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泰艾普全年歸母淨利虧9.7億 大額減值涉嫌"洗大澡"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新浪財經訊2月28日,恆泰艾普發布業績快報,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0.94億元,同比下降26.4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70億元,同比下降3271.57%;加權淨資產收益率由2018年的0.93%下降到2019年的-32.53%;歸屬於上市股東淨資產為26.49億元,同比下降19.95%。

  恆泰艾普2019年業績相比去年同期可以說是斷崖式下跌,收入、利潤堪稱雙殺。除此之外,恆泰艾普上市以來一直致力於集團發展,不過其近年來重點發展的第一大業務毛利率卻不足5%,且2019年再度計提大額減值,涉嫌「洗大澡」。

  業績雙殺 重點發展的第一大業務毛利率不足5%

  恆泰艾普自稱為一家高科技、集團化、國際型的綜合能源服務商,從其主業來看,主要分為4塊,分別是油氣勘探開發專業軟體與技術服務;工程作業技術服務;高端裝備和儀器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新業務發展和雲計算大數據。

  業績快報顯示,恆泰艾普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0.94億元,同比下降26.48%。至於下降原因,恆泰艾普解釋稱受宏觀環境及金融機構授信政策影響,降低了貿易業務規模,公司為了控制墊資風險,降低了工程技術業務的規模, 導致營業收入下降。

  不過從近幾年營業收入情況來看,工程技術業務在收入中的佔比並不大。

  從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恆泰艾普分別實現營收13.52億元、29.33億元、14.88億元和5.86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為61.01%、116.95%、-49.26%和-30.50%,顯然營收從2018年就開始了快速下跌,2019年延續了跌勢。

  具體來看各主業的變化情況,由於2016年開始恆泰艾普的主營業務收入的分類口徑與之前年度不同,所以分析的期間為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在此期間,第一、二、三、四大業務分別為新業務發展和雲計算大數據板塊、機械製造產品銷售及技術服務、油田工程技術服務和集成系統和G&G業務板塊。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而恆泰艾普業績快報中解釋的降低了工程技術業務的規模,對應的是第三大業務,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分別為4.12億元、2.48億元、2.84億元和0.89億元,佔營收比重分別為30.44%、8.46%、19.08%和15.28%,比重呈明顯下降趨勢,顯然對於恆泰艾普來說第三大業務的重要性已經顯著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油田工程技術服務和集成系統業務還是恆泰艾普的第一大業務,不過從2016年開始就逐年滑落,而近年來收入的變化反映的正是恆泰艾普戰略的變化。

  根據恆泰艾普2016年度報告披露,歷經六年,恆泰艾普集團公司已從2011年的油氣勘探開發軟體技術公司發展成為高科技、集團化的綜合能源服務商。2016年公司堅定推進集團化發展戰略。截至2016年底,集團公司業務結構調整完成,資產優化初見成效。報告期內公司「ABC計劃」圓滿完成,「超越一二三」和「三才行動」企業發展計劃陸續落地。與此同時,恆泰艾普集團公司也注重優美環境,綠色服務,在環保工程、金融貿易等非油業務方面也得到迅速發展。

  結合數據來看,新業務發展和雲計算大數據板塊才是2016年之後恆泰艾普的戰略重點,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恆泰艾普的第一大業務自2017年開始就變為了新業務發展和雲計算大數據板塊,分別實現營收3.43億元、20.03億元、5.50億元和2.33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5.31%、68.28%、36.92%和39.69%。

  不過作為第一大業務,其毛利率卻格外的低。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新業務發展和雲計算大數據板塊的毛利率分別為-4.1%、3.2%、4.0%、3.7%,都不足5個點。

  這不僅與想像中的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業務高毛利率的情況顯著不同,哪怕是在四大業務中,也是毛利率最低的業務。第二大業務機械製造產品銷售及技術服務同期毛利率在40%左右,第三大業務最低也高達28.08%,毛利率波動較大的第四大業務G&G業務板塊毛利率也是在10.24%-30.30%之間。

  相比於收入的下降,淨利潤的下降則堪稱斷崖式下跌。2019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70億元,同比下降3271.57%。

  對此,恆泰艾普解釋稱,報告期內,受宏觀環境等因素影響,公司結合自身實際經營情況,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 8 號—資產減值》相關規定,基于謹慎性原則,經公司初步測算,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及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約 6.96 億。最終商譽減值準備及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計提金額由公司聘請的具備證券期貨從業資格的評估機構及審計機構進行評估和審計後確定。

  同時,結合行業政策、特點及客戶信用等情況及在建工程實際情況,本年計提壞帳準備及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對業績影響金額約2.02億元。

  再度計提大額減值 涉嫌「洗大澡」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恆泰艾普第一次進行大額減值,僅2年前的2017年恆泰艾普同樣計提了高達6.13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導致當年歸母淨利巨虧4.46億元,同比大跌-625.15%。

