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小王子》
長大了的「孩子」,往往不懂小孩子的世界,常常因為他們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瞬間,愛恨交加。
孩子的腦子裡能迸發出多少奇思妙想?
一起來看看這些「腦洞大開」的小學生作文,讓我們順著他們的視角,跟隨他們的腳步,重返童年,領略小孩子眼中的神奇世界!
01這些小學生的詩火了
有一位小學四年級的語文老師給學生們布置了一項作業:抄寫兒童現代詩,但老師也不忘鼓勵孩子們勇敢創新,於是便有了意外的驚喜,這些小學生的詩火了——
1、《颱風爺爺》
颱風爺爺,颱風爺爺
我一切都準備好了
作業擺在 已經打開的窗口上
颱風爺爺,快把太陽趕走
好讓我的作業
趕快飛走
這位小學生說,因為作業太多,下午又有課,肯定寫不完了,恐懼寫作業之餘,深感焦慮,於是突發奇想,如果颱風能把作業吹走就好了,這樣就不用寫作業了。
他說「颱風爺爺」就是幫助除掉作業的「恩人」,真希望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好心人呀!
孩子啊,你不但敢想,更敢於表達,佩服佩服!
這首詩戳中了多少小學生的心中之痛呢?其實,連老師都被共鳴到了——
「我也跟你一起等颱風,我把你們的作業都放在窗口……」
也是啊!孩子作業再多,也只作一份,老師要批改的卻是幾十人份的作業,誰又容易呢?
2、《作業》
作業作業,請你不要強迫我。
我真的不想和你做朋友,
等到我都會做,字寫好的那一天,
我們就成了好朋友。」
老師表示很無奈,「你要是再寫這樣的寫,我也不想和你做朋友」
忍俊不禁!
3、《時間》
時間,你慢點走,
我還想再多做個美夢,
讓我再睡一會兒……
時間,你快點走,
我在等待下課的鈴聲,
我要飛奔那自由的天堂……
哦,我也希望時間慢點走,讓我再多做一個美夢,而不是起個大早睡眼惺忪地鑽進廚房的煙火氣裡;我也希望時間快點走,陪娃寫作業時那些劍拔弩張的時刻如果能直接跳過就更好了!
就像老師評語裡形容的,時間最好變成你手中的橡皮泥,想長就拉長,想短就捏短!
雖是異想天開!想想也美啊!
4、《兔子的心聲》
她本該好好陪伴我
或給我一根胡蘿蔔
而不是把我送給別人
也不經過我的允許
可見從來沒有人把兔子放在眼裡
其實我還是很想念她
希望她早點把我接回去
這位多愁善感的小學生,她把自己代入到兔子的角色上去思考,從而把被主人忽視、拋棄的幽怨表達得淋漓盡致。
最後兩句卻有了反轉,即使從來沒有人把自己放在眼裡,可「我」還是很想念她,希望她早點把自己接回去。
莫名地感到心酸,為什麼我隱隱感覺小作者在借物喻人呢?或許跟我童年的經歷有關吧?
