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需要化妝靈感時,你會從哪找?
問了一下身邊的小姐妹,這幾年,大家愛好的妝容形式眼見越來越多――
從犀利有型的歐美妝:
這兩年濃歐美妝也很有市場
相對「亞洲化」的日系清淡妝和性感又有力量的韓系女團妝,受眾也不少:
也有挺多妝容教程
再有就是明星仿妝:
哪個明星火了,或造型出圈了,馬上就有人解析模仿一波,自己也可以湊個熱鬧。
就我研究,這類妝容還挺受歡迎
有人換妝只是為了多體驗,有趣就好。但對於很多人來說,研究化妝的重要目的,還是讓自己變得更美些――
但上面那類教程,一則,往往更多局限在「看熱鬧」而非「知門道」,很難往自己身上運用;二則,往往與我們硬體不太匹配:我們沒有歐美人的立體、沒有日系妹子的軟甜,更沒有明星的硬體,效果自然打折……
對於基數廣大的「中式臉」妹子,如何更好地審視發掘塑造自己的優點,從而揚長避短?
其實,拋開成見,在古裝劇中找靈感其實是個很不錯的思路――先不討論是否過時,古裝劇真的很能凸顯中式臉美感!
對比下黃奕戲裡戲外,妝容加持太重要啦!
關於老劇《上錯花轎嫁對郎》,上期聊了一下面部結構和修容思路,不僅大家熱烈點讚,還有幸得到了該劇化妝師,大師級的楊樹雲老師肯定:
本年度的快樂,跟大家分享!嗚嗚嗚這期我一定要更用心地寫
而遵守約定,這期來聊聊更有技術含量和借鑑價值的「線」「形」「勢」處理方法,超高濃度乾貨預警哦!
01 美好的「線」
在如今的審美觀下,很多亞洲妹子往往帶著點自卑:不如歐美人頭小臉小,身材比例也差,臉扁平五官還小,感覺一無是處啊!
其實倒大可不必,東方人長相也有東方人的美,不過往往美在細微處:
典型維度一,是線條美感――雖然五官不一定大,但很多東方美人臉上,有不少婉轉流暢又富有美感的線條:
左邊的粉絲畫像簡化了輪廓,但眼睛的美好線條,把握地很到位
而從古裝劇到前幾年的劇集,妝面其實都或多或少地凸顯這種「線條美感」,用眼線予以加強:
這兩張的眼型眉形,都特別有線條美
而更厲害的化妝師,不僅能「凸顯」五官本身的線條美,更能通過妝容「調整」線條,讓本身較為平淡的線條更為出彩,從而製造亮點:
涓子本身下眼瞼線條很美,上眼稍弱。公主扮相(右)的眼線調整後,線條更圓潤流暢了,眼型更好看
當然,除老讀者外,相信很多人看到這,會有些摸不著頭腦:「平時化妝的時候,好像很少注意到這什麼線條美嘛!也沒感覺到有人這樣畫誒!」
會造成大家對「線條美」的忽視,簡妮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其一,是古裝劇雖然會勾畫甚至加強線條美,但往往妝感較重。
而目前流行的裸妝淡妝,都強調「日常感」,更愛用眼影、睫毛、咬唇、野生眉等,而這些都會模糊線條感:
涓子的眼型很美,但右邊睫毛存在感太強,模糊掉了美好線條,現代妝看就比較一般
淡妝往往弱化線條,那濃妝是否就可以強調線條美?也不一定。
目前流行的妝容往往特別極端:要麼太淡太日常,要麼濃得粗糙,後者也會抹殺線條美。
不難理解,妝面上「線條感」強的步驟,有眼線和唇線――不是說現代妝完全不畫,而是即使畫,也畫得不太講究。
最近範冰冰上日本雜誌的妝面,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她的眼型唇形畫好了其實線條很美,但日雜眼線畫得粗且重,唇形又不明顯,其實並沒有凸顯她的線條美感。
右邊的眼線和唇形,就更有線條美,比左邊適合她
類似的還有章子怡:
之前提過,我心目中她顏值巔峰是《十面埋伏》,對比《臥虎藏龍》,不難看出左邊很精緻地重新勾勒過眉形、眼型和唇形,線條美感強,美的東方又精緻。
沒有眉毛畫很粗,眼睛畫很大,但微調了線條後,整體美感就提升好多
無論濃妝淡妝,為什麼如今的妝面線條往往處理得比較糟糕?
