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時裝行業的碳排放量和對水資源的浪費與汙染,都是令其在可持續化議題中飽受詬病的原因。
根據哥本哈根時尚峰會與波士頓諮詢公司於 2017 年聯合發布的《時尚業脈搏》顯示,每年時尚行業產生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量的 4.3%,約 1.7 億噸,產生的固體垃圾數量佔全球總量的 4%,約 9200 萬噸。
從原材料來看,棉花作為衣服生產的主要原料,極其耗費水資源。據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生產一件棉質襯衫需要 2700 升水,相當於一個人兩年半的飲水量。同時紡織、印染環節可能會使用和排放大量有潛在危害的化學品,進而汙染水資源。
2020 年 1 月 28 日,丹麥哥本哈根時裝周正式對外發布了《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旨在鼓勵所有設計師採取行動保護自然環境。
按照計劃,日後參加哥本哈根時裝周的設計師們必須許諾不銷毀任何未售出的服飾,且在每年展出的作品裡使用至少 50% 經認證的可回收面料,以達到相關環保標準。
作為每年「四大」時裝周的前哨戰場,哥本哈根的優秀表率,為 2020 年的「可持續時尚」開了個好頭。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紐約、倫敦、米蘭、巴黎,從知名大牌到個人設計師品牌,時尚的環保之火逐漸蔓延,「四大」時裝周的表現也沒有讓我們失望。
即使紐約時裝周還沒有發布類似哥本哈根的綱領性文件,許多設計師已經自發地將可持續理念運用到了新系列的設計之中。
美國本土新銳設計師 Jonathan Cohen 的大秀現場古樸文藝,一直以來他都勇於嘗試新型環保面料。
在此次全新系列中,他設計的多件單品採用了環保時裝布料,如 Econyl 再生尼龍紗線,以及通過回收塑料瓶製成的 Repreve 再生纖維等。
往日溢價頗高的施華洛世奇水晶也被裝點於這一季的馬丁靴上,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水晶並非全新,而是設計師回收而來的,環保之餘更多了一份智慧。
Jonathan Cohen 2020 秋冬系列
Sies Marjan 的創意總監 Sander Lak 則與康奈爾大學合作研發植物染色印花技術,即直接碾碎植物,讓汁液進入面料,避免浪費與汙染。
此外,他還與荷蘭藝術家 Claudy Jongstra 合作,使用可持續羊毛;與視覺藝術家 Diana Scherer 一同探索,將植物根部製成定製面料。
Sies Marjan 2020 秋冬系列
華裔設計師 Phillip Lim 於時裝周期間採用了更環保簡約的「house party」形式替代以往的大秀,發布了 3.1 Phillip Lim 2020 秋冬系列。
在這一季中有 50% 的面料都採用了可持續面料,品牌堅信「環保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革新」。
3.1 Phillip Lim 2020 秋冬系列
Gabriela Hearst 的大秀則將紐約時裝周的可持續環保行動推向一個高潮,廢紙屑堆積成巨型方塊,成為了秀場背景,並貫穿於整個大秀。
整個秋冬系列全部採用回收材料製成,在變廢為寶的同時,呈現出簡約、優雅、實用的效果。例如,土耳其基裡姆地毯碎片拼接成了風衣和雙排扣外套;與烏拉圭非盈利組織 Manos del Uruguay 的工匠合作,將可回收開司米紗線手工製作成針織圍巾和披肩等。
Gabriela Hearst 2020 秋冬系列
Gabriela Hearst 在採訪中表示,我們需要在嚴峻的現實中,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進行商業活動。要帶著長久的眼光,製作獨特而可持續的服飾。
在倫敦時裝周期間,秀場外激進環保組織 Extinction Rebellion 的抗議活動令人無法忽視。抗議者們手持著標語牌和橫幅,上面寫著「地球高於利益(PLANT NOT PROFIT)」「改變就在此刻(CHANGE IS NOW)」等,簡潔而發人深省。
時裝周舉辦前夕,該組織還向英國時裝協會提交了一封倡議書,希望取消下一季的倫敦時裝周,不過這一倡議未被採納。
激進環保組織 Extinction Rebellion 的抗議活動現場
在環保人士的質疑與挑戰中,美國設計師 Tommy Hilfiger 攜手英國 F1 賽車手 Lewis Hamilton 和美國 R&B 歌手 H.E.R. 於泰特現代美術館共同推出了以環保為主題的膠囊系列。
自稱動物保護者與素食主義者的 Tommy Hilfiger,在這一系列中大量使用回收棉、有機棉、單寧和其他植物製成的面料等,可持續材質達到了 75%。
他在接受英國《獨立報》採訪時斷言,如果一個品牌在接下來兩三年內還沒有實現可持續發展,那它就將面臨破產。
