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競相寬鬆下充沛資金流向何處?國際投資者稱青睞人民幣資產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全球央行競相寬鬆以應對漫天飛舞的黑天鵝之際,今年來頗具韌性的人民幣資產正獲得國際投資者進一步青睞。

新冠疫情蔓延,又逢石油價格戰驟然打響,引發風險資產拋售大潮,中國資產亦難以倖免,不過對比國際市場的「蹦極」行情,境內相對穩定的金融市場引人注目。彭博綜合採訪的摩根資管、瑞銀資管、百達資管、法巴銀行和富達國際基金等投資人士顯示,隨著美國重新邁向零利率,中國的政策空間更充裕,在人民幣相對穩定預期加持下,股債市均具有吸引力,特別是豐厚的中國和美國利差之下,將積極增持中國債券資產。

「我們認為對外國投資者來說,中國債券的收益率仍頗為豐厚,加上相對穩定的貨幣,現在是一個良好的進入時點,」百達資產管理公司大中華區債券業務主管Cary Yeung稱。他認為中國債券和其它資產相關性較低,對市場波動也較不敏感,都令國債和國開債的優勢仍在。

他指出,進口收縮、中短期出境旅遊的減少、以及中國和美國等發達市場利率分化的加大,都將支持人民幣穩定; 隨著美國開啟寬鬆周期,中國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空間更為寬裕,並且不會刺激人民幣貶值。他並表示,油價暴跌減輕了通脹的壓力,人行寬鬆力度或許不如美聯儲如此猛烈,但寬鬆周期有望持續更長時間,並推動債券收益率進一步下行。

瑞銀資管和摩根資管表示都在買進中國債券,貝萊德也計劃增持;瑞銀資管亞太固定收益主管Hayden Briscoe稱,「我們正在買進中國的在岸和離岸債券,」他指出,隨著美元承壓,中國央行料會努力將美元兌人民幣維持在6.95-7左右。「在全球避險的環境下,很多的波動率都在上升,但是人民幣具有不錯的韌性。」

他認為中國和美國國債利差將從現在開始壓縮,「下半年預計利差將壓縮到150個基點,如果情況變得更糟糕,預計會到100個基點。」

中國金融市場在經歷前幾年的深度調整和巨幅波動之後,在本輪國際市場動蕩之中,反而看似更加穩定。人民幣匯率去年受貿易戰刺激而「破7」,今年以來則在7元上下保持雙向波動,對一籃子匯率更是強勢攀升,彭博模擬的人民幣實時籃子指數周二已升至10個月高點的94.5, A股今年表現強於美股,對比下挫26%的標普500指數,上證綜指跌幅僅不到9%;國債市場上,中國和美國10年期國債利差落在約190個基點的逾六年高點附近。

債市長端建倉

隨著境內疫情放緩,中國金融市場近來的平穩運行也讓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儘管美聯儲自3月來兩度緊急降息150個基點,本周中國央行仍維持MLF利率不變,分析料未來政策將「小步慢跑」。

「中國的利率仍有空間走低,因為如果歐美限制旅行並將重心轉向控制疫情,中國的經濟前景料會惡化。」 安本標準投資組合經理Edmund Goh對彭博表示,他稱安本正在長端建倉,並且尋求進入亞洲中資美元債市場的機會。

摩根資管稱自疫情爆發以來就已經在增持中國債券,「我們會繼續關注政策性銀行債,這在短期內是不會改變的。」其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經理Jason Pang對彭博表示。

周一公布的中國經濟數據讓投資者大跌眼鏡,受到疫情衝擊,中國經濟遭遇了歷史性滑坡,1-2月的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同比降幅均遠超分析師預期。

法巴銀行和貝萊德都建議在債券長端增加倉位;貝萊德基金經理劉鑫傾向5年或以上的債券,法巴大中華區環球市場部主管孫鴻志稱,從交易角度出發,sell-off(拋售)之後就是比較好的增持窗口。

境外投資者在今年2月淨買入了至少755.6億元中國債券,創五個月來最多,核心品種為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截止2月末總持債規模達2.28萬億元。

上周五受國際美元流動性緊張等影響,分析師稱外資曾一度拋售國債,百達資管的Cary Yeung表示,中國債券市場上外資持有比例仍低,且中國經濟周期和全球其它經濟體的相關性較低,近期的賣壓並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

全球放水 A股具機遇

疫情衝擊下,中國領導人誓言既要徹底戰勝疫情,還要完成既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雖然經濟學家們已經紛紛下調對中國增速的預期,但投資者同時看到一些機遇。富達國際中國區股票投資主管周文群認為,經過快兩年的貿易戰準備,很多企業已做好應對措施,「全球股市大跌對中國企業的國際收購兼併反而是利好。」

「從資金面的角度,全球央行勢必加大放水力度,資金傾向於追逐成長性高的公司。中國、美國的高質量公司還是最有吸引力,其他市場有被邊緣化的風險。」周文群稱,並表示A股相對全球市場的吸引力更高,不過估值的分化會繼續加大,「我們會更謹慎的審視標的的『性價比』。」