技術和工具一定是與時俱進的,問題只能出在意識――眼下流行的妝面,對東方式線條美感觸不深,沒意識自然無法捕捉,更難談重塑。
也因此,看古裝劇找妝容靈感並非捨近求遠,而恰恰是對症下藥――老一輩造型化妝師,真的對線條美更有意識。
是不是像仕女圖?仔細看眉眼唇的線條都很美
回到《上錯》,這部劇能成為幾乎全體演員的顏值巔峰,不是沒有道理的――
楊樹雲老師的造型,精細地調整了五官形狀,大幅增加了線條美感,自然顏值up up up:
這種畫法其實等於在本身五官基礎上,把五官重新畫了一遍,效果好過整容
不僅是濃妝,從軍的「無痕妝」,仔細看,上下眼線也有精細調整過,營造流暢飛揚的線條美感:
上眼瞼是不是流轉的S型?眼尾眼線上揚了
對比一下前兩年的古偶劇,不用拿主角,即使拿女N的妝面來對比,也能明顯感受到差異:
一個線條更美更精緻,而另一個只注重畫大畫豔,線條美幾乎蕩然無存,再貴的化妝品也遮不住粗糙感。
這樣一對比,右邊的線條精緻美太多了
再看看佟麗婭,從驚為天人趙飛燕到這幾年一言難盡的妝容――
趙飛燕妝容當然說不上淡啦,但右邊難道不是更濃嗎?
佟麗婭的化妝師,是我一直想要寄刀片的對象
所以啊,強調線條美≠濃妝不日常,不強調線條美≠淡妝好看――先拋開固有觀念!
好的妝容,當然也會考慮到濃淡,但核心是「該濃的地方濃,該淡的地方淡」,而不是認為濃妝就是三斤眼影,淡妝就是怎麼清淡怎麼來――濃淡是為效果服務的,不談效果只限濃淡可以說是本末倒置。
當然,這麼說有點抽象,我們還是用例子來說明:黃奕和江疏影。
這倆面部結構有點相似,都是略微硬朗英氣的長相
單從長相來說,這倆其實都不算是標準的古典美人:面部結構偏硬、額頭短眉眼近、嘴唇薄還顯男相。
同樣是淡妝,對比一下《清平樂》裡的江疏影和《上錯》裡的黃奕:
左邊的眉毛也一般,讓我覺得就是現代江疏影帶了頭套,而不是覺得是古裝麗人
可以發現,雖然嘴唇顏色都不重,但黃奕的唇形是被精細地重新勾勒過的:不僅更飽滿,形狀也更圓潤,更有古裝美女的柔婉風流感。
放大看更清晰:
從唇峰到嘴角都處理得很圓潤,顯得女性化和溫柔了不少
相比之下,江疏影的這個古裝造型,唇部基本就是塗個顏色,對唇形基本無修飾,整體效果自然也就一般。
當然,化妝師「有能力」重塑線條和五官形狀,不代表都要逆天改命式地重新畫――
好的化妝師,一定是好的審美者,先打量對方本身的長相特徵,再努力以四兩撥千斤地思路去略微調節,這點在小李琳的妝面上表現的特別強烈。
小李琳其實長得頗具古典氣質,不僅是上期說過的面部結構,她本身唇形偏圓,且唇峰偏遠,顯得溫婉而沒有攻擊性:
跟旁邊的男明星對比,她的唇峰明顯更圓潤和更遠
由於當下審美偏好精緻,更喜歡偏菱形、唇峰聚攏的唇形,因此,翻一翻小李琳的現代妝照,會發現,不少在努力把唇峰畫銳畫近:
會顯得人更精緻有型些,但柔婉感少了
而楊樹雲老師偏古典的審美,則因勢利導地處理了李琳的唇形:
整體保持圓潤,但畫得更雍容飽滿,但同時又具有層次感(下唇的唇釉只塗在唇肚),不至因飽滿而顯蠢笨:
右邊嘴角的遮瑕還挺明顯吧?唇形被精修過了
小李琳本身學戲曲,面部表情也更古典端莊,配上這個唇妝,用楊老師的話說,當真有「口動櫻桃破」的飽滿感:
動態比靜態看著更好看些
當然,說了這麼多,有人可能還是會有疑慮:雖然現代妝也有濃妝,但畫這樣的妝容,日常生活中真的不會太濃太奇怪嗎?