小時候,父母為了生計要出遠門,又怕我和弟弟哭鬧不依不饒,他們便把我們帶到爺爺奶奶家玩,說是晚上就來接我們,然而他們一走便是很久(具體多久其實不記得了),剛開始的幾天,我們常常哭鬧,心裡也暗戳戳地生過他們的氣,但是時間越久,怨恨便化成思念,天天都盼著他們早點回來接我們。
02男孩6歲出口成詩,8歲時意外爆紅
這首膾炙人口的童詩應該很多人都曾讀到過——
這位小詩人名叫朱爾,童詩發表在2012年7月28日,南方報業旗下的天空城兒童創作社區,那時他剛剛8歲,過完那個暑假即將上小學三年級。
而據朱爾的媽媽郭江山介紹,其實這首詩是朱爾6歲時創作的。
當時朱媽媽無意間問了兒子一句:「你出生前在做什麼呀?」
小朱爾隨口一答,便是這首詩的內容。
朱媽媽一直有給孩子記成長日記的習慣,於是便將這些話記錄了下來,變成了一首小詩,並發表在微博上(2010年9月)。
我覺得小孩是一個特別神秘的存在,他小的時候說的話都十分稚嫩有趣,那我當時就留了個心都把它們記下來了。」朱媽媽在採訪時說,「這次剛好有一個『小學生詩歌節』,我把他幼童時期的很多話都找出來進行整理,就變成了一首首的小詩來進行投稿,《挑媽媽》也是其中之一。
朱媽媽表示,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東西,她依然很感動。
兒子對我的那種信任,那種滿滿的愛,這首詩全都表達出來了。而且他說這些話都是不假思索的,這些都是他心裡最真實的一個表達。所以,我也覺得很榮幸,他可以這麼說。
朱媽媽說,朱爾從小思維敏捷、語言很生動,經常語出驚人,也喜歡提一些奇怪的問題,善於溝通,擅長用語言來表達一種熱情洋溢的情感。
「媽媽你看見我的時候心裡是不是長出一個花園?」類似的話經常從他嘴裡冒出來。
03僅時隔兩年,曾經很有天賦和想像力的孩子,卻寫不出那麼美好的文字了
上了小學後的朱爾完全不喜歡寫作,甚至對看圖寫話這樣一個簡單的東西也顯得很吃力,這一度令朱媽媽非常苦惱。
朱爾說他的文章一般都不在老師表揚的好作文之列,「寫作文讓我覺得很無聊,我不喜歡靠文字去表達,我比較喜歡靠圖畫去表達。」
「我現在跟我以前不一樣了,腦袋裡沒有想法了,也寫不出那樣的句子了。」
朱媽媽認為這是成長必經的一個過程,她覺得這跟孩子慢慢地接受了一些學校的教育有關係。
學齡前的孩子處在一個「萬物有靈」的世界裡,當時他看一花一草、一樹一木都是有靈魂的,很容易把任何的東西都想像成一個生命。
而當孩子慢慢長大,就會慢慢地喪失掉一些童真,所以便寫不出那樣生動而美好的文字了。
朱爾媽媽說:「他可能會喪失一些東西,但這是社會對他的要求,也是他融入這個社會的一個過程。這些都是有得有失、不可避免的。」
04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於你長大成人之後如何能夠繼續保持藝術家的靈性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於你長大成人之後如何能夠繼續保持藝術家的靈性。——畢卡索
在我孩子小的時候,我也曾經覺得他聰明伶俐,妙語連珠,和朱媽媽一樣,我也曾隨手記錄下孩子的童言童語。
我曾經也認為他想像力豐富,將來應該不會為寫作文而抓耳撓腮。然而現實卻將我打擊得體無完膚。
孩子的想像力到哪兒去了?那些言真意切的妙語到哪兒去了?
有人說,孩子慢慢長大了,內心也會被填上複雜的色彩,況且日復一日機械地上課、補習、做作業,循環往復,久而久之,思想便逐漸被一些框框條條所禁錮。
除此以外,我們是否還應該反思,為了保護孩子的探索欲、想像力,我們是否做過有效的努力和正確的示範?
當孩子驚喜地發現路邊成群的螞蟻時,你是否因心急如焚地想儘快趕回家回復一個工作郵件而催促他快走?
當孩子每天問出「十萬個為什麼」時,你是否耐心十足地一一回應了?
當孩子說出一些反常識的「蠢話」時,你是否曾嘲笑他異想天開?
我們太忙了、太焦慮了、太行色匆匆了,很多時候,是我們一點一點將孩子的表達欲、探索欲、想像力毀掉的,是嗎?
我們用理想小孩的樣子,去對照現實的孩子,於是我們不自覺地往他身上貼標籤——
「快點走啦!磨磨蹭蹭、東張西望地,一點都不專注,螞蟻有什麼可稀奇的?」
「魚為什麼會遊?鳥為什麼會飛?一天到晚為什麼為什麼?它們天生就是這樣的,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漸漸地,他越來越少發問,因為他知道那會讓你不喜歡。
你的表情告訴他,小孩越大越不可愛,可至於為什麼,他卻不知道。
那麼,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歡迎留言!
——感謝閱讀——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