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衛軍(南通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作為一種繪畫手段,水粉畫法歷史悠久。這從中外古代石窟、寺院的壁畫中可以得到大量佐證。作為一個畫種,水粉畫則是近代藝術的產物。目前可知,歐洲大陸最早運用水粉作畫的是15至16世紀的德國畫家丟勒。但直到18世紀,水粉畫才在英國逐漸發展完善。
不過,在西方,「水粉」往往被當做「水彩」綜合表現手段之一,不太被看做獨立的畫種,因而也不太受到重視。反倒是傳入中國之後,水粉畫獲得了蓬勃發展。
究其原因,主要是水粉畫符合了中國人的審美趣味和實用性需求。作為宣傳畫的水粉畫曾大放異彩,成為人們最常見到的一種繪畫形式。不過,一段時期以來,水粉畫在我國的發展稍顯沉寂。一方面,水粉畫有時被人們貼上了「宣傳畫」「藝考科目」的標籤,有的人戴著有色眼鏡來審視水粉畫,仿佛它的藝術性就是不高的。另一方面,一些人的水粉畫創作觀念比較落後,技法比較陳舊,造成作品也是千篇一律,沒有創新性。
水粉畫的創作需要藝術精神。繪畫作品的藝術品位高低,往往取決於畫面所呈現出的精神。現代藝術理論家康丁斯基說,「藝術的表達在於它的直接的精神性傳遞」。古今中外的藝術家,往往通過藝術作品來反映出他們的精神追求,透過真、善、美的內容來表達作品的藝術精神。這裡的「真」,是指藝術表達的真實性。「善」是指作品顯示出的積極向上精神指引,它給觀者以善的價值導向。「美」訴諸人類的心理和感觀。藝術家通過作品表達形式與主題的和諧統一,從而達到真善美的傳遞。
著名畫家袁運甫的水粉畫《大晴天》,描繪的是農村的一角,晴朗的天氣,畫面正中曬著被單,兩塊大紅的被單特別醒目,草垛旁雞在悠閒地覓食,畫面明亮而光感極強,作品中畫家竭力捕捉生活中的陽光、空氣、感情,巧妙地表達了對真善美的追求。水粉畫創作要有真切的社會感知,要注入畫家的使命感,呈現出人文關懷,這樣的作品才具有完備的藝術精神。
大晴天 袁運甫/繪
水粉畫要有自身的藝術語言特徵。作品的語言符號包括線條、形體、結構、色彩、肌理、空間、筆觸、透視等,繪畫藝術語言是形式與內容的綜合體現。不同的藝術語言傳遞出不同的藝術感受,有的是活潑的、有的是寧靜的、有的是激烈的、有的是莊重的,我們在表現自然生活時,應該追求藝術語言的豐富多變。把藝術家真摯的內在語言表達出來。水粉畫具有飽和豐富的色彩,對形體結構的刻畫則稍弱。水粉畫擅長於寫意,密實的筆觸則不太擅長。著名美術家王鏞就提出水粉畫「色重於形,疏勝於密」,道出了水粉畫藝術語言特徵所在。中國的水粉畫要在繪畫技法上更新,就需要畫家把握好水粉畫的藝術語言特徵,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
水粉畫要符合當代社會人們的審美經驗。著名畫家林風眠的水粉畫《蓮花仕女》,是中西藝術的完美融合,作品既有中國的傳統韻味,又有現代繪畫精神,他創造出獨特的藝術語言,作品意蘊深遠,讓人回味無窮。現在的很多水粉畫作品,難以引起人們的共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作品內容陳舊,沒有時代特色;技法落後,沒有中國韻味。
水粉畫家要有紮實的基本功。畫出高品質的水粉畫並不容易。首先,雖說水粉畫可以像油畫一樣覆蓋,但覆蓋多了,會失去水粉畫固有的膠質感,畫面就會顯得拘泥,幹後顏色會開裂。其次,水粉畫的乾濕變化,溼時顏色深沉,幹後顏色出現粉的現象,畫家如沒有調色的提前量,色彩間就難以自然銜接,而出現色彩斑駁的現象,但這種局限性正可以讓水粉畫家朝著更為廣闊的繪畫空間去探索。
十九世紀德國現實主義畫家門採爾的水粉畫作品《在啤酒花園》,作品描繪兩側面中年男子,人物造型準確,形象生動,色彩豐富,可與他的油畫媲美,可見畫家有著深厚而紮實的基本功,給觀者以極大的震撼力。當前,國內水粉畫創作隊伍基本功的水平還要進一步提高,許多作品平淡、膚淺,畫面不深刻,缺少衝擊力,讓觀眾與作品產生不了內在的共鳴,有的作品模仿的元素很多,這些都是水粉畫創作水平進步緩慢的原因。水粉畫的創作中還存在色彩關係錯誤的問題,這也是困擾許多創作者的基礎問題,他們對色彩這門學問還沒深入地研究過,如色彩的視覺、色彩的表現特徵、繪畫色彩、色彩的對比關係等。作為一位色彩畫家,必須把色彩這門學科梳理清晰、理解透徹。有的畫家對人物的基本造型不太嚴謹,特別是人體解剖,人物手和腳基本結構理解不到位,致使作品缺失了原有的感染力。
在當下中國文化藝術發展的大背景下,現當代藝術的多元融合發展,是水粉畫發展的溫床。畫種跨界的融合能使水粉畫吸收到「高能」的營養。水粉畫家要從自己的「內功」開始練起,提高作品的精神性,彰顯水粉畫自身整體的藝術語言特徵,增強水粉畫與當代社會人們的藝術審美經驗的關聯性,提升水粉畫家的基本功水平。只要我們掌握好水粉畫自身的特點,融入中國傳統審美和傳統繪畫的特色,展現時代主題,體現中國風格,就一定會將水粉畫更加發揚光大。林風眠、袁運甫等前輩畫家,用他們中西合璧、兼容並蓄的藝術作品,已經為我們做出了輝煌的榜樣。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06日 16版)
責任編輯:王江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