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進展

2020-12-21 科學網

 

近日,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建明教授聯合南方科技大學李順研究員、張作泰教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Xu Li研究員受邀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上發表以「Recent Advances of Ferro-,Piezo-,and PyroelectricNanomaterials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為題的綜述文章,系統地總結了近年來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代表性成果。

基於鐵電、壓電和熱釋電效應,相應的極化材料能夠有效收集多種自然能源(太陽光、波浪/水流、振動/噪聲、工業廢熱等),將其轉換為化學能,因而有望在催化領域獲得廣泛應用。而且,通過調節材料的極化特性,可以有效調控載流子輸運行為,從而改善上述材料的催化活性。近年來,該領域引起了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但相關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

該論文首先詳細介紹了三種耦合效應:(1)鐵電催化效應,利用鐵電勢來驅動或控制不同的催化反應;(2)壓電催化效應,通過對壓電材料施加外部機械力誘導的壓電電荷,直接將機械能轉化為化學能,或者通過壓電電勢提升光生載流子分離效率;(3)熱釋電催化作用,通過溫度波動引起熱釋電材料極化變化,將熱能轉化為化學能。接下來,作者梳理了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各種催化應用中的最新進展,包括生產可再生能源(水分解和二氧化碳的還原),環境修復(有機汙染物降解)以及材料合成(選擇性生長/沉積及有機合成)。最後,論文探討了進一步促進催化活性的關鍵問題和未來前景,對有意從事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研究的同行極具借鑑意義。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土壤與地下水汙染防控及修復重點實驗室、深圳市科創委等項目的支持。(來源: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anm.0c00039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近日,該科研團隊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再次取得突破,三項相關研究成果分別聚焦於抑制細胞自噬增強內場響應催化腫瘤治療、外場激發光合作用增強光動力學催化治療以及外場超聲引發壓電催化腫瘤治療,先後發表於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2篇)及Angewandte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催化腫瘤治療方法不使用高毒性化療藥物,具有高效、特異性強、安全性高的特點。   近日,該團隊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聚焦於抑制細胞自噬增強內場響應催化腫瘤治療、外場激發光合作用增強光動力學催化治療以及外場超聲引發壓電催化腫瘤治療。
  • 二維材料MXenes在電催化中的應用
    、催化、吸附、儲氫、抗磁幹擾、生物醫學、光熱轉化等領域。其中,在催化領域,Ti3C2Tx已經應用於ORR、OER、HER,既可以是催化劑,也可以是載體,有理論計算預測了其在單原子催化領域也有極大應用潛力。
  • 湖南大學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碳基單原子催化材料具有高的導電性和結構明確且高效的活性中心,在諸多電化學反應體系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然而,一般傳統碳基單原子材料中同時存在雜原子摻雜缺陷、本徵缺陷等多種功能化物種和潛在活性位點,如何精確調控非金屬中心功能化物種並深入理解其催化作用機理仍然比較複雜。
  • 上海矽酸鹽所在鈮酸銀基陶瓷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鈮酸銀(AgNbO3)陶瓷材料具有類反鐵電的雙電滯回線和高的極化強度(~50 μC cm-2),從而具有較大儲能密度,在電介質儲能等領域展現出較好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AgNbO3材料自身固有的亞鐵電性以及反鐵電-鐵電相變引起的回滯效應導致能量損耗較大,難以同時實現高的儲能密度和儲能效率,成為制約該材料在儲能領域應用的關鍵。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董顯林和研究員王根水團隊提出一種提高AgNbO3反鐵電材料儲能特性的新思路,實現了儲能密度和儲能效率的同步提升。
  • Chem:單位點反應中心應用於電催化...
    文章基於課題組研究的特色,總結了單原子催化劑在電催化水裂解和CO2還原領域的應用,介紹了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原位催化反應中的研究進展,並對其研究前景進行了展望。圖1.因此,通過提高催化劑的使用效率,也就是將傳統基於納米尺度的尺度降為單原子位點,可以有效的提高貴金屬鉑的質量活性,並極大的降低使用成本。本文總結了基於單原子鉑的單原子在水裂解制氫方面的優勢和研究進展,並綜述了基於非貴金屬催化劑在析氫領域的研究進展。在此過程中,氫氣析出效率不僅與析氫催化劑有著緊密聯繫,而且受到另一端析氧催化劑的影響。
  • 《Small》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002/smll.201906830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由於其優異的催化性質而被廣泛應用於能源和環境領域。儘管已有報導表明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不同的晶相結構表現出獨特的電化學性能,但是,由於催化反應體系複雜,影響其電催化性質的因素眾多,對於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晶相依賴的電化學行為背後的關鍵因素難以確認。
  • 電紡碳/鐵納米纖維:鐵的催化作用及其在去除六價鉻中的應用
    Carbon:電紡碳/鐵納米纖維:鐵的催化作用及其在去除六價鉻中的應用DOI:10.1016/j.carbon.2020.05.031 本研究製備了電紡聚丙烯腈/硝酸鐵(PAN/Fe(NO3)3)納米纖維,並將其用作通過碳化工藝生產碳/鐵納米纖維的前驅體。
