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2020-12-14 騰訊網

「納米催化醫學」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員所帶領的科研團隊提出的前沿學術思想,旨在通過響應腫瘤部位的特異內場微環境或外源性雷射、超聲作用場,利用無毒/低毒納米材料所引發的瘤內原位催化反應,高效地實現腫瘤細胞的氧化損傷及細胞死亡。這一催化腫瘤治療方法不使用高毒性化療藥物,具有高效、特異性強、安全性高的特點,得到了廣泛同行的認可,近年來得以迅速發展。

近日,該科研團隊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再次取得突破,三項相關研究成果分別聚焦於抑制細胞自噬增強內場響應催化腫瘤治療、外場激發光合作用增強光動力學催化治療以及外場超聲引發壓電催化腫瘤治療,先後發表於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2篇)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中,引發了廣泛關注。

一、類Fenton催化反應協同老藥新用的腫瘤治療

通過將納米催化劑引入腫瘤微環境中或者癌細胞內引發的原位催化反應(尤其是產生活性氧物種羥基自由基·OH的芬頓反應)會使得癌細胞受到劇烈的氧化損傷而發生凋亡。基於之前鐵基Fenton催化劑的納米催化腫瘤治療,進一步與其他治療模式向結合,可以實現基於催化腫瘤治療的協同治療模式。

圖1. 雙硫侖螯合銅離子並引發Fenton反應,達到化療與催化腫瘤治療的協同治療效果

該研究團隊使用一類原用於酒精中毒的老藥--雙硫侖,通過與銅離子的螯合產生針對腫瘤的藥物毒性,同時類Fenton催化劑銅離子進一步催化Fenton反應瘤內產生活性氧物種,達到協同治療腫瘤目的。如圖1所示,採用摻銅的介孔氧化矽為載體,將低毒的雙硫侖藥物和銅離子輸運至腫瘤。通過特異性響應腫瘤的弱酸性,介孔氧化矽快速降解,同步在瘤內釋放出藥物雙硫侖和二價銅離子。於是雙硫侖在瘤內原位與銅離子螯合,一方面明顯增強其毒性,同時產生的一價銅離子催化腫瘤內高表達的過氧化氫的歧化反應,產生大量的高細胞毒性的羥基自由基,從而達到低毒副作用的腫瘤特異性協同治療。進一步以普魯士藍納米顆粒作為載體,實現光熱輔助的化療-納米催化協同腫瘤治療

文章信息: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DOI: 10.1021/jacs.9b03503

Adv. Mater., DOI: 10.1002/adma.202000542

二、抑制細胞自噬增強內場響應的催化腫瘤治療

納米催化劑在腫瘤微環境中的原位芬頓催化反應產生活性氧物種羥基自由基·OH,以達到殺滅腫瘤細胞目的。然而,在氧化應激的作用下,癌細胞能夠通過激活自身的自噬通路降解受到損傷的細胞內的大分子和細胞器,實現體內廢物的有效清除,降低活性氧如·OH對癌細胞的毒性。因此,抑制癌細胞的自噬是增強納米催化治療的有效手段,讓癌細胞在氧化應激下無法進行「自我解毒」,最終凋亡。

圖2. 利用氯喹抑制自噬通路增強納米催化治療的原理示意圖

為了實現這個構想,近日,該科研團隊將具有強催化能力的鐵基的MOF納米催化劑和自噬抑制劑氯喹聯用(圖2)。MOF (Fe)納米顆粒在酸性環境中可以表現出類過氧化物酶的性質,能夠將H2O2分解為具有強氧化性的·OH。由於腫瘤微環境和癌細胞內環境呈弱酸性,MOF (Fe)的這種催化能力可以很好地顯示出來,對癌細胞造成氧化損傷。另外,氯喹作為一種FDA批准的老藥,可以自動地在癌細胞的溶酶體內富集,並升高溶酶體內的pH,從而抑制溶酶體內蛋白酶的功能,最終阻斷自噬流。兩者在一起聯用會使得癌細胞在受到氧化損傷的同時無法通過自噬降解掉這些損傷的物質,導致這些物質的積累,從長期來看又會加重對癌細胞的毒性,從而增強納米催化治療的效果。動物實驗結果顯示,氯喹的使用顯著增強了MOF (Fe)納米催化劑對A375黑色素瘤和HeLa宮頸癌腫瘤的生長的抑制作用,實現了「1 + 1 > 2」的效果

