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通過納米反應器的電催化效應構建高性能的鋰硫電池

2020-12-13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05T7組)劉健研究員團隊與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DNL21T3)吳忠帥研究員團隊通過分子水平的設計,開發了一種Fe1-xS修飾的納米反應器,並將其應用於鋰硫電池正極,獲得了優異的多硫化物催化活性和循環穩定性。

鋰硫電池具有較高的理論能量密度(2600 Wh/kg)和理論比容量(1675 mAh/g),被認為是一種有廣闊應用前景的高比能電池。但由於在充放電過程中硫的轉化反應動力學慢,導致硫的利用率不高、穿梭效應嚴重等問題,使得鋰硫電池的容量偏低,循環穩定性差,大大限制了鋰硫電池的實際應用。因此,如何合理設計電催化體系,在高載硫的條件下,高效穩定地實現多硫化物的催化轉化,提高鋰硫電池的容量和壽命,是目前鋰硫電池應用發展的瓶頸之一。

該研究團隊從分子水平的設計角度出發,合理地設計出一種電催化劑Fe1-xS顆粒修飾的碳球納米反應器,並將其應用於鋰硫電池的正極,成功構建了高催化活性、高硫載量的硫正極複合材料。該納米反應器質量密度低,孔隙率高,具有高度分散的電催化劑,顯著提高了對多硫化物的吸附催化轉化能力。在0.5 C的電流密度條件下,容量保持1070 mAh/g循環200圈幾乎沒有衰減。這種納米反應器結構的設計策略為研究納米空間中的離子遷移擴散,構建高容量、長循環壽命的金屬硫電池提供了新的思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等研製出中空碳球負載Co單原子催化劑用於Li-Se電池正極...
    該反應器作為鋰-硒電池正極,表現出較高的放電容量、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環穩定性,其庫侖效率接近100%,為金屬-硫族電池(MCB)電極的設計提供新思路。  劉健團隊長期致力於深入研究微/納米反應器中的催化基礎理論,實現活性組分在納米反應器中的精準定位。
  • 大連化物所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新型納米鈷多孔碳宿主材料,為新型鋰硫電池正極材料提供思路
    其中,鋰硫電池作為一種多電子反應的鋰離子電池,其能量密度(2600Wh/kg)和價格優勢遠遠高於目前的磷酸鐵鋰和鈷酸鋰等商用電池,因此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是,鋰硫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如單質硫的導電性差、中間產物多硫化物具有穿梭效應、充放電過程中產生體積膨脹等。
  • 3D列印V8C7-VO2雙功能框架同步管理多硫化物和穩定鋰負極
    基於硫單質正極和鋰金屬負極的鋰硫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環境友好等優勢,被視為二次電池領域中的研究前沿和熱點之一。然而,硫正極緩慢的反應動力學和穿梭效應以及鋰負極枝晶的不可控生長嚴重影響了鋰硫電池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問題,制約了其實用化進程。近年來,同步管理多硫化物和抑制鋰枝晶生長的策略被認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策略。然而,高性能鋰硫電池仍然受困於缺乏兼具雙功能材料的設計和實用化器件製備工藝的開發。
  • 遼寧大連化物所實現光催化生物質轉化制甲醇和合成氣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王峰研究員團隊創新性地利用光催化的方法,實現了室溫條件下生物質裂解製備甲醇和合成氣。在紫外光激發的條件下,以二氧化鈦納米棒負載的銅為光催化劑,甘油等多元醇和葡萄糖等糖在室溫下即可生成甲醇和合成氣。
  • SKI將量產高鎳9系動力電池;日本3DOM研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04 日本3DOM研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外媒消息,日本初創企業3DOM公司研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其目標2022年前實現商業化。該公司介紹,其鋰金屬電池電量是同等重量鋰離子電池的兩倍,電池可以延長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
  • 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進展
    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建明教授聯合南方科技大學李順研究員、張作泰教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Xu Li研究員受邀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上發表以「Recent Advances of Ferro-,Piezo-,and PyroelectricNanomaterials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為題的綜述文章,系統地總結了近年來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代表性成果
