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淨利-7.49億 渤海人壽稱交易對手信用違約致計提大額減值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上半年,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3.13億元,實現淨利潤-7.49億元。」

渤海人壽近日披露的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透露了上半年公司經營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公司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64.65%,二季度公司淨現金流為5.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渤海人壽償付能力保持穩定,但卻在二季度出現了虧損8.92億元,而在上一個季度末,渤海人壽實現淨利潤1.427億元,二季度出現虧損的原因為何?

渤海人壽回應稱,二季度虧損的主要原因在於公司投資業務配置的部分產品存在交易對手信用違約,利潤受到個別投資資產計提大額減值影響。目前公司持續加大力度,積極推動相關項目的風險化解工作,最大程度降低風險資產對公司利潤的影響。

2020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受新冠疫情爆發影響,短期衝擊巨大,資本市場劇烈波動,主要股指大幅下跌和大幅反彈交替出現。渤海人壽在市場波動的挑戰中積極把握機遇,抓住波段機會,在標準化業務投資方面業績突出。

渤海人壽表示,綜合來看,儘管投資業務對公司利潤影響較大,但得益於我司130億元雄厚的資本金實力及持續深化轉型的成果,風險項目減值準備的計提未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實質影響,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64.65%,繼續保持穩健水平,客戶權益能夠得到較好保障。

據了解,2020年上半年,渤海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3.1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55%,公司稱,預算任務完成情況較好,其中原保費收入達成53.68億元,同比增長67.18%;長險原保費收入53.37億元,同比增長68.25%;實現新單原保費收入51.94億元,同比增長82.12%;新單期交保費2.32億元,同比增長約1085%。

此外,在行業整體市場份額和排名方面,渤海人壽也取得穩步提升,原保費收入在91家人身險公司中排名第42位,較2019年底提升5位。

渤海人壽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銀保渠道向期交轉型效果明顯,新單保費中,期交保費佔比同比提升近900%;個險渠道新機構投入運營,增員效果明顯,新單原保費同比增速高達約98%;經代渠道取得突破,上半年新單原保費同比增速超過400%,且已完成全年預算任務;網際網路業務新單原保費同比增速超過240%。

對於下半年工作重點,渤海人壽有關負責人稱,下半年,公司將推出針對高淨值人群的年金險、終身壽險等財富管理產品;針對大眾人群的重疾險等健康保障產品,依託專業化營銷服務體系的構建運營,全力完成全年新單標準保費目標,為業務結構的持續深化轉型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與此同時,將進一步加強銷售費用管控,逐步調低主銷產品的銷售費用率;從控制需求、整合資源、人員管理角度開展精細化管理、降低費用等各項降費舉措,以節約資本性支出;公司承保、保全、理賠及增值服務全面推向線上化,提升工作的科技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關焦點