文章信息:

Adv. Mater.,DOI: 10.1002/adma.201907152   

三、外場激發光合作用增強光動力學催化治療

腫瘤的光動力學治療(PDT)是一種古老而有效的外場激發腫瘤治療模式。在臨床上,由於大量開發的光敏劑產生單線態氧物種的原理是基於分子氧的三線態湮滅,因此,腫瘤的乏氧特徵一直是限制基於II型光敏劑的光動力學治療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對於腫瘤增氧提高腫瘤PDT治療效果有較多報導,然而利用物理載氧及化學產氧的方式來增效PDT存在著效率不足及生物安全性的問題,開發一種新型的腫瘤充氧方式來增效腫瘤的光動力學治療有助於解決臨床腫瘤光動力學應用的瓶頸。

受藍藻遠古光合作用的啟發,近日,該科研團隊構建了一種光敏劑二氫卟吩(ce6)與藍藻(細長聚球藻)雜化的光敏細菌用於光激發下的光合作用增強腫瘤的PDT治療(圖3)。基於藍藻葉綠素結構與光敏劑結構的相似性,這一光敏細菌能夠實現在單一光源激發下(660 nm)的光合作用及光敏劑活化,使得敏化後的二氫卟吩光敏劑能夠迅速與分子氧發生三線態湮滅生成單線態氧物種,對腫瘤細胞造成高效殺傷,為克服II型光敏劑的氧依賴提供一種基於生物放氧的增效方案。

圖3. 光敏藍藻細菌的光激發光合作用增敏PDT示意圖

研究表明,光敏藍藻細菌能夠實現在較低的660 nm雷射功率下(20 mW cm-2)及低雜化光敏劑劑量的條件下高效的細胞毒性,對比游離狀態的光敏劑ce6,其發揮半數細胞殺傷效力所需的光敏劑濃度僅為游離光敏劑濃度的1/18。進一步在體內動物實驗層面,研究團隊以瘤內注射的模式實現了光敏藍藻細菌對腫瘤移植瘤最高79.9%的體積抑制,並在長達1個月的安全性評價周期內展示出優異的生物安全性。該項研究探索了一類具有相當潛力的光合-光敏生物雜化材料,更為基於光動力學的臨床瓶頸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文章信息:

Angew. Chem. Int. Ed., DOI:10.1002/anie.201912824

四、外場超聲引發壓電催化腫瘤治療

癌症仍然是世界範圍內的公共衛生問題,對於癌症的治療,化療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傳統的化療屬於全身性用藥,不僅藥效低,毒副作用強,而且容易產生耐藥性。近日,該科研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壓電催化」的新型腫瘤治療模式,將壓電催化劑作為納米功能藥物,利用高穿透性外源超聲的微觀壓力作用,通過壓電催化反應產生的活性氧物種對腫瘤細胞進行殺傷,同時避免了對正常組織產生毒副作用。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團隊選取超聲作為外場激發源。超聲作為一種非侵入式、高穿透性的外源,在臨床上常被用於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其傳播過程中的聲螢光也常常被用來激發聲敏劑進行聲動力腫瘤治療(圖4)。而實際上,超聲作為一種機械波在其傳播過程中,還伴隨著周期性的應力作用,最高可達108 Pa。研究團隊首先合成了粒徑約為110 nm的立方相鈦酸鋇納米顆粒,並在800 ℃煅燒處理後,轉變成非中心對稱的壓電性四方相鈦酸鋇納米顆粒該納米顆粒在超聲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地降解亞甲基藍利用電子自旋共振技術,確定了在該過程中產生了超氧陰離子和羥基自由基。而通過能帶結構分析,所合成的四方相鈦酸鋇納米顆粒是不滿足產生超氧陰離子和羥基自由基的條件。通過模擬計算,在超聲微觀壓力作用下,110 nm四方相鈦酸鋇納米晶模型可以產生的壓電勢最大可達0.45 V,並且隨著模型粒徑的增大而增大。該壓電勢足以傾斜能帶,使其傾斜至動力學上滿足同時產生超氧陰離子和羥基自由基的條件的方向。另外也對中心對稱性的立方相鈦酸鋇納米顆粒進行對照實驗,發現該納米顆粒在超聲處理下並不能降解亞甲基藍,在該過程中也未檢測到自由基,說明由於非中心對稱性導致的壓電性,是該研究中的關鍵。