  2017年,恆泰艾普資產減值損失6.13億元,其中,壞帳準備1.82億元、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2.41億元、固定資產減值損失1706.40萬元、商譽減值損失1.74億元。商譽減值中,廊坊新賽浦1.38億元、博達瑞恆2398.75萬元、西油聯合1189.45萬元。

  相較2017年,2018年的資產減值損失大幅減少,僅為0.49億元,僅為2017年的8%。其中,壞帳減值準備0.36億元、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709.57萬元、商譽減值損失643.11萬元。

  而到了2019年恆泰艾普再次計提大額減值,其中商譽減值準備及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約 6.96 億、計提壞帳準備及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約2.02億元。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恆泰艾普商譽帳面淨額為12.20億元、長期股權投資帳面淨額為6.55億元,應收帳款帳面淨額為11.76億元、在建工程0.84億元。

  由於減值金額巨大,深交所2月3日對其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相關商譽、長期股權投資計提大額減值的原因、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以及前期減值準備計提是否充分;是否存在通過計提大額減值準備對當期財務報表進行不當盈餘管理的情形。顯然恆泰艾普巨額的減值引起了交易所對其是否借減值進行財務「洗大澡」的懷疑。

  2月13日,恆泰艾普發布關於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回復的公告。

  從回覆中來看,主要涉及博達瑞恆、中盈安信、川油設計、亞基公司的商譽減值和長期應收亞洲基什海路油田服務公司設備款減值。

  值得注意的是,博達瑞恆從2013年被收購成為恆泰艾普的全資子公司,至2016年博達瑞恆均處於正常經營狀態,並順利完成了收購時的業績承諾。不過業績承諾期已過,業績立馬變臉,2017年計提了2398.75萬元的商譽減值。2018年補提商譽減值準備274.42萬元,2019年對博達瑞恆的商譽計提5370.41萬元的減值準備,相比於2018年,僅一年後的預期減值已經多了近20倍。

  而中盈安信和川油設計2018年測試都未有減值跡象,一年後的2019年分別減值9283.31萬元和1.9億元。(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逆舟)

(責任編輯:韓藝嘉)

