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網二季度險企償付能力榜: 渤海人壽虧8.92億最慘

2020-12-21 澎湃新聞

保險公司的的償付能力指標是衡量公司財務狀況是必須考慮的基本指標,保險公司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已進入尾聲。與此同時,銀保監會近日就《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對此,發現網對168家保險公司(85家財產保險公司、83家人身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做了梳理,截至8月12日,共有143家保險公司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從統計的數據來看,二季度有3家險企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為C,1家險企風險綜合評級為D,6家險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逼近120%。值得注意的是,被接管的4家險企尚未披露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此外,根據保險公司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發現網還對其二季度保險業務收入和淨利潤進行了統計。

那麼,保險公司二季度的償付能力狀況和業績情況具體究竟如何?發現網帶你一起揭開其「廬山真面目」。

4家險企償付能力不達標,6家逼近120%重點核查線

銀保監會《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顯示,保險公司同時符合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為償付能力達標公司,不符合上述任意一項要求的為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

總體來看,根據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在300%以上的有34家財險公司和5家人身險公司,120%-300%的有41家財險公司和61家壽險公司,120%以下的有2家人身險公司。

在風險綜合評級方面,評級為A的有42家財險公司和34家人身險公司,評級為B的有32家財險公司和30家人身險公司。

君康人壽等3家險企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為C,中法人壽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為D。

值得注意的是,富德生命人壽在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並未明確註明最新一期的風險綜合評級,而在註解中表示公司已通過銀保監會「償二代監管信息系統」按時完成2020年第一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的數據報送。

(來源:富德生命人壽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另外,二季度君康人壽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0.64%,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已在監管要求的100%的邊緣。與此同時,在一季度君康人壽就因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為109.43%被列為重點核查對象。

渤海財險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3.47%,相較於一季度下降9.69個百分點;百年人壽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14.49%和129.64%,相較於一季度分別提高23.55個百分點和22.87個百分點。

中法人壽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687.57%。相較於一季度,二季度再次下降4460.56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中法人壽8月5日在官網披露了公司與股東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籤署借款協議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公告。公告顯示,鑑於中法人壽目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並已出現流動性風險,經公司股東及公司領導決定,為履行公司作為保險企業的社會責任,維護公司存量客戶的正常利益,維護公司和市場的穩定,鴻商集團向中法人壽提供借款。此次借款日期為2020年6月17日,交易金額800萬元,同時此次借款是中法人壽2020年第二次是鴻商集團借款。

(來源:中法人壽官網)

另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還規定,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60%或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20%的保險公司為重點核查對象。

數據顯示,二季度有6家險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逼近監管要求的120%的重點核查線。

具體來看,二季度,渤海財險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23.47%,安心財險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23.90%,富德生命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25%,中銀三星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24.68%,上海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29.80%。

此外,截至8月12日,被銀保監會實施接管的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易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4家險企尚未披露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根據披露的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天安人壽一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8.27%,逼近重點核查線;華夏人壽一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0.26%,距離重點核查線也相差不遠。

渤海人壽二季度淨利潤虧損最嚴重

截至8月12日,除人保、平安等上市險企尚未披露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外,大部分非上市險企都已披露了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從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的險企業績情況來看,大部分險企在疫情的影響下表現較為穩定,但也有少數險企業績不樂觀。

在披露的75家財險公司和68家人身險公司中,27家財險公司虧損,48家財險公司二季度實現盈利,上半年整體實現盈利的有52家;22家人身險公司虧損,46家人身險公司二季度實現盈利,上半年整體實現盈利的42家。

從虧損的程度來看,二季度虧損超1億元有4家,分別是渤海人壽、泰康在線、陽光信保和中融人壽,虧損額為8.92億元、3.42億元、3.14億元和1.22億元;虧損額在0.1億元-1億元之間的有32家,在0.1億元及以下的有13家。其中,渤海人壽以虧損8.92億元成為二季度虧損最厲害的險企。

值得一提的是,變更為再保險公司的信利保險二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為-3.34萬元,淨利潤為-524.35萬元;不達標的中法人壽二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為-2161.79萬元,淨利潤為-1374.14萬元。

此外,二季度4家人身險公司淨利潤超10億元,分別為是富德生命人壽、民生人壽、百年人壽和泰康人壽。7家財險公司和18家人身險公司淨利潤在1億元-10億元之間。

銀行系險企中,二季度建信人壽、中郵人壽等6家銀行系險企全部實現盈利,另外兩家出現虧損,分別是中荷人壽、農銀人壽,虧損額為3314萬元和2481.17萬元。

根據銀保監會官網公布的保險業主要監管數據情況,2020年一季度,保險業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3.6%,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4.6%。

2020年上半年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2.0萬億元,較年初增長6.9%;2020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7萬億元,同比增長6.5%,賠款與給付支出6308億元,同比增長1.2%。