豐盛金融集團資產管理部董事黃國英認為,中國股市表現強於外圍可能才剛剛開始,因為現在中國相對安全,且已開始正常化上班,受疫情影響相對小。

但疫情和油價雙重裹挾之下,國際環境日趨複雜,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副主席杜洋指出,投資者焦慮、恐慌之際肯定會撤離風險資產,中國資產也不例外。從更長期來看,中國在這次疫情中展現出來的治理能力,在經濟復甦之後也會增加國際投資者的配置信心。

相關焦點

  • 人民幣匯率有望重回6時代!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戴曼曼隨著全球流動性寬鬆,人民幣及人民幣資產大受青睞。人民幣資產價值凸顯,讓人民幣匯率在近日也氣勢如虹。7月7日,人民幣中間價報7.0310,上調353點,上一交易日中間價報7.0663,在岸人民幣上一交易日收報7.0330。7日早間,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升破7.00關口,一度升至6.9918。
  • 【中國那些事兒】外媒:看好中國經濟 全球萬億資金搶購中國資產
    外媒認為,2020年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全面爆發的年份,外資大量湧入中國市場,無論是股票還是債券等資產類別,都受到境外資金的青睞,中國經濟持續復甦是其資本市場吸引力增強的最主要原因。據英國《金融時報》12月13日報導,2020年,外國投資者搶購了價值逾1萬億元人民幣的中國股票和債券。以美元計算,中國滬深300指數今年上漲約27%,比標準普爾500指數高出逾13個百分點。
  • 諾亞控股夏春:全球資產何處避險?|上海會客廳
    不過,中國內地首家上市的獨立財富管理機構諾亞控股(紐交所代碼:NOAH)首席經濟學家夏春博士認為,這些事件並不會改變近期全球市場的走勢。「之所以如此,核心原因是疫情衝擊整個全球化布局下的生產和貿易,從而引發了泡沫資產的重新定價,市場被投資者強烈的避險情緒主導。」
  • 業內:人民幣資產或成全球「避風港」
    對於當前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稱,一是我國疫情防控措施成效顯著,復工復產統籌得當,確保經濟正常運行,提振了市場信心,給予匯率支撐;二是中國國債「入摩」以及3月有望納入富時羅素指數,均表明國際投資者仍看好中國資本市場。
  • 外媒:看好中國經濟 全球萬億資金搶購中國資產
    外媒認為,2020年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全面爆發的年份,外資大量湧入中國市場,無論是股票還是債券等資產類別,都受到境外資金的青睞,中國經濟持續復甦是其資本市場吸引力增強的最主要原因。   據英國《金融時報》12月13日報導,2020年,外國投資者搶購了價值逾1萬億元人民幣的中國股票和債券。以美元計算,中國滬深300指數今年上漲約27%,比標準普爾500指數高出逾13個百分點。
  • 徐良堆:後疫情時期應推動人民幣債券資產跨境應用
    安全資產的緊缺已開始對金融交易效率與成本產生影響,全球投資者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安全資產以彌補日益擴大的供需缺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研究1發現,量化寬鬆政策可以通過放鬆銀行資金約束、增加風險偏好、便利交易等多種渠道改善市場流動性,但央行增持某些證券會帶來這些證券的市場稀缺性,從而導致機構交易成本上升,間接降低市場流動性。
  • 人民幣資產為何成了「香餑餑」
    來源:中國新聞網人民幣資產為何成了「香餑餑」羅振軒中央結算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市的債券託管面額為27663.36億元,較10月末增長在全球市場經濟動能減弱疊加負利率環境下,具備較高收益和穩健屬性的中國債券「這邊風景獨好」,外資進場明顯提速。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國家深陷負利率泥沼,以歐洲國家為代表的全球負利率國債規模超過2016年,佔全球國債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另一方面,全球低利率環境下,全球投資者尋求投資回報的難度倍增,而相比海外債券市場,中國債券回報率相對較高,債券違約風險較低,投資價值凸顯,使得外資加碼中國債券更加順理成章。
  • 2020年人民幣將成為避險貨幣
    全球公認的「避險貨幣」主要有美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美元的避險屬性主要源於美國強大的政治、經濟和金融實力,瑞士法郎源於瑞士永久中立國地位和其對金融外匯市場採取的保護政策,日元則源於日本較強的經濟實力和長期實行的寬鬆貨幣政策環境,使其成為低息套利貨幣。一旦市場有風吹草動,地緣政治風險加劇,資金便流向上述三個國家。
  • 外媒:全球投資者繼續看好中國復甦
    原標題:外媒:全球投資者繼續看好中國復甦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導 據路透社倫敦/香港/新加坡11月4日報導,勢均力敵、結果難料的美國選舉讓一些假定拜登勝選的短期交易泡湯,但資金管理者說,無論誰獲勝,他們都會堅持押注於大量刺激措施、中國經濟反彈和綠色繁榮。
  • 人民幣或成全球避險貨幣
    在此情況下,美國仍然不管不顧大肆印鈔;因此,為了安全起見,2020年人民幣也將成為各大國際投資者避險的主要貨幣。美國赤字突破10000億美元,卻還將「印鈔」47000億!可以預見,未來美國將面臨著數萬億美元的「紅色帳單」,並且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擴大該國的資金缺口。此外,隨著美國頻繁地啟動印鈔機,「注水美元」的價值也會相對下降,為了安全起見,國際投資者開始紛紛加碼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大漲3000點,有望成為全球主要避險貨幣!