相關焦點

  • 漢鼎宇佑調整微貸網計提減值遭問詢!去年虧7.9億,股價下滑超八成
    值得一提的是,4月29日漢鼎宇佑發布年報,其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4.5億元,同比下降14.4%,實現歸母淨利潤-7.9億元。漢鼎宇佑在年報中表示,受監管政策影響,微貸網股價持續下跌,經綜合判斷,其認為該項投資存在減值跡象,對微貸網的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6.5億元。
  • 剝離幼教大額商譽減值,疫情衝擊實控權易主,威創股份前路幾何?
    淨虧損達12.31億元,較2018年的1.58億元淨利潤,大減876.82%;2019年威創股份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虧損12.41億元,較2018年的1.10億元驟減1227.32%。2019年業績遭重創,引來監管關注收問詢函;報告期末剝離幼教資產,計提大額商譽減值;2020年再遭疫情衝擊,實控權將易主。
  • 上半年淨利-7.49億 渤海人壽稱交易對手信用違約致計提大額減值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上半年,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3.13億元,實現淨利潤-7.49億元。」渤海人壽回應稱,二季度虧損的主要原因在於公司投資業務配置的部分產品存在交易對手信用違約,利潤受到個別投資資產計提大額減值影響。目前公司持續加大力度,積極推動相關項目的風險化解工作,最大程度降低風險資產對公司利潤的影響。
  • 諾德股份計提大額減值信披違規 董事長陳立志收警示函
    經查,發現諾德股份存在以下違規行為:   諾德股份2019年計提客戶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應收款項信用減值損失1.23億元,計提公司子公司青海電子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改造的設備資產減值損失3056.34萬元。前述計提大額減值事項未以臨時公告形式對外披露,僅在2019年年報中進行披露,存在以定期報告代替臨時公告的情形。
  • 又有公司爆雷,商譽減值不低於56億,上市10年盈利...
    12月23日晚,數知科技發布公告稱,由於四家收購的公司經營狀況持續惡化,將出現商譽減值,對公司的經營管理產生不利影響,預計減值金額約為56億至61億元。而公司最新總市值為63.51億元。「這是市值一夜歸零啊!」一位股民感嘆。
  • 計提15億減值致淨利大幅下滑 十年首虧的湯臣倍健將如何翻身?
    一件自2018年的海外收購案,曾經溢價34倍收購的公司,如今卻成為其商譽計提減值15.7億元的導火索。2020年,因新冠疫情和市場的不確定性,整個行業面對的巨大壓力和挑戰前所未有,湯臣倍健將如何突破重圍?
  • 半年報後剛說商譽不減值,現在突然預虧24億
    根據關注函,深交所曾在金科文化2019年半年報問詢函中要求其分別說明杭州哲信、Outfit7 等標的的商譽是否存在減值,公司回復稱上述商譽不存在減值損失。金科文化2019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杭州哲信實現淨利潤1.29億元,Outfit7實現淨利潤3.92億元。
  • 都市麗人全年淨虧近13億
    日前,知名女性內衣品牌都市麗人(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都市麗人,2298.HK)發布了2019年全年業績公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0.82億,同比下降19.9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98億,同比下降443.13%;毛利率則從2018年的41.7%下降至22.6%,近乎腰斬。
  • 29.7億商譽暴雷,1年虧掉5年淨利潤,誰在操縱中嘉博創?
    而比股價快速下跌更讓市場關注的是,中嘉博創2019年年報巨虧12.4億,市場一直擔心的中嘉博創商譽減值的雷終於爆了。中嘉博創的三次收購,不僅帶來29.7億商譽壓頂,更是令一度銷聲匿跡的前UT斯達康創始人吳鷹重新被置於聚光燈下。
  • 6天跌走300億,果鏈大白馬,歌爾股份為什麼不行了?
    2020年第三季度,歌爾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47.3億元,同比增長43.9%;歸母淨利潤20.16億元,同比增長104.71%。同時公司還發布了全年的業績預告,預計全年淨利潤27.5-28.8億元,同比增長115-125%。歌爾股份畢竟是蘋果的核心供應商,跟著大哥還是有肉吃的。
  • 上市至今歸母淨利虧損近300億 蔚來盈利路漫漫
    上市至今歸母淨利虧損近300億 蔚來盈利路漫漫)自2018年9月上市以來,蔚來的歸母淨利潤持續處於虧損狀態。拋開特斯拉Model Y此次降價是否會對蔚來產生影響,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蔚來自2018年9月上市以來的業績基本面已經難言樂觀。具體來看,自2018年第三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其各季度單季歸母淨利潤全部處於虧損狀態。
  • 花42億買「湯姆貓」的金科文化危險了
    併購方案的對賭協議中,杭州哲信承諾2016至2018年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7億元、2.3億元、3億元,在這三年,杭州哲信順利兌現了業績承諾。這樁併購,給金科文化2019財年留下了23.2億元的商譽減值損失,杭州哲信的商譽帳面價值歸零。讓我們回到交易剛完成的2016年,那一年王健持有金科文化17.98%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之後王健順勢擔任了金科文化的董事、董事長。2019年7月,限售股份解禁後,王健開始瘋狂減持套現,在接下來的一年多累計減持71次,套現超7億元。
  • 北汽藍谷對公紅利用盡 超50億元存貨何時減值?
    而根據中汽協數據,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8萬輛和2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1%和104.9%,今年單月產銷第5次刷新歷史記錄。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110.9萬輛,同比增長3.9%,增速較前10個月已實現由負轉正。行業加速回暖之際,北汽新能源銷量仍在走弱。
  • 資金缺口超70億,利潤下降,晨鳴紙業風險猶存
    近日,晨鳴紙業發布年報,數據顯示,報告顯示,2019年,晨鳴紙業實現營業收入303.95億元,同比增長5.26%;歸母淨利潤為16.57億元,同比減少34.0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7.02億元,同比減少64.05%。
  • 香港化妝品直面困境 莎莎國際預虧6億港元 計提減值撥備3億港元
    作者:沙拉醬5月5日,香港化妝品零售企業莎莎國際(00178.HK)發布盈利警告稱,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全年未經審計綜合管理帳目初步評估,撇除使用權資產及物業、機器及設備作出相關的計提減值撥備,預期將會錄得約2.60億至3.00億港元的虧損(包括終止新加坡零售業務所產生約4000萬港元的一次性虧損)。
  • A股上市券商2019信用減值榜:海通國泰君安中信前三
    公司20.5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為10.38億元,佔比超過五成。其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的信用減值準備主要為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產生。中信證券信用減值損失為18.92億元,其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為7.91億元,佔據信用減值損失較高的比例。
  • 「遮陽傘」下的生意經:炒股6年賺7億 比主業掙錢
    據2019年年報顯示,浙江永強全年95%以上營收都來自戶外休閒家具及用品,其中休閒家具和遮陽家具分別實現營收32.03億、12.48億,佔營收比重分別為68.37%、26.65%。2019年報顯示,歐洲、北美洲市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97億和22.53億,累計佔總營收90%以上,國內市場比重近幾年才有所提升,雖然已然成為第三大銷售區域,但全年3.34億營收也只佔總銷售額的7.12%。
  • 前三季度淨利近乎腰斬,控股股東等拋大額減持計劃,年內被關注問詢8...
    控股股東等拋大額減持計劃業績下滑的局面下,控股股東等卻拋出了大額的減持計劃。據統計,進入2020年愛迪爾已遭深交所下發7封關注函、1封問詢函。11月初的關注函就是對公司股權轉讓進行了追問。內容中指出,根據公司此前公告,公司存在違規為蘇建明、郎嬌翀、蘇華清提供擔保的情形,且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違規擔保事項尚未解除。此外,公司還曾存在因蘇日明親屬蘇彩清、蘇錦柱等借款未還,被債權人列為被告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