圖4. 基於壓電催化劑的壓電催化反應用於腫瘤治療的示意圖

該團隊將超聲激發的壓電催化反應產生自由基的過程應用於腫瘤治療。為了提高納米功能藥物的富集量,利用溫敏性水凝膠與四方相鈦酸鋇納米顆粒進行複合,在體溫下發生相變,將四方相鈦酸鋇納米顆粒固定在腫瘤區域,同時避免了對正常組織的影響。在細胞層面,超聲處理後可以明顯地觀察到細胞死亡,同時在細胞層面檢測到了活性氧物種。在動物層面,通過瘤內注射四方相鈦酸鋇納米顆粒與溫敏性水凝膠的複合物,在超聲處理後,可以觀察到顯著的腫瘤清除效果,並且對小鼠的正常器官,以及血液指標都沒有影響,表明具有較好的體內生物安全性,生命周期延長至40天以上

文章信息:

Adv. Mater., DOI: 10.1002/adma.202001976.

以上各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分別是上海矽酸鹽所在讀研究生吳文檉、楊博文、霍敏鋒和朱飄。 此外,納米催化醫學進一步拓展至其他疾病治療領域,並取得進展。如用於抗菌Small, 2019, 15, 1901834. DOI: 10.1002/smll.201901834);保護血腦屏障並治療腦卒中等(ACS Nano, 2018, 12, 6794-6805. DOI: 10.1021/acsnano.8b01994)。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專項、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會、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計劃等的資助和支持。