這就牽涉到另一處觀念更新:濃妝≠畫的多!濃妝≠髒!
事實上,同樣是濃妝,對比一下,大家會有什麼感覺?
好像左邊顯得沒有那麼濃了誒
即使跟修得乾淨的精修圖對比,《上錯》的妝容也堪稱濃而不重,濃而不亂:
左邊非常有層次感,幾乎媲美精修圖效果
不少人一聽到眼線、深色眼影、大面積眼影就會抱頭逃竄:太濃太髒啦!拒絕!
這其實也是一種固有印象,其實,畫得髒不髒重不重,跟顏色、步驟有關,但沒有絕對關係――
畫得不對,淺色也能很髒,細眼線也能過分明顯:
比如這倆
化得對,即使是濃妝,也可以做到濃而不髒,濃得好看:
新娘妝特別濃,但高清無濾鏡也不算髒,蠻恰到好處的
以《上錯》裡最濃的新娘妝為例,靠近看,可以發現眼線蠻粗,甚至有假睫毛(假睫毛是楊老師書中承認的,不過是自然款):
眉毛的毛髮感保留得很好,贊!
但放大仔細看,眼線處理得非常有技巧:
第一,眼線不是沉黑色,而是偏棕色的,看著沒有那麼「實」,妝感減一。
第二,眼線邊緣跟眼影很好地融合過渡,邊緣不過度鋒利,存在感就不突兀地強,妝感再減一。
不僅如此,第三個簡妮我覺得最有用的技巧(也是楊老師在書中介紹的),是眼尾的眼線要變淡:
因為眼尾更容易看出眼線,這個地方要處理得更「虛」
而不同於現在畫眼妝,強調「無瑕」「0死角」,楊老師雖然在畫濃妝,但很注重眼線的「透氣」:
並沒有填滿,因此眼線不算太粗
對比一下,完全填滿、拉長、無過渡的古裝眼線:
感覺一次妝要用掉一支眼線筆
楊老師的處理方法,是真的做到了該濃的地方濃(不會因為怕濃就不畫眼線,或不改眼型),但能淡的地方又保持清淡,不僅讓眼妝更有層次,也提升了眼妝的日常度:
包括這個無痕妝,其實也是上下眼線都有畫,但處理得很自然,不仔細看看不出
下眼線的技巧其實更值得講,因為兩位女主的下眼線都蠻重:
但不算髒,黃奕的不仔細看甚至看不出來
很多人對下眼線又愛又恨:愛它超能放大眼睛,還能調節眼型,但又恨它妝感重。
也因此,常見的做法,要麼是自暴自棄該畫不畫,要麼是畫但畫得特別明顯,一看就不是本身眼型。
其實我們化妝也是這樣
《上錯》的下眼線為什麼能畫得這麼自然?根據楊老師在書中自述,也有幾個要點:
李玉湖的下眼線偏淡,「只在後三分之一處用棕色眉筆輕掃,再用化妝刷在眼線和睫毛周圍用棕色眼影做小面積的過渡,稱為小二次暈染,使眼線不至生硬」
不僅如此,楊老師更傾向於用濃密的下睫毛自然替代下眼線:
用最細的眼線筆,沾一點黑灰色的眼線液,輕點在下睫毛根部,加粗睫毛根部。經過眼影的暈染,刷上睫毛膏,下睫毛看上去就會加粗加長了……這些都不是古裝化法,是吸收了國外時尚化妝立體妝容的化法。
效果是不是非常自然?
