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陽自遠院士身上,就光這兩點品質,值得學生們好好思考一番

2020-12-26 騰訊網

伴隨著月壤開箱的小心翼翼,讓一名老師比較激動的是看到了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雖已近古稀,但依然精神抖擻,且全身充滿著濃厚學術的氣質,這妥妥的就是一名學神級人物。

大概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一身都貢獻給了科學研究,不停地鑽研著未知世界,特別是航天領域,人類還似乎處於一種懵懂的狀態,浩瀚宇宙還等著人類不斷地探索。

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的歐陽自遠,其履歷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人一跳,雖說院士的頭銜隨便一說都會讓人覺得高不可及,可是其功績真是每一樣都是領域界凡人不可企及的。除了是科學院院士,還是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第十四屆世界傑出華人獎,更是「嫦娥之父」,這麼厲害的人物除了從小學習厲害之外,最重要的是什麼成就了他偉大的一生,且學術成就如此之高呢?

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定是院士從小才能出眾,智慧超群,其實研究後發現,沒有什麼是天生使然的,即便是學術界的泰鬥!

讓我們就從這一名偉大的院士身上來看看,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才能成就如此,也值得各位家長父母們好好思索一下,我們本質的教育是為了培養怎麼樣的孩子?

比學習目標更高級的是人生理想

從歐陽自遠院士身上,不得不提到最重要的一點,人生理想的追求!歐陽自遠院士進入地質學院,是早有意願的,當時是需要大批地質工作者去探明寶藏作為地質研究,所以為了響應號召就考入了地質學院。從這一點上,這名從小的學霸就表現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要知道現在很多學生學習,之所以學不好,或者總是遭受不得一點點挫折,歸根究柢是在於沒有任何的目標,要麼就是目標完全不切實際。到底為了什麼而學習,到底人生的方向是什麼,很多高中學生都不清楚,對自己的未來努力方向沒有任何的想法。所以,很多時候面對初高中學生,老師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有沒有清楚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在哪裡,自己的選擇和人生理想有沒有掛鈎!

比一份工作更可貴的是學術精神

加入工作後的歐陽自遠院士,每天天未亮到坑道裡觀察礦脈,描述巖層,採集樣品。這種每年如一日的學科學術鑽研精神,真不是誰都能說到且做到的,並且到了耄耋老人時,仍然帶頭做科研,繼續為航天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相信這種毅力和堅持並不是突然萌生出來的,而是來自小時候的一貫學習態度。

所以,很多學生當到了初高中遇到各種各樣學習上的問題時,很多時候並非智力和知識上存在缺陷,而是精神和態度上,承受不了一點點壓力。其實,不要放眼於自己現有的一點得失,而是要把眼光放遠一些,把自己的理想和現在的學習任務結合起來,要選擇什麼樣的學校,自己就非常清楚了!

想必從歐陽自遠院士的身上,光這兩點就讓很多學生能明白,凡事想成功,必先做到「存有理想,意志堅定」,你就能找到學習為之的動力!

相關焦點

  • 這裡有歐陽自遠院士親口講述的版本
    這裡有歐陽自遠院士親口講述的版本) 不過,必須凡爾賽一下的是,小wifi聽的可是歐陽自遠院士親自分享的版本。12月18日,在杭州舉行的以「洞覺 未見」為主題的2020網易未來大會上,歐陽自遠院士分享了自己用這個美國贈送的小石頭的一半進行研究,並發表了14篇論文的故事。
  •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中國要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
    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做了《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主題演講。歐陽自遠首先限定討論的範圍是太陽系,因為現在人類的科學技術按照宇宙的文明來說,是最低級的階段,我們可以在地球上自由穿梭,但我們的太陽系才剛剛開始。我們現在全部的航天技術,沒有辦法徵服整個太陽系。
  • 中科院院士破解一系列謠言,美國人「太壞」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啊橙】前言:嫦娥5號發射之後引人注目,本次嫦娥5號發射之後將會完成11個任務,且任務難度極大,必須要在前一個任務萬無一失情況下才可以進行下一個任務,需要考驗各方面能力不久之後嫦娥5號將會返回地球,並且帶回月球土壤,這也是44年來第1個從月球帶回土壤國家。除了帶回月球土壤之外,嫦娥五號還在月球地表上插上了中國國旗。先前美國阿波羅計劃登上月球時,也有在月球地表插上國旗,不過正是這一面國旗大家質疑美國登月計劃造假!
  • 科學家們這樣講→
    中國科學院院士 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高級顧問 歐陽自遠:我們正在組織中國科學院、各個大學、相關企業等等,大家組織起來你想幹什麼,他想幹什麼,然後再接受申請。你需要多少樣品,你需要什麼樣的樣品,我要石頭碎塊,我要粉末,是這樣比較有步驟地來實現。
  • "布鞋院士"曾挑戰美遙感權威 與學生打賭認輸(圖)
    幾年前,同樣是在這間辦公室裡,一位採訪他的記者端坐在真皮沙發上,而他卻矮矮地坐在學生送他的小竹椅上。這位頗有名望的科學家側著身子,仰面望向記者,還不停地給對方遞煙、點火。最後,那位記者不得不感嘆,「這可能是世界上最謙虛的科學家了」。  正是這位「最謙虛」的科學家,堪稱我國遙感領域的「泰鬥級」人物,而且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 天道:一個人想要有一番作為,身上要有這兩個「品質」,有道理
    一個人,身上出現這倆個「品質」,定是大器之才,別看走眼。1、情緒淡定人最大的無能,就是被情緒支配。一個真正的高手往往讓人看不到情緒,不是他們沒有情緒,而是對情緒的認識和常人不同,他們能夠將情緒轉化為一種力量,隨時鞭策自己,所以看上去很淡定。同時,他們知道情緒對人的影響,利用情緒的波動來策動他人。自己只需喝茶聊天,不動聲色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 中科院院士李星學:高考落榜,靠這兩點成功打贏翻身仗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星學,是我國古植物學和陸相地層學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也是國際著名古植物學和地質學家。他被譽為遠古生命的守望者。李星學院士從小學習十分努力,成績也不錯,放現在也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一、學會思考,找到成功的方向能夠準確分析出自己失敗的原因,再對症下藥輔以勤奮努力。李星學院士的成功,並不讓人意外。面對許多成績平平的孩子,怕的不是沒有努力,而是沒有努力對方向。
  • 人民日報科技雜談:「布鞋院士」想念你!
    去年的追悼會上,師友、學生之外,不少素不相識的敬慕者也前往送行,悼念人群蜿蜒300多米。   多數人知道李小文,源於他一張光腳穿布鞋作報告的照片——「布鞋院士」因此得名,並意外「走紅」。布鞋之外,人們體會到李小文的「牛氣」、痴氣、俠氣:他是我國遙感領域的學術泰鬥,提出過開拓性的理論;他不修邊幅,曾因「衣冠不整」被保安攔在校門之外;他不拘小節,用打賭激勵學生,鼓勵學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李小文特立獨行、謙和低調的作風,被網友比作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掃地僧」。直率的性格和嚴謹的治學要求,在他身上能和諧統一,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對科學純粹、自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