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清晰端粒酶結構問世—新聞—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迄今最清晰端粒酶結構問世 向開發癌症等新療法邁出重要一步

 

科技日報北京4月26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25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美國科學家團隊使用冷凍電鏡技術,以迄今最高的解析度確定了端粒酶的結構。鑑於端粒酶與癌症和老化關係密切,該發現代表著人類向開發端粒酶相關療法邁出了重要一步。

時至今日,科學家並不能完全肯定衰老和癌症的真正起因,而端粒功能的發現,被認為是開拓了一條抗衰老與癌症新療法之路。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帽子」結構,類似於鞋帶上的塑料尖頭,起著保護作用,可以防止染色體「磨損」。每一次細胞分裂,端粒都會變短,直至細胞停止分裂並死亡。而端粒酶可以通過向染色體末端添加DNA而避免這一點。學界認為,如果能合理運用提取生物端粒酶技術,將揭開人類衰老和罹患癌症等嚴重疾病的奧秘。

以往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可以展示微觀世界的細節,但由於生物樣品無法承受電子束的輻照損傷,一直很難獲得關於生物樣品的高解析度信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凱瑟林·科林斯及其同事決定利用更新的技術手段「揭秘」端粒酶。而冷凍電鏡技術結合近幾年的解析度革命,被認為開啟了解析生物分子結構的新紀元,這項技術的幾位先驅也因此榮頒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研究團隊此次正是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最終確定了人體端粒酶的結構,這也是迄今為止人類獲得的解析度最高的端粒酶圖像。

