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自誕生以來命運多舛,尤其是秦漢以後,統治階級為了加強君權神授的理念,多次對文化歷史等方面的著作進行大量的改纂,對所謂的異端邪說甚至是毀滅。下面我們從始皇開始說起。
自秦嬴政統一六國後,為了加強統一思想,把春秋戰國以來的(除秦史外其他國家的史書類)和諸子百家(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各種學說,大量的學術文章,詩篇,書籍進行甄別,造成歷史上第一次的焚書坑儒事件。致使很多流派的絕學消亡,但是其作用也有目共睹。君權神授,集權思想,統一度量衡等制度得到了繼承和發展。但隨著始皇暴斃歸天,千秋名將項羽的一把火,把當時在鹹陽宮裡的所有書籍全部弄了個灰飛煙滅。造成中國史學上的一次大的斷層。
待到漢政權的建立,一代大儒董仲舒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道學為正統,封殺所有與儒家相對立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大,至今儒家思想仍然左右著我們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這並不是說儒家思想不好,但每一種思想都會有其兩面性;它的隱忍,包容,順從,守舊等觀念都很有爭議性。東漢時期佛教的傳入和我們本土道教文化的產生於儒家思想相融合。而且其很多理念和其統治階級上層意志的不謀而合。更始我們的文化在禁錮個性思想上更加穩固。自漢朝的劉恆繼位開始,為尊者諱的法律實施,從此對文化的閹割又加進了一步。對所有涉及到其名諱都要改掉(對道德經裡的恆變成常就是其代表,後朝歷代皆是如此)
唐宋時期出現很多的名人大家,其文學創作進入高峰,唐詩宋詞各種文體出現,中華文明進入頂峰。但對於很多書籍也是嚴令禁止,大家耳熟能詳的推背圖就是在宋朝初年被篡改。並以官方身份發布。靖康之恥金國不但把宋朝朝廷的金銀珠寶,俊男美女,官宦妻妾全部搶掠一空,帶不走的書籍史冊也是一把大火燒得乾淨。
一直到明朝的永樂皇帝下令修繕的永樂大典。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修書編纂。11000多冊,目錄就有60卷。匯集古今圖書7000餘部(很多都是孤本)。進行截取收錄,收錄絕版於民間,抄錄成書存宮廷。並沒有刊印於世。說繼承不如說其扼殺。其命運之悲慘實乃我國人之心痛。流傳於世的副本在世界範圍內僅有800餘冊。
清代的文字獄,大肆屠戮所謂的異端學說,詩集,文章。為此殘遭毒手的的文人不計其數。四庫全書與其說編纂,不如說是對中華文明史的正式閹割。凡是不利於大清之言論者,全部毀掉。查繳禁書三千餘部,十五萬冊,總共焚毀圖書超七十萬部。禁毀書籍於四庫收錄的一樣多。
直至近代,發生世界聞名的紅色運動。更多熱血的精神極度饑渴的文盲和流氓,對所有的舊事物進行瘋狂的損毀,包括書籍,文物,字畫,建築等所有被認為陳舊腐朽東西。偏離了領袖的初衷。可以這麼說;現在存世的古代書籍都是經過多少代,歷經磨難才得以保存。但其中內容都很值得商榷。面目全非,改頭換面,甚至裡面的實質性的東西已經丟失殆盡了。
由此可見,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會有去其槽粕,留其精華的文學創舉。但是何為糟粕,何為精華。是全憑上層意志的精神體現了。所以我們在讀書時如何讀好書,如何會讀書確實是個問題了。
本文是有易學奎叔(古城奎叔)創作首發。碼字不已。歡迎評論轉發,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