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納米級反應器,可將CO轉為乙酸

2021-01-13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科學家開發納米級反應器,可將CO轉為乙酸

cnBeta.COM 發表於 2021-01-12 16:04:27

萊斯大學的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新的反應器,可以將一氧化碳轉化為乙酸。利用微小的銅立方體作為催化劑,該裝置比較簡單,可以長時間運行,讓不需要的廢氣變成工業上有用的產品。

一氧化碳通常是工業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雖然它不是大氣中直接的溫室氣體,但它可能是一種室內或城市空氣汙染物,在較高的濃度下對人體健康有害。

在新研究中,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將這種潛在的危險廢品變成有價值的東西。乙酸被用於醋等食品以及一系列工業過程和產品中,作為防腐劑、溶劑等。在之前團隊用於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酸的裝置基礎上,新的反應器將一氧化碳轉換為乙酸。

「我們正在將產品從一碳化合物甲酸升級,這更具挑戰性,」該研究的作者王浩天(音譯)說。「人們傳統上是在液體電解質中生產醋酸,但他們仍然存在性能低下以及產品與電解質分離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電解質是固體的。它與由納米級銅立方體組成的催化劑相互作用,這些銅立方體經過精心設計,表面有波紋,有助於打破某些碳氧鍵,將氣體轉化為所需產品。

「有時銅會沿著兩種不同的途徑產生化學物質,」王浩天說。「它可以將一氧化碳轉化為乙酸和醇。我們設計了以一個面為主的銅立方體,可以幫助這種碳-碳耦合,其邊緣可以引導碳-碳耦合向乙酸而不是其他產品。」

去離子水通過管道進入反應器,在那裡與醋酸混合,產生可用的溶液。剩餘的氣體以氧氣的形式排放出來。

在實驗室測試中,該裝置連續運行150小時,產生的溶液中醋酸含量高達2%--即使與食醋4%的醋酸含量相比,也是一種微弱的溶液,但足夠有用。酸成分本身的純度高達98%。該團隊表示,為了使該系統具有可擴展性,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改進該系統,包括使其更穩定、更節能。