  • 大連化物所:通過納米反應器的電催化效應構建高性能的鋰硫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05T7組)劉健研究員團隊與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DNL21T3)吳忠帥研究員團隊通過分子水平的設計,開發了一種Fe1-xS修飾的納米反應器
  • 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原理和應用介紹
    由傳感探測元、幹涉濾光片和場效應管匹配器三部分組成。設計時應將高熱電材料製成一定厚度的薄片,並在它的兩面鍍上金屬電極,然後加電對其進行極化,這樣便製成了熱釋電探測元。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8920.htm
  • 物理學院田浩、周忠祥課題組在高性能壓電單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壓電材料是一類能夠實現機械能和電能互相轉換的重要信息功能材料,在微機電系統(MEMS)、能量回收、醫療診斷、無線通訊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基礎。部分應用領域的無鉛化替代會是未來電子工業材料產業化應用的新賽道,目前全球無鉛壓電材料的市場規模正以20.8%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速增長,並有望在2024年超過4億美元[1]。
  • 微電子所王曉紅課題組發文揭示柔性壓電納米纖維的晶向自調控過程...
    清華微電子所王曉紅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發文揭示柔性壓電納米纖維的晶向自調控過程清華新聞網2月21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王曉紅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影響因子:13.33)在線發表了《通過β晶向自調控實現具有超高壓電性的聚合物納米纖維》(Ultrahigh Piezoelectric Polymeric
  • 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功能材料課題組在機械振動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
    近日,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功能材料課題組在機械振動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鈮酸鉀鈉基環境友好型壓電材料的振動催化作用:一種高效的相界催化劑》(Vibration catalysis of eco-friendly Na0.5K0.5NbO3-based piezoelectric
  • :「剛柔並濟」構建氧化物鐵電褶皺結構
    褶皺的形成主要利用硬質膜/彈性基體中薄膜與基體存在的熱膨脹差異,當膜/基複合體系受到外界影響(如力、溫度、溶劑等),可在表面形成壓應力,當應力達到臨界值後材料表面產生力學失穩而形成褶皺。基於褶皺的形成機理,薄膜層應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因此目前褶皺薄膜層主要以高分子和金屬材料為主。然而很少有功能氧化物薄膜被應用於褶皺結構中,這極大限制了微納米尺度褶皺的應用範圍。
  •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合成二碳產物
    二氧化碳可以通過人工固碳技術加以回收和循環利用。在諸多相關技術中,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可以在相對溫和的條件下進行,其裝置架構也相對簡單;此外,這項技術與新型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有著良好的兼容性和互補性,可對特定時段過剩的電能加以轉化並存儲在化學鍵中,同時得到一系列有經濟價值的還原產物。
  • 上矽所:「計算電化學」設計電池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劉建軍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多年來聚焦「計算電化學」設計電化學儲能材料研究領域,形成計算局域結構(表/界面結構、配位結構)電荷轉移能力表徵電化學活性的特色方向,結合「材料基因」的理念設計高性能電化學儲能材料。近日,該科研團隊在「計算電化學」設計鋰氧氣電池正極材料和金屬有機電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 碳納米管/ PVA /納米ZnO柔性複合材料的製備及壓阻/壓電傳感特性
    本文,首先通過功能化的自組裝和水熱合成工藝在鋅片上製備摻雜有各種PVA組分(CNT / PVA)和ZnO納米線(nano-ZnO)的碳納米管(CNT)膜。然後通過旋塗法製備夾有鋅晶片的CNT / PVA /納米ZnO柔性複合材料(CNT / PVA / ZnO)。
  • 高效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催化劑成功研製
    3月3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青島能源所」)獲悉,該所環境友好催化過程研究組成功開發出高效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催化劑,該研究工作為提升過渡金屬催化劑的催化活性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 【催化】納米碳催化作用本質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催化材料研究部蘇黨生研究員和齊偉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在該領域內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利用自行設計搭建的乙苯氧化脫氫反應和活性中心滴定裝置,通過有機小分子與納米碳催化劑表面催化活性中心之間的原位高選擇性化學反應(圖1),蘇黨生研究員的團隊成功實現了反應條件下納米碳材料本徵催化活性和催化活性中心的定量(圖2)。
  • 分析壓電效應當中MEMS傳感器原理和應用
    1、壓電效應 壓電材料是指受到壓力作用在其兩端面會出現電荷的一大類單晶或多晶的固體材料,它是進行能量轉換和信號傳遞的重要載體。如石英晶體、鎵酸鋰、鍺酸鋰、鍺酸鈦以及鐵電晶體鈮酸鋰、鉭酸鋰等。壓電單晶材料的生長方法包括水熱法、提拉法、坩堝下降法和泡生法等。 (2)壓電陶瓷 壓電陶瓷則泛指壓電多晶體, 是指用必要成份的原料進行混合、成型、高溫燒結,由粉粒之間的固相反應和燒結過程而獲得的微細晶粒無規則集合而成的多晶體, 具有壓電性的陶瓷稱壓電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