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是我國獨特的傳統工藝品,我國的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秦漢時期,刺繡的工藝技術就發展到較高的水平,它和絲綢是漢代封建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古代絲綢之路上對外輸出的主要商品之一。它對紡織工藝技術和豐富世界的物質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刺繡簡介
關於我國刺繡始於何時,一般傳說堯、舜、禹時代,就在衣服上作畫刺繡了。古代禮服上刺繡紋飾,主要起源於原始氏族部落的圖騰形象,以天上人間的自然景物為代表。我國最早的繡紋針法是鎖繡,是由繡線環圈鎖套而成,因其繡紋似一根鎖鏈而得名,有的外觀又像髮辮。在3000多年前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銅角罩上黏附著菱形鎖繡的殘跡。
我國傳統的四大名繡分別是: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廣東的粵繡和四川的蜀繡,並稱四大名繡。
四大名繡
蘇繡
蘇州地理環境適合養蠶植桑,素以絲織生產和刺繡工藝著稱於世。宋朝時,蘇繡就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明末清初的沈壽,吸收西洋和日本美術、刺繡的長處,創造了有光線效果的仿真繡。1915年,蘇繡作品參加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在海內外名聲日隆。蘇繡風格為「精、細、雅、潔」。蘇繡傳統品種繁多,日用品有門布、桌布、枕套、手絹等,色調高雅,繡工精密。佩飾小品,如香囊、荷包、扇袋等,花紋內容大多是吉祥圖案。室內裝飾品,如壁柱等,多以圖畫為繡稿。
粵繡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
湘繡
粵繡又稱廣繡。有記載的歷史可追溯至唐代。明代時,藝人們將孔雀羽毛編有絨縷以之為線來繡制服飾等,使產品金翠奪目。粵繡具有傳統特色的題材有百鳥朝鳳、三陽開泰等。其花紋繁縟而不亂,色彩濃豔,對比強烈。這種風格熱烈明快,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
蜀繡
蜀繡也稱「川繡」。即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繡品總稱。成都自古以織錦業著名,號稱「錦官城」。蜀錦與蜀繡並稱「蜀中之寶」。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用暈針、切針、拉針、沙針、汕針等100種針法,充分發揮了手繡的特長,形成了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風格。蜀繡題材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品種則既有純為欣賞的繡屏,又有被面、枕套、靠墊、桌布、頭巾、手帕等日用品。
民間刺繡
1
隴繡
隴繡,主要以男工為主,有收男不收女,傳媳不傳女的規矩。「杭繡是一副移動的圖畫,是穿在身上的史詩」。
2
顧繡
顧繡,因晚期顧氏女眷擅於刺繡而得名。藝術特色主要為「半繡半繪 ,畫繡結合,繡工巧,細膩絕倫,所謂「詩心入畫繡,巧手奪天工」。
3
苗繡
苗繡,是苗族婦女勞動智慧的結晶,是組成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國服飾文化的瑰寶。色彩和諧、針法活潑、圖案秀麗。贊其曰「縷雲裁月,苗女巧奪天工,蘇繡、湘繡比之,難以免俗」。
4
魯繡
魯繡,其繡品風格多變,不僅有服飾用品,還有觀賞性的書畫作品。色彩淡雅、線條明快、圖案逼真,繡工巧妙。「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5
京繡
京繡,題材廣泛,有山水風景、人物花鳥、動物器皿等;地位獨特,曾與「蘇、湘、顧」並稱四大名繡。以材質華貴著稱。「城北有市,陸海百貨,聚於其中,僧居佛寺,冠於北方。錦繡組綺、精絕天下」
6
青海刺繡
青海刺繡,土族盤繡是青海民間刺繡最具有特色的手工品之一,圖案構思巧妙、生動形象、色澤鮮明、針線細密,其繡品與土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每種刺繡各有其特點,各有其風韻。一篇作品便是一副風景,一副刺繡便是一方文化,刺繡,中華之美,中華之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