在論文隨附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科學家麥可·斯通表示,以往端粒酶結構數據的缺乏,妨礙了臨床調控端粒酶的進展,但現在,研究人員終於在亞納米尺度上得到了該分子與其底物相結合的圖像。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迄今最清晰端粒酶結構問世
    迄今最清晰端粒酶結構問世 向開發癌症等新療法邁出重要一步 2018-04-27 科技日報 張夢然 【字體:大 中 小】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效塑料生物降解策略—新聞—科學網
    科研人員發現迄今已知的最高效的全菌PET塑料降解策略,證實了嗜熱全菌催化策略的優越性和應用前景。 目前,全世界每年的塑料產量已達4億噸且與日俱增。因有效降解困難帶來環境汙染問題引發普遍關注。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塑料因物理化學結構穩定,自然環境下難以分解,會引發長期生態問題。
  • 人類拍到迄今最清晰的太陽照片 表面顆粒結構像黃金一樣
    人類拍到迄今最清晰的太陽照片 表面顆粒結構像黃金一樣時間:2020-01-31 12: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類拍到迄今最清晰的太陽照片 表面顆粒結構像黃金一樣 1月30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位於夏威夷的Daniel K Inouye太陽望遠鏡
  • 合成端粒酶主要蛋白結構被揭開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生化學家近日繪製出合成端粒酶(核糖體蛋白酶)的主要蛋白質及RNA(核糖核酸)的結構,從而揭示了這種對於醫治癌症與衰老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酶的合成機理。 長期以來,由於端粒酶與癌症及衰老有很大關係,所以一直吸引著科學家的關注。2009年,發現端粒及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但迄今為止,學界對其構造和三維結構卻所知甚少。 項目主要成員瑪哈幸早在4年前進行博士後項目研究時發現,組成端粒酶的關鍵蛋白——p65蛋白由一對又硬又軟的長鏈按照一定規則纏繞在一起形成。
  • 無粘合劑的全生物質仿生木材問世—新聞—科學網
    在這種高性能人造木材中,微米級木屑顆粒暴露著大量納米尺度的纖維素纖維,這些納米纖維通過離子鍵、氫鍵、範德華力以及物理糾纏等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微米級的木屑顆粒也被這些互相纏繞的納米纖維網絡緊密地結合一起形成高強度的緻密結構,而無需添加任何黏結劑。這種結構特徵帶來了高達170兆帕的各向同性抗彎強度和約10吉帕的彎曲模量,遠超天然實木的力學強度。
  • 水產新品種「海蠣1號」問世—新聞—科學網
    糖原含量高是高端牡蠣的最主要特色,也是其成為國際市場流行性消費貝類的重要原因。   牡蠣的糖原等品質性狀缺乏活體檢測技術,且其含量極易受養殖環境、季節及生理狀態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糖原等品質性狀的改良一直是國際牡蠣育種研究的難點。
  • 迄今最大規模蓮基因組重測序完成—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利用短讀長測序技術對296份蓮種質資源進行了重測序,涵蓋了來自廣泛地理分布的不同種、生態型及栽培蓮類型,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獲得遺傳變異信息、群體結構等群體遺傳學數據對蓮起源與進化、栽培蓮馴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基因組學資源,也為蓮育種提供了新線索。
  • 微創抽取組織液新方法問世—新聞—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translmed.aaw0285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最古老的「毛毛」蝸牛被發現—新聞—科學網
    新發現的蝸牛化石直徑約為6.6毫米,高約2.2毫米,顯微CT為這麼小的標本提供了詳細的、立體的三維解剖結構。通過對CT數據的重建、分割和融合,邢立達團隊最終無損得到了標本的高清3D形態。因為標本殼表面覆蓋著密集的、稀疏的角質毛,螺層側緣上部和頂側有明顯的螺紋等特徵,區別於已知的腹足類,論文作者命名了新屬:毛環口螺,新種為琥珀毛環口螺。
  • 農藥標靶肌球蛋白3D結構首次繪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鐮刀菌肌球蛋白結構     南京農大供圖 安全性及抗藥性等問題是新農藥開發和應用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張峰介紹,利用結構生物學方法,他們首次獲得小麥赤黴病菌肌球蛋白解析度為2.65 Å的晶體結構,揭示了植物病原絲狀真菌肌球蛋白與其抑制劑的互作特徵,同時揭示了氰烯菌酯抑制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分子機制。
  • LAMOST透視「炸薯片」起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一支國際科研團隊利用LAMOST(郭守敬望遠鏡)和Gaia(天文衛星)巡天數據,高置信度地揭示出銀河系盤(以下簡稱銀盤)的翹曲結構起源於非引力過程
  • 認識端粒、端粒酶
    @SeeHealth生命長度生命長度時代端粒 Telomeres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一種特殊結構把端粒當作一件絨線衫袖口脫落的線段,絨線衫像是結構嚴密的DNA,排在線上的DNA決定人體性狀。它們決定人頭髮的直與曲,眼睛的藍與黑,人的高與矮等等,甚至性格的暴躁和溫和。科學家們在尋找導致細胞死亡的基因時,發現了一種叫端粒的存在於染色體頂端的物質。端粒本身沒有任何密碼功能,它就像一頂高帽子置於染色體頭上。
  • 「養眸高手」 XOVO端粒酶眼霜,真的這麼牛?
    隨著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和國內化妝品市場的發展,國民肌膚護理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作為抗衰老的第一步,眼部護理正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視為護膚的關鍵。 一般女生在20歲的時候就要開始進行眼部保養,掐指一算,作為新生主力的00後也馬上邁入20歲的門檻,這時候,選擇一款適合的眼霜就顯得尤為重要。
  • 科學家首次解析腦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新聞—科學網
    探索人類大腦的工作機制,是人類科學研究最偉大的挑戰之一。大腦的內部究竟是何模樣?千億個腦神經元是如何工作的?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認知研究所(以下簡稱腦所)和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新成立的腦信息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正是一支孜孜探索這些問題答案的腦科學交叉研究團隊。
  •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海生四足類動物同步遊泳證據—新聞—科學網
    研究發現的新足跡類群安順足跡和雙槳跡比雲南羅平縣關嶺組獅子山段產出的雙槳跡時代更早,代表了中三疊世(安尼期,約2.4億年前)出現的同步遊動樣式,其中安順足跡是迄今最早的關於楯齒龍或龍龜類動物遊泳或「撐行」運動的遺蹟化石記錄。 論文作者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認為,由於保存條件苛刻,海生四足類的水下行跡很少得以保存下來。
  • α/β-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海洋微生物代謝工程與生物合成研究團隊在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火星迄今最清晰全景圖「出爐」
    2019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期間,「好奇」號拍攝到火星表面迄今最高清全景圖。圖片來源:NASA官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日前拍攝到了火星地表迄今最清晰全景圖,將火星荒涼表面清晰地展示於世人眼前!
  • 微生物介導是深海冷泉形成單質硫的新途徑—新聞—科學網
    記者了解到,在前期科考調查中,該所張鑫研究組用拉曼光譜觀測到我國南海冷泉環境中單質硫含量豐富,但形成原因並不清晰。微生物是硫循環的主要驅動者,對深海硫循環有重要貢獻,但限於採樣困難、微生物難於分離培養等因素,科研人員對深海微生物參與硫循環形成單質硫的機制知之甚少。
  • 中山大學開設「馮·諾依曼」計算機實驗班—新聞—科學網
    該實驗班計劃設置計算機系統結構和超級計算兩個專業方向。系統結構方向在計算機專業基礎之上,強化諸如處理器設計等計算機硬軟體基礎技術的訓練和計算機系統能力培養;超級計算方向將結合計算數學和高性能計算,依託擁有世界領先的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強化並行計算思維的訓練,加強高性能工業計算軟體等交叉學科的課程設置與能力培養。
  • 美國科學家潛心研究30年,迎來端粒酶重大突破,有望逆轉衰老問題
    【長期尋求的端粒酶結構為治療衰老、癌症的新藥鋪平了道路。】端粒酶,因為它在癌症和衰老中的作用,長期以來一直是製藥公司的目標,他們希望通過阻止它,阻止癌症不受控制的細胞生長,或者促進它創造一個青春的源泉。然而,到目前為止,酶複合物的結構一直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