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貴自知。假如某人對你特別好,一定要弄清楚他到底想幹什麼。別因為別人的你好,就自我感覺很好,覺得是因為自己的長相好看,自己的氣質好,自己特別有才,然後自我膨脹。自我意識不強,結果可能會摔得很痛。宋美齡就是這類人。
出生在美國的宋美齡,在美國的確有一些社會關係,但還不是傳奇人物。總統1928年與宋美齡結婚,實際上是一場政治聯姻,想藉此與美國人結成同盟,但這並不是因為宋家在美國有多大影響,宋家只是一個中間人。
假如美國人覺得委員長沒有被利用,也不會因為宋美齡的關係而對他特別好;如果美國人認為委員長有利用價值,即使沒有宋美齡的關係,即使沒有宋美齡,也會有早晚的事。正是利益驅使,宋美齡才出現,讓委員長和美國人能夠提前接班,就這樣。
自從宋美齡與委員長結婚以後,美國也沒有立即對委員長特別友好,與他有特別的合作。事實上,在委員長與宋美齡結婚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對他們的幫助和支持都比德國和蘇聯多,而不是美國多。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確實與委員長的關係更為密切。在日本侵略者襲擊珍珠港後,美國不得不正式參戰。但是美國參戰後,仍然認為首要目標是要在歐洲戰場首先完全擊敗德國,穩定歐洲局勢,等到完全打敗德國,然後再轉過身,全力對付日本。
在歐洲戰場戰爭結束前,美國並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將大量兵力投入亞太地區。但是日本在亞太地區的擴張勢頭又開始了,所以美國希望在這個時候可以有人幫他們把日本拖下去,至少可以讓美國在未來反攻日本的時候還有盟友。在這個時候,亞洲還有能力持久抵抗日本的,就只有中國了。
因此,1943年,正在亞洲戰場上苦幹的委員長派宋美齡到美國與美國交往,羅斯福的接待標準很高,安排宋美齡四處講演,美國各界對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所起的作用也給予高度評價。美國媒體也是一連串誇耀宋美齡風華絕代,魅力無限。宋美齡也是義無反顧,從美國帶回了不少援軍。
這樣,宋美齡感到有點飄飄然,覺得是自己憑藉自己的魅力和氣質徵服了美國人,美國給了中國很多幫助。關於這一問題,委員長其實比宋美齡懂得更深更深。外長是個老江湖,一眼就看穿了美國此時最大的顧慮,他與日本交涉,因此他的要價也較高,美國人對他也很有禮貌,能滿足的儘量滿足。
一九四八年,國軍一敗千裡,敗局已定,委員長還不死,還覺得自己和國軍可以再救一救,便又派宋美齡出使美國,向美國請求援助,希望從美國借更多的錢,支持自己繼續打內戰。但是宋美齡這次去美國,美國各界反應很冷淡。宋美齡還想和上次一樣,在白宮多呆幾晚,杜魯門也不讓。
儘管宋美齡還在媒體上誇耀自己風華絕代,但同時也批評國軍無能,委員長的幹部腐敗,已經無可救藥了,美國不能再繼續在委員長這個無底洞裡搗亂了。此時,美國在亞洲的重點是管理日本,將日本作為東亞的核心利益,支持的焦點也集中在歐洲,委員長對中國的評價相對較低。
在抗戰時期、解放展初期與委員長合作之後,美國在對華政策上也分兩派,一派認為必須保住委員長,另一派則認為委員長已無可救藥,因此,美國仍打算另作打算。例如,有人就認為,要挽救中國,必須把委員長的位置換掉。雙方都有分歧,誰也不能說服誰,因此美國對委員長沒有任何的支持。
宋美齡並不死心,仍繼續在美國生活,希望有所收穫。然而,美國國內在對華政策上的共識遲遲未能形成,解放軍留給美國的時間越來越少。一九四九年,局勢急轉直下,委員長下野,李宗仁上臺,想劃江而治,也被一口咬定。國務總理已在安排調往臺灣的事宜,宋美齡仍在美國盤桓。直到委員長已轉入臺灣,宋美齡才笑著返回。
因此,宋美齡在美國受歡迎與否,不取決於宋美齡本人的美貌與氣質,穿著與穿著搭配,更不取決於她的英語口音是否標準的美式英語,完全取決於美國是否認為中國有被利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