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12-16 生物谷

 

進行DNA計算生成多位的二進位編碼,實現了活細胞中多種非編碼調控RNA與端粒酶等腫瘤標誌物的智能化分析。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

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DNA分子具有強大的並行計算能力和天然的生物兼容性,精確控制核酸分子鹼基配對,編程組裝DNA納米結構,可準確感知活細胞內環境變化,數位化輸出DNA邏輯計算結果,在腫瘤等重大疾病的智能診斷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近期,西安交大生命學院生命分析化學與儀器研究所趙永席教授團隊發展了活細胞熵驅動DNA納米迴路,響應多種腫瘤標誌分子,進行DNA計算生成多位的二進位編碼,實現了活細胞中多種非編碼調控RNA與端粒酶等腫瘤標誌物的智能化分析。聯合多種痕量細胞共培養微流控晶片,將腫瘤相關分子標誌或複雜事件轉化為數字信息的精確計算,實現了正常、致癌低轉移性與高轉移性乳腺細胞的分型及相關腫瘤進程區分。 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國應用化學》,影響因子:12.257)。該論文第一作者為西安交大生命學院博士生白敏與陳鋒副教授,通訊作者是西安交大生命學院趙永席教授,第一單位為西安交大生物醫學信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樊春海院士對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導。

據悉,趙永席教授團隊研究方向包括高通量單分子與單細胞分析、核酸化學與生物學、功能納米材料與分子探針等。(生物谷Bioon.com)

