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全家旁聽網課」的視頻很火。
一位老師回老家辦事沒有及時趕回城,於是就在老家用手機和筆記本開始了網課。一家人——這位老師的父母、兄弟,搬個板凳靠邊一坐,屏聲斂氣,就開始「旁聽」網課。而拍視頻的是這位老師的妻子。
事後她「採訪」家人,父母表示,這是第一次聽孩子講課,不過沒聽懂……
敬業的老師,他樸實的父母、兄弟,讓人起了敬意!
悅華於是動了旁聽的心思,就偷偷溜進兒子的群,聽了一節高二語文課。聽完之後,很有感嘆,哎呀,這個老師的水平呀……
首先,網絡應用水平實在不敢恭維。
人家年輕老師都用DD啊,小管家啊,視頻直播平臺啊什麼的,這位語文老師只會用社交群。也不語音,上來就敲字。兒子倒挺崇拜他,說,我們語文老師用五筆,你會嗎?人家盲打,把鍵盤敲得啪啪的,你會嗎?
「五筆」是暴露年齡的輸入法,當年悅華也能敲得啪啪的,不過現在早就忘完了!
再看他的「講課」水平。
這一課學的是《史記選讀》中的《淮陰侯列傳》。老師傳上去兩個PPT後,就布置任務:自讀——把知識點與文章內容落實到課本上——然後就不吱聲了。
兒子也不吱聲,對照PPT上的知識點,在課本上寫批註。四十分鐘後,書本上就是密密麻麻的小字了。然後他把課本拍照上傳到群裡,等我看時,群裡已經有好多孩子傳上去好多照片了。
其間,老師曾合併轉發過一個對話,點開一看,原來是解答的學生的疑問。悅華本以為這個老師「不作為」,布置完作業就跑去玩了呢,這樣看,人家一直盯著呢,學生有問題也會私聊他。
還有20分鐘的時間,他的「話」多了起來。問:誰能推斷下井陘大戰從開始到結束最多用了多長時間?
這個「井陘大戰」嘛,悅華也(剛)知道,是韓信同割據的趙軍(主將陳餘)的一戰,在山西井陘口打的,最終打敗了二十萬趙軍,完全解決了這股同劉邦作對的頑敵。這也是韓信一生的經典戰例之一。至於從開始到結束用的時長,這個怎麼算?還有,一個語文老師,管這個幹嘛?
果然,線上一片沉默……
師:兩軍幾點開打的?找一找裡面的時間詞。生: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京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師:「平旦」是什麼時候?看看學案上的文化常識「十二時辰」。生:(早晨)三點到五點。師:我們學過《鴻門宴》,有「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意思就是項羽說第二天早晨,早早吃飯,準備攻打劉邦。其中的旦,即指平旦。秦漢時早飯不早,一般在什麼時間吃呢,我們找一下「怒絕亭長」一節裡的時間詞。(出示「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生:食時?師:對,食時。食時是什麼時間呢?看看(學案上的文化常識)「十二時辰」,也可以網上搜搜。生:秦漢以前普通人一日只吃兩餐,早餐叫朝食,又叫饔,吃飯的時間在隅中之前,大概對應九點多,所以這段時間又叫食時;晚餐叫哺,又叫飧,一般在申時,即下午四點多。師:這下我們就明白了。本該上午九點吃早晨飯,結果亭長妻提前做好了飯,躲被窩裡就是飯給吃了,韓信「食時」去了……(學生:早飯吃完了)對,韓信一看這家人太不講究了,一怒,竟絕去。……再看看韓信預計仗什麼時候能打完?生:令其裨將傳飧,曰:「今日破趙會食!」師:「飧」指晚飯,幾點吃?生:下午四點。師:意思就是說韓信預計這場仗打不到晚上,就能結束。那麼實現了吧?(學生:嗯)所以大致估算下,這場仗最多用了多長時間?生:早四點到下午四點,十二個小時。師:對。其實並沒有用那麼長時間!我們看下刪去的部分【今將軍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閼與,一舉而下井陘,不終朝破趙二十萬眾,誅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這是廣武君李左車戰後和韓信復盤這場戰鬥的話,提到一個時間,哪個時間?生:朝?朝。師:對。終朝,早晨,「不終朝破趙」就是說一早晨就戰挺了趙的二十萬軍隊。韓信的軍事才能能看出來嗎?生:嗯。
這段下來,悅華發現這個中年老師還真的有兩把刷子呢!半個多小時,把幾個關鍵的文化常識知識點串聯了出來,並且讓孩子們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的確不錯哦!
如是我想,「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很多家長對網課紛紛叫苦,但我們也要體諒老師。
低年級的孩子學習習慣正在養成期,家長天天盯著,做「助教」,又是抄題,又是拍照,確實辛苦,感覺受不了。但是,老師怎麼「受」的?
平常上課,一個老師要盯三四十個孩子,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要平均五分鐘組織一下課堂——就是這種:
老師:同學們注意了,看黑板!學生:……老師:同學們,你們都是老師的什麼?學生甲:乖寶寶!學生乙:我不是乖寶寶!老師:那你是什麼?學生乙:狗腿子!老師:……
你盯一個孩子就盯不了,老師盯三四十個孩子有多辛苦,大家應該明白。
從這位高中語文老師的角度上看,網課也並非大家想當然的那樣——收穫不多。網上搞怪、打遊戲,頂撞老師的也有,但但畢竟是少數,而傳到網上,就放大了這種負面的東西。
高年級的學生,學習習慣已經比較好,(至於學習習慣不好的,在線下的情況怎樣呢?效率怎樣呢?)藉助網課,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其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而如果老師能抓好反饋落實的話,收穫不一定比線下授課少。
從旁聽的這節課上,悅華找到了信心。悅華覺得家長都有獨立判斷能力,所以大都不會被網上負面的東西所左右的。
最後看這位語文老師的結束語:
老師:就到這兒?我要朝食了。大家朝食了沒有?學生們:嗯。嗯。嗝~。嗯。老師:@打嗝的同學,晨炊蓐食?學生:沒有沒有,我在桌子上吃的。
——最後這段對話真的逗到我了。哈哈哈哈。