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自身的情況不同、學習英語的目的也不同,那麼能達到「醍醐灌頂」效果的書籍肯定是不同的。有的人天生自帶語言天賦,比如說著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會7門外語,33種漢語方言,而且無論是外語還是漢語方言,趙先生都能說得非常地道,這導致他走到哪裡都會被認作是老鄉。像趙先生這樣的天才,能讓他醍醐灌頂的書——即便是有也和我們普通人的不同。而有的人,學習英語十數年不得其法,每次背單詞都要從「abadon」開始。這樣的人,能讓他醍醐灌頂的書肯定不是什麼高深語法。所以我要推薦的書籍,只適合初學者——指的是英語水平不高,哪怕已經學了十幾年幾十年——且不是趙元任先生那樣驚才豔豔的天才。
第一本書:《找對英語學習方法的第一本書》,作者漏屋。
我們中國人從小就在學英語,有的孩子接受的胎教都是雙語的。而上學之後,英語更是必修科目,我們中考要考英語,英語考不好,上不了好高中;我們高考要考英語,英語考不好,上不了好大學;我們上大學要考英語四六級,在有些高校,考不過四六級拿不到畢業證。我國對於英語的重視甚至勝於我們的母語——至少大學你可以不學語文,但是不能不學英語。按理來說,這麼重視的情況下,我們每個人的英語水平應該都不賴才對,但實際情況如何,我想大家也都知道。即便是一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其英語能力也就停留在趙麗蓉老師的水平:來是come去是go,點頭yes搖頭no,謝謝你是三克油。
《找對英語學習方法的第一本書》在封面上就寫道「在中國,90%以上的人,英語學習方法都是錯誤的」。但是如果你想從這本書裡得到一個方法——一個能讓自己短時間內英語比懂王川普還流利的方法,那就會讓你失望了。這本書的意義在於給英語初學者指明一個方向,在於打破我們以往學習英語時的常見誤區。這本書本質上是從「二語習得理論」的角度,來給初學者指出了學習英語的方法——而「二語習得理論」是當前外語學習中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本書:《賴世雄美語音標》。
常有人說中國人學的是「啞巴英語」,因為學了那麼多年,即使讀和寫能到不錯的水平,但是一張嘴就完了。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發音。
對於英語初學者來說,發音就像是《我的世界》裡面的紅石。有了紅石,你才可以搞電路,甚至在《我的世界》裡造出一臺能真正運算的電子計算機。發音影響到的是聽力、口語,聽不懂,自然就不知道怎麼說。這不是說我們的發音一定要學什麼「倫敦腔」、「華盛頓口音」,口音可以天南地北,但對於初學者來說發音一定要標準。
因為英語作為一門表音語言,發音直接影響著別人能不能聽懂你,以及你能不能聽懂別人。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去酒店你對服務人說,「I want a sheet on the bed」,如果sheet裡面的長元音[i],發音成了短元音[],那就變成了「I want a shit on the bed」。嗯……我想挨頓打的可能性在90%以上。
而我自己真正弄明白長元音[i]和[],就是在聽了賴世雄的音標課之後,真正的醍醐灌頂。由於我自己學的是美式發音,所以推薦的是《賴世雄美語音標》。畢竟燈塔國的文化輸出太強了,受美音的影響太大。如果你想學英式音標,那麼也可以去找找英式音標的教學書籍。至於賴世雄這個名字,我想學英語的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名聲這麼大,自然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的。而且學習發音自然是要配合聽力資源的,賴世雄的講解很細,嗓音很獨特,聽起來也很舒服。
第三本書:《哈利·波特》原版書。
閱讀是學習語言最好的方式。前面提到的「二語習得理論」也指出,大量輸入是學習語言的關鍵。而小說因為有情節,讀起來最輕鬆也最能沉下心。但是初學者在讀小說的時候,千萬不要去碰傳統的文學名著,比如說《雙城記》《霧都孤兒》《遠大前程》等等。這些名著雖然是好書,但是閱讀起來難度非常大。因為這些名著不僅僅是高級詞彙多,而且書中所用的句式都頗為複雜,實在不適合初學者。作為初學者如果一上來就去讀這些名著,那不是醍醐灌頂,而是提熱水壺灌頂,能讓你這輩子都不想學英語。我本身就是狄更斯的粉絲,老狄的書中文版我都讀過好幾遍,但即使如此,去啃原著的時候,我還是很崩潰。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我強烈推薦初學者從《哈利·波特》開始閱讀。因為不知羅琳阿姨是有意還是無意,《哈利·波特》這本書是分級的——當然不是指18禁這種分級。而是說《哈利·波特》的閱讀難度是逐漸上升的。這種難度一方面是指故事的立意和結構,《哈利·波特》第一部幾乎可以看作是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二元對立的故事很容易理解,而且用詞也是比較簡單。之後隨著世界觀拓展,故事越來越龐大,也越來越黑暗,同時高級詞彙也越來越多。所以讀《哈利·波特》是一個難度逐漸增加的過程,這個難度的階梯有一定挑戰性,但同時不會打擊初學者的積極性。讀完全套七冊之後,對於詞彙量以及英語寫作都有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