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譚林麗 通訊員 向東)日前,全國第五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驗收結果揭曉,我區獲評「優秀」等次。記者了解到,自今年2月我區成功入選改革試點地區以來,區民政局著力構建城市居家社區養老新格局、重塑農村居家社區養老新體系、培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新市場,有效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切實增強了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以來,我區大力實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工程,建設了11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129個社區養老服務站。通過民辦公助、公建民營等方式,實現品牌化、連鎖化、專業化服務居家社區養老;通過「機構、社區、居家三級聯動,中心帶站」的方式實現養老服務進社區到家庭全覆蓋,設置家庭養老床位開展居家嵌入式養老服務,建設大型醫養結合機構將機構的專業服務能力輻射到居家和社區。並以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為支撐,建設大數據云平臺實現養老服務信息化、智能化。啟動開發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地圖」,重點打造「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務、檔案管理」智能服務網絡,形成「一網覆蓋、一體服務」智慧居家社區養老格局,試點以來已服務居家社區老年人53.92萬人次。
同時,我區在每個鄉鎮布局1家養老服務中心,每個村依託村級公共服務設施設置單獨功能用房布局一個互助養老點,通過「整體規劃、分區安置、集中供養」打包運營28家鄉鎮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機構,實現主體和運營分離,利用特困人員供養機構帶動鎮鄉養老服務中心,在保障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的前提下,可收住農村高齡失能社會老人。採取「中心帶點」運營方式,由鎮鄉養老服務中心輸送服務到農村互助養老點、上門服務進家庭。
「我們還推進分級護理、應急處置等8項管理制度,建立中介機構績效評估、就醫『先墊後付』等4項保障機制,並在滿足老年人基本吃、穿、住、醫的基礎上,試點推出『積分互助養老』項目,發展90%能自理在院老人為機構兼職人員,參與照護其他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及拓展養殖、種植、維修等『院辦經濟』,實現互助雙贏。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機構也由原來的純公益性向兼顧社會化轉變,不僅服務範圍由機構延伸到農村家庭,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更加優質、專業、有溫度的養老服務。」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自豪地表示。
此外,為充分激發養老服務市場活力,我區還明確將每年1000餘萬元的兩項補貼(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照料護理補貼及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人養老服務補貼)分散發放方式改為集中購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並依託區智慧養老雲服務平臺將整合的1200餘萬元資金以購買電子消費劵的方式,按一定比例為有需求的高齡失能老人限額限次購買照護、助急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引導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消費習慣,培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消費市場。
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區已基本實現了「居住宜老、設施為老、活動便老、服務助老、和諧敬老」的「城鄉養老」階段性目標,順利通過民政部、財政部組織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成果驗收,並取得了98分的高分,獲得「優秀」等次。區民政局表示,接下來,他們將進一步對照試點要求,不斷強化設施建設、完善政策體系、推進資源整合、激發社會活力等,在「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上獲得新進展、取得新成效,以更好地滿足大多數老年人就近就便的養老服務願望。
【來源:萬州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