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如何從1克月壤挺進星辰大海?科學家們這樣講→

2020-12-21 央視新聞

12月19日上午,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離開國家航天局,前往國家天文臺「安家落戶」。

從完成交接的那一刻開始,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到了科學研究階段。

接下來科學家們要對這1700餘克的月球樣品展開哪些科研?

對於這份神秘而珍貴的月球「土特產」,您又好奇些什麼呢?看看大家怎麼說→

月球樣品進入特定實驗室接下來要幹些啥?

真的是腦洞大開。面對這1700餘克的月球樣品,此時科學家們最想知道些什麼?接下來他們將如何一步步開展科研工作呢?

據了解,目前,月球樣品已經進駐了月球樣品實驗室,接下來科研人員將對它進行解封、處理、存儲和分發四項工作。在處理環節,科研人員將完成樣品的基礎物性、化學成分和實驗室光譜等方面的常規分析研究,幫助人類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徵,也為後續探測任務的太空衣設計、著陸點選擇等提供依據。同時幫助各領域科學家結合專長,更加精準地申請月球樣品。

中國科學院院士 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高級顧問 歐陽自遠:我們正在組織中國科學院、各個大學、相關企業等等,大家組織起來你想幹什麼,他想幹什麼,然後再接受申請。你需要多少樣品,你需要什麼樣的樣品,我要石頭碎塊,我要粉末,是這樣比較有步驟地來實現。

嫦娥五號任務正式轉入科研階段

據介紹,美國阿波羅號曾6次載人登月,共取回382公斤月球樣品,而前蘇聯曾3次無人探測月球,共取回樣品336克。作為第三個從月球取樣返回的國家,我國的嫦娥五號此次成功帶回了1700餘克月球樣品。和美國和前蘇聯相比,我國取回的月球樣品有何不同?又有何科研價值呢?

中國科學院院士 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高級顧問 歐陽自遠:月亮上取土花那麼大的工夫,一定有非常重要的科學上的重大意義,你不能隨便抓一把土回來。嫦娥五號落月的位置、採樣的位置,要跟所有以前阿波羅的6次,(前)蘇聯的3次,越遠越好,起碼1千公裡,這樣不至於重複採到它的樣品。

專家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採集自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而之所以選擇採集這一位置的月壤,是出於一項非常重要的科學考慮。

中國科學院院士 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高級顧問 歐陽自遠:就希望能找到30億年以後,(月球)仍然有活力,仍然有火山,仍然有強烈的月震,這是科學家們的期望。

科學界普遍認為,月球是在距今45億年前形成的,而在距今30億年前,其內部能量就已消失,火山停止爆發,月球趨於死亡,只留下一個荒涼的軀殼圍繞地球公轉。

然而,通過月表觀測,科學家們發現,在距今20億年前、10億年前,甚至6億年前,月球某些區域可能仍存在火山熔巖。月球究竟是何時失去生命的?嫦娥五號此次採回的樣本,或許將改寫月球的演化史。

中國科學院院士 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高級顧問 歐陽自遠:哪怕20億年(前),我也把月球的歷史從30億年(前),再延長到距離現在20億年。這對月球的演化研究,對月球科學,是一個重大的關鍵問題。所以嫦娥五號必須降落在那兒,取回來的石頭我們要做研究,完全可以確定這件事情。最關鍵的是,它現在採到的石頭,一般認為可能是比較年輕的。

如何從1克月壤挺進太陽系的星辰大海?

專家告訴我們,中國的科學家第一次接觸月球樣品是在43年前,1978年的時候。美國贈送給我國由阿波羅探月任務取回的月樣,它的重量是1克。就是從這僅僅1克重的月壤開始,中國開啟了向太陽系星辰大海的挺進。

中國科學院院士 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高級顧問 歐陽自遠:(當年)把樣品取回來以後,我一看它是在有機玻璃裡面的小石頭,美國人在上面做了一個放大鏡,這樣看有大拇指大,一砸開來(發現)沒有大拇指大,只有小黃豆大,是1克樣品。必須最多給我用0.5克,還有0.5克我必須保存起來。我們大概花了3到4個月,就著0.5克的樣品,我們發表了14篇科學論文,我們知道了它是什麼石頭,什麼結構,而且最後我們驗證了這一塊石頭,是阿波羅17取回來的石頭,而且它的編號叫70017-291,那塊石頭裡取下來的一小塊。美國人就給我說,歐陽我們什麼都沒說,你全知道了。

歐陽自遠院士表示,嫦娥五號整體技術,是我國探月工程中最複雜的一項任務。它的成功,不僅有助於科學家研究月球的演化史,更將為我國科學家開展火星取樣、小行星取樣,甚至木星探測等科研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中國科學院院士 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高級顧問 歐陽自遠:我們以後還要著陸到火星上取樣,大概跟這個辦法差不離。我們還要著落在小行星上取樣返回。我們中國還要去探索木星。人類正在一步一步地踏踏實實往前走,我們中國也會飛得更遠,我們一定要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