而杜冰雁的下眼線略重些,要點依然是後三分之一處加重,在眼尾處微微上揚,與翹起的上眼線自然銜接:
淡妝也可以看到,外眼角被畫得很飛揚,有似有若無的女子嫵媚感
歸納一下,強調線條美≠濃妝,畫的時候,可以用棕色、與眼影暈染、睫毛代替眼線、有虛有實等方法來弱化線條的生硬感。
至於眼影如何畫得濃而不髒,楊老師書中有介紹他獨家的「九層眼影法」(是的!畫了九層!),層數雖多,量卻恰好,結果就濃而不重――篇幅問題,這裡不贅述,有興趣可以查書。
而無論是線還是片,楊老師化妝的有一個態度,很值得我們和現在化妝師借鑑:
每一筆顏色都要把握住分寸,多一點少一點都不可以,每一筆都會考慮是否在結構中,是否在整體妝效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
很多妝不是感覺這裡少了,就是那裡多了――對比不同妝容,不難看出楊老師妝的「恰到好處」
02 美好的「形」與大比例調整
「線」組合成了「形」,而「形」又會影響比例――
楊老師對線的把握非常到位,不僅體現在他畫的線往往優美又恰到好處,也體現在他的「形」也把線組合得很好。
有點抽象,還是通過例子說明。
對比下面兩個古裝眉形,不難發現李玉湖的眉毛,線條更流暢也更精緻,相比之下,未央的濃粗平眉則非常僵硬:
角度、粗細、轉折,右邊的線條細節很豐富。左邊則很單調
不僅線條本身美,線條的組合也很講究。對比幾乎同時期的還珠眉形:
有沒有感受到差別?
放大看,《還珠》的眉形偏直線,一挑到底,眉毛上下緣幾乎平行,除了眉毛過於硬朗過長外,這眉形相對缺少變化。
相比之下,《上錯》的眉形則組合了兩種不同線條,上緣偏平偏圓,取柔和感;下緣偏挑偏直,保留了黃奕本身挑眉帶來的英氣俏麗。
也正是這樣的眉形,讓黃奕的眉眼在神採飛揚之餘,不至顯得太過硬朗,調配得恰恰好:
她臉上直線多,李玉湖從髮型到妝容都加了不少圓和曲線進去,變得更女性化和柔和了
今人審美不偏好細眉,看到細眉就很容易快速划過,但講道理,細眉特別能體現線條的美感――
林芳兵的楊玉環,這個眉毛線條就特別美
如今的眉毛,更多著重大比例搭配:要長要粗顯臉小,保留毛茸茸的邊緣感顯自然……
不是說這樣不好,但對於有些長相古典細緻的人來說,這樣的眉形很容易降低精緻感:別人都是工筆細描,你感覺一上去就用馬克筆塗完了,感覺自然粗糙。
冰冰為楊貴妃增肥是蠻犧牲,但這個眉毛對比一下真的不太行
然,細眉也有短板:比較容易顯鼻子大臉大,搭配不好也容易顯得俗氣。
就我觀察,楊樹雲老師審美偏好細眉,眉輕更能凸顯眼美,但不代表他執著於此――事實上,他對大比例調節也很有一套。
比如黃奕,單從長相來說,她大鼻子其實長得略鈍,鼻頭和鼻翼都有收窄的空間――但李玉湖妝幾乎看不出這個問題!
對比一下,左邊鼻子是不是大蠻多?
不同於很多人「鼻子大用鼻影」但一畫就髒的常見操作,楊老師的調節,深得四兩撥千斤精髓。
他寫出來的部分,包括用白色提亮鼻梁鼻頭,輔以少量陰影,自然地重塑鼻型:
陰影用得多容易髒,用淺色遮瑕窄窄地提亮可以自然修飾
不僅如此,他特意把眉眼唇都畫得特別漂亮,人的注意力有限,不會太著重鼻子――
這點其實跟我在鼻子修飾思路講的異曲同工,不過當時我說的是加重眉眼唇的顏色,畫得美應該算是更高要求了。
但楊老師沒有明講的,其實還有幾個小技巧:一是增加眼唇的「量感」,讓鼻子比例上顯小些。
對比還珠,李玉湖眼睛更大嘴唇更飽滿,鼻子也就顯得小了
拿前面這張照片做例子,眼唇畫得大些圓些,這樣鼻子不需要縮小太多,整體比例就對了。
鼻子畫太重,注意力反而會在鼻子。所以轉移注意力方法效果更好
不僅如此,楊老師畫眉眼很注重眼尾和眉尾修飾,尾部相對更重些。包括腮紅,也往往畫在臉邊緣――
這種畫法可以視覺上把注意力從臉中央的鼻子「拉」開,進一步弱化鼻子的存在感:
動圖更明顯,注意眉尾眼尾的處理
《上錯》演員在這部劇裡特別美,其實是本身硬體與特定畫法的完美結合:
很恰巧,以今天的審美,《上錯》的女演員中,鼻子特精緻的幾乎沒有,都有點小問題。
小李琳鼻子還好,但嘴太窄,幾乎跟鼻子同寬,沒處理好的時候,會顯得鼻子好寬:
對比一下,左邊鼻子是不是突然扁了?
