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效塑料生物降解策略—新聞—科學網

2020-12-21 科學網

 

4月28日,《微生物生物技術》刊發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崔球團隊等成果。科研人員發現迄今已知的最高效的全菌PET塑料降解策略,證實了嗜熱全菌催化策略的優越性和應用前景。

目前,全世界每年的塑料產量已達4億噸且與日俱增。因有效降解困難帶來環境汙染問題引發普遍關注。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塑料因物理化學結構穩定,自然環境下難以分解,會引發長期生態問題。

「因PET生物降解法具有環境友好、條件溫和的優勢,其在高溫條件下有利於提高塑料的生物降解效率,因此,嗜熱PET降解體系一直是國內外科研人員關注的焦點。」崔球告訴《中國科學報》。

研究人員以熱纖梭菌作為底盤細胞,將來自枝葉堆肥元基因組的嗜熱角質酶LCC在熱纖梭菌中進行異源表達,從而成功建立了具有PET降解功能的嗜熱全菌催化劑。該全菌催化劑可以在60℃條件下,14天內成功將60%的商業化PET塑料薄片轉化為乙二醇和對苯二甲酸等可溶性單體。

這一以熱纖梭菌重組菌株為全菌催化劑的PET降解性能顯著高於之前報導的基於嗜中溫細菌和微藻的全菌催化體系。由於熱纖梭菌可以通過合成纖維小體高效降解木質纖維素,因此,基於熱纖梭菌的全菌催化策略還有望在混紡織品廢棄物的生物回收中發揮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據悉,崔球團隊的代謝物組學研究組前期已成功建立了熱纖梭菌這一典型嗜熱細菌的成熟的基因操作平臺,可以通過對熱纖梭菌的任意遺傳改造實現高效全菌催化劑的定向打造。

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將基於熱纖梭菌的全菌催化技術成功應用於木質纖維素的生物轉化領域,建立了新型的整合生物糖化技術。

