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學習要有深度,思考要有深度,要培養深度思維。但到底什麼是深度思維呢?我們該如何理解「深度」的意義呢?
今天,我們來聊聊深度思維。既然有深度思維,那麼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淺度」思維。
我們先說說淺度思維。無論是深度思維,還是淺度思維,這裡都涉及到一個稱之為邏輯思維鏈條的東西,簡單來說,可以將深度和淺度理解為思維鏈條的長短。
而淺度思維所對應的就是較短的邏輯鏈條。
舉個例子,比如解數學大題的時候,我們根據題目的信息,只能推論到往後的一兩步;又比如在做個人規劃的時候,往往很容易會陷入只關注個體,陷入局部細節之中,缺乏對個人與環境之間的考慮。
這就是較短的思維鏈條,這種淺度主要是由於無法認知較長的因果鏈條和只能關注到眼前而缺乏遠觀視角以及全局視角所導致的。
另一種淺度思維,是由於我們只能從最熟悉的事物出發,缺乏多元思維,無法靈活切換視角導致的,比如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僅僅局限在某個領域,甚至是這個領域內的一個局部,又或者不懂得融合貫通所學習過的知識,那麼這個問題的思考過程只能由點及線,而不能由點到面。正如查理·芒格所說的「在拿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
還有一種淺度思維是由於突然面對信息量過大、且較複雜的問題所導致的。大腦是一個需要鍛鍊的器官,沒有人從一出生就擁有理解複雜問題的能力,當思維能力跟不上,卻要求短時間內處理信息量特別大、特別複雜的問題時,大腦就會陷入超載狀態,導致效率低下,或者不知道該如何著手處理。比如,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工科學科的人,突然打算自學編程,那麼在最初開始看書時,肯定會看到昏昏欲睡,大腦有一種疲憊感。
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深度思維。這種深度思維包括擁有較長的思維邏輯鏈條,能更深入的分析一個問題,也能突破單一視角的局限性,靈活切換看待問題的視角,並能從遠觀和宏觀的視角上理解事物。
那,我們如何培養這種深度思維呢?
第一方法:5Why思考法
Why也就是為什麼的意思。5Why思考法指的是針對一個問題要多問為什麼,這也是俗話所說的「打破砂鍋問到底」,直到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當然,5Why思考法,並不是嚴格要求連續問5個問題,問問題的次數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
並且,問的問題一定是有效問題,問問題時也儘可能避免帶入個人情緒,比如憤怒、悲傷的情緒,當一個人憤怒時,如領導面對犯錯的下屬,帶著憤怒情緒問問題,那麼所得到的答案也只會是情緒化的答案。
這是一個由果溯因的過程。
第二個方法:5So思考法
So,即所以。指的是,思考一個問題時,多用所以呢、然後呢、接下來怎樣呢這樣的詞語,直到得到有指導性的答案。
這是一個由某個現象推論到事實原因的過程,5Why思考法是一個向前追溯原因的方法,而5So思考法則是一個向後追尋結果的方法。
比如今年疫情的來襲使得口罩成為了剛需品,醫療行業吸引了很多關注。
然後呢?
一些醫療物品需求增大,比如口罩、測溫槍、消毒液。和疫苗相關的研究也會得到極大的重視。
然後呢?
相比其它行業,醫療這個行業有會較高的熱度,所以如果買入醫療的基金大概率上會賺一筆錢。
所以今年年初當醫療等基金大跌時,我入手了一些,至今持倉收益率已達到
了80%多。
當然,這可能還涉及到其它方面或更深度的考慮。任何事物,都可以使用深入問問題,或者由因溯果等方法去思考,從而找到有用的解決方案。
不管是5Why思考法,還是5So思考法,這只是一種技巧,也即相當於武功的招式,但是招式即便再多,如果沒有足夠的內功支撐,那麼其威力也是有限的。
而這種內功的培養要求我們掌握更多的常識和專業知識。掌握的常識和專業知識越多,那麼再結合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就能更深度地去思考問題,並且避免單一視角所導致的局限性。
當對大腦鍛鍊多了,那麼以後即便遇到信息量很大,很複雜的問題,也能保持思維能力,並從宏觀視角、遠觀視角等角度看待問題,從而找出有用且高效的解決方法。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更關於學習、思維的文章,可以關注我!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