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氣乾燥,不少人發現自己的頭髮更容易掉。特別是留長頭髮的女性,每次洗頭、梳頭,看著一根根留不住的「煩惱絲」紛紛脫落,頭髮變得稀疏,更加發愁。對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番禺院區副主任中醫師鄭豔華解釋稱,秋冬氣候乾燥,確實相對更容易掉頭髮。特別是氣血虧虛的產婦,還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步入中年睡眠不好的人群也掉發較多。
有什麼辦法能留住一頭青絲嗎?有人頻頻換洗髮水,但似乎效果也不明顯,還有什麼招嗎?鄭豔華指出,跟病變引起或受藥物(如化療藥)影響出現的不正常脫髮相比,有些掉發屬於生理現象,其實不必太過擔心。
秋冬季相對更易掉發
鄭豔華指出,一般認為,正常人約有10萬根頭髮,每天掉落的頭髮在100根以內均屬生理性掉發,不必緊張。因為頭發生長是一個循環反覆、周期性的過程,每根頭發生長一段時間後都會進入退行期,繼而毛根萎縮,進入休止期,引起掉發。
產後掉發也無須太緊張
鄭豔華指出,產後掉發也是一種生理現象,鬚髮的生長與血氣的旺盛與虧虛有關。一般認為產後由於產前母體氣血虧耗,產後需產乳及餵養嬰兒,容易導致母體的氣血虧虛,血不能上至巔頂濡養毛根,毛根乾涸,致發虛脫落。而斷哺之後,多注意調理,血氣足了,發量也會逐漸增多。一般在產後3-7個月左右出現,6-9個月會自行好轉,最長不超過1年,一般可以自愈,所以無須過分緊張及特別治療。
中年發量減少,可幹預不必擔心
她認為,女性35歲左右,男性40歲左右,頭髮開始有所減少,只要不是太過,也是符合正常生理規律的表現,無須過度緊張。不過,她提醒,不良的情緒對掉發也有不良的影響。所以,要避免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以免影響睡眠,導致肝腎氣血虧虛,或加重掉發。
緩解掉發要做好五點
對於生理性的掉發,鄭豔華建議,日常做好以下幾點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減少掉發。
休息充足。中醫認為,失眠、焦慮緊張、過度疲勞不利於氣血的生成,均可導致脫髮。因此,日常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放鬆心情,並適當進行體育活動,均有助於頭發生長。
少食煎炸食物。日常飲食嗜肥膩、煎炸、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導致脾胃溼熱,致使頭面油膩而脫髮。而均衡的營養有助於生發,可適當補充杏仁、貝類、牛排、豆類、雞蛋、奶製品、柑橘等。
減少紫外線照射。減少燙髮和染髮,遊泳時最好戴遊泳帽,避免池水直接傷發。
適度洗髮。次數不宜過多,每周2-3次為宜。洗髮時水溫不要太熱,最好38℃左右,以舒適為主,太熱容易損失毛小皮。洗完頭後,最好用吹風機,溫度調成中檔,按照從髮根到發梢的順序吹乾,吹乾髮根是關鍵。
重視梳頭。梳頭要避免過度牽拉壓迫頭皮。留長髮的女性在洗頭髮前可先梳理頭髮,梳順了頭髮可避免洗髮時頭髮打結傷發。
專家推薦 兩款食療驗方
固發、生發,鄭豔華支招,不妨試試以下食療方。
◆黑豆蓮藕雞湯——補腎固發
材料:黑豆75克,蓮藕250克,老母雞半隻,紅棗4顆,生薑5克,精鹽適量。
做法:將黑豆放入鐵鍋中幹炒至豆衣裂開,再用清水洗淨,晾乾備用;老母雞宰殺去毛及內臟和雞油,洗淨備用;蓮藕、紅棗、生薑分別洗淨、蓮藕切成塊,紅棗去核,生薑刮皮切片,備用;取湯鍋加清水適量,用旺火煮沸,加入黑豆、老母雞、蓮藕、紅棗和生薑,改用中火繼續燉約3個小時,加入精鹽適量即可。
◆川芎核桃飲——補血生發
材料:川芎5克,制首烏20克,核桃30克。
做法:川芎、制首烏、核桃洗淨,曬乾、搗碎,放入鍋中煎湯代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