該研究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1751-7915.13580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迄今最清晰端粒酶結構問世—新聞—科學網
    迄今最清晰端粒酶結構問世向開發癌症等新療法邁出重要一步   科技日報北京4月26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25日發表的一篇論文
  • 新一輪禁塑令來臨,降解塑料離我們還有多遠?—新聞—科學網
    但從解決白色汙染及塑料廢棄物問題的角度來講,只有全生物降解塑料是最可靠的。 「事實上,國家這次真正推薦的也是全生物降解塑料。」季君暉表示,理想的全生物降解塑料即使沒有人工幹預,最終也能完全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進入自然生物圈的物質循環系統,不再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
  • 生物可降解塑料是白色汙染的終結者嗎?目前看起來還很難
    塑料因難以降解而對環境產生危害,有沒有可能通過改變材料配方,令其廢棄後在特定環境條件下最終降解?生物可降解塑料因此備受追捧,被寄予厚望。但是,生物可降解塑料可以根治塑料汙染嗎?法國道達爾集團研發亞洲副總裁、道達爾中國首席科學代表徐忠華認為,大面積推廣基於生物基的可降解塑料在當前看來並不現實。
  •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海生四足類動物同步遊泳證據—新聞—科學網
    中國豆齒龍遊泳復原圖 繪圖 張宗達 近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貴州省安順市經濟開發區么鋪鎮發現了200多個海生爬行動物的足跡,其中一些足跡為科學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海生四足類同步遊泳的證據。研究發現的新足跡類群安順足跡和雙槳跡比雲南羅平縣關嶺組獅子山段產出的雙槳跡時代更早,代表了中三疊世(安尼期,約2.4億年前)出現的同步遊動樣式,其中安順足跡是迄今最早的關於楯齒龍或龍龜類動物遊泳或「撐行」運動的遺蹟化石記錄。 論文作者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認為,由於保存條件苛刻,海生四足類的水下行跡很少得以保存下來。
  • 科學家提出幹預穀胱甘肽代謝治療膠質瘤新策略—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許國旺團隊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研究員楊春章團隊合作,在異檸檬酸脫氫酶1(IDH1)突變膠質瘤的治療方面取得新進展,揭示了Nrf2(抗氧化應激轉錄因子)調控的穀胱甘肽(GSH)代謝通路的重要性,提出了幹預穀胱甘肽代謝治療膠質瘤的新策略
  • 「生物酶」的降解真相:降解劑是不是渾水摸魚?
    合成塑料主要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氯乙烯(PVC)等石油基塑料。各原料分子結構式如下圖所示:生物處理技術是通過生物代謝過程,將廢物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生物質等最終產物,並進入地球化學循環中。該技術一般具有高效降解、低成本等特點。
  • 關於生物可降解塑料的誤解,你中了幾個?
    目前,國內相關政策似乎將解決塑料汙染的希望寄託於生物可降解塑料。輿論上曾一度壓倒性地為這種材料歡呼叫好。但是,生物可降解塑料真的能完全可降解嗎?對於生物可降解材料,你又了解多少?這些有關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雷」,不知道你有沒有踩到呢?
  • 科學家發現一種超級酶,專門用來「吃」PET塑料
    如果沒有更好的回收基礎設施和技術,繼續按照目前的生產速度發展下去,到2050年,將有120億噸塑料被扔進垃圾填埋場和自然界。近日英國科學家在研究2016年發現的某種PET塑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降解酶的過程中,無意間改變了該酶的結構,導致其降解PET的能力有效提高(速度是之前用於分解塑料的酶的6倍)。於是科學家基於這種酶改造出了一種能「吃」塑料的物質。
  • 60萬噸全生物降解塑料產業園落戶浙江嵊州
    10月29日, 長鴻高科公告稱,公司與嵊州市人民政府籤訂《全生物降解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書》,公司年產60萬噸全生物降解熱塑性塑料產業園PBAT/PBS/PBT靈活柔性生產項目(以下簡稱「全生物降解新材料產業園項目」)選址在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
  • 新京報:如果達不到降解條件,生物降解塑料也會變成塑料垃圾
    常見「可降解塑料」真的那麼容易降解嗎? 在這一大類「可降解塑料」中,最常見的最算是聚乳酸(PLA)。PLA 由澱粉發酵產生的乳酸聚合而成,因為原材料來源於植物,加上「可迅速降解」的宣傳,因此容易被誤認為是一種優良的環保材料。另外,相較於其他可降解材料,PLA 的生產技術成熟,成本也較低,在一些行業和地方也被推為一次性塑料的替代材料。
  • 生物降解塑料檢測是什麼意思?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類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細菌、黴菌(真菌)和藻類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紙」是一種典型的生物降解材料,而「合成塑料」則是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因此,生物降解塑料是兼有「紙」和「合成塑料」這兩種材料性質的高分子材料。
  • 全面限塑令倒計時,上市公司搶灘百億可降解塑料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12月1日海南率先全面禁塑及我國實施全面限塑令的臨近,鋪墊已久的可降解塑料及紙包裝市場正式進入爆發期。華西證券研報表示,在政策利好和技術進步背景下,由於接近普通塑料的性能及環保性,生物降解塑料預計將成為首選替代材料,預計到2025年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將達358億元。
  • 一文了解生物降解塑料的那些事兒
    生物降解塑料因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生物降解,不增加環境負荷,是解決白色汙染的有效途徑。 按照來源,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可分為三類:天然高分子、微生物合成高分子和化學合成高分子。而且由於脂肪族酯鍵的存在,同時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可自然降解。 PBAT可由己二酸(AA)、對苯二甲酸(PTA)和1,4-丁二醇(BDO),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直接酯化後熔融縮聚而成。直接酯化法工藝合理、流程短、生產效率高、投資少、產品品質穩定。開發高效綠色催化劑,提高產率和產品的質量是工業合成PBAT的重點方向。
  • 塑料汙染嚴重,開發可降解塑料不就行了?NO,來不及降解…
    這使得製造商們加快了生產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步伐。 她繼續說道:「從某種類型的塑料廢棄物轉變為另一種塑料類型並不能解決我們面臨的塑料汙染危機。」 缺乏匹配的降解設施 中國已經發現並多次強調減少塑料垃圾排放的重要性,但中國許多大城市嚴重缺乏基礎設施來匹配不斷擴大的生物降解塑料廢棄物。
  • 研究揭示纖維素生物合成秘密—新聞—科學網
    纖維素是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高聚物,而且它的化學成分也很簡單。纖維素是由β-1,4-D-葡萄糖單元組裝成直鏈形成的聚合物,這些棒狀分子在氫鍵和範德華力的作用下被包裹成牢固的微纖維。 纖維素提供植物細胞壁所需的機械強度,以抵抗膨脹壓力,同時影響細胞的大小、形狀和分裂生長方向,從而塑造植物形態。
  • 科學家已發現50種吃塑料的生物,或許能堪大用
    比如進入海洋的微塑料,一方面會因為微生物的附著而變重,進而加速沉降,汙染深海水生環境,在海洋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研究人員就曾發現過塑料垃圾;另一方面微塑料可能會直接被海洋生物吞食,人類捕食這些吞食了微塑料的魚類、蝦類,塑料最終便會隨之進入我們的身體。
  • 迄今最清晰端粒酶結構問世
    迄今最清晰端粒酶結構問世 向開發癌症等新療法邁出重要一步 2018-04-27 科技日報 張夢然 【字體:大 中 小】
  •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新聞—科學網
  • 生物可降解膜用材料-可降解塑料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對於塑料汙染問題的重視,全球禁塑熱潮持續升溫。2020年1月,我國發布「禁塑令」,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替代產品。從12月1日開始,海南省在全國率先禁止銷售和使用10個類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製品。
  • Nature重磅:10小時內把塑料瓶大部分降解?法國科學家找到辦法!
    這種常用於製造紡織品和塑料瓶子的聚酯塑料,全球每年要生產將近7000萬噸。然而,絕大部分的PET塑料都被製成了一次性消費品,回收利用率不高。同時,由於難以通過熱熔或者溶液處理進行循環利用,PET也是最難回收利用的塑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