  • 在人民幣貶值情勢下 投資者該如何理財?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眾所周知,疫情以來美聯儲大幅降息,將美聯儲的利率幾乎降為零,開啟全球貨幣泛濫的閘門;同時國內央行為應對疫情也進行了三次降準,釋放了近2萬億元市場流動性,往後也就三、四季度可能還會降準,人民幣匯率也實質進入了下行通道
  • 年內暴漲154%投資者還能進場嗎
    幣圈從業者、行業專家等認為,疫情下的經濟衰退加上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機構投資者紛紛買入比特幣,這是此輪比特幣上漲的主因。那麼,投資人該如何看待這一波行情?一方面,比特幣的總量是有上限的,目前已產出的總量在1800萬枚左右;另一方面,比特幣的持倉籌碼本來就是高度集中的,早期入場的礦工和投資者持有大量的比特幣。因此,市場上實際流通的比特幣數量本就不是很多,傳統機構入場帶來的巨量資金及其帶動的市場熱情,很容易將比特幣的市場價格拉高。
  • 全球資本市場「過山車」,誰是最佳「寵兒」(大類資產)
    對於全球風險資產來說,2020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受新冠疫情衝擊,各國經濟遭受重創,3月,美股十天內「熔斷」四次,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至負區間,股、債、匯以及大宗商品市場持續震蕩。
  • 盤點不平凡的2020:寬鬆浪潮席捲全球,資本市場過山車,誰是全場最佳?
    受新冠疫情衝擊,各國經濟遭受重創,3月,美股十天內「熔斷」四次,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至負區間,大宗商品市場持續震蕩。 隨著各國央行無限量QE政策以及政府大規模財政刺激的起效,主要經濟體的資產價格在流動性和經濟復甦預期的驅動下逐步走出低谷。全球經濟及資本市場表示如何?哪些受青睞?一起來盤點。
  • 人民幣牛氣沖天、美股10天熔斷4次,2020全球資本市場坐上過山車
    隨著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起效,投資者對經濟復甦展露樂觀態度,風險資產和中國市場受到青睞。 」 記者 李曦子 來源 國際金融報 對於全球風險資產來說,2020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受新冠疫情衝擊,各國經濟遭受重創。
  • 出口表現強勢、資金流入提速 離岸人民幣一度站上6.50大關
    連續上漲6個月以後,在強勢出口表現和資金流入提速的合力推升下,進入12月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繼續上揚。昨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前期整理區間,盤中一度升穿6.50關口,最高報6.4983,連續創出2018年6月以來新高。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穩步走高,盤中最高觸及6.5198。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貨幣體系格局:美元的假笑,人民幣的微笑
    這種差異增強了中國對美元霸權的顛覆,投資者紛紛湧向中國境內資產,嘗試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甚至讓它再次成為儲備貨幣。 美元何時失去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已經被炒作和預測了多年。在人民幣走向國際之前,所有的炒作都是關於歐元將成為美元的繼任者。不過,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削弱支撐美元霸主地位的雙重力量:美國既是全球增長引擎,又是投資者在危機中的首選避風港。
  • 後疫情時代資產配置:投資者需要的股債匯市全方位預測及投資指南來...
    宜信財富消息:  今年上半年,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的擴散,使得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黑天鵝頻頻飛出。前有美股四次熔斷,後有WTI原油期貨一夜暴跌之負,當時間行至下半年,國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經濟逐漸回暖向好。
  • 徐高:全球再循環的資產價格含義
    (圖表 2)第三句、全球已入再循環。在國內依靠刺激政策實現內需復甦的同時,疫情之後的全球經濟已經走出了與過去十年很不一樣的態勢,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前的國際經濟格局正在重現。第五句、周期資產有機會。在過去十年政策所主導的國內經濟波動中,周期類資產(如周期股)投資呈現出越來越強的「政策博弈」特徵,難以給投資者提供持續穩定回報。對投資者來說,周期類資產難以長期持有,只能在預期政策會放鬆時買入,但又得在預期政策會收緊時賣掉。
  • 2021年的A股資金面:寬鬆不再 江水滔滔拍山而去
    但是相較於2020年,2021年風險環境將得到很大程度的緩和,隨著海外風險不確定性落地、市場風險偏好上升和全球經濟復甦趨勢明朗,我們預測2021年海外投資者配置A股相較2020年有望提升,基準情形下2021年北上淨流入規模在3000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