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金剛經》的「原理」就「無住生心」四個字,也就是既不能執著於有,也不能執著於空,才符合《金剛經》上的「原理」。
實際上《金剛經》的「無住生心」這四個字,是叫我們修淨業,也就是空有兩邊不住,就清淨了。念佛也是如此,目的也在於淨業。
當我們念佛的時候,口上念有阿彌陀佛,就是不落空,當心攝一處時,心裡除了阿彌陀佛之外,等於把身心整個世界一切都放下了,就是不著有;空有兩邊都不執著。
念佛重要的是要有誠心,心裡不能有雜念,心歸一處,把念頭統統歸到佛號上來,空有兩邊都不執著,這與《金剛經》上的「原理」是完全相 通的,一念相應,念念相應,這是真正的般若智慧。按照許多註解《金剛經》的古德的說法,成就不可思議。
在古德的註疏裡另還有一說,說佛號代表整個佛法,一句阿彌陀佛等於把所有佛法都包含其中,絕不會遺漏,如此一理解,確實境界高到不可思議,一句阿彌陀佛簡直妙不可言。
俗話說心誠萬事就靈,當一個人心歸一處、心攝一處的時候,一心不亂、萬念歸一的時候,心是最誠的,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念頭都歸到佛號上來了,其時是心最誠的時候,理論上也應該是最靈的時候。
萬念歸於佛號,是真誠清淨心,不著有,修的是慧;念念是阿彌陀佛,不 著空,修的是福;兩邊都不執著,是福慧雙修。
不說大家不知道,不要小看念佛,《金剛經》上的「原理」,學佛的「原理」,全在一句佛號上了,相當於大家平時說的簡化模式,簡直屬於高度的般若智慧,高到不可思議,妙不可言。
難怪生活中時常見到許多人在念佛,其實任何時候都可以念佛的,心中默念也可以,別人不知道你在幹什麼,但你自己知道,因為你懂得《金剛經》上的「原理」,念佛時就等於萬念歸於一句佛號,暫時放下所有煩惱,得的是其時清淨。據說,一念相應,念念相應,長久堅持,到了一定境界,就能產生某種感應,可惜我自己還未體驗過,無法跟大家描述。我的經驗是,念佛確實能幫助獲得清淨,有助於從容和冷靜面對生活。
如此看來,念佛的道理是與《金剛經》上的「原理」相應,念佛的作用妙到不可思議,如果你也是學佛的人,不妨一試。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心得見解,不能代表佛法。讀者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