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馨香入口,卻是世間百態,各中滋味蘊藏無窮。我是凌凌柏,歡迎關注!和我一起體驗咖啡人生~
在整個咖啡製作工作中,烘焙是大家非常感興趣的一個環節。咖啡生豆充滿著澀味,基本無風味可言,咬一咬咖啡生豆,其實就是那種不好描述的"生"味。
還記得凌凌在之前一期裡曾經說過,最初大家喝咖啡是咖啡豆不經過烘焙直接煮的,天吶,可以想像風味差了多少。
經過烘焙,咖啡生豆逐漸轉變為散發著芳香並且味道很複合的咖啡熟豆。
新鮮的烘焙豆氣味非常香,讓人感到心情愉悅,喝起來也更加美味。
市面上很多關於咖啡烘焙的研究結果,大多數是關於烘焙效率和如何製作速溶咖啡一類的。
很明顯是在迎合市場,流量就是力量嘛!
由於這些低質量的咖啡豆缺少那些很有趣的風味,例如甜味或者本土應有的獨特味道,所以,高質量咖啡豆研究的缺乏對消費者或者咖啡產業來講都是一種損失。
綜合來說,所有精品咖啡烘焙商都是在不斷的試錯中逐漸提高,慢慢接觸到咖啡烘焙的精髓的。
不同的烘焙商烘焙的咖啡豆一定有自己的美學理念和烘焙哲學的。同一批咖啡豆,同樣的烘焙技巧,可是每位烘焙師烘焙出的豆肯定不是完全一樣的。
從另一方面講,烘焙師非常明白自己想要的烘焙效果。
剛剛說,雖然要烘焙程度一致的咖啡豆,每位烘焙師最後的烘焙效果因人而異,但是必須強調的是,現在非常需要(明顯)不同的烘焙風格,還有很多烘焙風格需要探索。
咖啡的烘焙在意的不外乎咖啡豆最後烘焙到什麼顏色,花多少時間。
單說咖啡淺度烘焙、深度烘焙是比較片面的。因為達到一定烘焙程度可以快炒也可以慢炒。不同的烘焙速度會出現明顯不同的風味,而咖啡豆顏色可以相差不多。
咖啡烘焙會發生一連串不同的物理反應和化學反應。其中,各種反應和高溫會讓咖啡豆重量減少,當然也包括水分的流失。
慢炒,一般會在14-20分鐘完成,咖啡豆烘焙前後重量差異比較大,約喪失16-18%的重量;快炒最快可以在90秒內完成。快炒給咖啡豆中各種成分的反應時間相對短了很多,會有不同的味道體驗。
對於比較昂貴的咖啡而言,慢炒的方式可能更有利於培養風味,讓更好的味道發散出來。
烘焙過程中,咖啡最後風味是靠甜味、酸味和苦味三個要素決定的。
本凌曾經的推文中曾經介紹過咖啡苦味和酸味的來源以及味道變化的規律。
一般來講,酸味比較容易揮發出來,烘焙時間越久,最後留下的酸味就越少。
而苦味是比較含蓄的,烘焙時間越長,萃取出的咖啡液越苦。想想意式濃咖啡的味道,絕對的深度烘焙豆的傑作,越深焙的咖啡會越苦。
凌凌之前很少提到咖啡的甜味。喝過黑咖啡的童鞋肯定明白,基本!很難!感受到甜味吧。但是,人家也是有的。
甜味的發展大致呈現鍾型,就是常說的正態曲線啦。甜味的高峰介於酸味和苦味之間。好的烘焙師知道如何讓咖啡豆達到每個烘焙度裡最好的甜蜜點(這可是長期練就的功夫啊)。
本凌忍不住再一次友情提示!不管是控制溫度的技術高超,還是烘焙方法優越,不好的咖啡豆是怎麼也達不到極致完美的味道的。
ok!今天就到這裡啦~
感謝大家耐心閱讀本凌的圖文。
如果您覺得我的內容、圖文結構哪裡不妥,可以請大家在留言處提意見!
凌凌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希望可以早日更上一層樓呢!
先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啦!
希望大家可以一直關注我的作品,發文不易,凌凌會一直用心做好一件事噠(凌凌也想漲粉好幾萬^_^)!
下期見!
圖片來源:網絡
文字創作:凌凌柏點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