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問年齡,咱們都是通過直接到的數字回答,比如今年二十多了,或者直接說具體年齡,今天二十八了。而在古代,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女子的稱呼卻別有一番韻味,如「金釵之年」、「豆蔻年華」、「碧玉年華」與「桃李年華」等。這些詞語,分別指的是多少歲的女子呢?咱們一起看一下。
一、金釵之年金釵之年一般是指女子十二歲的年紀。在古代,女孩子到了十二歲的年紀要戴釵,所以後來金釵就成了女孩年紀的代稱,金釵之年也特指女子十二歲。
因為在古代,女子出嫁得比較早,一般在及笄之後就開始嫁人,所以在正式出嫁前,就得先找好婆家。後來,金釵之年是指代女子十二歲的年紀就一直被後世沿用。
二、豆蔻年華豆蔻年華泛指十三四歲的少女。豆蔻原本是一種植物,唐代詩人杜牧有《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擬體態輕盈、芳齡十三的少女。再加上「年華」二字,更清楚點明了這個令人喜愛,亭亭玉立,含苞待放的年齡段。
三、及笄(jí jī)之年笄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之年即年滿15歲的女子。
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禮記·內則》:「女子許嫁,……十有五年而笄。」因此,及笄之年,也是指女子出嫁的年齡。
四、破瓜年華、碧玉年華碧玉年華、破瓜之年指的是女子16歲。碧玉年華也叫碧玉之年,是古代人們對16歲年輕女子的稱呼。碧玉年華出自唐李群玉的《醉後贈馮姬》詩:「桂影淺拂梁家燻,瓜字處分碧玉年。」
古代二八年華也是指的16歲,也叫破瓜之年。「破瓜」是因為「瓜」字在隸書及南北朝的魏碑體中,可拆開成二個八字,二八一十六,故當時人們以破瓜表示女子芳齡。
五、桃李年華桃李年華是女子20歲的代稱,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出自明徐謂《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清姚鼐《旌表貞節大姊六十壽序》:「吾嘗閱歸熙甫作《顧文康之女壽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豔陽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風霜之撡。」
六、花信年華花信年華指女子24歲,花信,花開時期。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出自宋範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霜」。
在我國古代對每個年齡段的女子都有不同的稱呼,而花信之華就是特指古代女子二十四歲,二十四歲正是女子最為嬌豔的時候,指的就是女子貌美如花的年齡。
總之,古代人在年齡的稱呼上特別講究,對年齡的稱謂有非常多種,可以說是每個年齡段都有著不同的稱呼,以上是古人對青年女性的常用稱呼,各位看官,您還知道哪些,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