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之刺繡介紹

2020-12-11 貝心果姓名貼

刺繡是我國獨特的傳統工藝品,我國的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秦漢時期,刺繡的工藝技術就發展到較高的水平,它和絲綢是漢代封建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古代絲綢之路上對外輸出的主要商品之一。它對紡織工藝技術和豐富世界的物質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刺繡簡介

關於我國刺繡始於何時,一般傳說堯、舜、禹時代,就在衣服上作畫刺繡了。古代禮服上刺繡紋飾,主要起源於原始氏族部落的圖騰形象,以天上人間的自然景物為代表。我國最早的繡紋針法是鎖繡,是由繡線環圈鎖套而成,因其繡紋似一根鎖鏈而得名,有的外觀又像髮辮。在3000多年前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銅角罩上黏附著菱形鎖繡的殘跡。

我國傳統的四大名繡分別是: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廣東的粵繡和四川的蜀繡,並稱四大名繡。

四大名繡

蘇繡

蘇州地理環境適合養蠶植桑,素以絲織生產和刺繡工藝著稱於世。宋朝時,蘇繡就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明末清初的沈壽,吸收西洋和日本美術、刺繡的長處,創造了有光線效果的仿真繡。1915年,蘇繡作品參加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在海內外名聲日隆。蘇繡風格為「精、細、雅、潔」。蘇繡傳統品種繁多,日用品有門布、桌布、枕套、手絹等,色調高雅,繡工精密。佩飾小品,如香囊、荷包、扇袋等,花紋內容大多是吉祥圖案。室內裝飾品,如壁柱等,多以圖畫為繡稿。

粵繡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

湘繡

粵繡又稱廣繡。有記載的歷史可追溯至唐代。明代時,藝人們將孔雀羽毛編有絨縷以之為線來繡制服飾等,使產品金翠奪目。粵繡具有傳統特色的題材有百鳥朝鳳、三陽開泰等。其花紋繁縟而不亂,色彩濃豔,對比強烈。這種風格熱烈明快,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

蜀繡

蜀繡也稱「川繡」。即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繡品總稱。成都自古以織錦業著名,號稱「錦官城」。蜀錦與蜀繡並稱「蜀中之寶」。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用暈針、切針、拉針、沙針、汕針等100種針法,充分發揮了手繡的特長,形成了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風格。蜀繡題材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品種則既有純為欣賞的繡屏,又有被面、枕套、靠墊、桌布、頭巾、手帕等日用品。

民間刺繡

1

隴繡

隴繡,主要以男工為主,有收男不收女,傳媳不傳女的規矩。「杭繡是一副移動的圖畫,是穿在身上的史詩」。

2

顧繡

顧繡,因晚期顧氏女眷擅於刺繡而得名。藝術特色主要為「半繡半繪 ,畫繡結合,繡工巧,細膩絕倫,所謂「詩心入畫繡,巧手奪天工」。

3

苗繡

苗繡,是苗族婦女勞動智慧的結晶,是組成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國服飾文化的瑰寶。色彩和諧、針法活潑、圖案秀麗。贊其曰「縷雲裁月,苗女巧奪天工,蘇繡、湘繡比之,難以免俗」。

4

魯繡

魯繡,其繡品風格多變,不僅有服飾用品,還有觀賞性的書畫作品。色彩淡雅、線條明快、圖案逼真,繡工巧妙。「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5

京繡

京繡,題材廣泛,有山水風景、人物花鳥、動物器皿等;地位獨特,曾與「蘇、湘、顧」並稱四大名繡。以材質華貴著稱。「城北有市,陸海百貨,聚於其中,僧居佛寺,冠於北方。錦繡組綺、精絕天下」

6

青海刺繡

青海刺繡,土族盤繡是青海民間刺繡最具有特色的手工品之一,圖案構思巧妙、生動形象、色澤鮮明、針線細密,其繡品與土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每種刺繡各有其特點,各有其風韻。一篇作品便是一副風景,一副刺繡便是一方文化,刺繡,中華之美,中華之驕傲!

