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訊(記者魏娜 通訊員李雨生 聞期駿) 市場價幾百甚至上千元的品牌運動鞋,造假成本可能只有十幾二十元,甚至可能更低。為了巨大的利潤,不法分子大量囤貨,意圖在一些繁華街區魚目混珠,伺機攬財。27日,武漢市公安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分局宣布,成功打掉一售假團夥,現場繳獲大量某品牌運動服、鞋子,涉案金額達70餘萬人民幣。
11月初,市民羅先生在光谷一大型購物商場對面的廣場處,買了一雙名牌運動鞋,可穿了不到一個禮拜就脫膠了,羅先生想:「這是品牌鞋,怎麼質量這麼差?」他拿著鞋到攤位理論準備退貨,誰知該攤主不僅態度強硬,還聲稱鞋子為正品限量款,由於鞋子已被穿過,一旦退貨需支付一定比例折舊費用,否則不予退換。
本身就是鞋子的質量問題,自己反而還要承擔折舊費?經再三協商無果後,羅先生選擇了報警。接警後,民警前往調查,起初民警以為該攤點是購物商場的促銷攤位,經協調,該攤點工作人員同意為羅先生更換問題運動鞋。
可隨後幾天,光谷天地警務站接連接到多起報案,報案人都表示自己購買的鞋子或者衣服出現問題,在上門退貨時遭拒。民警發現事情不對勁,遂與分局經偵(內保)大隊聯合辦案。
經摸排調查,該攤位售賣的知名運動品牌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三分之一以上,有的趨近半價。由於暫時無法判定這些商品的真假,民警買了一雙運動鞋,並連同報案者手中的鞋,一同送往工商部門鑑定。鑑定結果出來了:均為假貨!
為找到該售假攤位的囤貨地點,經偵民警喬裝成一家公司的採購員,提出購置100餘雙運動鞋的「大訂單」,在協商好價格後,售貨員王某與喬裝民警約好在倉庫進行貨物交割。
25日上午,按照約定時間,經偵民警抵達「倉庫」。當王某打開倉庫門,拿出準備好的100餘雙運動鞋時,蹲守民警立即將其控制。
經清點,現場查獲和扣押該類品牌運動服901件,鞋子580雙,根據該倉庫留存的一本記帳本顯示,其已售商品和未銷售商品價值達到70餘萬人民幣。
通過進一步偵查,民警很快找到店主徐某,並將其抓獲。經審訊,徐某從外地一次性購得這些假貨後,便在光谷一大型商場前租賃了一塊空地,臨時搭建一折扣店開展經營活動,並請了王某及王某某當售貨員。
這些所謂的品牌衣服和鞋子,全部都是假貨,進貨價衣服僅為每件25元、鞋子每雙45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徐某等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