(編輯 孫煜祁)

相關焦點

  • 曾經美國贈送我國1克月壤,如今我們自己帶回​1731克!
    42年前,美國贈給我國1克月壤只有黃豆般大小,還要用放大鏡放大,如今,我們自己從月球帶回1731克月壤!受贈1克月壤中國向星辰大海挺進1978年,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接觸月球樣品,該樣品是由美國贈送,重1克。
  • 從1克到1731克,看我國走向星辰大海
    來看一個鮮明的對比:42年前,美國贈給我國1克月壤,需要用放大鏡來看;如今,我們的「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1731克月壤!從1到1731如此強烈的反差,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巨大進步,更是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標誌!
  • 曾經,美國贈送我國1克月壤,還拿放大鏡放大……
    42年前美國贈給我國1克月壤只有黃豆般大小還要用放大鏡放大如今我們自己從月球帶回1731克月壤!受贈1克月壤中國向星辰大海挺進1978年,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接觸月球樣品,該樣品是由美國贈送,重1克。歐陽自遠說:「這1克樣品,最多給我們用0.5克,還有0.5克必須保存起來。我們大概花了3到4個月,用這0.5克樣品,發表了14篇科學論文,最終知道了它是什麼石頭、什麼結構……」後來,美國人對歐陽自遠說:「我們什麼都沒說,你全知道了。
  • 1731克月壤樣品怎麼用?科學家「一土多吃」榨出最大價值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視覺中國供圖凝聚了無數航天人心血與智慧的1731克珍貴月壤樣品該怎麼用、在哪些領域使用才能更大地發揮其價值,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12月17日凌晨,赴月「出差」23天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號「挖土」任務順利完成。此次任務共帶回約1731克月壤樣品,之後,這些珍貴的月壤樣品將進入科研領域,為人類了解月球、探索更遙遠的深空提供重要參考。但是,嫦娥五號千辛萬苦帶回來的月壤樣品為什麼一定要保證「原汁原味」,又是怎樣做到的?
  • 美國曾送給中國1克月壤,答案就在其中
    這麼多的月壤和月巖是非常珍貴的,美國也曾送給中國1克月壤,靠這1克月壤,中國科學家就發表了14篇論文。關鍵是這1克月壤還要分成兩半,一半分在北京天文館,另一半用於研究。
  • 曾經,我們只有1克美國給的月壤……
    42年前美國贈給我國1克月壤只有黃豆般大小還要用放大鏡放大如今我們自己從月球帶回1731克月壤!受贈1克月壤中國向星辰大海挺進1978年,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接觸月球樣品,該樣品是由美國贈送,重1克。歐陽自遠說:「這1克樣品,最多給我們用0.5克,還有0.5克必須保存起來。我們大概花了3到4個月,用這0.5克樣品,發表了14篇科學論文,最終知道了它是什麼石頭、什麼結構……」後來,美國人對歐陽自遠說:「我們什麼都沒說,你全知道了。
  • 當年美國贈送我國1克月壤,只有黃豆大小,中國的月壤會怎樣分配
    在當時的情況下,美國贈送給了我國1克月壤,這對於當時的科學家們來說無疑是打開了新的大門。美國送給了中國1克月壤1960年,美國開始實施自己的「阿波羅計劃」,在探索太空的進程上邁著自己的大步伐,尤其是要和自己的老對頭暗暗較勁,爭取讓自己有更大的影響力。
  • 月球土特產如何處理?四項大工程全真空操作,失誤就功虧一簣
    面對嫦娥五號帶回來的1700餘克月球樣品,科學家們將如何一步步開展科研工作呢?據了解,目前月球樣品已經進駐了月球樣品實驗室。在解封環節中,面臨的最大一個問題就是儲存月壤的環境是真空的,解封這樣的封裝設備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實驗和專業的設備。科研團隊介紹說,由於月球樣品是在幾近真空的環境,拿出來很容易與地球上氧氣和水發生反應。因此,科研團隊採取在氮氣環境下進行操作,但是還需要嚴格控制氧氣和水的比例。
  • 嫦娥5號很快返航,美國當年只送了1克月壤,如今想以1美元買500克
    嫦娥5號發射瞬間12月3日午夜時分,嫦娥5號著陸器在月面工作了19小時,鑽取了2千克月壤之後,順利點火升空,首次實現了我國飛行器在地外天體上的直接起飛。隨後,搭載著月壤的上升器將和換月組合器交會對接,並等待最佳時期重返地球。
  • 美國算盤打得響,想用1克月壤換整個月球數據,回復只有三個字
    在先前的多次登月任務中,美國帶回幾百斤的月壤,但卻僅送給我們1克用以研究,這1克月壤根本沒有研究價值。 如果美國所說的向全世界分享就是贈送1可月壤,那我們也可以秉承「禮尚往來」原則向其回贈2克,但想要數據還是省省吧。
  • 嫦娥月球取土歸來,我們到底要不要對美國報恩,答謝饋贈1克月壤人情?