相關焦點

  • 刺繡藝術|中國傳統刺繡文化
    這種工藝和彩繪有點相似,所不同的是彩繪用畫筆蘸顏料描繪紋樣,而刺繡則用繡針引彩線"描繪"紋樣。因此,在古代繪和繡常常被視為一事。▲ 鳳鳥花卉紋刺繡  戰國 湖北江陵楚墓出土中國的刺繡技藝源遠流長。早在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已經出現在衣服上刺繡花紋的做法。商周時期的文獻對此也有專門的記述。
  • 刺繡之繁盛——品鑑中國古代刺繡的美學及文化價值
    到春秋戰國,刺繡工藝品多為宮廷禮制所用,紋樣構圖多以鳳鳥圖騰為主,造型左右對稱,亦有龍鳳虎紋繡禪衣,漫草龍紋繡等出土繡品,這些精美繡品無不蘊涵豐富的象徵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上,鳳虎皆有威懾、勝利、瑞祥之意,不難看出遠古時期統治者對上古神話的文化崇拜。逐漸的,諸侯之間也開始流行將繡品與美玉一起當禮物來往。
  • 海外記者「雲」賞瀋陽非遺滿族刺繡 品味中國傳統服飾之美
    11月25日,「雲上解碼幸福中國——外媒記者雲參訪」之瀋陽「一帶一路、一路有你」國際推介日第二場活動在瀋陽1905文化創意園啟幕。瀋陽非遺已成為正在蓬勃發展的朝陽文化產業,以滿族刺繡、滿族傳統服飾、傳統陶瓷製作、傳統白酒釀製和傳統食品等為主要構成的非遺產業格局已逐步形成。瀋陽盛京滿繡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婉瑩,對滿族刺繡技藝進行了介紹。
  • 中國刺繡文化發展史
    一、刺繡刺繡:又名"針繡",俗稱"繡花"。以繡針引彩線(絲、絨、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繡跡構成紋樣或文字。說簡單點,就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兩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繡主要有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四大門類。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服飾的刺繡針法繡挑、補貼和編結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民族服飾的刺繡針法最常見的屬刺繡了,通常在少數民族服飾的衣袖、套袖、衣襟、盤肩、衣腳、褲腳、裙腳以及帽子等裝飾部位上都能見到。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裝飾紋樣等介紹
    以水利化農業佔主導地位的民族,總要尋找一個文化象徵或崇拜徽記,不管它是牛龍還是蛇龍,或是別的什麼。它們一旦被某一群體所認同,便具有了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凝固、現身在祭壇、神殿、文字、圖像、服飾等一切可以保存、傳達這一信息的文化符號之中。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刺繡紋樣的特點
    本文乃作者寒寒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四千多年前就在黃河流域居住生活。他們勤勞勇敢,能歌善舞,能耕能織並能繡。貴州是苗族聚居區,同時也是苗族刺繡最豐富多彩的地方。在黔東南一帶,刺繡以花卉紋樣最聞名的有凱裡,臺江、雷山、劍河、黃平、施秉,麻江、丹寨等縣(市)。幾千年來,各地都有很大變化和發展,繡法多種多樣。大體上可分為平繡、縐繡、辮繡、絨繡、布貼、綾疊、編織、挑花等,體現在服裝的裝飾、被面、背帶、掛包、童帽、手帕、帶子、鞋幫和-些定情物上,圖案紋樣有龍、蝶、花、鳥、魚、獸及果木等。
  • 蘭州90後刺繡藝人:一針一線傳承中國文化
    90後刺繡藝人:一針一線傳承中國文化正在創作中的劉瑤和她的刺繡作品。敦煌佛手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劉瑤告訴記者,敦煌壁畫中佛像的手姿是敦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劉瑤創作的一系列作品中,有《持蓮手》《佛手》《持念珠手》《持花手》等,在深藍色生絹扇面上,用金線繡出婀娜曼妙的敦煌手姿,針線之美,設色巧妙,光彩奪目,簡單流暢的線條將纖纖佛手的柔美與力量全都展現了出來。
  • 傳統打籽繡工藝!中國刺繡碰撞美式塗鴉
    繼東京、邁阿密之後,Dior男裝全球時裝秀來到了北京,這是Dior第一次把首秀放到中國舉辦。還在這個系列裡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打籽繡,將中式傳統技術和材質融入高級時裝設計之中,完美呈現了卡通主題和超現實主義美學風格。
  • 中國藏繡藝術之鄉,高原上傳承者,傳統民間刺繡在傳承中煥發新生
    這裡是貴南,被譽為青海「藏族刺繡之鄉」。在我國廣大藏區,由於歷史傳統、文化習俗等不同,藏族刺繡工藝也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色。例如,西藏盛產以宗教用品和裝飾為主的刺繡唐卡;在青藏地區,「貴南藏族刺繡」早已由單純的服飾裝飾轉變為刺繡藝術品;四川藏區和甘肅藏區的藏繡融合了當地的羌繡和陶繡技藝,開始與時尚接軌。每年春天,刺繡師毛葉忠帶著刺繡師的藏繡作品參加各種展覽。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研究,哈薩克族的傳統服飾
    哈薩克族的傳統服飾,不但與生產生活方式有關,同地理環境及自然氣候相關,而且同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念、價值觀念相關,這些因素綜合地構成了哈薩克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哈薩克族的服飾,實際上充當了這一文化傳統的一種最外在、最直接的表徵。
