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e」這個詞在最近的sneaker圈內著實流行,因為耐克「純白當道」的主題,將11年前的Air Jordan 4純白「Pure Money」配色成為熱門,在紛繁複雜的鞋圈內,純粹的東西有限,雜質太多,所以純白才會顯得那麼突出,甚至突兀。
在「pure money」之前,能讓我們立馬想到的pure詞鞋款必須是adidas的PureBoost了,較之pure money是鞋子暱稱所不同的是,PureBoost是一雙跑鞋的正統的鞋名,從2015年第一款PureBoost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三個年頭了。在今年,Pure Boost的2017年版再次襲來。
回顧Boost系列跑鞋的歷史,2013年第一雙Energy Boost跑鞋誕生,當時即運用了全掌Boost,後來像前後掌間隔Boost,單獨後掌或單獨前掌Boost的跑鞋也相繼登場。但讓跑鞋愛好者最青睞的顯然是全掌並加厚的Boost,現在加厚Boost也成了潮人們熱愛的代步鞋,但第一雙大密度Boost跑鞋則是2015年冬季出爐的第一代Pure Boost,當時已經第一代Ultra Boost也誕生了,可對比Pure Boost,還是後者的Boost厚度與密度更大。
後來Ultra Boost演變成Uncaged形態,取消了兩側的三條槓,但在這種設計之前,Pure Boost早已採納,毫無束縛,極度純粹。究竟這雙已久經考驗的跑鞋2017年版本表現如何,請看Sneakerhead的開箱評測。
鞋盒還是Boost系列跑鞋標準盒,白黃交織的斑馬線,一側是「BOOST」跨邊的醒目設計。鞋沒出殼前,拿著鞋盒掂分量時就感到很輕質。
後跟角度看鞋,Pure Boost並沒有採用「襪套」技術,而Boost的厚度佔了整體高度的1/3之多,真的算很厚實了。沒有多餘設計與車縫,僅用了2根線縫合完畢。
Pure Boost鞋型是偏狹長且鞋頭上翹的,但又兼顧了寬大的前掌。整鞋面以Primeknit織起,one piece的設計風格。
已經很成熟的Primeknit是所有當今KNIT屬性的科技中密度算大的,這使得鞋面在沒有支撐的情況下保持很高強的密度。
摺疊式的鞋舌是這雙鞋最大的亮點,讓使用者在跑步過程中不會因為鞋舌的移動而印象運動時的感覺,加上Primeknit本身柔順,所以能避免不適感。
雙腳與Boost在鞋內幾乎是「零距離」接觸,無縫銜接情況下帶來的是腳對科技最明顯的觸感,這一點Pure Boost做的是很極致的。
為了達到輕質,簡易的效果,所以後跟也只是用一塊橡膠做了支撐輔助,而非TPU,儘可能將鞋的重量減輕。
總結
從外觀上看,Pure Boost為了達到純粹跑鞋效果,省去了許多多餘的設計,因此許多細節都不是為了美化外觀而設立的。從做工上看,因為用料簡潔,細節不多,使得在製作上幾乎沒有難點。感受Boost的軟彈,輕柔鞋面的質感,Pure Boost是極佳選擇,而且性價比很高。
往期回顧
(點擊圖片進行查看)
鞋頭開箱|Air Jordan 1 OG Royal Blue
未入先知|和 New Balance 聯名過最多次的它,這次的作品有點酷。
未入先知|關於KD10,你知道的和你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