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之美,以金黃色為貴,以密集凸顯華麗,「金貴、金貴」,以金色為貴、為尊。
仰韶文化是距今約5000~7000年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紅陶器上常有彩繪的幾何形圖案或動物形花紋,是仰韶文化的最明顯特徵,故也稱彩陶文化。從美學上說,彩陶文化裡的線描和色彩,可以說是後期工筆畫的源頭。
景泰藍工藝,雖是舶來技術,但一經中國的文化的大「熔爐」回鍋提煉,加入了中國元素,就是有中國特色的掐絲藝術品了。
景泰藍掐絲藝術,以金絲做主料,用細細的金屬絲當做工筆畫裡線描,配合彩色沙子作為填充,借鑑工筆技術來表現手工品藝術。
金絲之美,以金黃色為貴,以密集凸顯華麗,「金貴、金貴」,以金色為貴、為尊。
有人喜歡「鉑晶畫」,喜歡那種水晶的亮麗感,如下圖。
我更喜歡沙粒效果,顆顆粒粒,真實可觸,比之封在樹脂裡的沙粒更像手工製作品,如下圖。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圖不在多,點睛就行」,普通的茶具,點綴一點掐絲圖案,就賦予茶杯以一絲「文藝氣」。
純用絲線,不用彩沙,也能鋪排出「富貴逼人」的氣場!
富貴而不浮誇,藝術而有內涵,掐絲畫,跳出了傳統的燒制工藝,一張桌子、一把剪刀、一管膠水、一張底板、一個人、一段時光,就開闢出一方精美世界。
人和動物乃至機器人的不同,在於人類有豐富的情感和藝術化的審美。現在開發出的AI機器人,做出的詩詞,也有一定的水準;能寫書法對聯的機器,寫出的書法,肯定比沒有練過毛筆字的普通人要強,但人類的情感和審美、藝術能力,是程序代碼和動物們無法超越的,機器再智能,也誕生不出「神志」,也不能出現玄幻小說中的「器靈」。
景泰藍掐絲藝術,圖形和色彩,是可以千變萬化的,現在的工藝逐漸向多元化、「跨界」轉變,不再如二十年前,死守著一塊木板,與其捆綁終老,現在更多的是創新和創意,不管身邊是什麼材料,「掐絲+彩沙」這兩種材料是景泰藍掐絲藝術的靈魂,特別是金色絲線,是「靈中之靈」,彩色沙可以是沙石或釉料,也可以是各種美術顏料和油漆,但一旦去了金絲,則不能再稱為「金絲畫」或「景泰藍掐絲藝術了」。
只要你學會了掐絲、粘絲,學會了上沙填沙技巧,那你就如同有了良駒和趁手的兵器,你就可以在掐絲藝術的秘境裡獨自闖蕩了,那裡有無盡的寶藏和無人島嶼,等你開發和擁有。
如果你還能抽出一段時間,如果還有一份對藝術的不舍和追求,如果你想親手打造一件精彩的手作,如果你知道了景泰藍掐絲藝術,那你一定要學著做一做。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圖文原創|南京景寶藍
專注景泰藍掐絲藝術 20年研發製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