據業內人士表示,總體來看,上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多數險企能合理把控業務節奏,在逆境中實現盈利,同時,在強監管的態勢下,險企償付能力風險管理水平將得到不斷提升。

(發現網記者 羅雪峰 研究員 劉利香)

相關焦點

  • 半數險企償付能力下滑 中法人壽、渤海人壽等6家公司不達標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半數險企償付能力下滑 6家公司不達標在全球低利率環境和利率下行趨勢下,受經濟增速放緩、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保險業正在面臨多重風險挑戰,超過半數險企償付能力下滑,個別險企觸碰監管紅線
  • 渤海人壽前三季度淨虧超10億 淨資產同比縮水14.4%
    日前,渤海人壽披露2020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盈利情況隨之出爐,第三季度,渤海人壽延續了二季度的虧損趨勢,不過虧損較二季度有所收窄。此外,截至三季度末,渤海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繼續下降,這已是該指標連續七個季度走低。
  • 上半年淨利-7.49億 渤海人壽稱交易對手信用違約致計提大額減值
    渤海人壽近日披露的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透露了上半年公司經營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公司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64.65%,二季度公司淨現金流為5.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渤海人壽償付能力保持穩定,但卻在二季度出現了虧損8.92億元,而在上一個季度末,渤海人壽實現淨利潤1.427億元,二季度出現虧損的原因為何?
  • 渤海人壽2季度虧損8.92億 收監管風險提示函直指保險資金運用
    近日,渤海人壽發布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交出上半年成績單。一季度階段性盈利後,二季度渤海人壽再度陷入虧損狀態,淨虧損8.92億元,上半年合計虧損7.49億元。一季度階段性盈利1.43億元之後,二季度,渤海人壽再度陷入虧損,淨虧損8.92億元,2020年上半年合計虧損7.49億元。「二季度虧損的主要原因在於公司投資業務配置的部分產品存在交易對手信用違約,利潤受到個別投資資產計提大額減值影響」,渤海人壽回應藍鯨保險稱,目前公司積極推動相關項目的風險化解工作。
  • 投資拖累渤海人壽2季度虧損8.92億,收監管風險提示函直指保險資金...
    近日,渤海人壽發布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交出上半年成績單。一季度階段性盈利後,二季度渤海人壽再度陷入虧損狀態,淨虧損8.92億元,上半年合計虧損7.49億元。得益於業務轉型持續深入,渤海人壽保費增速領先行業2.51個百分點。分渠道來看,渤海人壽銀保渠道新單保費中,期交保費佔比同比提升近900%;個險渠道新機構投入運營,增員效果明顯,新單原保費同比增速高達約98%;經代渠道新單原保費同比增速超過400%,且已完成全年預算任務;網際網路業務新單原保費同比增速超過240%。不過,增收卻未必增利。
  • 百年人壽躺槍新光集團8億股遭凍結 償付能力連續10季度下滑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今年以來,百年人壽已經發生過多次股權調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發布的變更股東公告顯示,2019年1月8日,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將持有的9億股百年人壽股份轉讓給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就在此後不久,科瑞集團也將所持8億股百年人壽股份中的7億股轉讓給了國測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集團。
  • 08.12丨特斯拉5000萬在華設保險經紀公司;銀保監點名9險企償付能力...
    1 五大上市險企前5 因車險業務違規等,平安財險、太保產險被罰共340萬   今日公司   五大上市險企前(今日保)   今日監管   銀保監會通報:多家保險公司上半年償付能力披露存在問題   近日,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13號:償付能力信息公開披露》規定,銀保監會償付能力監管部近期對各保險公司2020年第一、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季度報告摘要對外公開披露情況,進行了非現場核查。
  • ...在「無接觸服務」「線上化」趨勢下 險企銀保業務正在大力探索...
    根據險企披露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證券日報》梳理後發現,今年上半年,儘管受到疫情影響,8家銀行系險企仍表現不俗,全部實現盈利。其中,建信人壽上半年實現淨利潤和保費收入同比增幅都超過100%。  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銀保業務和前些年相比,無論是產品還是銷售方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銀保渠道仍將是諸多人身險公司非常重要的營銷渠道。
  • 呂英博被任命為新董事長 天津國資或入主渤海人壽成實控人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頂著資本光環的渤海人壽自成立以來便站在聚光燈下,成立第一年實現盈利。借著萬能險的東風迅速做大規模,但監管的加強讓其面臨轉型陣痛。與此同時,渤海人壽與第一大股東的關聯交易也頗受市場詬病,而當大股東自身應接不暇之際,渤海人壽變成了案板上的肉待價而沽。
  • 信泰人壽被罰背後:償付能力再度下滑 股權結構痼疾仍存