《上錯》之所以顏值巔峰,也是因為楊老師的妝容很好地調整了比例:
眉眼都重尾部,視覺上往兩邊拉。而就鼻子而言,重中間鼻梁處,而弱化鼻翼存在感,鼻子顯得自然小巧挺拔:
這個思路對於眼睛集中或鼻翼寬的人,都非常實用
類似的還有涓子,其實她鼻頭略有點勾,會略微有些兇相――
雖然楊老師更偏愛細眉,但他給涓子設計的眉形,不僅偏粗,而且有一個恰好的眉峰,不僅合理化了鼻子的兇感(整體是英氣的),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轉移注意力。
右邊鼻小柱處有少許陰影,目測是為了修飾鼻子形狀
一個有趣的觀察,是對比毛戈平和楊樹雲兩位老師的形狀處理差異――
毛戈平老師也很懂東方美,畫出來的美人特別媚。仔細看,媚來自於尖角,相對更符合偏好精緻的現代審美。
他畫的這兩個素人模特,內眼角和嘴角都處理得偏尖,當然是圓中帶尖不是直線尖,所以有種女性化的嫵媚
而相比之下,就簡妮我個人觀察,楊老師審美要更古典柔婉一些,表現在具體形狀上,就是他處理形狀,往往更偏好「往圓裡畫」:
眼角和嘴角的處理,左邊偏圓,右邊偏尖
形狀一個是會影響整體的感覺,如圓顯得和善柔婉,尖顯得女性化嫵媚,方顯得硬朗有型……
而更重要的是,形狀之間是互相搭配的,尖細眼配扁鼻會顯得眼小鼻大,相對的,鼻子偏圓不尖的需要大圓眼才能壓住比例。
小李琳的鼻子,不畫圓眼唇,就顯得糙不少
但客觀來說,每種處理都自有其長短板――
楊老師的長,在於他特別懂古典美,審美偏柔婉雍容,更像是傳統工筆細描過的精緻美。
但如果演員本身長相氣質偏現代或偏糙,這種精細畫法,容易畫俗。這類人配上現代一點的偏「型」的處理,反而顯得瀟灑。
個人覺得劉曉慶更適合右邊的畫法,左邊細眉對她的鼻子來說有點不友好,但角色設定在民國,得尊重劇情,也沒辦法
當然,有個人偏好不代表個人偏執,能成為大師,這兩位都是很懂得因地制宜。
劉曉慶五官更粗厚些,她的武則天妝,就畫得偏圓偏雍容些。楊老師雖然普遍喜歡處理得偏圓,但當小丫頭長得秀氣偏精緻時,也不會一味畫圓,嘴角也是收尖的:
兩位都不會讓個人偏好凌駕於長相需要上,對美有自己的理解,但也尊重實際,這點很棒
03 美好的「勢」
除了線與型,東方人眉眼細長,雖不大,但有「勢」――也可以勾勒出另一種美感。
笑起來顧盼生輝,眉眼間神採飛揚
楊樹雲老師特別厲害的點,除了線條處理得精美又到位之外,我個人覺得,他在「勢」的處理上,也可以說是獨步江湖。
比如尤二姐,之前放對比,有人說演員本身和扮相感覺差好多:
啊,尤二姐的妝真好看
其實,仔細看,並不是眼睛一下大了鼻子一下挺了,而更多在於眉眼的「勢」變了:
演員本身眉眼皆垂,柔和有餘精神不足。化妝在本身垂的基礎上,加了一段挑,弱質風流之餘又有柔媚嫋娜,這就是「勢」帶來的神態美感。
再看《上錯》的造型,「勢」也處理得非常精彩:
是不是泫然欲泣,讓人心中憐愛頓生?