    畢竟,在1978年,中美甫一建交之初,時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的布熱津斯基在訪問中國時,向我們贈送使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的1克月球巖石,從禮尚往來的角度,是不是我們也應該回贈美國一點?
  • 1克月壤到底值多少錢?俄羅斯賣出2800萬天價,美國卻只出1美元
    不過,隨著嫦娥五號帶著月壤回來,這些月壤要如何使用就成了世界各國關注的重點內容。畢竟月壤來之不易,所以很多國家都希望能夠「分一杯羹」,最好是能夠得到一些月壤拿回去研究研究。所以,其實早在嫦娥五號飛向太空的時候,就有很多國家以及國際機構向我們拋出了「橄欖枝」。
  • 美國大使曾給了荷蘭1塊假月巖?那給中國的1克月壤會是真的嗎
    這些月巖和月壤美國是如何處置的呢?首先美國在德克薩斯休斯頓的詹森航天中心建設了「月球接收實驗室(LRL)」來保存這些樣品,並且在1979年又建設了一個1300平方米的「月球樣品實驗室(LSLF)」。然後又給每個州都分了一部分,然而每個州都不愛惜,50個州幾乎每個州的月巖月壤都發生了丟棄、被偷之類的事件。
  • 腦洞大開科學家會武術,神也擋不住
    最近behance上一位設計師的作品,讓這個想法變為現實,作品名曰:「科學格鬥」(Science Kombat),簡直是腦洞大開。,各有6個基本攻擊動作和兩個大招,每個招數與他們生平的研究或發現相對應,真是佩服設計師(們)的腦洞。
  • 押題:1731克月壤的最全科普
    比如說,從大的範圍來講,我們這一次採樣點選擇的是月球正面。月球正面又分月海和高地兩種不同的地質地貌單元,從著陸來講,月海地區更加安全,因為月海的地勢比較平坦,不像高地的地形複雜、坡度變化大,這對於我們完成探測和起飛任務會比較容易。
  • 科學家腦洞大開,找來5位小女孩做離譜實驗,結果怎樣了?
    科學家腦洞大開,找來5位小女孩做離譜實驗,結果怎樣了?人是多面性的生物,有醜陋的一面,也有美好的一面,具備不同的屬性。小時候老師問我們長大後有什麼夢想?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第一類人就是科學家。談及科學家,每個人對其充滿敬佩,他們窮其一生,為科學界付出許多,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世人讚嘆。因為有了科學家的存在,才促進社會的進步,他們具備高智商高智慧,在光環的背後,追求著心中所想所要的。與此同時,有些科學家在研究的道路上越來越偏離軌道,並做出一些瘋狂的實驗,令人難以接受。例如人與動物的雜交實驗,幾乎違背常理。
  • 腦洞大開的「智慧眼鏡」
    原標題:腦洞大開的「智慧眼鏡」   你還在戴傳統的框架眼鏡和隱性眼鏡嗎?是不是已經厭倦了它功能的單一?沒關係。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智慧時代」裡,眼鏡的變革也變得「腦洞大開」,每一項發明都會給你帶來驚喜。   5月29日,加拿大廣播公司網站報導,加拿大卑詩省的驗光師加斯·韋伯發明了一款可以迅速幫助人們快速恢復視力的仿生學鏡片。從外表看起來,這款仿生學鏡片像一個小紐扣。但戴上之後,只要短短10秒鐘,佩戴者視力就可快速恢復,甚至堪比飛行員,眼球也不會感到疼痛和刺激。可以想像,當這款鏡片進入人們日常生活後,現在的框架眼鏡和隱形眼鏡等產品只能和人們說「拜拜」了。
  • 中美月壤「恩怨」終被揭開,42年前教訓令人深思
    據環球時報援引央視軍事的最新報導稱,伴隨著嫦娥五號的順利返回,42年前美國向中國贈送1克月壤的故事再次被提起。那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接觸到月球樣品。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國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其中6次成功完成任務,12名太空人成功登上了月球,帶回了重達381.7千克的珍貴月壤和月巖樣品。反觀同時代的蘇聯,僅通過「月球16號、20號、24號」帶回了330克的月壤。1978年中美建交之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華時為了示好向中國贈送了1克的月球樣本。
  • 窮宇宙之大!浙大楊衛院士帶你走進星辰大海
    窮宇宙之大!浙大楊衛院士帶你走進星辰大海 2020-04-25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40年前美國送中國1克月球土壤,如今我們親自去月球挖
    1978年中美即將建交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華時為了示好,向中國贈送了1克月巖——僅僅1克,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0.5克,真的要用放大鏡看就是這麼一小點,還要分成兩半,一半收藏在北京天文館,一半用來研究。就憑這0.5克月球土壤,中國學者發表了14篇論文。如果有更多月巖月壤,就能完成更多更有意義的月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