來源:上海矽酸鹽所

歡迎「在看"一下

相關焦點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納米催化醫學」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施劍林團隊提出的學術思想,旨在通過響應腫瘤部位的特異內場微環境或外源性雷射、超聲作用場,利用無毒/低毒納米材料所引發的瘤內原位催化反應,高效實現腫瘤細胞的氧化損傷及細胞死亡。
  • 上海矽酸鹽所在鋰氧氣電池碳基複合正極載體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但在非水系鋰氧氣電池研究領域,碳材料存在穩定性不足等問題。非水系鋰氧氣電池在放電過程中發生1電子或2電子氧氣還原反應,生成氧化性極強的超氧根或超氧化鋰中間產物,嚴重氧化碳材料並促進電解液分解,生成大量碳酸鋰和羧酸鋰等副產物導致電極鈍化和電池容量衰減。因此,提高碳基正極的抗氧化性和電化學穩定性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基礎要素。
  • 含鐵納米藥物催化的腫瘤特異性促氧化可實現抗壞血酸腫瘤化療
    含鐵納米藥物催化的腫瘤特異性促氧化可實現抗壞血酸腫瘤化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5:51:45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小組發現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催化】納米碳催化作用本質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經過近20年的發展,研究者在納米碳催化劑製備方法及其在不同催化體系中的應用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是在分子或原子尺度上對納米碳催化本質過程的解釋,以及納米碳催化劑本徵活性的評價和比較等問題上仍不清楚。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5-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   鐵電陶瓷具有儲能密度高、放電速度快、貯存性能穩定等特點,在近代科學和高新技術領域中具有重要應用
  • 暨南大學陳填烽團隊在納米藥物腫瘤免疫細胞治療上取得新進展
    雖然目前報導的化療藥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NK細胞免疫活性,然而由於化療藥物對免疫細胞的毒性,腫瘤發展中免疫逃逸的出現,以及腫瘤極其複雜的微環境和發生發展機制限制了免疫細胞的活性。因此開發高效、安全的免疫調節劑類藥物用於激發NK細胞強大的抗腫瘤潛能具有重要意義。
  • 腫瘤診療「一體化」納米診療劑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隨著「精準醫學」的提出和納米技術在材料學及生物醫學工程學中的迅速發展為腫瘤診療「一體化」帶來了新的希望,既是利用納米技術將臨床上診斷和治療兩個分離的過程/功能集成於一個納米載體,即構成了診療「一體化」納米平臺,整合藥物靶向運輸
  • 上海矽酸鹽所在多糖基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及其腫瘤聯合治療研究中...
    腫瘤在生長惡化過程中,常伴隨產生乏氧、低pH值、失衡的氧化還原狀態等一系列具有異常特徵的微環境,這些微環境特徵為開發更加智能的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提供了可能。多糖類物質具有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可化學修飾基團豐富等優勢,在抗菌、醫用敷料等領域被廣泛應用。
  • 趙海光教授在太陽能光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國家重點實驗室趙海光教授、韓光亭教授與加拿大國立科學研究院Federico,Rosei教授合作在太陽能光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and Stable Hydrogen Evolution Based on Earth-Abundant
  • 江蘇海洋大學在多功能複合材料及工業催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系列論文通過快速、高效的剝離自組裝技術和客體-客體交換法,在主客體材料之間的協同效應下,構建三種具有良好穩定性、重現性以及抗幹擾性的新型電化學傳感器,可有效地用於亞硝酸鹽和多巴胺的定量檢測,且表現出較小的檢測下限,在電催化和傳感器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 未來醫學的明珠——抗菌納米材料
    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將碳納米材料應用於人體抗菌抗病毒,藥物載體,腫瘤治療等生物醫學領域。自古以來,人類的進化伴隨著與病菌的博弈。後來,人類發現抗生素能有效地控制細菌感染,因此抗生素被譽為「醫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然而,抗生素的濫用以及新抗生素研發緩慢等因素,導致現在的人類可能面臨無藥可醫的境地。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然而,α,β-不飽和醯胺的底物局限於活化的醯胺,普通α,β-不飽和醯胺由於其較低的親電性,在不對稱催化中應用較少。醯胺基團是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中常見的結構片段,因此,開發基於普通α,β-不飽和醯胺的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殷亮課題組致力於研究銅催化的不對稱反應。
  • 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進展
    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建明教授聯合南方科技大學李順研究員、張作泰教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Xu Li研究員受邀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上發表以「Recent Advances of Ferro-,Piezo-,and PyroelectricNanomaterials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為題的綜述文章,系統地總結了近年來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代表性成果
  • 微藻,腫瘤細胞新剋星 浙大二院在癌症治療應用上取得新進展
    螺旋藻餅乾、小球藻保健品、微藻生物燃料……微藻,是一種自然界中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單細胞微生物,在食品、保健品、生物燃料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現在,微藻還多了一項新的用途——「種」在腫瘤細胞裡治療癌症。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周民團隊與孫毅團隊合作,在工程化活性微藻的體內癌症治療應用上取得新進展。研究表明,微藻介導的光合作用在腫瘤原位產生氧氣,可改善腫瘤的低氧環境,提升腫瘤放射治療效果。相關論文於5月20日發表在《科學》雜誌旗下的綜合性期刊《科學進展》上,並被該期刊選為「高光圖片」。
  • 【精準醫學】納米技術+醫學,一波巨浪正向你湧來
    特別是在醫療領域,納米醫學已經成為現代醫療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為許多疾病的診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目前,納米醫學已被廣泛用於對腫瘤、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進行診療,效果顯著。基於納米技術的醫療設備如分子馬達等也逐漸進入了實際的應用。納米醫學已然成為生命科學與材料科學的交叉前沿。隨著納米技術的蓬勃發展,納米技術和新興的材料將對生物醫學領域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
  • ...讓我們了解下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有哪些智慧財產權亮點工作
    本期,讓我們走進上海智慧財產權創新獎(運用)獲獎單位: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看看該單位智慧財產權工作有哪些亮點七、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1959年獨立建所,現已發展成為集材料前沿探索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目前納米載體介導的腫瘤光治療,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光熱治療(PTT)和光動力治療(PDT)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光熱治療腫瘤短期效果好,光動力治療持續時間較長。但無論是PTT或者PDT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模式治療難以徹底根除腫瘤。PTT和PDT協同治療既繼承了光治療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優點,又能使兩種治療方式取長補短,是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的有效策略。
  • 【納米】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劉珏文教授在金屬氧化物與磷脂的複合材料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化學系劉珏文教授課題組在無機納米材料與脂質體的生物界面化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無創腫瘤治療新方式出現,石墨烯熱療擔當重要角色!
    癌症治療一直是世界性的醫學難題,儘管醫學水平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進步,但是在複雜的人體環境中對抗癌細胞,仍然存在很多未知領域。由於腫瘤細胞是向四周浸潤的,邊界模糊,傳統手術方式無法完全切除而又無法避免轉移;放化療法又是無區別殺傷,對身體存在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