杜冰雁的性格是內向溫婉的,命運一開始是悲情的,她的眉毛一直略帶垂勢,主楚楚可憐。
但演員本身面部向下線條比較多,都畫垂容易苦相,精妙的處理是垂挑結合,眼尾飛揚,顯得雍容又嫵媚:
眼睛圓圓地上挑,雍容嫵媚
這種「勢」的勾勒,最好靠較淺的陰影,邊緣一定要柔和,這部劇裡也是這麼畫的:
注意看眼尾上挑,不僅有眼線,眼影也是跟著挑的,一層層帶動「勢」
亞洲人眉眼上挑其實很嫵媚,但要配合線條調整,畫成歐美超模妝那樣就有點太犀利了。
上眼線上挑,下眼瞼畫圓畫垂,似垂非挑間自有風流神態
再說李玉湖,黃奕本身是垂眼,並沒有強行畫成純挑,不少角度能看出向下的走勢:
前面說到的江疏影,也是硬朗結構但下垂眼,抵消一部分攻擊感
但垂眼的眼尾依然是上挑的,配上似平似挑的眉毛,垂但不顯苦相,媚但不至流俗,組合的很恰好:
垂和挑的結合,調配得剛剛好
再比如公主,眉尾有眉峰但略帶點垂,眼尾著力向上挑,更顯雍容:
不會畫得太垂,也不會畫得太挑
這樣對比一下,不難明白,為什麼前幾年大熱的韓式平眉畫法,讓很多人覺得僵硬又粗糙――
本身損失了「勢」的美感已是可惜,不比挑垂,平的情態美也要大打折扣,動態甚至比靜態更慘。
唐嫣平眉了這麼久,但在很多人心中,顏值巔峰還是略挑嫵媚的紫萱――靈動多啦!
04 結語
好啦,這期借楊老師在《上錯》裡的妝容,跟大家聊了一些很重要,但常被人忽視的東方美維度――
即使不拍古裝,這些思路和畫法依然是非常重要和實用的,一點也不過時!
現在的妝容和電視劇造型肯定不缺投入,缺的往往是一些工匠精神,和一些對美的理解――這些東西說貴也貴(有人花大把錢也弄得一塌糊塗),說便宜也其實很便宜。
比如,誰知道,《上錯》劇組由於經費緊張,花旦首飾幾乎都是楊樹雲老師自己穿綴加工的呢?
隨便放兩個,真的好美啊!
以楊老師書中的一段話結尾吧:
現在講究大製作大場面大手筆,不花幾個億誓不罷休。如何在一個有限資源的環境裡盡最大的可能創造最大的成績,這是個課題,或者說,「窮」才是考驗一個人創造能力到底有多厲害的試金石。
換做普通人也一樣成立啊!有沒有錢不是得到美的絕對障礙,如何在有限的硬體和資源裡創造儘可能多的美,才是考驗「變美能力」的試金石啊!
這期就到這裡啦,想看更多古裝劇神仙造型的分析,1000在看寫,1500加急安排~
—看完想複習更多不同類型的妝容技巧?
中式妝:
借鑑俞飛鴻的妝容(中式線形妝和片型妝)
借鑑章子怡妝(怎麼畫中式線條美感)
毛戈平妝容分析:
毛戈平妝容解析(五官形狀與量感)/ 毛戈平唇妝 / 毛戈平眼妝
港風妝:
港風妝為什麼美,什麼人適合港風
模仿港風的精髓是?
日雜妝:
森繪梨佳的日雜妝容 / 日雜級別的清透眼妝怎麼畫
日雜秋冬「港風」妝 / 日系腮紅怎麼打
—想複習更多修飾鼻子的技巧?
什麼樣的鼻子才算是好看? / 鼻子如何與臉部其他部位搭配
怎麼修飾大鼻頭 / 鼻子弱的妝容思路
鼻梁怎麼修飾 / 鼻翼寬、鼻頭大、鼻子太短太長怎麼修飾
—怎麼才是好看的眼型?
好看的眼睛形狀 / 眼型與臉型風格搭配
先了解眼型才能畫好眼部妝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