  • 渤海人壽2季度虧損8.92億 收監管風險提示函直指保險資金運用
    近日,渤海人壽發布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交出上半年成績單。一季度階段性盈利後,二季度渤海人壽再度陷入虧損狀態,淨虧損8.92億元,上半年合計虧損7.49億元。據悉,虧損主要來源於渤海人壽投資端,該公司配置的部分產品存在交易對手信用違約,利潤受到個別投資資產計提大額減值影響,而「包袱」或許來源於「海航系」,如何穩妥化解風險項目,降低業績影響,成為當務之急。
  • 投資拖累渤海人壽2季度虧損8.92億,收監管風險提示函直指保險資金...
    近日,渤海人壽發布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交出上半年成績單。一季度階段性盈利後,二季度渤海人壽再度陷入虧損狀態,淨虧損8.92億元,上半年合計虧損7.49億元。據悉,虧損主要來源於渤海人壽投資端,該公司配置的部分產品存在交易對手信用違約,利潤受到個別投資資產計提大額減值影響,而「包袱」或許來源於「海航系」,如何穩妥化解風險項目,降低業績影響,成為當務之急。
  • 恆泰艾普全年歸母淨利虧9.7億 大額減值涉嫌"洗大澡"
    除此之外,恆泰艾普上市以來一直致力於集團發展,不過其近年來重點發展的第一大業務毛利率卻不足5%,且2019年再度計提大額減值,涉嫌「洗大澡」。  對此,恆泰艾普解釋稱,報告期內,受宏觀環境等因素影響,公司結合自身實際經營情況,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 8 號—資產減值》相關規定,基于謹慎性原則,經公司初步測算,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及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約 6.96 億。最終商譽減值準備及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計提金額由公司聘請的具備證券期貨從業資格的評估機構及審計機構進行評估和審計後確定。
  • 呂英博被任命為新董事長 天津國資或入主渤海人壽成實控人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頂著資本光環的渤海人壽自成立以來便站在聚光燈下,成立第一年實現盈利。借著萬能險的東風迅速做大規模,但監管的加強讓其面臨轉型陣痛。與此同時,渤海人壽與第一大股東的關聯交易也頗受市場詬病,而當大股東自身應接不暇之際,渤海人壽變成了案板上的肉待價而沽。
  • 渤海人壽前三季度淨虧超10億 淨資產同比縮水14.4%
    前三季度淨虧逾10億據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第三季度渤海人壽保險業務收入為16.93億元,同比增長30%;發生淨虧損2.81億,虧損同比擴大227%。2018年-2019年,渤海人壽的保費收入分別為80.35億元、75.23億元,分別同比下滑10.3%、6.4%;發生淨虧損分別為7.68億、13.95億。其中,2019年,渤海人壽在四個季度裡均處於虧損當中,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資產減值損失13.11億元。
  • 諾德股份計提大額減值信披違規 董事長陳立志收警示函
    經查,發現諾德股份存在以下違規行為:   諾德股份2019年計提客戶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應收款項信用減值損失1.23億元,計提公司子公司青海電子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改造的設備資產減值損失3056.34萬元。前述計提大額減值事項未以臨時公告形式對外披露,僅在2019年年報中進行披露,存在以定期報告代替臨時公告的情形。
  • 半年報聚焦|阜新銀行非標投資接連踩雷 上半年不良率飆升至3.65%
    2020年上半年,該行營收淨利再次回到負增長,實現收入9.45億元,同比減少15.38%;實現淨利潤2.54億元,同比減少31.49%。商業銀行主要由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投資收益三項構成。從財報數據可見,阜新銀行利息淨收入佔比較高,超過95%,為該行主要收入來源。
  • 剝離幼教大額商譽減值,疫情衝擊實控權易主,威創股份前路幾何?
    2019年業績遭重創,引來監管關注收問詢函;報告期末剝離幼教資產,計提大額商譽減值;2020年再遭疫情衝擊,實控權將易主。威創到底經歷了什麼,風雨飄搖的威創股份在教育領域又將何去何從?2019年巨虧12億,早幼教業務業績全線下滑過去一年多,威創股份在教育領域的日子似乎不太好過。
  • A股上市券商2019信用減值榜:海通國泰君安中信前三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有32家券商遭遇信用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合計194.61億元,另外5家券商合計回撥了1.21億元信用減值計提。37家A股上市券商信用減值損失合計193.40億元,佔2019年累計淨利潤的比例高達19.02%。而股票質押式回購資金融入方違約導致減值準備計提,是券商信用減值損失的重要原因。
  • 捲入違約風波業績明顯滑坡 廣州農商行高管被查回A之路堪憂
    2020年半年報顯示,該行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7.94億元,同比增長9.2%;實現歸屬股東淨利潤30.86億元,同比下降14.09%。信託違約「討債」25億 一場信託違約風波正在發酵。日前,ST中捷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收到廣州農商行通過中國郵政EMS送達的函件,函件顯示致11家公司及7個自然人,其中公司為其中單位之一,跟公司相關的主要內容為:2017年6月27日,廣州農商行與國通信託籤訂《國通信託華翔北京貸款單一資金信託合同》信託規模25億元人民幣,預計期限為48個月,自信託成立之日起計算。
  • 計提超45億負債及商譽減值 ST新光去年暴虧近50億
    原標題:計提超45億負債及商譽減值,ST新光去年暴虧近50億   2月28日,ST
  • 漢鼎宇佑調整微貸網計提減值遭問詢!去年虧7.9億,股價下滑超八成
    可至2月28日,漢鼎宇佑發布2019年業績快報,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調整為-7.46億元。對於業績修正的原因,漢鼎宇佑表示,主要是為參股孫公司微貸網計提減值6.7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4月29日漢鼎宇佑發布年報,其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4.5億元,同比下降14.4%,實現歸母淨利潤-7.9億元。漢鼎宇佑在年報中表示,受監管政策影響,微貸網股價持續下跌,經綜合判斷,其認為該項投資存在減值跡象,對微貸網的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6.5億元。
  • 八菱科技去年淨利降5504% 並表弘潤天源商譽減值2.18億
    八菱科技去年淨利降5504% 並表弘潤天源商譽減值2.18億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0 23:49:19
  • 經紀投行業務發力,券商上半年淨利大增
    但也有券商表示,受計提資產減值拖累,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成為業績「拖油瓶」。有機構認為,券商全年業績有望大超預期。上半年淨利普漲國海證券預計,2020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同向上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05億元,同比增長56%。其銷售交易與投資、企業金融服務、資產管理等業務收入同比均實現增長。
  • 九牧王扣非淨利驟降7成 存貨減值飆升 轉型不利路在何方?
    近日,被業內譽為「褲王」之稱的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SH.601566,以下簡稱:九牧王)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上半年九牧王營收淨利「雙降」扣非淨利同比下滑超7成。《每日財報》注意到,在扣非淨利驟降背後,九牧王營業成本逐年攀升,子公司多數虧損,同時存貨持續增長導致資產減值飆升。
  • 計提15億減值致淨利大幅下滑 十年首虧的湯臣倍健將如何翻身?
    一件自2018年的海外收購案,曾經溢價34倍收購的公司,如今卻成為其商譽計提減值15.7億元的導火索。2020年,因新冠疫情和市場的不確定性,整個行業面對的巨大壓力和挑戰前所未有,湯臣倍健將如何突破重圍?
  • 財富黑名單:2020年1-3月爆雷違約機構及產品全解析
    風險指北:  1) 爆雷原因:虧損的原因是業績下滑和計提商譽減值。前三季度仍處於盈利狀態,僅一個季度就扭盈為虧損,公司解釋稱電視劇業務暫緩開展、藝人經紀業務行情不好,收益大幅下降,另外子公司北京世紀夥伴2019年收入下降100%,北京文化對其計提商譽減值13.7-14.7億,佔淨資產比例超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