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月壤開箱的小心翼翼,讓一名老師比較激動的是看到了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雖已近古稀,但依然精神抖擻,且全身充滿著濃厚學術的氣質,這妥妥的就是一名學神級人物。
大概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一身都貢獻給了科學研究,不停地鑽研著未知世界,特別是航天領域,人類還似乎處於一種懵懂的狀態,浩瀚宇宙還等著人類不斷地探索。
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的歐陽自遠,其履歷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人一跳,雖說院士的頭銜隨便一說都會讓人覺得高不可及,可是其功績真是每一樣都是領域界凡人不可企及的。除了是科學院院士,還是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第十四屆世界傑出華人獎,更是「嫦娥之父」,這麼厲害的人物除了從小學習厲害之外,最重要的是什麼成就了他偉大的一生,且學術成就如此之高呢?
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定是院士從小才能出眾,智慧超群,其實研究後發現,沒有什麼是天生使然的,即便是學術界的泰鬥!
讓我們就從這一名偉大的院士身上來看看,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才能成就如此,也值得各位家長父母們好好思索一下,我們本質的教育是為了培養怎麼樣的孩子?
比學習目標更高級的是人生理想
從歐陽自遠院士身上,不得不提到最重要的一點,人生理想的追求!歐陽自遠院士進入地質學院,是早有意願的,當時是需要大批地質工作者去探明寶藏作為地質研究,所以為了響應號召就考入了地質學院。從這一點上,這名從小的學霸就表現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要知道現在很多學生學習,之所以學不好,或者總是遭受不得一點點挫折,歸根究柢是在於沒有任何的目標,要麼就是目標完全不切實際。到底為了什麼而學習,到底人生的方向是什麼,很多高中學生都不清楚,對自己的未來努力方向沒有任何的想法。所以,很多時候面對初高中學生,老師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有沒有清楚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在哪裡,自己的選擇和人生理想有沒有掛鈎!
比一份工作更可貴的是學術精神
加入工作後的歐陽自遠院士,每天天未亮到坑道裡觀察礦脈,描述巖層,採集樣品。這種每年如一日的學科學術鑽研精神,真不是誰都能說到且做到的,並且到了耄耋老人時,仍然帶頭做科研,繼續為航天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相信這種毅力和堅持並不是突然萌生出來的,而是來自小時候的一貫學習態度。
所以,很多學生當到了初高中遇到各種各樣學習上的問題時,很多時候並非智力和知識上存在缺陷,而是精神和態度上,承受不了一點點壓力。其實,不要放眼於自己現有的一點得失,而是要把眼光放遠一些,把自己的理想和現在的學習任務結合起來,要選擇什麼樣的學校,自己就非常清楚了!
想必從歐陽自遠院士的身上,光這兩點就讓很多學生能明白,凡事想成功,必先做到「存有理想,意志堅定」,你就能找到學習為之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