  • 帶你感受不一樣的日本刺繡——日本繡道文化|日本文化
    刺繡自誕生之時開始,便與養蠶、繅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傳統工藝中最為古老,留存最為久遠的傳承之一。
  • 中國傳統文化旗袍
    近年來,旗袍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它不但成為女性的生活常服,更成為象徵中國民族風尚、凝聚歷史傳統的社交禮服。尤其是許多公眾人物也喜歡在重大場合穿著旗袍,更加掀起了一股旗袍流行熱潮。旗袍體現了「中和之美」。眾所周知,中國傳統美學的核心與靈魂是「中和之美」。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根本精神。
  • 清華思客|賈璽增:工藝、生活與制度——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之美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活動中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既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這促成中國古代服飾追求外在形象與內在精神、形式之美與內容之善的協調與統一,也使得中國古代服飾不僅具有珠玉璀璨、文採繽紛的外在之美,還具有表德勸善、文以載道的深厚文化內涵。同時,中國先民通過「四季花」與「節令物」等應景飾品進行情景模擬,構建出一幅生動和諧、時節有序、內外融合的生活圖景,體現了華夏民族的浪漫情懷和文化智慧,也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在文化演進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參與意識。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研究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意義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探索中國元素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傳統的認識在漸漸缺失。(日本服飾風格其源頭在中國,其服飾效果很多與中國有相似之處)。
  • 傳統刺繡文化的機遇與挑戰,傳承千年為何如今難以延續
    各民族的刺繡則成了廣西傳統文化中一塊絢麗奪目的瑰寶。說起刺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其發展於唐宋,於明清達到了頂峰,衰落與民國,在建國以後得到短暫的發展。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傳統刺繡工藝傳承陷入危機。作為廣西重要的傳統工藝文化,雖然在漫長的歷史中十分重要,但是現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穿或者是不穿本民族的傳統服飾,因此其應用率不斷降低。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及吉祥圖案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及吉祥圖案中,由於官祿代代相傳的觀念。在中國,人們很自然地將對財富的渴望之情,轉化為隆重而又要誠的宗教儀式。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人們創造出各自階層的所信賴的財神。於是,在人們虔誠的香火中,中國出現了很多財神、財神爺之類敬奉者:趙公元帥、五通,五顯、五聖、五路、文財神、武財神、劉海仙等。吉祥圖中也有很多財富圖形和標誌:如財神、搖錢樹、聚寶盆、雜寶、博古、金端。劉海仙、金魚、鯉魚、元寶、方孔錢,金玉滿堂、黃金萬兩等。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傳統意義的弱化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近現代,由於黔東南州苗族巫文化與現代文明持續、深入地接觸並受之影響,所以發生了文化變異,逐漸失去本土文化的特點而成為現代文化的一部分。
  • 「領繡」國粹|中國刺繡&領繡刺繡,同宗同源的藝術之美
    2.刺繡的起源與發展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相傳「舜令禹刺五彩繡」,刺繡在夏、商、周三代和秦漢時期得到發展。到了漢代,刺繡開始展露藝術之美。同時,宋代是中國手工刺繡發達臻至高峰的時期,無論產品質量均屬空前。明清時期,刺繡工藝進一步得到發展和提高。民國以來,刺繡的發展幾乎停頓,並逐漸走向衰落。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新區婦工委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和實際,於2018年3月起,開展了「優秀傳統文化進社區、村、企業」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廣大婦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歸宿感和自豪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以進一步提升新區婦女的文化素質,為新區建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