    來源:新浪財經文/丁五業務違規被監管重罰,信泰人壽又一次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8月4日,銀保監會開出罰單,信泰人壽違規辦理協議存款,被合計罰款60萬元。信泰人壽是一家怎樣的險企?2015年後,經由監管調停,信泰人壽完成了多輪增資,註冊資本擴充至50億元;另一方面,公司於2018、2019年實現盈利。然而,在扭虧的光鮮外衣下,信泰人壽目前的股權質押率仍高達56.15%,其償付能力也再度出現了下滑趨勢。
  • 永安財險償付能力報告鬧烏龍?股權超標至102.29%
    近日,永安財險披露2020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股權總數超標「100%」至「102.29%」,一場股權變更帶來的「後遺症」,難道有這麼大? 7月28日,永安財險發布2020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今年5月,平安銀行轉讓股權一事已落實到業績披露中,平安銀行已退出永安財險股東名單。但意外的是,正因這場股權變更,永安財險的二季度報告中,股權結構發生了變化。
  • 華夏人壽、百年人壽問題一籮筐 拯救金主在哪裡?
    4月30日,華夏人壽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Q1)償付能力報告:淨利潤同比增長130%達6.02億元。原保費收入,就沒這麼「香」了:僅為421.85億元,相比2019年Q1的842.44億元,減少420.59億元,下降幅度高達49.92%,相當於腰折。
  • 上市險企開門紅分歧加劇;平安革命傳統壽險丨保險周報(2.17--2.23)
    2019年全年營收1424億歐元  瑞士再保險2019年淨收益7.27億美元  安盛天平被罰23萬元  渤海財險:償付能力墊底、全年虧損2.83億  泰康公衛基金正式啟動,計劃總規模不低於1億元  金融壹帳通上市首份財報,收入增長65%  北大方正人壽大股東將破產重整  中國人壽廣東省分公司總經理陳盛銀因新冠肺炎離世
  • 富德生命人壽四季度償付能力(富德生命保險的口碑如何)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能有深刻印象的一般是產品本身,對於保險公司的名頭可能記不大清,在投保保險產品時,發現是沒有聽說過的公司,總會有些猶豫。今天我們就來以富德生命人壽保險公司為例,看看怎樣看一家保險公司靠不靠譜! 一、 富德生命人壽 1.
  • 「債權人」變接盤俠,百年人壽遊走在地產巨頭間!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百年人壽就通過參與天津億城增資方式成為海航投資的債權方,隨後2018年及2019年,海航投資均有逾期支付百年人壽利息的情形。而近年來,海航投資也因散售不利、房產收入下降和大幅投資擴張導致帳面資金吃緊,急於「甩手」天津億城。
  • 萬峰掌舵鼎誠人壽一年未能扭虧 轉型迫在眉睫瞄準健康險市場
    6月1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管理壽險公司的行家裡手,萬峰對壽險業的運營規律可以說是非常熟悉了,期待他在鼎誠人壽增資的背景下,能夠帶領這家中小主體險企能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給市場發展提供新的樣本。」
  • 77家財險公司償付能力曝光:粵電自保居首 四公司落入「警戒區」
    來源:投資時報統計顯示,2019年末,渤海財險、安心保險、中煤財險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50%,長安責任險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00%《投資時報》記者 湯巾隨著保險公司最新償付能力報告相繼出爐,整個行業2019年的經營業績和償付能力水平也一層層揭開面紗
  • 77家財險公司最新償付能力全曝光:粵電自保居首 四家公司落入...
    來源:投資時報統計顯示,2019年末,渤海財險、安心保險、中煤財險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50%,長安責任險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00%《投資時報》記者 湯巾隨著保險公司最新償付能力報告相繼出爐,整個行業2019年的經營業績和償付能力水平也一層層揭開面紗
  • 險企舉牌創近3年新高,地產、銀行股為何成為「香餑餑」?
    《每日財報》注意到,除泰康人壽外,今年各大險企也頻頻舉牌,今年以來保險公司已舉牌A股、H股上市公司21次,創下近3年來的新高。而且,各大險企均偏愛銀行、地產股。上海嘉聞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轉讓上市公司13.53%股份(計5.54億股),其中泰康人壽受讓8.53%股份、泰康養老受讓5.00%股份。交易後泰康人壽持有陽光城帳面餘額為21.3億元,佔上季末總資產比例為0.27%。據川財證券研報顯示,從歷年經驗來看,保險資金長期重點關注業績和股價表現比較突出的板塊。
  • 5大上市險企淨利潤超2700億,各家「成績單」成色幾何?
    淨利潤普漲,光投資就賺超5000億五大A股上市險企2019年的淨利潤表現非常亮眼。《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統計其2019年報發現,五大險企共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723.95億元,同比大增72.2%。具體來看,中國平安2019年淨利潤總額位居五家上市險企中第一,達1494.1億元,同比增長39.1%。中國人壽則領跑淨利潤增速,2019年淨利潤達582.87億元,同比增長411.5%。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和中國人保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77.41億元、145.59億元、224.01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54.0%、83.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