌的死擔當了信徒的貧乏,一個教徒在貧乏中向世界求助表明對上帝毫無信心!
  • 泥土音樂事工盛曉玫:用現代詩歌傳福音的優點
    近年來,現代詩歌越來越受到年輕信徒和慕道朋友的青睞和流行,甚至逐漸在福音歌曲市場佔據重要地位。該如何看待現在詩歌和傳統聖樂的張力,並更好地得著年輕人呢?著名的流行音樂歌手、華人音樂事工泥土音樂的負責人盛曉玫華福在最新出版的《今日華人教會》雜誌中,詳細介紹了現代流行音樂在傳福音的經驗和意義,以及和傳統聖樂的差別。
  • 當下農村教會年輕人流失的三個原因
    個人經濟壓力教會的人員流失一直是不陌生的問題,特別是針對農村教會年輕人大量流失的現象,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有多少農村傳道人看到這種現象,卻也無能為力,因為就算能留住他的人,卻不一定可以留住他的心。當代年輕人之所以選擇不委身農村教會,而是去到城市過打工生活,原因之一是關於消費水平和家庭經濟的問題。農村相比較消費較低,工資收入也較少,大多數農村的信徒,都是靠自己家裡種植的莊稼或蔬菜來貼補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