  • 電池級DMC價格創歷史新高!大連化物所研發出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用...
    【編者按】電解液周報,系電池網(微號:mybattery)推出電解液資訊類周報(每周二推出,歸屬「電池智庫」欄目),旨在通過更具價值的數據、報告或資訊等給行業帶來更加客觀的認知和分析,給實業製造以不同的視角和思維,同時我們將根據讀者、行業、公司需求推出深度研究與項目對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合適資本推動中國電解液行業的商業化應用進程。
  • 「鋰知道」鋰氧電池和碘有什麼關係?
    鋰氧電池中,放電產物的分解需要有效的催化劑來推動,但是傳統的固體催化劑在循環幾十圈之後就會被副產物覆蓋,失去活性。氧化還原介體(redox mediators,RM)溶解在電解液中可以作為液相催化劑來持續地催化放電產物分解,顯著降低充電過電位,提高能量效率。
  • 大連化物所開發出全pH範圍內本徵缺陷結構的二維析氧催化劑
    大連化物所開發出全pH範圍內本徵缺陷結構的二維析氧催化劑 2020-08-0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電催化分解水在清潔能源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電解水反應中的析氧反應(OER)因其緩慢的動力學特徵成為制約電解水反應整體效率的瓶頸;電解水應用有鹼性電解槽和酸性電解槽,應用環境比較苛刻。氧化釕是一種典型的酸性OER催化劑,在鹼性條件下活性較差。因此,開發有效的調控略策以同時提升氧化釕在酸性和鹼性溶液中的電催化析氧活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 電池科技前瞻:納米線三千弱水,矽負極一瓢深酌
    而 2019 年之後,團 隊在鋰電池方面的研究多為鋰金屬電池、鋰硫電池等內容。所以我們認為,該綜述有效反映了 Y. Cui 教授團隊 及其同業在納米線電化學儲能方面的突出工作,適合用於分析以矽為代表的納米線在鋰電領域的前景。研究者歸納,和體材料相比,納米材料具備獨特的電、光、熱、磁、電化學和機械性能,其廣闊的應用前 景也基於此。
  • 我校納米纖維膜在鋰金屬電池中的應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校新型纖維及非織造材料團隊研製的多尺度結構納米纖維膜在鋰硫電池、聚合物全固態電池等鋰金屬電池中的應用展現出了優異的性能,為新型高性能儲能器件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隨著儲能器件以及智能電網的飛速發展,對於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韓國太陽能無人機裝載LG化學的鋰硫電池 成功進行了平流層飛行試驗
    韓國太陽能無人機裝載LG化學的鋰硫電池 成功進行了平流層飛行試驗 來源:TechWeb • 2020-09-14 09:07:14
  • 上矽所孫宜陽&張濤Angew:錨定碘抑制穿梭效應,延長鋰氧電池壽命
    研究背景 鋰氧電池中,放電產物的分解需要有效的催化劑來推動,但是傳統的固體催化劑在循環幾十圈之後就會被副產物覆蓋,失去活性。氧化還原介體(redox mediators,RM)溶解在電解液中可以作為液相催化劑來持續地催化放電產物分解,顯著降低充電過電位,提高能量效率。但是RM面臨的問題也有很多,比如對中間體的穩定性以及穿梭效應會腐蝕負極的金屬鋰,所以如何抑制RM帶來的副反應是充分利用RM的前提。
  • 大連理工《JMCA》:高性能可充電鋅離子電池的自支撐正極材料
    導讀:本文報導了一種在鹼處理碳布上原位生長的二維水合釩酸銨納米片作為高性能鋅離子電池(ZIBs)的自支撐正極的方法。以此材料組裝的紐扣ZIB在0.1 A g-1的電流密度下能達到523 mA h g-1,能量密度達到343 W h kg-1@150 W kg-1。
  • 大化所傅強JACS:金屬與惰性氮化硼載體之間的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2大量的實驗事實證明這種包裹過程是可逆的,並且能發生SMSI效應的「活性」載體常常是可變價的過渡金屬氧化物(如TiO2,CeO2,Nb2O5等)。很多時候,由於表面活性位被包裹層覆蓋,處於SMSI狀態下的催化劑反而是不利於催化反應進行的。近些年,對於SMSI效應的研究不僅增加了很多新的理解和體系拓展,人們還成功通過不同的方法定向設計SMSI狀態的催化劑結構並促進了催化反應性能。
  •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體系基礎,這篇文章看完就全明白了!
    這種價態變化會導致Jahn-Teller效應引起材料的變形,引起晶胞體積增加6.5%,破壞材料晶體結構,引起容量衰減。(2) 在反應過程中,Mn3+會發生歧化生成Mn4+和Mn2+, 二價錳離子會溶解到電解液中,造成活性物質流失。1997年JohnB.Goodenough報導橄欖石結構的磷酸鐵鋰也可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FePO4的理論容量為170mAh/g。
  • 大連化物所開發出基於Mn2+/MnO2可逆雙電子溶解-沉積型反應的鋅錳...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部(DNL17)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團隊開發出一種基於雙電子轉移、沉積-溶解型反應的錳基正極電對,並將上述電對應用於中性鋅錳液流電池當中,大幅提高了電池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