該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
責編AJX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通過納米反應器的電催化效應構建高性能的鋰硫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05T7組)劉健研究員團隊與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DNL21T3)吳忠帥研究員團隊通過分子水平的設計,開發了一種Fe1-xS修飾的納米反應器
  • 科學家開發全新納米工程水泥 可用於密封厚度僅為120微米的縫隙
    科學家開發全新納米工程水泥 可用於密封厚度僅為120微米的縫隙 來源:cnBeta.com • 2020-12-15 17:32:23
  • 科學家研發可在癌細胞內釋放藥物的納米顆粒
    打開APP 科學家研發可在癌細胞內釋放藥物的納米顆粒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2-22 14:34:24 為此,慕尼黑大學(LMU)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了一種納米顆粒,它可以選擇性地在腫瘤內部釋放藥物,而與此同時在健康細胞中安全地將藥物鎖起來。 目前,放療和化療是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但任何有過這種經歷的人都會表示,這不是一個愉快的治療過程。這種療法會讓健康的細胞也受到影響,這會導致人感到噁心和疼痛。
  • 13種厭氧生物反應器原理與結構圖!
    ,於20世紀90年代初由荷蘭Wageingen農業大學的Lettinga等人率先開發的。,開發和研製的一種新型高效的厭氧生物處理裝置。其特點是:反應器內置豎嚮導流板,將反應器分隔成幾個串聯的反應室,每個反應室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上流式汙泥床系統,其中的汙泥以顆粒化形式或絮狀形式存在。水流由導流板引導上下折流前進,逐個通過反應室內的汙泥床層,進水中的底物與微生物充分接觸而得以降解去除。當廢水通過ABR時,要自下而上流動,在流動過程中與汙泥多次接觸,大大提高了反應器的容積利用率,可省去三相分離器。結構形式見下圖。
  • 科學家創造可重複使用的海綿 可有效吸收溢油
    然而現在,科學家們卻創造出了一種可以反覆使用的吸油海綿。這種海綿由伊利諾州西北大學領導的團隊開發的,實際的海綿本身和其他海綿很像。秘密在於在其上塗上一層薄薄的塗層,被稱為OHM(親油疏水磁性)納米複合漿料,它是由磁性納米結構組成的。這種基質具有親油性和疏水性,這意味著(分別)它能吸引油和排斥水。
  • 【行業動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低成本聚氨酯海綿,可用於清理漏油
    【行業動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低成本聚氨酯海綿,可用於清理漏油 2020-06-07 0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UASB厭氧反應器的原理及特點
    升流式厭氧汙泥床(UASB)反應器是由Lettinga在七十年代開發的。廢水被儘可能均勻的引入到UASB厭氧反應器的底部,汙水向上通過包含顆粒汙泥或絮狀汙泥的汙泥床。厭氧反應發生在廢水與汙泥顆粒的接觸過程,反應產生的沼氣引起了內部的循環。附著和沒有附著在汙泥上的沼氣向反應器頂部上升,碰擊到三相分離器氣體發射板,引起附著氣泡的汙泥絮體脫氣。氣泡釋放後汙泥顆粒將沉澱到汙泥床的表面,氣體被收集到反應器頂部的三相分離器的集氣室。一些汙泥顆粒會經過分離器縫隙進入沉澱區。
  • 【復材資訊】研究人員將廢塑料轉化為電線用碳納米管,可用於住宅和...
    【復材資訊】研究人員將廢塑料轉化為電線用碳納米管,可用於住宅和工業建築 2020-12-1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曙光:科學家開發出共價蛋白藥物平臺
    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曙光:科學家開發出共價蛋白藥物平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4 15:03:42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王磊、南方醫科大學徐洋、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王謙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個新型共價蛋白藥物平臺
  • 人類有可能在2045年實現永生,科學家:納米機器人將代替人體
    人類有可能在2045年實現永生,科學家:納米機器人將代替人體人類對於永生的追求,從古至今,從未停止,古代的貴族們,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去尋求所謂的長生藥,但是顯然,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而我們現代人呢?而如今,世界上很多的科學家,都開始致力於永生的研究話題,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位科學家也是如此,這就是美國的著名科學家庫茲韋爾,這個人還是真的比較了不起的,先後獲得了大量的榮譽,也發明了大量有益於人類的產物,在目前處於全球科技前沿的人工智慧領域,有著非常高的成就。
  • 【綜述】微流控晶片反應器:從簡單到智能
    在此背景下,微流控晶片反應器(microfluidic reactor,microreactor)應運而生,並以其獨特優勢,在合成方法學、藥物篩選以及大規模應用等諸多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Merits and trends in chemical synthesis」的邀請綜述,系統討論了微晶片反應器中的化學過程,並闡述了「晶片上的化學合成」由單晶片反應器向模塊化集成系統的發展邏輯與趨勢。作者結合其在微流控晶片可控組裝納米顆粒及抗腫瘤藥物篩選的研究基礎(Angew. Chem., Int.
  • 科學家:正在開發量子X射線顯微鏡
    美國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現在開始在國家同步加速器光源II(NSLS-II)上構建量子增強X射線顯微鏡。這種突破性的顯微鏡將使研究人員能夠對生物分子進行前所未有的成像。如圖所示「幻影成像」研究技術中,科學家將X射線束(由粉紅色的粗線表示)分成兩個糾纏的光子流(粉紅色的細線)。這些光子流中只有一個流過科學樣本(由實心圓表示),但是兩者都收集信息。通過分離光束,所研究的樣品僅暴露於X射線劑量的一小部分。
  • 【生物】「分子光刻」,可編程DNA,3D無機納米
    傳統的製造工具(如光刻)僅限於一維1D和二維2D納米結構,如超導線和薄膜。 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哥倫比亞大學、和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個途徑,可通過指定的組織製造3D超導納米體系結構。該研究成果論文,題為:「DNA組裝的超導3D納米級架構」,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如子彈一樣:科學家打造出能從裡面加熱並摧毀癌細胞的納米粒子
    據外媒報導,微小的納米級材料有著獨特的特性,科學家們正在尋找一種利用這些特性的方法--瞄準不同種類的癌細胞。
  • UASB厭氧反應器的設計
    格柵和沉砂池的目的是去除粗大固體物和無機的可沉固體,這對對於保護各種類型厭氧反應器的布水管免於堵塞是必需的。當汙水中含有砂礫時,例如以薯幹為原料的釀酒廢水,怎麼強調去除砂礫的重要性也不過分。不可生物降解的固體,在厭氧反應器內積累會佔據大量的池容,反應器池容的不斷減少最終將導致系統完全失效。
  • 納米級混合密封固化劑的特點是什麼
    隨著我國教育科研項目管理信息技術的發展,混凝土結構進行密封固化劑材料的開發也在不斷提高學習進步。縱觀世界上很多不同種類的混凝土結構密封養護劑,要問誰能代表中國養護材料行業的高端服務水平,我覺得答案應該是納米級的混凝土密封養護劑。
  • 3D列印珊瑚,生物反應器促進微藻生產生物燃料
    目前,有兩種主要的藻類設計方法:通過室外人工「池塘」或通過封閉的「光生物反應器」(通常是透明管或袋)進行。兩者都有問題。儘管開放式池塘的大小足以進行工業生產,但很難控制池塘的溫度,並且水很容易感染有害細菌。室內光生物反應器降低了這兩種風險,但是很少有設計可用於工業生產。在這兩種類型中,光合作用微藻隨著它們的生長而開始阻擋光。
  • 昆蟲身上發現一種天然的拒水納米結構:可啟發設計防水塗料、抗病毒...
    昆蟲身上發現一種天然的拒水納米結構:可啟發設計防水塗料、抗病毒面罩  Evelyn Zhang • 2020-07-20
  • 科學家在一張納米板上裝上兩種共催化劑,實現更好的水淨化效果
    由美國能源部(DOE)科學辦公室、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耶魯大學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合作,設計並測試了一種新的二維(2-D)催化劑,該催化劑可用於改善使用雙氧水的水淨化。雖然用過氧化氫處理水是環保的,但驅動它的二維化學過程的效率並不高。
  • 【突破】韓國科學家開發新電池 充電比速度比鋰電池快100倍!
    近日,韓國科學、ICT、未來規劃部對外宣稱,一支由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成功開發出新的混合能源存儲技術,它的充電速度比常規蓄電池快很多。韓國科學家開發出可以替代鋰電池的新電池  科學、ICT、未來規劃部表示:「新的混合能源存儲技術將鋰電池的優點和和超級電容器的優點結合在一起,它的能量密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