倫敦時裝周秀場外的環保倡議標牌
另一個英國國寶級品牌 Mulberry 則借時裝周契機帶來了首款可持續理念手袋,這款簡約的託特包棄用了五金、襯裡、拋光和膠水等對環境有害的材質,由經環保認證的皮革打造而成。
Mulberry Portobello 手袋
除了傳統大牌,獨立設計師的行動也不可忽視。畢業於中央聖馬丁的 Matty Bovan 自登上倫敦時裝周以來,就選擇了旗幟分明的可持續環保立場,曾用廚房用具、塑料等垃圾打造出別具一格的誇張頭飾和裙裝。
這一季他回收利用了 Fiorucci 單寧、施華洛世奇水晶、Liberty 印花面料和芭比娃娃裙裝等多種材質,打造出抽象而富有創意的服飾系列。
Matty Bovan 2020 秋冬系列
另外,Bovan 一直崇尚當地小規模手工作坊的商業模式,這種回歸本土的逆全球化做法也為時尚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種思路。
堅持可持續理念已久的 Prada 在本次時裝周期間,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了品牌在環保面料上的重要突破。
全新複合面料採用回收塑料瓶的聚酯纖維製成,外層由義大利產的 New Life 紗線紡成,經全球回收標準認證,面料防水而完全不含碳,兼具了低碳性與功能性。
另外,Prada 使用的府綢面料採用 100% 可追溯的 Supima 有機棉製成,棉花中含有不可消除的「原產地指紋」,一經分析便可得到確切的原產地信息,讓原料生產途徑變得更加透明。
Prada 2020秋冬系列
除了因疫情臨時改為線上直播的 Giorgio Armani 大秀,在本屆米蘭時裝周上,Armani 集團旗下另一支線 Emporio Armani 的大秀也同樣值得關注。
「I am saying yes to recycling」 的口號與簡約的黑白風格設計相互呼應,Emporio Armani 第一場以可持續為主題的大秀就此誕生。
顯目的「R-EA」標誌被印在圓形小禮帽上,清晰直白地表達了 Armani 先生對於環保的支持態度。
Emporio Armani 2020秋冬系列
Marni 創意總監 Francesco Risso 則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為靈感,採用邊角餘料拼接而成整個系列的服飾。
Marni 2020秋冬系列
不過設計師本人並不願意將這一行為定義為可持續環保舉措。他說:「我們希望努力以一種更加自覺有意識的方式,把事情做得更好,讓 Marni 變成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事實上,我感興趣的是我們可以盡情享受使用剩餘的邊角料,發現過往的美。」
今年將秀場移師巴黎的 Stella McCartney,是可持續環保的忠實擁躉。自 2001 年起,Stella McCartney 就堅持零皮草、零真皮、零羽毛的設計理念。
這一季的作品中,她再一次採用了多個人造皮革設計,鼓勵人們「棄暗投明」,並在大秀謝幕時,請出穿著動物服飾的工作人員一起走秀,呼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Stella McCartney 2020 秋冬系列大秀現場
於 2017 年獲得 LVMH 青年設計師大獎的 Marine Serre 曾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多個短視頻,毫不避諱地用鏡頭語言介紹自己是如何利用二手衣物製作全新單品。
這次秋冬系列,Marine 表示有超過一半的作品都採用了回收面料;她還在服飾上表現出被燒焦的效果,包括品牌標誌性新月圖案,以表達對持續數月澳洲大火的痛心;
同時出現的口罩、面罩等元素,則讓人聯想起歐洲擴散的疫情,當代設計師的社會責任意識一目了然。
Marine Serre 2020 秋冬系列
作為時尚界一年兩次的頂級盛事,時裝周匯集了行業內最富有創意和最具權威性的聲音。
總體來看,「四大」時裝周的可持續發展舉措主要體現在原材料的使用和製衣工藝的技術革新上。
設計師們將可持續理念運用在設計中,從源頭上增加再生面料的使用,加大對廢棄衣物的二次利用,通過節約能源以減少碳排放量,一定程度上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思考與啟迪。
未來十年,越發突出的淡水短缺和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會讓其他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在這一大是大非面前,「可持續時尚」行動於時裝周內外都已刻不容緩。WWD
撰文Julia Zhu、張劍蕾
圖片來源WWD
封面圖以「環保」為主題的 Emporio Armani 2020 秋冬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