【直播預告】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前沿與生物學應用
 
【直播時間】2020/12/2
 
【免費報名入口】http://count.medsci.cn/link/redirect/b48964626986a817

相關焦點

  • 朱俊傑課題組在可編程聚合物庫及生物邏輯運算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朱俊傑課題組在可編程聚合物庫及生物邏輯運算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03-21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目前納米載體介導的腫瘤光治療,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光熱治療(PTT)和光動力治療(PDT)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光熱治療腫瘤短期效果好,光動力治療持續時間較長。但無論是PTT或者PDT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模式治療難以徹底根除腫瘤。PTT和PDT協同治療既繼承了光治療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優點,又能使兩種治療方式取長補短,是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的有效策略。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
    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納米催化醫學」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員所帶領的科研團隊提出的前沿學術思想,旨在通過響應腫瘤部位的特異內場微環境或外源性雷射、超聲作用場,利用無毒/低毒納米材料所引發的瘤內原位催化反應,高效地實現腫瘤細胞的氧化損傷及細胞死亡。
  • 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在地震波油氣探測的智能化表徵領域取得新進展
    自2012年以來,西安交大數學與統計學院高靜懷教授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油氣重大專項等的持續資助下,致力於解決緻密油氣勘探與開發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難題。緻密油氣介質中地震波信息的多維度表徵與解釋」,高靜懷帶領團隊成員王治國副教授、王平博士、張兵博士、劉乃豪博士、李振博士等提出了一系列適用於緻密油氣介質地震波信息表示的頻率同步擠壓/時間同步抽取相空間變換系列,建立了一套基於機器學習的多維相空間地震屬性智能提取和解釋框架及其軟體模塊,在實踐中認識了鄂爾多斯盆地緻密氣儲層分布與產量間的冪指數關係,支撐了我國目前緻密油水平井最長水平段3035米的歷史紀錄,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 Angew.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金屬有機單分子磁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此榜單長期對外開放展示 導讀 單分子磁體作為磁性材料的重要分支,其在高密度信息存儲方面的潛在應用吸引了研究者們廣泛的關注。但如何構築高溫單分子磁體一直是該領域的核心問題。
  • 2020年交大人的「高光時刻」!
    西安交大一附院、二附院迅速響應,短短半個月,分批派出302名醫護人員援鄂抗疫。一附院先後派出5批158名醫護人員、二附院先後派出3批144名醫護人員,以醫者護佑蒼生的使命和擔當,投身這場抗疫戰爭。西安交通大學組織引導廣大教師科研人員積極投身抗疫研究,並取得了系列成果。
  • 微藻,腫瘤細胞新剋星 浙大二院在癌症治療應用上取得新進展
    螺旋藻餅乾、小球藻保健品、微藻生物燃料……微藻,是一種自然界中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單細胞微生物,在食品、保健品、生物燃料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現在,微藻還多了一項新的用途——「種」在腫瘤細胞裡治療癌症。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周民團隊與孫毅團隊合作,在工程化活性微藻的體內癌症治療應用上取得新進展。研究表明,微藻介導的光合作用在腫瘤原位產生氧氣,可改善腫瘤的低氧環境,提升腫瘤放射治療效果。相關論文於5月20日發表在《科學》雜誌旗下的綜合性期刊《科學進展》上,並被該期刊選為「高光圖片」。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預防術後粘連和粘連復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同時,分子機制研究表明,水凝膠會顯著抑制纖維化相關細胞因子和促炎細胞因子,並調節纖溶系統平衡,從而表現出良好的抗纖維化和抗炎作用。這種超分子水凝膠為新型防粘連生物材料的設計和研究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西安交通大學藥學院碩士研究生趙曉曄與天津大學楊建海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學藥學院王珂副教授與天津大學劉文廣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cej.2020.127096
  • 上矽所:「計算電化學」設計電池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劉建軍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多年來聚焦「計算電化學」設計電化學儲能材料研究領域,形成計算局域結構(表/界面結構、配位結構)電荷轉移能力表徵電化學活性的特色方向,結合「材料基因」的理念設計高性能電化學儲能材料。近日,該科研團隊在「計算電化學」設計鋰氧氣電池正極材料和金屬有機電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 嫦娥五號升空背後的「西安交大力量」
    嫦娥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立項啟動以來,歷經16年終於贏得了收官之戰,其背後是成百上千家科研單位和數以萬計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辛苦付出,西安交大科研人員也為這項偉大的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嫦娥五號」直接影響自主採樣任務成敗的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正是由西安交大人工智慧學院鄭南寧院士指導下的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空間視覺團隊完成,項目負責人是王飛教授。空間視覺團隊是一支由青年教授、視覺信息處理領域專家和具有豐富航天產品研製經驗的中青年工程師組成的集科研能力、生產能力和管理能力為一體的專業化團隊。
  • 《自然》:暨南大學團隊在人類巨噬細胞發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5月20日,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研究員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人類巨噬細胞發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題為「Deciphering Human Macrophage Development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
  • 他從西安交大保研至清華:多看名著,多涉獵領域,致力投身科研
    西安交通大學2016級的袁新傑,就這樣選擇了信息工程專業。已保送至清華大學的他談起大學生活帶給他的體會,這麼說道,「最重要的一點是早點開始看書,多看些書,多看些名著,多涉獵些領域,不要像我,從大三才開始看書,才開始懊悔自己初高中到大二浪費了許多大好時光。」「那在學習上有什麼想要分享的經驗嗎?」
  • eLife:腫瘤微環境維持細胞存活 外泌體是重要手段
    2016年3月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萊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貝勒醫學院等多個研究單位的研究人員共同揭示了腫瘤微環境通過外泌體為癌細胞提供營養物質幫助癌細胞度過營養匱乏等情況的新機制。
  • 西安光機所微納光子學亞波長慢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表面等離子體光學為實現全光集成,發展更快、更小和更高效的新型納米光子器件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因而近年來受到了物理學、光學、材料科學和納米科技等各領域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慢光是一項使光速減慢以至於能夠停滯或存儲光的技術,是克服全光緩存困難的最佳方式之一。此外,慢光技術在數據精密同步、全光交換、量子光學以及增強線性與非線性光學特性等領域有著廣泛的用途。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開發出新型檸檬酸基生物活性水凝膠材料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雷波課題組開發了一類新型檸檬酸基生物活性水凝膠材料,該材料具有穩定光致發光、可注射、自修復、溫敏性、pH響應性等多功能特性,有效實現對腫瘤局部的微環境響應性治療和自修復材料降解的無損示蹤能力,成果發表於Biomaterials。
  • 足不出戶享受優質醫療 西安交大一附院網際網路醫院正式落地甘南
    在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西安交大一附院網際網路醫院甘南分院將使甘南人民享受到「家門口」的優質醫療服務。 甘南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書記楊君,國家衛健委體改司副司長、甘南州政府副州長王芳,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陝西國運教育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李健,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總裁安思嘉(Asgar Rangoonwala)及公司管理團隊,甘南州衛健委主任楊小青,甘南州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敏志剛,以及甘南各醫療機構相關人員出席了本次儀式。
  • 《Nature》發表西安交大合作研究成果
    央廣網西安11月24日消息(記者雷愷)《Nature》雜誌今天(11月24日)以「The evolving quality of frictional contact with graphene」為題在線發表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合作研究成果: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由於其超薄的幾何特性和超大的柔性,能夠通過改變自身構型來影響接觸界面的釘扎狀態,進而可從界面的
  •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構建一種能舒張血管的人造細胞 湖南日報12月11日訊 (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周娉) 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血管舒張則能治療疾病,避免惡化。
  • 【2月20-25日·線上】非編碼RNA與外泌體研究策略+數據分析網絡實戰班
    為幫助開展非編碼RNA,外泌體方向的科研人員,迅速提升課題的設計能力,考慮目前在疫情期間的實際情況,醫藥加決定召開【非編碼RNA與外泌體研究策略及數據分析(網絡實戰班)】,為了保證學習效果,我們採用Zoom網絡會議平臺授課,效果體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